作者序
「吳老師,同學有人笑我。」,一位小學六年級男孩勇敢地舉起手,並走到講台來。
「他們笑你什麼呀?」,我好奇地問他。
這天我受邀到學校為五、六年級學童演講「預防學生自我傷害和尊重性別認知」,這個主題和校園霸凌相關。
眼前的男孩一臉憨厚,個頭和我差不多,當我演講告一段落,向這群「前」青春期學童進行Q&A,角落邊一隻手舉起來,就是這位12歲的男孩。
原來有同學起哄時,開玩笑地學他講話噘嘴模樣,又說些看似無傷大雅卻又傷了他自尊心的話。我除了教他活出理直氣壯,也教他適度回應的說詞,不讓那些欺侮他的同學得寸進尺。
男孩似懂非懂地,在禮堂同學們鼓勵的掌聲下回座,我以大人角度,在那五分鐘的陪伴下,是否足以支撐他一生勇往直前?是否讓他可以披荊斬棘,不畏旁人的恥笑?
孩子脆弱的內心
每個孩子從小到大面臨各式各樣的挑戰,從父母是否疼愛?手足是否和諧?到同學是否和善?再到進社會,是否擁有安全的立足點?這些都是疑問。
少子化社會之後,爸媽對孩子的關注自然增加,因為生得少,每個都是寶貝,但也因為接觸頻繁,徒增相處時的摩擦。
每回我到各地學校針對學童自傷防治演講時,小朋友會拿到一張小紙條,不記名方式,寫下生活中常見的六項困擾號碼:
1.課業繁重
2.爸媽偏心
3.手足吵架
4.同學欺侮
5.情緒低落而失眠
6.有自傷念頭
輔導室老師協助我隨機抽取字條,看看那個號碼出現最多;當我從摸彩箱抽出,只要唸到「6」時,學童群裡一片嘩然。
雖然並非每張都是「6」,但是10張裡頭至少有三張寫到這個數字,這代表在座學童多少有人腦海裡出現過「我活不下去」、「我壓力很大」、「沒有人了解我」、「誰來救我?」之類的想法。
學校輔導室師長身負重任,正在心裡輔助上儘量提供支援;至於家中的爸媽,是否知道孩子的內心深處藏著說不出口的秘密?
親子共同成長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自傷已成為6~12歲學齡兒童第六大死因,6年來(2017~2022年)國小生自傷通報數飆升超過10倍」。
這種觸目驚心的數字令家長擔憂。大人的想法是--不是已經給足了關愛,提供了溫飽,還時不時出遊,為什麼還搞這些情緒勒索?
人心細密,尤其孩子不擅表達,也還沒學會情緒覺察、壓力調適,於是一個爭吵、一個不滿、或一個誤會,衝動下的憾事瞬間發生了。
猶記得一位媽媽描述警察通知「女兒出事了」,她是「整個世界突然崩塌,全身發軟。」,許多的「為什麼」也救不了女兒活回來的機會。
這是為什麼注意孩子從小到大的身心訊號是如此重要,從尖叫到離家出走,從沈默不語到張牙舞爪,真正的求救訊號往往被遮蓋了,爸媽需要從兩大原則,樂意重新更上一層樓的學習。
第一:親子共同成長原則
時代進步,腦科學更臻成熟,夫妻樂意進修這方面新資訊,從身心多角度和兒女共同成長。
第二:關心卻不擔心原則
廣納成長資訊,並改善溝通時的緊迫逼人,才能讓孩子的求救訊號及時被關注,也才能在最快時間內找到拯救方案。
現代的親子關係,不再是站在前頭拉扯,也不是站在後端不斷推進,就是站在左右邊,自然地在互動中看出孩子有求救訊號的蛛絲馬跡啊!
理解帶來和解
「孩子有36個求救訊號」本書,是近幾年我巡迴演講,現場聆聽許多家長心聲時,同時注意到他們家中子女面臨的無助和呼喚。
「幼兒的求救訊號」、「兒童的求救訊號」、「青少年的求救訊號」,總計36篇。從腦科學的理解、心理學的詮釋,到社會學的關照,就是渴盼拉近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的身心距離。
這些細分的篇章、日常的案例,再到真心誠意的剖析,就是希望家長們可以看到改進的方向,可以促成調整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是人才,隨著時代腳步的快速節奏,世界局勢的變化多端,我們為人父母當然都希望栽培出一個健康快樂、自動自發、認真上進的人。而這條成長的道路上,難免走投無路、難以入眠。
所以,「孩子有36個求救訊號」,除了提出孩子們可能有的問題,同時提出具體的、實際可操作的「36個拯救方案」,從「鏡像神經元教養」、「安全感教養」,再到「平衡式成長」三大層面,爸媽們一看就懂,可以立刻改善,一學就會。
大家只要循著篇章,找到自家孩子類似的心理反應、生理想象,看懂不聽話、不認真、搞叛逆、鬧情緒、又不肯好好學習的潛在因素。同時,按照書中成功案例的具體步驟執行,柳暗花明又一村,絕對是指日可待的。
感謝,再感謝!
首先,感謝人間福報家庭版及若琦主編,讓我執筆「親子動動腦」專欄時,能夠心無旁鶩,力求專業完整。
其次,感謝「幸福導師班」全體學員,各位居住在不同城市、不同鄉鎮,例如:台北、高雄、台南、嘉義、溪湖、員林、豐原、龍井、東勢、永靖、鹿港、沙鹿、台中、新竹、桃園等地,還有昆明導師班、上海導師班、馬來西亞新山線上導師班,大家在互相陪伴、共同成長的路上,總是樂於提出教養上的疑難雜症,也勇於突破盲點,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正親子關係、夫妻關係、親族關係、職場關係等。
隨著我編製的「幸福導師班」成長教材,平均一個月上一次課,以一年時間逐次分享、討論、修正,這其間讓我見證到學員們的改進,所謂「成長可以改變命運」這句我的座右銘,真實地在學員們身上(不論是孩子的爸爸、或媽媽)產生良性效應了。
而本書《孩子有36個求救訊號》,就是結集了華人世界巡迴演講,和「幸福導師班」學員的提問。感謝大家信任我,讓我有機會親身聆聽真實心聲,也豐富了本書有各式各樣的案例。(本書案例名字均為代稱,以尊重個案的隱私權)。
最後仍要感謝華文精典出版社陳純純社長,她對我的信賴和支持,讓我感激不已。同時感謝陳莉苓總編輯和林奕慈責任編輯的協助和督促。
一本書的完成,彷如懷胎十個月後的生產,既興奮又期待,相信各位讀者捧在手心,一定能感受到我的真誠分享和相伴而行的溫暖,謝謝您啊!
2025年1月1日 寫於台北
吳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