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加碼領券限折
行俠仗醫,以醫弘道:吳明賢的與善同行之路

行俠仗醫,以醫弘道:吳明賢的與善同行之路

  • 定價:430
  • 優惠價:79339
  • 優惠期限:2025年02月2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醫師這份工作,像泰戈爾的詩;
要心地光明、常懷善良與信仰,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守護最多數人的大幸福。

這是一名頂尖醫療院所領導者的遠見與觀察,也是對台灣醫療一路走來的所思所感。

  「希望讀者們可以從這本不成熟的作品,發現一個醫生內在燃燒的感情,對於人類智慧與善良永遠的傾心、健康誠實的讚頌,以及對愚蠢自私的極端憎惡的感情,能讓讀者即使面對當前一切的懷疑,還能保持著人生向上的憧憬。」──〈自序〉

  出身嘉義的俠醫

  這位醫者青年時著迷武俠小說,秉大俠精神做一位俠士醫生,醫術是他弘道的方法,而為病患謀求最大幸福的至善,則是他俠義欲求的唯一,也是最大的成就──他是吳明賢,台灣腸胃科權威醫師,領導著全台數一數二的頂尖醫療機構台大醫院,不斷開創未來。

  以醫者之眼,論古今典範與未來

  本書收錄吳明賢醫師行醫歲月迄今的心路歷程、所思所感。師承陳建仁、林肇堂兩位教授、經驗豐富的他,從在馬祖研究,於台灣行醫的小醫師,一路走到今日台大醫院院長的位置,始終在探求何謂良醫、制度與機構如何成就理想的醫生和醫療環境。他寫台大醫院如何從常德街一號,跨越濁水溪發展茁壯的歷程;他寫自己所見所聞的前輩、同輩中人令人感佩的做事風格和事蹟,注重精神的傳承;他直率記錄經歷新冠肺炎這影響全球的超級病毒時,他對醫病的思考、對時事的針砭。

  吳明賢院長以淺明、親切的筆調,娓娓探討醫者的信念、理想,還有如何才能「與善同行」,締造幸福。

  「如果人生有值得熱愛的人事、一份自己覺得有意義的工作,就是幸福。」

  醫師是一份與生死緊密相關的特殊職業。做這份工作的人,不只要在專業上精益求精,更講求一份堅持的信念,且技術、知識與技藝皆高度要求。吳明賢醫師以自身的經歷與故事、醫者之眼,呈現台灣醫療的多重面向,而更重要的是一切的書寫都不為己,而是「為了以後有跡可循」,留待來者參照。

本書特色

  ★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無私而真誠的所思所感,對醫者與典範的思考、對醫療趨勢與時勢的針砭。
  ★執筆深情,訴說台大醫院自常德街一號開始,跨越濁水溪發展茁壯,與善同行的歷程。
  ★書寫令人敬佩的醫療前輩,細數支持台灣醫療、台大醫院一路走來的重要人物。
  ★記錄百年一疫COVID-19的當時此刻,省思大疫過後的台灣醫療。

各界推薦

  「知恩念恩、湧泉以報」是他描寫人物時內心真誠的底蘊;「見賢思齊、止於至善」是他敘事說理時回顧前瞻的深情寄語。這,就是我認識的吳醫師,一位曾在年輕時對我緊追不捨、與我並肩作戰,共同解鎖幽門螺旋桿菌致癌機轉,最終完勝病魔、締造輝煌戰果的好學生、好醫師!──林肇堂|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名譽理事長

  本書文筆流暢如行雲流水,讀起來神怡心醉,且內容豐富、琳瑯滿目而篇篇精彩,既有人生與佛學哲理,更有豁達人生觀、正義感、慈悲心、有守有為,能讓讀者見賢思齊!──陳建仁|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司徒惠康|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
  朱敬一|美國國家科學院海外院士
  吳東亮|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台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杜俊雄|復華投信董事長
  倪衍玄|台大醫學院院長
  張上淳|台灣大學副校長/特聘教授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陳文章|台灣大學校長
  陳威明|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中華民國公立醫院協會理事長
  陳泰銘|國巨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
  陳維昭|台灣大學前校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陳慧遊|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
  程文俊|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決策委員主任委員
  黃教漳|台隆集團董事長
  楊泮池|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特聘研究講座
  管中閔|台大講座教授
  潘思亮|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
  蔡明忠|富邦集團董事長
  鄧傳馨|馨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誠心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明賢


  台大醫院院長,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內科特聘教授、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灣內科醫學會理事長、台灣醫學會理事長。國際胃癌權威,在胃癌防治上有獨步全球的進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認可。新冠疫情嚴峻之際,接任台大醫院院長,後在台大醫院推動智慧與尖端醫療,以科技結合人本精神。

  專長:一般內科學、腸胃學、分子生物學、醫學教育、流行病學。
 

目錄

推薦序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林肇堂
推薦序    智慧慈悲、仁心俠醫│陳建仁
自序    與善同行.放心從容

第一部 始終是嘉義
第一章 諸羅.人文薈萃
嘉義:我的故鄉,我的起點
從嘉義到台北
第二章 離開而又從未離開
第三章 為嘉義與我的時代而寫
鄉愁美學,尋找記憶中的諸羅:《日落諸羅城》
人間有味是清歡:《消失的蓬萊古早味》

第二部 典範.醫療
第四章 人醫.仁醫.良醫
大衛對歌利亞:以小搏大逆轉勝
醫者,永不放棄
第五章 醫院與醫者
梅約傳奇
醫療是服務業嗎
為政之道
養成良醫,培育良醫
核心價值、目標與實踐方法
卓越來自堅持不懈的溫度與關懷

第三部 台大醫院.一路走來
第六章 創新.倫理
第七章 跨界.連結
跨領域
追求新智慧
越過濁水溪
善與善的連結

第四部 消化系醫學.內科人生
第八章 最好的時代.最被需要的時代
復活節誕生的諾貝爾醫學獎
一種細菌、普世的疾病
腸中乾坤:現在與未來
第九章 永不休止的研究之路
在馬祖的日子

第五部 師與友
第十章 良師.良醫
恩師:林肇堂教授、陳建仁院長
良醫:巨人般的前輩
第十一章 長存不滅
但開風氣不為師:賴明陽教授
典型在夙昔,一生為台大:王德宏教授
醫師科學家典範:陳定信教授
台灣疫苗之父:李慶雲教授
復健醫學的一代宗師:連倚南教授
人榮耀位子:戴東原教授
真漢子:陸坤泰教授
君子不器:徐茂銘教授
腦神經影像學先驅:黃國茂教授
國士無雙:一代醫人杜聰明
文曲光沉:莊懷祜同學
潛心鑽研,直到足夠好為止

第六部 百年一疫
第十二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記庚子年,記希望
第十三章 病毒教我們的事
醫院如何兼顧彈性與韌性
信仰與科學.假消息與言論自由
限篩、擴篩、普
誠實的重要性
影響世界的選擇
第十四章 醫在瘟疫蔓延時
醫師節感言:醫在瘟疫蔓延時
給住院醫師的一封信
給居家隔離戰士的一封信:我不認識你,但是我謝謝你

第七部 思考未來
第十五章 醫學典範轉移:從淺層醫學到深層醫學
第十六章 建立預防醫學的正確觀念
第十七章 關於健保的一些想法

尾聲    做正確的事,不枉此生

 
 

推薦序1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林肇堂(台灣大學名譽教授/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名譽理事長)


  #行俠仗醫,緣來如此

  二○二四年歲暮,意外接獲明賢分享他四年來「與善同行之路」的臉書集結之作給我,並請我代為之序。翻開目錄,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列在題為「恩師」這章,我立馬「仔細過目」起來,隨即發現──哇!這文筆、這說故事能力也太優秀了吧!輕輕鬆鬆數百字就能勾勒出那既窩心又虛心的畫面,真是口吐蓮花、清香芬芳,讓人歡喜無比啊!

  緊接著,我不由自主地繼續聽他如數家珍的細訴在「寶山」醫院昔日與他共事過的傑出師友,以及眾大師級別的前輩們長存不滅的點點滴滴。我覺得「知恩念恩、湧泉以報」是他描寫人物時內心真誠的底蘊;「見賢思齊、止於至善」是他敘事說理時回顧前瞻的深情寄語。這,就是我認識的吳醫師,一位曾在年輕時對我緊追不捨、與我並肩作戰,共同解鎖幽門螺旋桿菌致癌機轉,最終完勝病魔、締造輝煌戰果的好學生、好醫師!正如本書尾聲中他說的:「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在正道上行正確的事;在正確的時間遇到正確的人;和正確的人一起做正確的事。」的確,這就是明賢「行俠仗醫、與善同行」的緣起……

推薦序2

智慧慈悲、仁心俠醫
陳建仁(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


  很榮幸也很高興接到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的電子郵件,告訴我聯經出版公司將出版他四年來發表在臉書(Facebook)的文章集結而成的新書,並且邀請我為他的新書寫序,我欣然答應。吳院長是我很欽佩的醫師、教授、科學家和醫院院長。他是一位正直坦誠、博學廣識、幽默風趣、仁心仁術的學者。吳教授是前台大醫院內科主任、輔大醫學院院長林肇堂教授的得意門生,他們師生都是名醫、善醫和良醫,無論在教學、研究、服務、行政各方面,都表現優異卓越而深受好評。

  一九八三年我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獲得博士學位返國後,在台大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擔任副教授。林肇堂教授正在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我們一起合作探討台灣胃癌的危險因子,利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盛行率愈高的地區,胃癌發生風險愈高;胃潰瘍和胃癌病例的盛行率,也遠高於社區健康對照。當時吳院長已經是林院長研究團隊的主要大將。

  後來,吳院長進入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我很榮幸應林院長的邀請,擔任吳院長的共同指導教授。吳院長做研究十分嚴謹,對於權威學說始終抱著挑戰深究的態度,不僅是「盡信書,不如無書」,而且是「盡信師,不如無師」,既具有批判精神,更具有獨到創見。至於待人接物,他則謙和溫暖。正如中研院胡適前院長所說的:「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做人要在有疑處不疑。」吳院長的博士研究聚焦在幽門螺旋桿菌、宿主基因多型性和環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對於胃癌發生風險的影響。他的研究宏觀而又細膩,是分子及基因體流行病學研究的典範之作。

  林院長、吳院長和我繼續進行在胃癌發生率特別高的馬祖,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他們又接著在當地展開居民的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和治療的工作,歷經十五年的研究,馬祖居民幽門螺旋桿菌帶菌率從七○%降至一○%,顯著降低胃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這項「馬祖胃癌防治模式」,已成為胃癌防治的國際臨床準則,刊登於全球頂尖的腸胃學期刊《Gut》雜誌的封面,真是台灣醫學之光。我在擔任衛生署長時,全民健保局開始推動給付幽門螺旋桿菌的篩檢與治療,胃癌在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排名,已經從一九八○年的第三名,降至二○二○年的第八名,吳院長與林院長貢獻卓著……

自序(節錄)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也滿會考試,同學們會說我是天才,其實不是,我只是耐煩,不厭其煩而已!除了正規的教科書外,我最愛念的是佛經與武俠小說,這些書增加了我對「人生」的一分理解,特別是弘一大師的「草積不除,時覺眼前生意滿;庵門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深有同感。自己也是出身市井的平凡家庭,我熟悉這些階層各色人物的待人接物,言談話語,他們身上的美德和俗氣,知道社會最多的是值得同情,很世俗但也很可愛的小人物。這種俠義情懷,讓我一度想成為大俠以「行俠仗義」。

  因緣際會之下,我成為家族中的第一個醫師,只好「行俠仗醫」。會成為醫師,一部分原因是我來自醫師的搖籃「嘉義高中」,但也是受那時的社會氛圍「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影響(和現在的「第一賣冰、第二告醫生」相差甚遠)。我十分幸運,行醫過程中碰到許多貴人及學習的典範,而且我也認同,醫師這份工作就像泰戈爾〈用生命影響生命〉(Life Influence Life)詩篇裡所描述的: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因為相信你,開始相信自己;
  保持內心的光明、善良和信仰,我們可能無意間成為別人的引路人。

  為了回報父母、師長、朋友,我在暱稱為寶山醫院的台大醫院服務、教學和研究,秉持善良,堅持做別人的貴人。

  一路從主治醫師、腸胃科主任、內科主任、副院長到院長,在「胡椒鹽」(服務、教學、研究)外還一腳踏入行政管理,有機會集更多人之力,成就更多的美事。雖然一開始就碰到百年一疫的 COVID-19,但是我們醫院團隊齊心、社會大眾協力,順利地度過此重大考驗。當然,能安然度過疫情,不光是政府及醫療系統的功勞,最大的關鍵在於「信任」,尤其在訊息氾濫的數位時代,錯誤消息及假消息滿天飛,以至於科技愈發達,人心愈不安,社會更呈現一股焦躁不安及恐慌悲觀的氣息。那段時間,我自己除了勤奮寫《心經》、念《心經》之外,也認真寫臉書,希望這樣的書寫有助於正確訊息的傳播,以及讓民眾更安心、放心……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75799
  • 叢書系列:People
  • 規格:平裝 / 360頁 / 14.8 x 21 x 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人醫.仁醫.良醫
 
我剛當實習醫師及住院醫師時,與現在相較,人們的視野窄得多,而且對什麼樣的人才配做什麼樣的事有深刻的成見,例如:只有處理攸關人命的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這四科的醫生,才真正被視為「先生」,而且那年代,只有在校與實習成績足夠好的人,才能進這四大科。
 
實習時,我曾給一位中生代外科老師帶過,他對我說過的一番話,至今我仍記憶猶新。他說,當醫師的人分四種,有金、銀、銅、鐵。以他家為例,他們三代為醫,祖父是金、父親是銀,他呢?則是銅。沒錯,這位老師那時候對著我語重心長地說:「你是鐵,醫師像公務員,現在是鐵飯碗的時代!」
 
醫師這行的確就像那位外科老師說的,是個鐵飯碗,在工作上有保障,生活不成問題,但要在這條路上長遠走下去,還需要足以支撐你往前走的力量。
 
我後來選了內科作終身的志業。當時我所見、所耳聞的內科教授每個都像傳奇一般,風骨皆非凡,深受後輩及病人尊重。從一個細微處可見他們有多受敬愛,每次查完房,內科教授都會去洗手,這時候一定有人在旁協助,恭敬地遞上擦手用的毛巾。見他們如此,我深感「有為者亦若是」,景仰不已,也想成為如此令人信賴、尊敬的醫生。堅持初心,懷抱著熱情,就這樣,我一路在內科的領域耕耘迄今。
 
當一個好醫生,需要具備什麼特質呢?
 
某一年,為了提升全院同仁的人文素養及同理心,台大醫院舉辦景福講座,請來台灣最會說故事的歐吉桑──吳念真導演,他不愧是我們的莎士比亞,娓娓道來,全無冷場,一如我們看他編導的舞台劇,有情有義、有血有淚、笑中帶淚。
 
吳導說,醫生和他有個共通之處,那就是我們都是接觸人、處理人的事,只是我們是治療,他是撫慰,而好的醫療一定是能減輕痛苦的,「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確實,醫療的確是「有時治癒,時常緩解,總是撫慰」。
 
一個醫生必須有音樂家的耳朵,戲劇家的嘴巴,在病人痛苦時能用精確的聽覺去辨別痛苦,用明快的語言清除疑慮,安撫病人、減輕病人的痛苦。

會員評鑑

4
4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4.5
|
2025/02/21
我媽生前是醫護人員,SARS期間她自願去桃機輪班,在第一線做檢測,那段時間她每次回家都是另一個戰場,如臨大敵的各種消毒、不厭其煩的瘋狂清洗,我問她這麼危險難道不能不去嗎?她說她也怕危險但第一線不能沒有人,就當是做好事吧!那時我真的覺得我媽身上散發著一股南丁格爾聖潔又仗義的光!與善同行不是一種情操,而是一種選擇,希望所有醫者都能在這本書裡找著自己應該散發的光!
展開
user-img
Lv.2
4.5
|
2025/02/10
身邊有醫界的朋友,我會想分享這本給他。
很平實的一本書,談醫者的心,很多文字談做人處事和思考方法,苦口婆心也有啟發。
大家都說台灣的醫療品質很好,醫院、醫護還是有很多挑戰。成為什麼樣的醫者,如何選擇自己的路,看了會想想。
展開
user-img
Lv.1
0.5
|
2025/02/07
只會出一張嘴,持續壓榨前線人員。臺大醫院急重症醫療崩壞已經是進行式,沒有感受到院長的幫忙,還常常出來亂放話。假如想成為這種人可以考慮購買此書。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天下生活:超高齡紅利電子書特展,全展199元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套書展
  • 兒童套書展
  • 年度旅遊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