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
跟著小兔子展開聰明理財練習
碧安朵|親子共讀推廣人、親子作家
金錢對孩子來說是什麼呢?相較於「賺錢」與「存錢」,學齡前孩子最早接觸到金錢的方式其實是「花錢」。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父母主動給予或是孩子要求,「買東西」這件事每天都在上演,而購買行為是人類社會獨有的活動,我們透過「貨幣」來「交換」有形或無形的貨物或是服務,從中獲得個人的滿足感。
看似簡單的「消費」,其實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決策行為,有些消費具有無可避免的特質,例如購買生活必需品;而有些消費行為則具有選擇性,例如購買玩具或飾品。所以對於孩子而言,建立理財觀念的第一步應該是「學習聰明消費」,因為孩子正處於理解需求與慾望、必要與選擇性消費之間差異的關鍵時期。
還記得女兒在幼稚園時期,我開始有意識的建立她的消費觀,也常用實際生活例子來引導孩子,例如:討論買1張超商販售的貼紙的錢,可以買4包她最喜愛的小麵包,同時也會告訴她,附近文具店可以用一樣的錢買到2張貼紙。這樣的討論能讓孩子思考必要與選擇、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係,同時幫助孩子學會延遲滿足,避免衝動消費行為。
《小兔子學聰明消費》一書當中,胡蘿蔔就是兔子國的錢,用童趣的方式加強孩子對貨幣的概念,再用提問的方式引發孩子的好奇,跟著書中引導來看看「邦妮怎麼花她的胡蘿蔔?」邦妮有時花得很快,有時花得很慢,她用6根胡蘿蔔買生活必須的食物,用1根胡蘿蔔玩電動搖搖飛機;邦妮有時花得很多,有時花得很少,她用20根胡蘿蔔買汽車,用1根胡蘿蔔買牙刷;邦妮有時花得沒節制,有時花得很節省,她用30根胡蘿蔔買一頂皇冠,用1根胡蘿蔔買一個氣球。透過書中情節推進,小兔子邦妮花費胡蘿蔔的數量對上各式各樣有形的貨物,孩子能因此認識需要和想要的差異,以及價值和價格之間的關係。
書中還描述非貨物的無形消費,邦妮有時花錢是為了未來,有時是為了當下,她用24根胡蘿蔔買一年的鋼琴課,用3根胡蘿蔔買演奏會門票。這讓孩子知道錢並非只能購買物品,有時是用於無形的學習之上,看到邦妮將錢分配在「當下的享樂」(演奏會門票)與「未來的成長」(鋼琴課)之間,理解有規劃的消費,以及思考何者是更具價值的選擇。
故事最後更體現消費的目的與意義,邦妮有時花錢是為了自己,有時花錢是為了別人,她用1根胡蘿蔔買冰淇淋,用2根胡蘿蔔買花送家人。孩子了解到消費不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也可以為他人帶來快樂或幫助,明白消費行為中的情感價值,學會分享與慷慨。
孩子並非對金錢沒有概念,而是需要家長用正確的觀念來引領,同時運用故事與遊戲的方式打造有趣的學習過程,相信一定能帶孩子學會選擇跟計畫,建立消費價值觀。
進入繪本的世界,來一場「花錢的練習」
馬哈老師|親子理財專家
馬哈(揚揚阿姨):你有錢錢嗎?
揚揚(5歲小男孩):我沒有,但是我媽媽有!媽媽說,我當乖寶寶就會有貼紙,集滿20個貼紙有100元,我就可以買玩具。
馬哈:如果你有100元?你想買什麼的東西?
揚揚:我6歲生日禮物想得到樂高機器人,我7歲時想要樂高飛機,我8歲時想蓋一個樂高城堡,我9歲時想要……(就這樣一路講到十歲)
馬哈:揚揚,你知道小寶哥哥每年生日禮物都是5股的臺積電零股
揚揚:什麼?阿姨你在說什麼?
馬哈:這個以後跟你說哦~阿姨今天要帶你陪小兔子去買東西(準備打開繪本說故事了……)
《小兔子學理財:陪孩子從賺、買、存、捐學人生財富價值》這系列套書我非常喜歡,是一套很適合學齡前孩子的理財啟蒙書,透過小兔子這個可愛的角色,搭配代表金錢的胡蘿蔔,帶孩子認識什麼是「錢」?有「錢」能做什麼?慢慢認知好好管理「錢」這件事。
其中《小兔子學理財5:小兔子學聰明消費? 》這本書,作者辛德絲將好好花錢延伸到聰明消費了,帶新一代父母們重新思考孩子的財商教育不光談「你不要亂花錢」,更要進一步教孩子思考如何聰明消費。
新一代父母如何陪孩子共讀這本繪本,我分享我跟五歲姪子揚揚的案例:首先我準備了「10根真的胡蘿蔔」,透過五感教學讓孩子拿到真正的胡蘿蔔增加故事的臨場感,同時告訴揚揚小兔子邦妮存了10根胡蘿蔔(之前他有看過小兔子學理財這套書,知道胡蘿蔔等於「錢」),這時我讓揚揚親自數一下,手上是不是有10根胡蘿蔔,接著我們再一起翻開繪本。
進入繪本的世界,邦妮有時候看見喜歡的東西,會很衝動地花光她的胡蘿蔔,例如買下美麗的皇冠,這時我會陪揚揚一起計算,這個皇冠需要花多少根胡蘿蔔,同時詢問他,你願意跟邦妮一樣花這麼多錢買皇冠嗎?
這時候,建議父母聽聽孩子怎麼說,同時也告訴孩子你自己願意花錢買皇冠嗎?你不願意買的原因,因為皇冠是自己「想要」而非「需要」的東西,慢慢帶孩子認知需要跟想要的不同。
同時,繪本中也示範邦妮有時把錢花在「需要」的東西上,有時又把錢花在「想要」東西上,除了每次帶揚揚計算買這個東西需要多少根胡蘿蔔?同時也詢問孩子,你會想要跟邦妮一樣買「想要」的東西,還是不願意把錢花在這裡。
整本繪本一共有12次花錢的練習,有時花得很節制、有時花的很衝動,有時花錢是為了自己,有時是為了幫助別人,看完繪本我問揚揚如果只能買一樣東西,你要買哪一個?一開始他說滑板車,後來又後悔說只要花1根胡蘿蔔買冰淇淋好了,每一次的花錢都是一堂思考「好好聰明消費」的練習課。
其實,這本書不光是帶孩子認知「好好聰明消費」,對父母來說也是一堂重修「需要vs想要」的課程,因為我們也常常衝動消費,忘記「錢要花在刀口」這件事。
最後,我非常喜歡作者的結尾,「你都怎麼花錢呢?」(很有哲理的一句話,我們都好好想一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