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本書的結構
江戶川亂步
由於社會思想研究會出版部的建議,我試著從隨筆中蒐集了有關解說偵探小說詭計的部分。關於詭計,我另外寫過〈詭計類別集成〉(收錄於早川書房版《續幻影城》中),但這些條目是寫給對偵探小說熟悉的人,並不適合當作一般讀物閱讀,因此本書僅將其目次附於卷末作為參考,並無刊載所有內容。後來,我針對這篇「詭計集成」的某些部分,以更為淺顯易懂的方式寫過幾篇隨筆,因此本書也蒐集了這幾篇隨筆,加上其他關係近似的〈魔術與偵探小說〉(下冊)、〈驚險之說〉(下冊)等等,還有為了本書新寫的〈密室詭計〉長達三十五張稿紙,整理成首尾一貫的文章。
「詭計類別集成」將八百餘種的各類詭計分成九大項目解說,這些項目與本書隨筆之間的關係,請參考下文所示。這些內容也請參照卷末的〈「詭計類別集成」目次〉。
第一、有關犯人的詭計
此項目占最大的兩部分為「一人分飾兩角」、「其他意外的犯人」,而本書〈意外的犯人〉與〈奇特的構思〉(的一部分)這兩章節則從此兩者挑出有趣的部分撰寫隨筆。
第二、有關犯罪現場與痕跡的詭計
此項細目為①密室詭計②足跡詭計③指紋詭計,本書的〈密室詭計〉章節把①改寫得更為詳細,此外③與〈明治的指紋小說〉(下冊)有關。
第三、有關犯罪時間的詭計
此項目因為缺乏寫得淺顯易懂的隨筆說明,本書並未刊載。
第四、有關凶器與毒物的詭計
本書〈當作凶器的冰〉與〈奇異的凶器〉兩章節淺顯易懂地說明了此項目有關凶器的部分。關於毒物則缺乏相關的隨筆。
第五、隱藏人與物的詭計
本書〈隱藏方法的詭計〉從此項目中選出有趣的例子詳細記載。
第六、其他各種詭計
此項目列舉了非屬第一到第五的二十二種不同詭計,本書〈奇特的構思〉(的一部分)與〈可能性的犯罪〉詳細記載了其中的兩三種。
第七、暗號記法的分類
此項目的原文寫得稍微好懂易讀,因此本書原封不動再次刊載。
第八、奇異的動機
這一項也與前項相同,不過內容有些省略。
第九、揭發犯罪的線索
此項目的內容非常貧乏,也無其他改寫的內容,因此本書省略。
昭和三十一(一九五六)年五月
江戶川亂步
導讀
接龍式推理小說的先驅
林斯諺╱推理小說作家、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五樓的窗戶》號稱是日本推理文壇第一本「接龍小說」,由六位作者在未事先協商故事細節的情況下,一位接一位、一章接一章將全書完成。六個章節的作者依序為江戶川亂步、平林初之輔、森下雨村、甲賀三郎、國枝史郎以及小酒井不木。故事於《新青年》雜誌連載,時間是一九二六年的五月到十月。
這六位作者都相當優秀。江戶川亂步是我們今日所熟知的日本推理小說之父,對日本推理文壇貢獻巨大。不過他的短篇推理處女作〈兩分銅幣〉是在一九二三年發表,因此參加本書的寫作時才出道三年。平林初之輔是文藝評論家、譯者,也著有推理小說,然而他的推理作品今日未受太多青睞。森下雨村是《新青年》主編,算是日本推理文壇一大推手,也有譯著與推理著述。甲賀三郎與江戶川亂步同年出道,後來也成為重要的推理作家,比較傾向本格推理的創作方向。國枝史郎主要書寫的是怪奇、耽美與傳奇類的小說,偵探類的作品也有,但較少。至於小酒井不木則是森下雨村挖掘的作家,也是醫學博士,當時已經有短篇作品在《新青年》發表。
像《五樓的窗戶》這種接龍推理小說在書寫上有困難度也有趣味性。對寫第一章的作者來說,他可以選擇要放出什麼伏筆或線索去讓後面的人發展,或是選擇要讓故事有比較大或比較窄的拓展空間,但不必然要在心中想好後續的發展。然而之後的書寫者必須承接這些伏筆、線索以及人物,在合邏輯的條件下繼續進行故事,甚至可以丟出新的伏筆、線索或人物,讓下一位作者繼續發揮(或者傷腦筋),而這有可能會把故事愈搞愈複雜。當然,最後一位作者的責任重大,因為最後一章是解謎篇,挑戰性最高,他必須「收拾殘局」並且能夠給出一個融貫、合理、沒有矛盾的解答。這種創作方式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的不確定性。首章之後的作者不確定上一位作者會怎麼發展故事,讀者也不確定每一位作者要怎麼處理上一位作者拉出來的線。困難點在於如何在多人協力的過程中保持推理小說追求的邏輯理性。
日本的推理作家在一九二六年就有這樣的實驗性創作,在世界推理史上可謂一大里程碑,因為在此之前就我所知沒有這樣的作品出現過。英國的偵探俱樂部(Detection Club)要直到上世紀三○年代才有接龍推理小說出現。偵探俱樂部的成員包括後來成為世界最暢銷作家的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不在場證明大師福里曼‧克勞夫茲(Freeman Wills Crofts)、推理小說十誡設立者羅納德‧諾克斯(Ronald Knox)、黃金時代四大女傑之一桃樂絲‧榭爾絲(Dorothy L. Sayers)……等人。偵探俱樂部的成員曾經實驗過許多不同的創作方式,其中就包括一九三一年的接龍小說《漂浮的海軍上將》(The Floating Admiral)。
這本書參與的作者共有十四人,包括前述那些大名鼎鼎的作者,而以《毒巧克力命案》(The Poisoned Chocolates Case)聞名的安東尼‧柏克萊(Anthony Berkeley)寫了解謎篇,布朗神父(Father Brown)的創造者兼大文豪G. K. 卻斯特頓(G. K. Chesterton)於全書完成後再加上序章。有趣的是,雖然柏克萊提供了解謎篇,其他每位作者也被要求提供自己的解答,這些解答收錄於書末。
除了英國,台灣作家其實也嘗試過接龍推理小說。二○二○年出版的《筷:怪談競演奇物語》由台港日三方作家共五位合作,包括三津田信三(日)、薛西斯(台)、夜透紫(港)、瀟湘神(台)、陳浩基(港)。這本書的結構與單純的接龍小說不太一樣。先由前三位作者各自創作同一主題的故事,後兩篇再接龍收尾。整體而言是將「主題小說」的概念融入接龍小說。
《筷:怪談競演奇物語》不過是幾年前的作品,不論是布局或構想都非常成熟;偵探俱樂部的作品則是陣容強大,篇幅也長(共三百五十一頁)。那麼《五樓的窗戶》表現如何呢?這本將近一百年前的接龍推理小說,由當時日本推理文壇的幾位核心人物操刀完成,篇幅雖然不長,如今讀來卻仍十分精彩。江戶川亂步的作品一向以耽美著稱,但首章卻給出了一個相當寫實主義場景的犯罪。後續作家的接龍令人目不暇給,甚至有些篇章可以感覺出作者刻意拋出不負責任的懸念要給下一位來解決。閱讀過程中不斷想著到底最後一人要如何把這些紛亂的線索井然有序地拼裝在一起。撰寫解謎篇的小酒井不木用了意想不到的方式完結了整個故事。我想讀完本書的讀者應該會覺得他已經盡力了。而這大概也是閱讀接龍推理小說有趣之處。
如前述所言,像《五樓的窗戶》這種傳統式接龍小說,會有創作上的挑戰,尤其是如何在接龍過程中讓故事融貫並發展上一位作家拋出的線索或伏筆。即使本書篇幅其實只有中篇長度(譯稿約五萬字),在故事的銜接發展上仍有一些爭議。作者之一的國枝史郎在連載結束後的下一期《新青年》發表短文,提出兩個問題。首先,平林初之輔丟出的線索難以讓接手的作家繼續發展。第二,甲賀三郎引入的新線索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國枝史郎也建議另一批作家再次合作接龍小說,包括牧逸馬、本田緒生、横溝正史、城昌幸、水谷準等人,這在當時也算是一個很令人期待的組合,可惜這個提議似乎沒有付諸實現。
上述《五樓的窗戶》會遇到的問題,在偵探俱樂部的《漂浮的海軍上將》就處理得很好。雖然後者一樣是接龍小說,作者們也都是在不知道其他作者會寫出什麼的情況下進行接龍。但在接龍之前,大家約定好有兩條遊戲規則必須恪守。第一,接龍者不能無意義地丟出線索或伏筆,讓下一位作者難以自圓其說。前面提過,在這個接龍案例中,每位作者最終都必須提供自己的答案,所以雖然下一位作者必須「接棒」上一位作者丟出的線索或伏筆,但原則上這些線索或伏筆絕對不會是「不負責任」的產物。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前述類似國枝史郎那種抱怨。第二,每一位作者都必須完整處理上一位作者拋出的線索或伏筆。如果上一位作者提到某個新的線索,那麼下一位作者不能忽視,一定要將其放在自己的解答中。這條規則剛好也間接回應了國枝史郎的第二個抱怨。只能說,日本作家開創了接龍推理小說的先河,而英國作家在接龍推理小說的條件設定上更為嚴謹。
話雖如此,本書以閱讀者的體驗還是相當有趣與精彩。看六位作家如何在中篇的篇幅內盡可能說出一個完整的推理故事,本身就很有看頭。別忘了這是近百年前的作品,這種在推理小說文類內的實驗性嘗試,本身就具備歷史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