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藝術節
複調的五四:一個自塑旋律的運動

複調的五四:一個自塑旋律的運動

  • 定價:1230
  • 優惠價:91107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104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史家羅志田集大成之作
  深入歷史褶皺,依循因緣脈絡
  敘史如史,重書一場「複雜和多歧」的五四運動

  「史事本身是豐富的,寫出的故事就不必太簡約。」——羅志田

  本書是史家羅志田多年研究五四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回到眾聲喧嘩、駁雜繁複的歷史場景,呈現一個更現場、更真實的運動:在天下崩散的時代,各式各樣的人物登台,五花八門的思想生長。在互相的對話、辨析、角力、衝突中,促成種種波濤和暗流;同時也在不斷的傳頌、記憶和詮釋之中,塑造我們對五四以及對近代中國史的整體認識。

  與之相應,作者對五四的理解不是一幅幅定格畫面 ,而是一條奔湧的歷史河流。全書並不停留在對於五四史實「刻舟求劍」式的靜止考察,而是試圖在不斷衝撞、激盪、流動的歷史之河中,捕捉那個自塑旋律的「複調的五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志田


  普林斯頓大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現為四川大學文科傑出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史,尤擅近代思想史、文化史與學術史。著作有《再造文明之夢:胡適傳》、《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轉折》等。

 
 

目錄

自 序 /xi
第一章 引論:把「天下」帶回歷史敘述:
一個民國前期隱退的視角 /1
一 從名相模棱看國家概念的「早熟」 /3
二 連成一串的國家、社會與文化 /11
三 「超國家」思路的顯現 /22
四 餘論:把天下帶回歷史敘述 /32
第二章 體相與個性:以五四為標識的新文化運動 /41
一 革命的延續:從辛亥到五四 44
二 衝擊反應與自我覺醒 /50
三 文化在開戰中興起 /57
四 學生運動與文化運動 /66
五 新文化運動的遺產 /71
六 餘論:廣狹五四的互動 /80
第三章 多重的複調:五四的特異性與多歧性 /85
一 五四的延續與轉折 /86
二 劃時代的分水嶺 /89
三 漸入行動時代:五四的延展和終結 /96
四 五四認知的形成和發展 /101
五 五四個性的特異面相 /105
六 五四需要複調的研究 /113
第四章 本事與言說的糾纏:再論複調的五四 /123
一 引言:五四的「積」與「填」 /124
二 無意中自塑旋律的樂章 /127
三 公言與私言:再論五四的複調 /134
四 與發生同步的記憶:本事與言說的糾纏 /137
五 異辭:不斷加上新意義的賡續記憶 /143
六 餘論:認識一個並不自足的五四 /148
第五章 文學革命的社會功能與社會反響 /157
一 引言:《新青年》的溝通作用 /158
二 「我們」與「他們」的困擾 /162
三 新文學作品的實際讀者 /171
第六章 希望與失望的轉折:五四學生運動前一年 /177
一 公理戰勝的樂觀 /179
二 新紀元和新潮流 /185
三 對文治的憧憬 /194
四 對共和體制的失望 /201
五 餘論:局勢和情緒的逆轉 /206
第七章 對「問題與主義」之爭的再認識 /219
一 倒放電影的爭論起因 /223
二 因相近而區分 /227
三 胡適的思路及他人最初的因應 /241
四 整體改造和點滴改革 /252
五 外來主義與中國國情的關係 /279
六 餘論:走向「行動的時代」 /295
第八章 陳獨秀與《新青年》的轉向 /309
一 「五四」前後的《新青年》 /309
二 北大的學科調整與京城的新舊之爭 /313
三 徘徊於自由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陳獨秀 /325
四 《新青年》的轉向 /330
五 《新青年》編輯部改組風波 /337
六 餘論:「五四」比我們認知的更豐富 /344
第九章 課業與救國:
從老師輩的即時觀察認識「五四」的豐富性 /347
一 蔣夢麟對五四的即時觀察 /348
二 老師輩一年後的反思 /354
三 救國和讀書怎樣兩全? /360
四 社會模範的自制能力 /365
五 餘論:學生與五四運動 /371
第十章 無共識的共論:
五四後期關於東西與世界的文化辨析 /377
一 文化的東西與世界 /380
二 世界不是東西二元:常乃惪的挑戰 /386
三 餘論:線性進化的世界文化 /391
第十一章 從科學與人生觀之爭
看學生運動後對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 /399
一 論戰雙方的動機 /401
二 進化論與作為五四基本理念的「科學」 /412
三 餘論:認識科學 /421
第十二章 走向「政治解決」的「中國文藝復興」:
五四前後思想文化運動與政治運動的關係 /427
一 引言:文學革命的開放性 /429
二 新思潮中文化與政治的緊張 /433
三 較長時段的「中國文藝復興」 /442
四 在兼容並包中走向政治解決的廣義五四 /449
五 餘論:政治解決的功與罪 /458
參考文獻 /465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2373303
  • 規格:精裝 / 508頁 / 15.2 x 23 x 7.1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簡體館夏日閱讀季】浪漫小說│動漫插畫│可愛手作,精選2本75折,3本7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旗標年中暢銷展
  • 九歌全書系
  • 今周刊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