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祐的工業小鎮
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晶體管)數目約每十八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戈登.摩爾(Gordon Earle Moore, 1929-),英特爾公司聯合創始人
歷史走到了新的轉折點,大家都在說,新一輪工業革命即將來襲。
通常,所謂「革命」,抑或任何其他歷史事件,都應該是後人書寫賦予的,有些甚至是事後許多年才有定論。因此,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否正在發生,嚴格地講,是誰也無法妄斷的。但正如《權力遊戲》中反覆被提及的讖語般的台詞「凜冬將至」(Winter is coming)一樣,當大家都在這麼說的時候,我們是可以大膽期待同時細心準備迎接未來的。事實上,歷史上的每一次工業革命從開始到結束都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因此無論接下來這一波浪潮是否最終被定義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我們都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場深刻的技術變革正在發生,而我們正處在這場變革的開端!
的確,近年來全球工業正處在這一場公認的重大技術變革之中,各國政府和工業界也在致力於研究、制定和實施各自的應對之道,以確保若干年後能立於不敗之地。關於這一場變革,德國稱之為「工業4.0」,美國稱之為「工業互聯網」,中國政府則提出「中國製造2025」,「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此外類似的概念還有荷蘭的「智慧型工廠」、英國的「高價值製造業」、法國的「未來工廠」等。這些內涵尚不十分明確的概念「忽如一夜春風」般充滿了全世界,各國政要、各類機構、各方民眾,無不在紛紛暢想和談論未來製造業的景象。人類歷史上從未有任何時候像今天這樣資訊透明到全球可以共同討論未來。新工業革命已經撲面而來,勢不可當!
資訊之所以如此透明,其根本就在於互聯網這一關鍵推手和核心要素,使得人類的知識網路化,從而能夠展開對這樣一場未知的變革進行透明、透徹的探討。如果第四次工業革命真的如期而至,那麼,這將是人類歷史上光輝燦爛的一筆:
人類第一次成功地在事前預測了一次革命,而不是像以往一樣事後才意識到是一場革命。
革命的破冰號角首先在德國漢諾威(Hannover)吹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