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加碼領券限折
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 & 重返多瓦悠蘭 【跨世代共讀經典合訂本】

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 & 重返多瓦悠蘭 【跨世代共讀經典合訂本】

The Innocent Anthropologist : Notes from a Mud Hut & A Plague of Caterpillars: A Return to the African Bush

  • 定價:550
  • 優惠價:79434
  • 優惠期限:2025年03月28日止
折價券 領取折價券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加購推薦

( 未選購加購品 )

明細
 

OKAPI 推薦

  • 【開學書展特企】人類學不只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法」—孫德齡|左岸文化主編

    文/孫德齡,|,左岸文化2024年09月27日

    【開學書展特企】AI也想學的人文思辨術 當AI大潮來襲,充實人文素養與深度思考,定義你的不可取代性 芭樂人類學 Q1.左岸文化,近年來出版眾多在地學者與人類學經典作品,請問致力於人類學出版的緣由是?左岸人類學書系第一本是與人類學平台合作的《芭樂人類學》,這個開始很重要,我們 more
  • 【何穎怡專欄】給人類學家寫信

    文/何穎怡2017年03月01日

    多瓦悠人的音調語言,讓人類學家奈吉爾.巴利學得萬分痛苦。 翻譯,只仰賴谷歌大神是不夠的。因為世間學問不盡在谷歌。有的需要脈絡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確翻譯,所以,譯者需要讀書。這樣還不夠,就得請教該領域的專家。連專家都搖頭時,就得放大絕,寫信給作者。 這三個歷程,我在2001年翻譯《天真的 more
 

內容簡介

★★★★★八○年代英美青年人手一本的暢銷經典★★★★★
◢◤◢◤◢◤一部無人能出其右的田野調查筆記◢◤◢◤◢◤
 
 
 
  一九八○年代的奈吉爾.巴利還是個初出茅蘆的年輕學者,一位尚未下過田野的「天真的」人類學家,帶著(事後證實不僅不足還提領不出的)研究經費、打了(讓他把所有症狀得了個遍的)諸多疫苗,當然還有尚未被消磨的職業熱情,前往非洲喀麥隆的原始部落進行田野調查。在克服一連串荒謬的官僚程序之後,找到一位老是抱怨巴利不擺架子害他地位跟著低落的嚮導,結識了哪裡有酒就有他的酋長、扇椰子果肉會「好心嚼軟」才請他吃的多瓦悠婦人、騎重機四處風流(跟別人老婆)的無政府主義者、可以修好(或乍看修好)任何破銅爛鐵的新教牧師,並過著只要開車就得讓沿途任何人(連同家眷、作物、牲口)搭便車,並在車上盡情嘔吐的日子。「秩序在這裡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他還必須從多瓦悠人的幽默戲謔中挖掘他們的文化真諦。」

  巴利以令人捧腹的英式幽默記錄了那段趣事不斷的經歷,將人類學家如何克服乏味、災難、生病、敵意真實呈現在讀者面前。出版後深受全球讀者喜愛,暢銷多年經典不墜,而當時所激起對田調本質的思索和辯證,隨著時代更迭,此刻回看更顯珍貴。「不同於那些嚴肅而充滿了讓外行百思不得其解的術語的人類學書,這也是一本關於人類學家自己的書。」

 
 
◢◤人類學界 天真不改傳承之作◢◤
黃道琳/前中研院民族所助理研究員、《菊花與劍》譯者 ▍導讀   ▍
趙恩潔/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辶反田野》共同主編 ▍專文推薦   ▍
強納森‧史托克(Jonathan Stock)/前英國雪菲爾大學民族音樂學教授 ▍專文推薦   ▍
林浩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芭樂人類學2》共同主編
--共感推薦


◢◤文化界 書架典藏不換回憶◢◤
董成瑜/鏡文學總經理暨總編輯
簡莉穎/大慕影藝內容總監
朱嘉漢/作家
李拓梓/專欄作家
--共讀推薦


簡莉穎:「因為天真的人類學家,考上人類學系是我高中的第一志願,輾轉來到戲劇的領域仍然持續的對人類感到好奇。這本書太好笑太自嘲了,那是真的好好平視他人與自己的文化才能長出的幽默視角。」

李拓梓:「多瓦悠蘭和當代的文化衝擊,多年後重讀依然妙趣橫生,所有有志於田野調查的朋友都該一讀。」



 ◢◤全球讀者捧腹激賞◢◤
「適合那些喜歡窩在現代公寓裡看研究人員在泥屋生活的讀者。」

「如果您想要進行嚴肅的人類學研究,或者客觀記錄傳教士尚未玷污的喀麥隆偏遠地區的生活,那麼這本不適合你。作者有一種非常英式的自嘲幽默,他總是出問題,要嘛是不知情的受害者,要嘛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從來不是英雄。」

「娛樂性十足,典型的英式幽默層次不窮。巴利很有文采,我覺得他如果不做人類學家,去做個小說家應該也會出色。讀這本書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跟他一起去非洲喀麥隆偏僻的窮山惡水爬高上低,和土著打成一片,受衝擊、遭磨難,然後慢慢與環境相熟,與人相親,幾乎有了『在家』的感覺——據說對於人類學者來說,一旦有這種感覺就該離開了……」

「書裡寫得精采不僅是多瓦悠人,還有形形色色的外來人:旅人、傳教士、學者、冒險家。不管誰,但凡出現在喀麥隆這個神奇的非洲國度,就天然地帶上了一種莫名的殖民主義色彩、一種文化衝突的荒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奈吉爾.巴利Nigel Barley
牛津大學人類學博士,一九八○年代開始任職於大英博物館民族誌學組附屬人類博物館長達二十三年。另著有《Dancing on the Grave》、《Not a Hazardous Sport》、《Ceremony》、《The Duke of Puddle Dock》、《Smashing Pots》等書,並為Channel 4電視台編寫、主持Native Land影集。

譯者簡介

何穎怡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畢,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比較婦女學研究,現專職翻譯。譯有《乳房的歷史》、《在路上》、《裸體午餐》、《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時間裡的癡人》、《行過地獄之路》、《林肯在中陰》、《蠻骨猶存》等。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06710
  • 叢書系列:不分類
  • 規格:平裝 / 384頁 / 21 x 14.8 x 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9歲~99歲
 

內容連載

第二章 準備

我猜想初次做田野,少不了得說服獎助審查委員會:我的研究計畫是有趣/創新/重要的。事實完全不是這樣。當一個缺乏經驗的民族誌研究者開始用上述角度對審查委員會大力推銷,或許因為豐富經驗,委員不免開始懷疑該計畫只是中規中矩,延續前人的研究方向。我強調自己的小小研究對人類學存續將產生廣泛影響,卻落入向素食者吹噓烤牛肉美味的困境。我試圖彌補,卻越來越糟。

(中略)

我先打電話給喀麥隆大使館,確定他們有上班,才帶著所有相關文件前往,一邊洋洋自得效率非凡,居然準備了兩張護照照片。大使館沒開門,我猛按門鈴,引來一個只肯說法語的聲音咆哮:明日再來。

第二天我再度前往,這一次,獲准進入大廳。他們告訴我負責的人外出,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我有種感覺:申請喀麥隆簽證一定是罕見、奇怪的事。不過,我撈到一個有用訊息:沒有回程有效機票,不能申請簽證。我前往航空公司。

「喀麥隆航空」把客人全當成討厭的搗蛋鬼。當時,我不知道喀麥隆國營事業都是如此,還以為是語言溝通困難所致。他們不相信支票,我又沒那麼多現金,最後是以法國旅行支票支付。

其他人用什麼方法買到票,我無法想像。(田野新手守則一:永遠透過英國旅行社與異國航空公司打交道。旅行社接受任何正常的支付方法。)我向他們打聽雅溫德前往恩岡德雷(我往內陸的第二站)的火車。他們嚴峻回說:他們是航空公司,不是鐵路局。不過還是告訴我,雅溫德與恩岡德雷間有冷氣火車,車程大約三個小時。

滿懷勝利、配備回程機票,我返回大使館。那位先生還未回來,但是我可以先填一式三份的表格。我填了表格,卻赫然發現我賣力填寫的三聯表格,最上面一張被棄置不用。我等了一個小時,毫無動靜。大使館裡人群來去,大多說法語。(中略)終於,一個異常胖大的非洲女人走進來,以一種我不懂的語言和旁人討論我許久。我猜想那是英語。如果你碰到英國舊屬地的人,使用你無法辨認,甚至連基本音都很陌生的語言,那很可能就是英語了。我被帶進另一個房間,滿牆的檔案夾勾起我極大的興趣,我發現裡面全是黑名單人士的照片與詳細資料。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2
5.0
|
2024/12/30
這算是一本人類學筆記/見聞?來自英國的人類學者因緣際會下到了西非喀麥隆一個偏遠的小村子波利,想要研究一個在當地也是臭名昭彰的族群:多瓦悠人。




前情提要:基於這本書實在是我為數不多的非文學類讀物,再加上我對於歷史及人類學的知識實在貧乏得可憐,所以如果敘述有誤還請見諒。純粹都是個人見解⋯

幾乎整本書都用一種超級幽默的手法在描寫他怎麼乞討研究經費、申請各種文件被政府踢皮球、學習當地語言、企圖了解並掌握當地談話的模與生活風格、應付各種蟲和疾病等等。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就是拆解當地的民間信仰模型,透過無盡的等待、問問題,整理筆記,可能才得到一兩個至關重要的答案。

撇除這本書真的太有趣了(以前從來沒有讀過類似的書),我覺得這本書給我的感覺真的很奇特。作者把多瓦悠人當成純然的研究對象,而多瓦悠人把作者當成一個怪異的無性別白人物種。這種幾乎落實文化相對的敘述方式讓我覺得很有意思,也讓我真正開始思考文化優越這件事。

起因是我發現不少人在心中先把了解西洋繪畫、古典樂當成「有文化」,可是「文化」這件事到底是誰來定義?說實在話,為什麼我們必須得成為西方社會定義的文化人(cultivated) ?其實也蠻像這本書裡面提到某些法國傳教士的態度。之前也在人類大歷史讀到,其實現在生活中出現的一切制度、法律等,都是一種人類創造出的故事。而某一群人會相信特別的故事,成為他們共同約定的社會制度。

所以故事會有優劣之分嗎?當然思考、閱讀、文學、藝術固然是生活中美麗的部分,可是握有這些資源的人怎麼就會順理成章的認為,自己擁有可以凌駕於他人之上的權力與話語權呢?信仰、食物、談話模式、相處,不都是文化的一環嗎?

比如對於多瓦悠人而言,作者很不懂得怎麼用他們的語言模型問對問題、或在儀式上做出不恰當的行為,這些也都超級蠢(對多瓦悠人)。「進步」到底是什麼樣的故事呢?這個故事讓誰獲益了?而為了說好這個故事,我們又揚棄了什麼?

另外一點我很喜歡的是他提到了浪漫派學者對於當地民族的過於美化(所有優點都是來自當地傳統、缺點都是來自帝國主義),隱約記得高三歷史課好像也有提到這件事。比如他駁斥許多多瓦悠人對野生動植物的知識根本就很貧乏,不像許多文本都認為當地住民對於藥草有豐富的知識。同時作者也表達了他在回到英國時對於許多事的感激(不用因為針頭骯髒得到肝炎、有軟軟乾淨的床、醫療衛生條件);而傳教士也不是如許多文本刻畫的一樣都是文化帝國主義者(當然有一些是如此,但有一些真的提供了幫助)。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一年之始,聽史!歷史人文有聲書/線上課程6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套書展
  • 兒童套書展
  • 年度旅遊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