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人如其名,名如其人
我一直把九雲叫九雲,因為人如其名。
九雲是天上最頂尖的一層。在認識九雲之前,我很喜歡一部片子,叫《七重天》。小時候記住這三個字,只因它的美。後來知道天外還有天。《七重天》有國語片和粵語片各一,但兩部的主題一致,是再貧窮的人也有快樂的權利,即使住的是木板搭的房子,或大廈天台僭建的小屋,社會不公義,無礙有心人頭上是另一片天空。
然後七之外還有九,雲圖上的盡頭沒有盡頭。
九雲的文字,便是這樣的畫面。
翻開她的「小說選」,第一篇叫〈小指湖〉,第三篇叫〈加州天很藍〉,再來是〈下了七天的雨〉……為什麼一句一句,一段一段讀著讀著,竟如此配合我現在身處的環境……從一個城到另一個城的飛機旅程之中?
因為,把地下的水蒸發到半空成了雲,此刻窗外「天很藍」,映襯得雲朵,雲絮分外的白,但它們注定將要變成雨……故事,不就是人生的雲,從活生生的經歷蒸發成情感的記憶,再注定變成眼淚,變成思緒,回饋到每個人的心裡去?
這過程周而復始,是滋潤。下雨了,晴天了,陰天了,下雨了,晴天了。九雲選擇她筆下很多故事的主人翁,可以沒有姓氏,但名字過目不忘,叫子晴。
在飛機上讀九雲的小說,心會跳得比平常的快。為什麼呢?讀者撫心自問,原來字裡行間驚心動魄,都是有過或還擁有青春的人會有的探險記。但請勿混淆探險與獵奇。九雲的小說,在形式上說明了她很懂得借第三隻眼睛或耳朵觀察「自己」,有時只有聲音,有時更多的是畫面,這便要求參與的人放下不管是對布局與結局的預設或期待。很多的當下,多到數不盡的未來。我可以是這樣,我也可以是那樣。以致我讀到〈下了七天的雨〉的最後一句時,我以為一切才剛開始。未完待續,待續了何嘗不也是未完?
然後,興奮的我誤會下一篇〈二〉其實是同一個故事的第「二」章。
青春的快樂,就是很多的既往不咎,於是把姓煩名惱的有的沒的,拋到九霄雲外。
啊,為什麼我們都不能叫九雲?
P.S. 天真與傻勁之外,我也見過煩惱的九雲。但她還是如常的雨過天晴。「人們遇見不同的人,不自覺展現不同面向的自己,這不是虛偽或矯情,而是他們看待自己的方式,讓我們不自覺重新建構自己,凸顯一些平常不在意或忘卻的特質,好的壞的都有可能。」(摘自〈三月二十三,我在桂花巷〉)人如其名,名如其人,Endless。
林奕華(著名導演)
序二
令人期待的作家演員
一位演員除了對表演本身充滿熱情與觀察外,還需要對世界有觀點、有態度。而這種演員在外國比比皆是,但臺灣很少:自己做演員的工作近三十年,觀察台灣喜歡甜美可人,性感無害、傻傻令人疼愛的典型較多,而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的人,從事這個行業是辛苦的,因為她,有想法、不從眾、有文采、喜思考,這些都妨礙她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鄧小姐九雲就是這一款有個性喜思索、有文采的演員,她不甘心只是一位被要求的表演者,她主動地將她所感受到的想像世界分享給大家。
她不是為出書而出書,而是,她有話要說,有發現要告訴世界,她有很大的理想:當演員不太願意練習思考,她主動地將練功過程記錄並分享;當演員只停留在演員的位置,她主動離開只演戲的工作,冒險寫下想像世界;當我們都沒有好劇本可以演出時,她主動書寫一個又一個好看深情的故事。
她不想虛度生命,她不願意只是被撿選,她想創造所以她創造了。她是一個充滿力量的演員,是令人期待的作家,是一位全方位的好演員作家。
王琄(金鐘影后)
序三
我什麼都看見了
比起表演,我認識九雲本人更多,與多數透過表演作品認識她的人不一樣;比起熟稔,我閱讀九雲的文字多過與她相處的時間多得多,大抵與多數認識九雲本人的朋友們也不太一樣。
我們相識是因為九雲出演我的編劇作品,該戲籌備匆促,我趕赴拍攝現場與演員討論角色,九雲剛好提前收工,準備離去之際,我們匆匆打了個照面,沒多說上話。事後,她主動透過助理經紀人約我出來討論角色。三生有幸才能遇上如此認真的演員,我欣然答應,並找了一天她沒戲我也剛交本的空檔,在她熟悉的咖啡廳碰面。
我記得當時九雲對我說這裡的司康很好吃噢的樣子,也記得她自在地與咖啡廳店員談及生活細節的神情,最記得的是,她按自己的經驗與思維模式,逐一告訴我那些她對角色的認知及她為演出所作的準備。或許,因為我們第一次正式交談並非在職場,而是在咖啡廳這種生活場域的關係,環境、氛圍令我產生相當程度的混淆,明明是談論工作,我卻暫時失去把九雲當作一個演員的自覺。像這類失誤很少見吶。仔細回想,很有可能是因為在那個當下的某些時分,我注視著說起話來神采飛揚的九雲太過專注了的緣故吧。
在那之後,偶爾,真的是偶爾,五根手指數得出來的那種偶爾次數,我們在拍攝現場碰面。只要碰上面,我們總有話聊。聊劇、聊角色、聊狀態是一定的,若等戲空檔餘裕,九雲會跟我談創作、聊想法。我能從說話的神情語氣理解她這個人,尤其九雲又特別真實,甚至連她正在理解我進而理解交談之外的那點心思,我都能感覺得到。因為真實所以特別珍貴。因為珍貴,我不願輕易在心裡將她分類,我不願拿我粗鄙分類人們的方式分類她。正當我忘情彆扭的同時,九雲突然開口問我願不願意讀她寫的劇本?說真的,我內心著實愣了一下但沒表現出來,對她笑說當然好,如果妳願意的話。直到現在這一刻也才有機會自白:「九妹,謝謝妳解決了我拙劣的人際問題。」有問題的一向是我,而九雲選擇了一條我內心自私期盼她選擇繼續相交但又隱晦無法明說的道路,如此非常態性卻又自然而然的相識過程,於我是最適切的但也是最最不可思議的。我喜歡九雲明知現世對於某些存有既定偏見或障礙的人事物刻意不去當一回事,可卻能恰當地用實際行動甚至某種源自於她與生俱來的溫熱與細膩去應對去消化的性格,容我俗套的說一句,這就是九雲的魅力,也是我發現她身上最有價值的珍寶。
於是,我們以五根手指都數得完的見面次數作為起點,開始用文字延續更多、更深入的相處時光。是的,文字。不止這部短篇小說集,九雲與我交流不少其他創作文本,我們習慣在網路上即時討論創作,從她不斷反覆掂量但又不會過於躊躇不前的字裡行間,我能感覺到她對創作的熱切,當然,漸漸的,也從九雲的文字完整了在真實生活之中接觸的她。
九雲她,初次見面給了我一個擁抱,再次見面不吝嗇地讓我見識不同面向的她,之後的每一次交流都願意讓我理解她,這些都是我最初最初沒想到的事。我想,等到時間過了更久以後,再,更久以後的以後,我們還是朋友,我一定會忘記當初我們曾經一起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可是我,這輩子絕對不會忘記第一次見面時,九雲給我的擁抱。這是我現在能預想得到未來的事。
末了,我有些不正經的話要擺在最後說。
相信大家瞭解作品本身會完全體現作者是一個怎麼樣的人這件事。小說尤其。
邊讀九雲的短篇小說集,我內心是邊不斷吶喊著:「好妳個九妹竟敢在大家面前全裸也太勇敢了、太大放送了吧?雖然我自己也是看得很滿足啦,但是吼──」腦內小劇場以跑馬燈方式瘋狂輪番上演荒謬戲碼,想追根究柢想問為什麼,壓抑了不少次想要找九雲好好聊聊的心情,直到讀完最終章後、反芻也反夠的某一天,我才意識到自己其實過於震驚九雲的掏心掏肺了。這就是九雲啊。幸好,全裸的九妹也是美好的風景,根本佛心來的。結果這小妮子還問我讀完有什麼指教,吶,我能有什麼指教?總不能基於害羞只嚷嚷說我沒看見、什麼都沒看見,那也太不老實了,最終我一如往常地選擇緘默以對。我什麼都看見了,但是我不會說。無論曖昧淡漠或露骨,你們自己讀吧。
我們各自精彩。九雲書寫時不忘溫柔給予的留白,理解多少就能想像多少,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詮釋是不適當的。像看黃色書刊那樣的心情閱讀也行,字裡行間的賞心悅目是基本,反覆閱讀、反覆咀嚼是自然而然的,愛不釋手也不必不好意思。讀吧,就讀吧。
詹馥華(作家、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