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10
user-img
射手媽咪婷婷

658則書評

658本書評分

125位追蹤者

1550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658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從前、現在、往後,還想再吃一次的料理【限量簽名版】
讀者評分
5.0
|
2025/07/28
如果有一本書能在閱讀的時候,讓你不自覺開始查詢住家附近的日本料理,甚至打開航空公司的網頁尋找飛往日本的機票,你覺得會是什麼樣的一本書呢?

答案不是旅遊書,而是一本飲食散文《從前、現在、往後,還想再吃一次的料理》,內容描繪作者KAZU記憶中的童年滋味,以及烙印在記憶深處對於景物及人物的思念,而身為讀者的我,也不知不覺被喚起對於青春的懷念與感動。

雖然這本飲食散文有附上許多讀者期待的食譜,但我個人認為最吸引人的莫過於KAZU渾然天成的無厘頭與幽默感,用他真實又真誠的視角來向讀者訴說藏在每一道料理背後專屬於他個人的獨特故事,也是過往歲月的一場回顧之旅。

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篇是《夜之城市魔力》,內容雖然一直重複著「金龍拉麵」不好吃,但是大阪人在喝醉之後卻會特別想要造訪,到底是什麼樣的魅力,可以讓當地人嚷嚷不美味卻又抵擋不了那股神秘的召喚呢?被KAZU這麼一寫,竟然勾起我的好奇心,決定把這間拉麵店收藏在口袋名單,往後若有機會再前往大阪,一定要去嚐鮮看看,說不定口味偏淡的金龍拉麵,會很合台灣人的口味也說不定呢!

味覺始終與我們的心情感受有極大的關聯,無論心情好壞,我們都想仰賴美食撫慰心靈,但能讓我們記憶深刻的不只是舌尖的滋味,而是連同當下的氛圍都一併收藏進心底,成為我們想再吃一次的動力,期望能回到過去的時光,又或者是創造嶄新的回憶。

誠摯推薦這本讓人沈浸其中又不時莞爾一笑的飲食散文,不只是有著許多還想再吃一次的料理,而是連文字都擁有讓人再次咀嚼的魅力。
展開
奴性讓自律神經更失常:靠慢活、肺活、腸活,三活運動舒壓,一次調整自律神經引起的各種身體不適!
讀者評分
5.0
|
2025/07/27
你是不是偶爾會覺得身體哪裡有小病痛,但是又不至於到醫院就診的程度?

小心,這很有可能是自律神經出了問題而不知。

《奴性讓自律神經更失常》這本書由日本自律神經權威小林弘幸所著,他在書中提到舉凡肩頸僵硬、便秘、容易疲勞、流手汗、冒冷汗、眼睛看東西變吃力等等也都是自律神經在作祟。

相信許多人應該都聽過「自律神經」,但卻不太清楚實際的運作,更不知道自律神經失調會對身體造成多重影響,而這本書便是告訴我們如何調節自律神經,並且要檢視自己的生活步調是否有需要調整,才能避免自律神經所引發的種種不適感。

我們每個人多半都會遭遇到的即是「壓力」問題,這確實非常難避免,除了轉念、放慢生活步調之外,最簡便也具有實際效果的是「深呼吸」,訣竅在於呼氣比吸氣長,如此可以讓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增強,進而達到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達到平衡。

你是否覺得注意力難以集中、睡了很久仍然感到疲累,又或者是緊張的時候容易心悸或胃食道逆流?請別輕忽身體對我們發出的各種警訊,若是心煩的時候多去親近大自然,也可以泡一杯咖啡聽聽輕柔的音樂,若真的對生活造成影響,務必要求助專業的幫助。

這本書不只是告訴讀者關於自律神經的知識,也設計了自我檢測的問題,還有我們該如何因應自律神經失調或預防的對策與運動,也希望大家在問題還沒發生前就有意識地讓自己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展開
你的隨身心理師:陪你走出情緒困境,療癒關係中的傷痛
讀者評分
5.0
|
2025/07/26
如果你跟我一樣對了解自己非常有自信,也認為自己的身心狀態很良好,但偶爾會感到身體有一些不舒服,請別忽略這些訊號,因為很有可能你的潛意識藏著你不曾察覺的不安,被你的過度自信給蒙蔽而不自知。

《你的隨身心理師》這本書帶領我們深入探索自我,也直指我們心理及生理上出現的許多行為與困擾都其來有自,我們不只是要能自我覺察,還要直視這些情緒的原因,因為唯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我們才有可能做出改變。

書中提到不只是我們普遍理解的「童年創傷」會帶來身心的影響,即使我們自認童年時光充滿歡樂,也未曾感受到絲毫的創傷,但家庭的氛圍、父母本身的個性,以及對待我們的方式,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們面對事情所做出的反應。

比如我們可能沒有發現自己瘋狂加班是為了逃避親密關係,又或者飲酒的行為是為了緩解焦慮,也因為這些問題可能暫且沒有嚴重到影響生活,於是在日積月累之下持續進行著,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慢性的傷害。

作者安妮.齊默爾曼是一名心理諮商師,她藉由自身的故事以及治療的個案,告訴讀者如果希望問題能真正得到解決,就必須徹底面對我們一直以來在逃避的痛苦或恐懼,也要承認父母曾經帶給我們的傷害,因為如此才能不再壓抑自己的情緒,以及停止責備自己,而達到重新養育自己的目標,因為治癒始終存在於人與人之中,別害怕找出真正的原因,也不要因此感到歉疚,因為我們釐清源頭只為了讓自己找回自信與自尊,而非追究他人的責任。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讓我更加謙遜,也發現過去確實太過高估自我理解的能力,當我一直自豪身心向來健康無虞卻微恙的此時,這本書讓我有機會去思考更多的可能,也讓我踏入挖掘深層自我的領域,也希望大家能一起進入潛意識的自我探索。
展開
今天我的感覺是什麼呢?【SEL情緒素養繪本】:完整收錄日常16種情緒認知
讀者評分
5.0
|
2025/07/24
當我們感覺良好時,會覺得這世界一片美好,但感覺很糟的時候,又覺得世界即將崩塌。

其實無論是什麼感覺都代表我們是有血有肉的軀體,各種情緒的感受也是每個人必定會經歷的,重要的是我們用什麼心態去面對與思考。

《今天我的感覺是什麼呢?》繪本收錄了日常的16種情緒,並且用對照的方式去呈現,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理解在不同的情境會有不同的感受,而類似的情境也可能因為想法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感受。

我們不需要以正反面來區分情緒,只要盡情去感受即可,也因為有如此多樣化的感受,才讓我們的每一天如此多姿多彩。
展開
52種走路的方式:每週探索的自由,一年為期的好好走路方案
讀者評分
5.0
|
2025/07/24
當周圍的老師或家長發現我似乎走路接小孩放學的時候,總是用很驚訝的眼神看著我說:「妳們都用走路的嗎?」

其實我比較想反問:「既然走路只要十分鐘以內的距離,為什麼還要騎車呢?」

事實上,根據我手機的紀錄,每天走路的平均步數僅僅四千多步,但在周遭的人眼裡卻是很常走路的人,可見多數人都太過仰賴代步工具,總認為靠雙腳走路是一件很累的事。

《52種走路的方式》的作者深知步行能增進我們的健康,於是透過親身經驗替我們制定了為期一年的走路計畫,讓我們不再覺得走路是一件苦差事,而是能更接近大自然,亦能打開視野重新思考人生的生活方式。

在書中便提到短短的十二分鐘步行就會改變血液中五百二十二種代謝物,而這些分子會影響心臟跳動、肺部呼機和大腦神經元。由此可知,步行不只是增強腿部的肌耐力,更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也可以逆轉糖尿病、預防心臟病,還能對抗憂鬱和焦慮。

雖說我們在住家附近散步也是一種步行的方式,但這本書提供了更嚴謹的計畫,例如事前研究地圖,或是依照天氣做各種的備案,連同服裝配備都講求舒適及順應各種情況,也就是不讓步行這件事受到環境及天候的影響而取消,反而是找到理想的方式去進行步行計畫。

書中也提到寒冷的天氣時常成為我們不願意出門步行的藉口,其實適度的寒冷更有助於冷靜思考,也能減少壓力感,所以千萬別誤以為寒冷的天氣就不適合出門行走,反而研究指出冬季運動能減少呼吸道過敏,前提是要先做好保暖措施,而不是一味地讓自己承受寒冷的痛苦。

或許有些人會說長者因為不良於行,所以就盡量不要走動才不會造成身體不適,但書中提到其實不應該放棄步行,而是要適應及改變步行的技巧,就算不能快步行走也無所謂,因為即便是緩步慢行都能讓生理與心理更加健康。

那步行適合結伴同行嗎?畢竟有些人擔心單獨行走會感到無聊,若是有人能陪同自己行走應該會比較有辦法持續吧?當然這個想法很好,但最好避免邊走路邊聊天,這是為了讓我們能真正使用鼻子呼吸而非透過嘴巴,因為利用鼻子吸氣能過濾掉空氣中的病原體及許多有害物質,若是用嘴巴呼吸的話則容易罹患心臟病,或產生疲勞、發炎、口臭、蛀牙等症狀,所以步行不只是單憑雙腿就行,還要注意是否嘴巴合緊及放鬆臉部肌肉,在行進的過程中配合著正確的呼吸,才能達到讓身心平靜又健康的效果。

本書提供了五十二種走路的方案及操作技巧,可以帶著好奇心前行,也可以有目的地行走,並且不受地點、氣候、心情等限制,都能替自己客製化不同的步行計畫,看著作者提出了這麼多有創意的方案,就了解不應該再為自己的懶惰找任何理由,而是以探索世界的角度打造無論如何都要找機會步行的積極人生。
展開
我的一天從4點30分開始:當你酣睡時,有人已醒來實現夢想!
讀者評分
5.0
|
2025/07/23
你每天幾點起床呢?是不是每逢週末就想睡晚一點,來彌補平日睡眠不足的時數呢?

很多人一聽到「早起」兩個字,多半會跟「睡眠不足」畫上等號,其實只要前一天早一點上床就寢一樣可以睡飽,而早起的差別在於這段時間完全不會被任何瑣事打擾,是一段可以自由支配且運用的時間,也替自己的一天先創造餘裕。

相信許多人都在忙碌一整天過後,即便有許多想做的事情卻提不起勁,或是筋疲力竭地躺在沙發或床上不想動,久而久之便產生很深沈的無力感,總覺得自己日復一日都在為別人辛苦做事,卻把自己遠遠拋在後頭。

《我的一天從4點30分開始》是由韓國的律師金有真所著,她長期奉行早睡早起的習慣,讓早晨的時間可以輕鬆喝茶放空,也能提前完成重要的工作,或從事自己有興趣的事物,而非匆匆忙忙展開新的一天,又以渾渾噩噩結束。

當然,並不是早起就能一路順遂,而是讓自己能在精神飽滿的早晨感受到被自己寵愛的愉悅,又不至於在忙碌一整天過後而不斷推遲自己一直想做卻沒有做的事,當我們把自己放在生活的第一個順位,即便當天有任何突發狀況,都比較不會因為計劃被打亂而影響情緒。

我自己就有不少清晨早起的經驗,確實能體會作者所闡述的心境,因為當家人小孩都在沈睡時,我不必急著準備早餐或忙碌家務,而是能悠哉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不知不覺就替自己爭取了好幾個小時的自由時光,接下來再怎麼忙碌都不會興起抱怨或懊悔的心情。

如果你也時常感嘆時間不夠用,或許可以試試早點上床就寢,再比平時早一個多小時起床,你將會發現每一天都更加值得期待,面對挑戰的時候也不再心浮氣躁。
展開
手繪義大利的每一天:插畫家帶路!走進57個浪漫奔放的義式風景
讀者評分
5.0
|
2025/07/20
這本書有種魔力,即便只是翻閱書頁,都好似跟著作者一同進入她的故事,能走進托斯卡尼迷人的鄉野,也能感受到西西里島海風吹拂的浪漫風情,更能沈浸在饒富藝術氣息的波隆那。

作者須臾在義大利留學與旅遊的期間,把所見所聞寄情於細膩的筆觸,並且把真實的情感用文字及繪畫記錄下來,非常引人入勝,也觸動人心。

如果你也想一窺義大利的生活樣貌,請不要錯過這本滿足視覺與心靈的圖文書。
展開
手繪巴黎的每一天:插畫家帶路!走進歐洲111個浪漫風景
讀者評分
5.0
|
2025/07/20
若要問巴黎最吸引我的是什麼?除了巴黎鐵塔之外,我覺得是兼具時尚及文藝的城市氛圍,還有滿是露天咖啡座的街景。

《手繪巴黎的每一天》由居住在巴黎的插畫家孫藝萌所創作,藉由生活的觀察描繪巴黎的各式風景,不僅有許多知名的博物館與美術館的介紹,還有人物的側寫,以及市集的繽紛色彩,可以當作是旅遊導覽,也能是純粹的藝術欣賞,是非常賞心悅目的一本書。

如果你也對巴黎旅遊及藝術創作有興趣,絕對會跟我一樣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展開
有一種難題,叫父母:回顧心中過不去的委屈,醞釀自己未來的幸福
讀者評分
5.0
|
2025/07/19
有一句話說「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而是講愛的地方」,其實我一直認為這句話很奇怪,因為不講道理的話,怎麼還能稱得上是愛?表面上看似強調愛,但也潛藏著許多「以愛為名」的不當言行。這好像是在暗示我們越是親密的人越是可以肆無忌憚,不需要相互尊重,其實無論是哪一種人際關係,我都認為不應該有所分別,沒有什麼場合及情境是可以不講道理,對於自由空間及界限的標準也應該相同。

我試著去思考,為什麼會有「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這種說法呢?如果再提到「家醜不可外揚」這句話應該就可以更加理解,也就是無論在家裡發生什麼不公不義或是違反常理的事,都要盡可能噤聲,因為若是為外人道就是讓全家人蒙羞,於是在家庭裡遭受到不合理對待的人必須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也不能輕易向外人吐露心聲,而這個對象通常是孩子,也是整個家庭裡最弱勢的人。

作家羽茜在新作《有一種難題,叫父母》寫出了因為遭受父母不當對待而受到創傷的孩子內心最深處的孤寂,因為整個社會的氛圍告訴我們不能批評父母,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即便大眾對於父母的所作所為也不予苟同,但依舊不會支持受傷的孩子表達內心的傷痛,總會告訴他們應該要轉念及放下,卻沒有人期待父母自省,因為我們都認定年齡漸長已不可能改變思維,所以只能單方面要求受傷的孩子別再提及,因為如此做對大家都沒有幫助,只是徒增他人的笑柄罷了!

但真的是如此嗎?如果受到傷害的人連為自己發聲與否都無法選擇,那豈不是另一種壓迫嗎?或許每個人的經歷與個性有所不同,有些人即便在原生家庭受到傷害,仍能在多年後與父母修復關係,那取決於雙方對於相互理解的善意,但若是如同羽茜書中提到的父母非但不想理解,甚至可能本身就是病態人格,那子女恐怕不能奢望父母對自己的愛,而是應該保持距離。

羽茜在書中提到:「親情失落的孩子是沒有人看見的孤兒。」

我讀來實在感到心酸,因為受到創傷的孩子不但沒有避風港可以回,連向他人表達都會飽受抨擊,指責他們緊抓著過去不放,但我很認同羽茜在書裡提到人要意識到自己經歷過什麼,才能真正療癒它所留下的傷痕,表面上大家看到的是在批評父母,其實是一段理解自己的痛苦過程,並非想要父母去做任何補償,畢竟連被愛都已經感到徹底絕望的孩子,怎麼還敢奢望父母為自己做任何一點小事呢?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本書是幫那些曾經在原生家庭受到傷害的人出氣,其實重新舔拭這些傷口不可能是愉悅的,但羽茜告訴讀者即便在原生家庭感受不到愛,仍然有機會靠著自己的力量重拾幸福,只要我們對自己及父母有足夠的認識,並且坦然面對自己不被愛的事實,才能讓自己慢慢長出豐厚的羽翼,進而迎接嶄新的人生。
展開
如願精靈:陪孩子養成「恆毅力」,不輕易說放棄
讀者評分
5.0
|
2025/07/18
當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焦急難耐,迫切地想要速成的時候,是否會希望有什麼聰明藥可以一喝下去就技能倍增呢?

《如願精靈》繪本講述當我們遇到學習挫折時,一定要記住我們身旁都有一隻「如願精靈」,他雖然無法馬上讓我們變得強大,但會在我們身旁一起面對困難與挑戰,就如同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學會的點點滴滴,其實都是如願精靈一路上陪伴我們度過的哦!

很多事情真的急不得,如果遇到灰心沮喪的時刻,可以先休息一下也無妨,但請記住不要輕易放棄,因為豐碩的成果是需要時間去等待,同時也需要我們重振精神再次嘗試。

或許我們時常感覺到孤單,失敗的無力感也不時籠罩著我們,但烏雲終究會散去,只要勤加努力練習,一定能看到改變。

我覺得如願精靈其實更像是陪伴精靈,凡事並不能盡如己意,但沒有展開行動就沒有成真的可能,希望我們終其一生都能展現積極的自信去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展開
超簡單熱壓三明治:本屋大賞得主、日本文壇暖淚系作家小川糸的寶藏文集。
讀者評分
5.0
|
2025/07/17
曾經與朋友聊過日記形式的散文是否有可讀性?貼近作者自身的私密日記,寫的或許是與你我無關的生活日常,豈不缺乏連結與共鳴?倘若不是知名作家的日記,還有人想一探究竟嗎?

不可諱言地,像小川糸這樣的知名小說家,因為讀者已可預知其溫暖的筆觸,所以毫不猶豫地也對她的散文感到興趣,而我總是抱持著好奇的心態,想讀讀看小川糸恬淡悠閒的日常,是否讓身為讀者的我有了些不同的啟發?

《超簡單熱壓三明治》寫的是疫情期間的生活,以月份作為排序,可以看到小川糸在不同時節的生活方式,她始終維持一貫養生規律的作息,在文字中彷彿聞到天然食材的香味及體會手作的樂趣,還置身於大自然美景之中,文字間流露著不疾不徐的慢生活,讓人心生羨慕卻也感到內心安定。

如果你以為過著如此悠閒生活的小川糸大概不問世事,那可就錯了呢!事實上,日記中也有不少關於時事的觀察與評論,更表明投票的重要性,可見小川糸不只懂得過生活,還希望每個人都能好好把握手中的選票,因為那才是讓我們目前的生活能更幸福的關鍵。

我認為最理想的生活是擁有選擇權,而小川糸的這本書讓人感受到自在的愉悅,以及平靜所帶來的力量。
展開
凝望手心(經典重現版)
讀者評分
5.0
|
2025/07/15
很多時候,人之所以感到孤獨不是因為身邊沒有人,而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與情意相通。

日本小說家窪美澄在《凝望手心》裡寫的便是這樣的故事,以看護者園田日奈為故事主軸,分別以不同人的視角寫下七篇短篇小說,而每個人在各自的人生都有不同的難題與矛盾,亦有他們渴望與追求的事物,同時也有人性的膽怯與退縮,細膩地刻劃人性的猶疑與多變。

窪美澄並沒有刻意塑造每位人物的正反面形象,而是如實呈現他們的心境,也讓所有在關係中曾經受到傷害的人能有更多的理解與釋然,而非沈浸於無限的懊悔之中。

「我能待的地方,只在自己的心中。」

這段話看似平淡,卻讓人讀了有不同的感受,可以是無法真正愛上一個人之不負責任的話語,也可以表達人終究只能跟自己相處的殘忍現實。

凝望手心,你看到的是什麼呢?

在適當的時機把握自己能把握的,在該放手的時候就坦然鬆手吧!
展開
不一樣的冠軍
讀者評分
5.0
|
2025/07/15
在現今什麼樣的興趣都能成為比賽的時代,鼓勵孩子與同儕競爭似乎成為了家長與老師的日常。

他們會說上台表演或比賽是一種挑戰,也是展現勇氣的時刻,倘若孩子表達不願意,就會不斷鼓勵孩子去嘗試,即便孩子表示自己害怕或不願意也鍥而不捨。

在我的認知裡,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與他人競爭或擁有表演慾,反而強迫之下的結果會讓他們心裡更加懼怕而不敢展現自己的才華。

《不一樣的冠軍》繪本敘述鱷魚小奈一家人都非常優秀,大家都拿過各式各樣的獎牌與獎杯,而小奈也在家人的訓練下,被期待在比賽中大放異彩。

但是小奈在訓練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辛苦,也逐漸喪失了在水裡玩耍的樂趣,原本開心悠遊在水中的自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比賽的壓力與恐懼。

於是小奈萌生退出比賽的想法,但卻被家人極力勸阻,到最後小奈是否有順利參與比賽呢?還是家人最終接納了小奈的個人特質與意願呢?

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值得所有父母閱讀,也希望所有的父母可以學會尊重孩子的意願及重視他們內心真正的情緒,並不是非得要參與比賽得到名次才能證明孩子的努力或實力,而是去思考當有趣的事情成為了比賽,並不能讓所有人都享受其中,若是比賽本身會讓心理健康遭受到危害,又何必要勉強孩子去參與?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有存在價值,不需要特別展現任何能力或才藝,我覺得這才是所有父母應該傳達給孩子的重要思想。
展開
情緒自救:停止精神內耗、斷開自我懷疑、不再為小事操煩,學會覺察、辨識和放下,情緒價值自己給
讀者評分
5.0
|
2025/07/14
你是否容易感到憤怒或沮喪?

還是在繁忙的日常中時常感到焦躁不安?

抑或根本沒有察覺自己有任何情緒問題,直到身體發出警訊?

不諱言地,我是第三種,也因為生性樂觀理性,更不認為情緒困擾會找上門,但也因為如此,更需要辨別自己的心理習慣是否在無形中影響了我們的身心?

《情緒自救》這本書開宗明義表示多數人都是因為「厚操煩」(台語:容易瞎操心)而感到焦慮,比如沈溺於不可改變的過去,或是對尚未發生的事情感到憂慮,都很容易有精神內耗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要正向看待事情,也理解要盡可能不被他人的評價影響自我價值,但要真正做到卻有難度,所以作者加倉井紗央里心理師不僅告訴我們如何辨識情緒,也要有技巧地學會轉念,並且從一些小事中去累積成就感,創造正面的生活經驗。

書中分享了11種心理習慣供讀者自我檢視,也告訴讀者如何運用正向的方式撫慰自己,或許要改變心理習慣需要一點時間,但有意識地覺察自己每個當下看待事情的角度,就能慢慢地讓我們往修正的方向前進。

每個人都渴望被他人接納與認同,但也要認知到不被理解也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我們能自我肯定,並且用健康的心態去關愛自己,在我們不自覺想要與他人爭輸贏或是求得理解之前,先給予自己安定情緒的力量。

這是一本你以為自己應該都理解,但卻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自我盲點的情緒自救書。
展開
被誤解的成語:一考就錯的成語!這次,徹底弄懂!
讀者評分
5.0
|
2025/07/13
很多成語乍看非常熟悉,但其實我們或許沒有真正理解意思,於是長年以來一直誤用而不自知,若是在重要場合一不小心出包,那可就糗大了!

《被誤解的成語》這本書以漫畫的方式呈現,帶我們理解許多成語的來源及用法,並且為讀者提供例句來加強學習,還有選擇題的題型讓讀者們驗收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

不只是成語的運用,還有許多成語的讀音也時常被誤讀,在書中也有詳細的糾錯與釋義,不只能加強小朋友的國語文能力,也非常適合家長一同陪伴閱讀,看看我們平時是否對這些成語有完整的了解?

「萬馬齊瘖」、「彈冠相慶」、「求全責備」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而「莘」莘學子又該怎麼發音呢?

這本書不僅告訴我們成語真正的意思,最重要的是該如何運用,是褒是貶,還有該在什麼情境使用,平時若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讀過這些成語,那這本書會是非常好的成語教材。
展開
低成本生活:每月用不到台幣一萬五就能過充實簡約的生活!不用努力工作,生活依然從容不迫!
讀者評分
5.0
|
2025/07/11
你相信在日本有人可以做到每個月花費不到台幣一萬五過生活嗎?或許你會質疑那應該是與家人同住吧?答案是一萬五竟然還包含租屋的費用,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

《低成本生活》這本書的作者風野民目前是一名自媒體工作者,而過去也當過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理所當然也經歷過「動不動就犒賞自己而讓存款見底」的生活,感覺上似乎過著忙碌的生活,也同時擁有許多物品,但卻覺得內心貧乏,直到他逐漸意識到上班所賺來的錢竟然都拿去支付上醫院的交通費與治療費,才驚覺這樣的生活已經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

我對於作者的這番職場經歷非常有感,因為當身處龐大壓力的職場環境時,會更想花錢彌補自己的辛勞,於是買下許多不必要的東西,也花費不少時間與金錢在娛樂上,為的就是讓自己的生活還能感受到一點享受與快樂,於是便一直陷在「不斷賺錢又亂花錢」的惡性循環中。

與其說這本書在分享作者的極簡生活,不如說是帶領讀者一同去重新檢視現有的生活是否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因為從眾而誤以為自己「需要」而買回許多物品,結果卻被擱置在一旁棄之不用,甚至根本忘記自己有買過這樣東西而重複購買。

作者說如果對「現在的自己」還算滿意,就不會隨便花錢犒賞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支出。我相當認同這個觀點,因為以我自身的經驗而言,確實是壓力越大就越想緊緊抓住某個東西,即便沒有那麼需要或想要,也覺得一定要花錢消費才算是給予自己獎賞,反而生活自在又心情平穩的時候,根本無欲無求,除了維持日常生活的基本開銷之外,完全不覺得自己有缺任何東西,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實際上確實是如此。

當然,作者每個月僅花不到一萬五的生活還是很令人感到好奇,在書中也坦白表示自己目前單身,而且家中連冰箱及冷氣都沒有,伙食費也低得驚人,幾乎每個月絕大部份的開銷都在房租上,因為作者認為擁有舒適的居住環境是很重要的,同時也分享挑選居住環境不只要先迎合自己的喜好與需求,也要評估居住環境的消費水平。

我覺得不需要追求跟作者花費一樣少的金額過生活,但作者在書中想告訴讀者的是所謂「自由」的生活並非可以任意花錢,而是能夠自在放心地過生活。可能有些人會認為兩者應該是畫上等號,殊不知真正富有的人不見得在心靈上感受到自由,反而是最無欲無求的人才能享受自由寧靜,而作者想傳遞的想法並不是斷捨離,而是打從一開始就謹慎消費,也順勢能釐清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是什麼?

很喜歡作者在書中提到:「不要給自己製造不必要的執念,這樣才能真正省到錢。」

我覺得這樣的思維不只是可以運用在金錢觀,也能延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其堅持「應該」怎麼樣,不如停下腳步反問自己:「是不是不這樣做也可以呢?」

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不是慫恿大家辭職在家躺平,而是如何讓我們能更從容不迫地自在過生活,不再因為他人的眼光或無謂的理由而造成心理上的負擔,屆時將會發現簡約生活並不是勉強自己克制慾望的結果,而是水到渠成的平凡幸福。
展開
眼淚章魚
讀者評分
5.0
|
2025/07/10
當我們在頒獎典禮舞台上看到得獎人流下感動的淚水,我們會為他的成功鼓掌,但若是我們看到他人沮喪而哭泣時,是否會很難招架對方淚流不止的畫面呢?

過去曾經有一句話叫做「男兒有淚不輕彈」,指的是男生就該展現出勇敢剛強的男子氣概,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流淚,否則就會被認為是「軟弱」的表現,於是壓抑許久的情緒在身體裡逐漸累積,很可能造成身心長久的傷害。

那「眼淚」在女性身上又是如何被看待的呢?尤其女性相較於男性顯得感性許多,所以流淚被視為情緒化,或者是一種為了達成目的的手段。無論在男性或女性身上,似乎「眼淚」都是一種只能點到為止,甚至不應該輕易表露的罪惡。

在《眼淚章魚》繪本裡告訴我們可以盡情哭泣,彷彿為我們打開那一道封存已久的開關,讓我們知道流淚有助於情緒宣洩,而不是一種攻擊的武器或懦弱的象徵,且身旁的人並不會帶著鄙視或譏諷的眼神或言語,以一種靜靜陪伴的姿態等待情緒風暴慢慢散去。

你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嗎?如果你也與我一樣不太容易因為日常的挫折而哭泣,那我建議與我一樣去聽幾首抒情感人的歌曲,或是觀賞一部動人心弦的電影或劇集,在他人的故事中找到共鳴,讓堅毅的心偶爾能軟化,或是閱讀這本繪本,讓眼淚章魚成為最佳的陪伴者,包容我們所有的脆弱與矛盾,等待我們重新展露笑顏的那一刻。
展開
思念拆封不退:銀座四寶堂文具店
讀者評分
5.0
|
2025/07/09
回到故鄉看到童年時期最喜歡的大型文具店仍然矗立在街頭,總是想起那些年在琳瑯滿目的文具中穿梭來回,就已經足夠滿足小小心靈的珍貴回憶。

日本作家上田健次筆下的四寶堂文具店有著充滿歷史及文藝氣息的名字,店門前還有老派的紅色郵筒,散發著古樸寧靜的氛圍。

如同前作《回憶小心輕放》一樣,《思念拆封不退》寫著一篇篇來到四寶堂文具店的客人,有著不一樣的人生故事與課題,涵蓋婚姻、友情、職場等人際關係。

有很多話語,或許透過文字更能情真意切地傳達,但我認為四寶堂文具店的店主寶田硯在故事中才是靈魂人物,在人與人之間扮演恰到好處的溝通橋樑,也讓我們在故事情節中了解到其實一個可以讓人安心又放鬆的環境,不僅能讓人釐清思緒,還能做出最適當的判斷與決定。

人生最有趣之處在於變幻莫測,但共通點都是有苦有樂,所以不必去糾結當下的困境,而是找到能讓自己舒坦的想法與做法,而《思念拆封不退》這本書延續溫暖感人的風格,讓讀者能輕易地在故事中找到共鳴,也對無法釋然的遺憾豁然開朗。
展開
爸爸,我們去哪裡?(全新譯本+暖心手繪插圖+隨書附贈 作者簽名星星安慰書卡2張)
讀者評分
4.5
|
2025/07/09
新生兒的誕生多半帶給父母期待與希望,但倘若誕下身體不那麼健康的孩子,可就令父母感到擔憂不已,甚至是猶如世界崩塌般悲傷與絕望。

猶記得我的孩子剛出生時有黃疸的問題,因此需要住院照光一天,明知道醫院能好好照料孩子,但隔著玻璃窗看著光溜溜的孩子放聲大哭,心像撕裂般痛苦難耐,也讓我淚流不止。

《爸爸,我們去哪裡?》的作者尚路易.傅尼葉是法國知名作家及電視劇編導,但他卻鮮少提及自己的孩子,因為兩個殘障的兒子是他一輩子的傷痛,而這本書便是他敞開心胸揭露這一段心路歷程的肺腑之言。

作者以自嘲的筆觸描繪難以言喻的深刻悲傷,雖然沒有哭天喊地的崩潰情節,但我讀著這些坦誠的文字卻能感覺得到一位父親的沮喪與挫敗,那些曾經在腦海中上演過無數次的親子和樂畫面,注定永遠無法在人生的舞台中展演。

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坦然寫出這一切?要有多大的愛才能仰賴著自我安慰來度過未知的每一天?或許老天給他的任務是用文字療癒自身,也造福更多深陷在人生泥沼中的讀者們。
展開
歡迎光臨我們的小鎮
讀者評分
5.0
|
2025/07/08
時常聽到許多人說自己居住的城市很單調無聊,但卻從外來的訪客口中聽到許多不曾注意過的細節與美好,是否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忘了停下腳步,好好去仔細品味呢?

《歡迎光臨我們的小鎮》以不同的視覺角度來描述一座可愛的小鎮,而且不同的動物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各司其職,也非常樂在其中,散發著一片溫暖祥和的氣氛。

從白天到夜晚,再從戶外到室內,再延伸至隔日的早晨,刻畫著這座小鎮充滿異國風情的悠閒,不禁令人心神嚮往,我反覆閱讀多次仍沈浸於其中,多麽希望能置身這座恬淡的小鎮,體會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美妙時刻。

作者大桃洋祐用色繽紛,且非常擅長描繪細節,也運用了猶如攝影中全景與特寫技巧,讓畫面顯得更為生動,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部繪本作品。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