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10
user-img
幸福搖擺舞者-歐歐與卡卡(雞蛋哥)

653則書評

653本書評分

68位追蹤者

966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653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暗黑引爆點(博客來獨家限量.燙金火焰書封):小事件如何燎原成大災難?
讀者評分
5.0
|
2025/07/24
這本書揭示「社會工程」如何偷偷改變美國樣貌,原來「引爆點」是可以被操控的。

葛拉威爾的新書《暗黑引爆點》是繼《異數》(黃仁勳書單之一)之後,
我再次拜讀他的著作。

我蠻佩服他能大量引用不同領域的資料,
將看似不相干的事物連結在一起,
推論出真正的問題出在哪。

這樣的特質,或許跟他是記者出身有關。
記者對於資料的引證非常重視,
所以一些記者寫出的書往往是很精彩和很震撼的。
(題外話,有一位前美國記者羅莉.塞格爾Laurie Segall寫的《記者、科技與改變世界的怪胎們:從小魚變大鯊魚,CNN前資深記者與科技大老的華麗冒險》,這本也很好看,有機會再來分享心得)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是全球暢銷作家,
他的代表作《引爆趨勢》曾在《紐約時報》寫下暢銷榜425週的傳奇紀錄,
曾擔任《華盛頓郵報》商業與科技類別的記者多年,
是《紐約客》雜誌的撰稿人,上過TED演說,
目前經營「Revisionist History」(修正主義者歷史)的Podcast頻道,
他被《時代》雜誌評為百大影響力人物,
也有「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的美譽。
他的八本繁體書,全部都在時報出版。

在提到《暗黑引爆點》之前,
我先稍微提一下《引爆趨勢》這本書,
葛拉威爾提到「少數原則」、「定著因素」、「環境力量」這三者能促成正向的改變,比如讓青少年戒菸。
只要我們能意識到這三大原則,就能找到辦法去讓小事情觸發大改變,
接著我們才有機會解決社會問題。

💡「少數原則」指的是在特定的體系、過程,少數人才是關鍵,
只要掌握了關鍵少數,就有機會帶動流行趨勢。

💡「定著因素」:當我們改變傳達訊息的方式,訊息可能更有說服力,能在你腦海中發揮作用,影響你很長一段時間。

💡「環境力量」:從環境的力量顯示,人類對環境遠比表面上更加敏感。
書裡提出的「引爆點」觀念,成為商業界、行銷業界很流行的觀點。
如果你對行銷、如何創造流行很感興趣,推薦你讀讀《引爆趨勢》。

葛拉威爾這二十五年來不斷思考當年提出的「引爆點」還有什麼可能性?
他原本想在出版《引爆趨勢》二十五周年時,修訂一下這本書,寫著寫著,
乾脆寫出一本新書,也就是這本《暗黑引爆點》。

作者這次是聚焦在「引爆點」的黑暗面,揭露了「大背景故事」、「群體比例」、「超級傳播者」這三個因素如何成為社會流行病的催化劑。

💡「大背景故事」:作者用「林冠」,也就是森林最上層的那一片枝葉,來解釋什麼是「大背景故事」,林冠層的高度、密度、大小,足以影響在林地底部每一個物種的發展與行為。
你待的每一個社群,都有它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具有傳染性。
很多時候,這些故事的影響力,會推動你去做一些事情。
不仔細去覺察,很難發現自己已被故事給影響。

💡「群體比例」:作者在這裡引用賓州大學戴蒙.森托拉教授《引領瘋潮》(時報出版)提到的一個概念,來解釋引爆點是個臨界點,某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看似不可動搖的東西,在一夕之間轉變為另一種東西的那一刻。
那我們要如何達到引爆點,或是改變事物的臨界點呢?
答案是「三分之一」。
如果你能控制一個群體的規模達到三分之一,引爆點就出現了。

💡「超級傳播者」:流行事物是由極少數人推動的。當你掌握了「超級傳播者」,就像野火肆虐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這使我們意識到,極少數人的胡作非為竟然足以造成巨大災難。

我數了一下這本書,葛拉威爾約引用14本書的資料或研究,
橫跨犯罪史、美國歷史、動物總論、公共衛生、教育、傳記、組織管理、社會議題等領域,
書中例子皆在美國發生,
因我還沒有讀完他全部的著作,
當我上網查他的書籍評價,
有網友說他所有的書都是寫美國例子,
讀者可以藉由他的系列著作對美國近年狀況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我Google他書中提到的例子,
比如搜尋「哈佛女子橄欖球」,我查到一張哈佛女子橄欖球隊的照片,
真的如書中所說的,某個皮膚的隊員特別多,7位有5位是白人膚色,
1位是亞裔、另一個是黑人。
明明全世界想進哈佛的人已這麼多,
為什麼哈佛要成立如此多的體育校隊?

另外我也順便搜尋書中提到的邁阿密洗錢案,主角Philip Esformes(菲利浦.艾斯弗梅斯)開的跑車Ferrari LaFerrari Aperta(法拉利馬王),
發現這輛馬王全世界限量210台。
為什麼邁阿密會成為美國的保險詐騙聖地?

葛拉威爾優異的說故事技巧,
或許是他每本書屢次成為暢銷書的最大推力之一。
他的方式有點類似脫口秀(更精準的詞彙:單口喜劇(stand up comedy)的表現手法)的call back
將故事、主題繞了一圈之後,再講回開頭的故事,給你一記回馬槍。
這個脫口秀界常用的手法,用來設計頭尾呼應的punch(笑點),
葛拉威爾是用來讓讀者上鉤,不斷將故事看下來的「鉤子」,
你必須讀到最後,才知道整個故事的完整樣貌。
據說《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也模仿他的寫作方式來寫書。

開頭的洛杉磯搶案,我讀到下巴快掉下來,
80年代搶案已經很多,到了90年代更糟糕。
當時美國有四分之一的搶案發生在洛杉磯

有一個叫「西山雙煞」雙人組合搶了某間富國銀行分行,
富國銀行將被搶走的金額跟媒體說,
竟然吸引更多匪徒搶銀行。

有個叫卡士柏的人留意到這個新聞,
他算過搶銀行比搶劫、闖空門等勾當還要賺錢,
他想避開搶銀行最大的關鍵:「親自走進銀行。」

於是他招募非常多人幫他搶銀行。
他有個犯罪夥伴C狗幫他找搶完銀行後的脫身用車,
他們甚至連13、14歲的孩子都招募。
90年代的劫車案大爆發,有一部分跟他們有關,
因為有很多銀行要搶,就需要很多車子。

逃脫用的車子會被拋棄,
幫他們搶銀行的組員會撤退到卡士柏的藏身處,
通常是汽車旅館。

他會支付非常少的酬勞,然後要他們滾出去。
這些搶匪有很高機率被警察逮捕,卡士柏並不在乎,
反正他一天到晚都在找人。

卡士柏花四年以「製作人」身分搶了一百七十五間銀行。
目前還是銀行搶案的世界紀錄。
因為卡士柏的作法讓大家知道搶銀行有多容易,有不少匪徒也跑來效仿,
銀行搶案在1992年來到最高峰,一年發生2641件。(對比1965年,全美共847家銀行被搶)
平均每45分鐘會發生一起搶案,最糟狀況一天有28間銀行遭殃。
發生在90年代的一系列洛杉磯銀行搶案,你可以以「傳染病」的概念來看待,卡士柏和他犯罪夥伴將搶案外包,放大犯罪的規模,這樣的傳染病就在洛杉磯流行起來。
社會流行病的堆動力,就是來自推波助瀾的極少數特例。
這些少數搶匪的誇張行徑,讓更多搶匪去模仿,成為有感染力的現象。
這邊再來一個題外話,書中有提到一位美國歷史上最知名的一位銀行搶劫犯Willie Sutton (威利·薩頓),有本原文書「Where the Money Was」在講他的故事。
(如果你不擅長讀外文書,搜尋「讀書e誌」,她將薩頓的原文書寫成讀書心得)

搶銀行只要幾分鐘,調查銀行搶案要花上數小時,搶案堆積如山,
聯邦調查局根本無力追查這麼多案件。

隨著卡士柏和他搭檔落網,洛杉磯在一年內的搶案降了三成,
搶銀行的熱潮成了桑田,搶案風潮如過眼雲煙。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卡士柏和他夥伴出獄了,還對好萊塢兜售他們的故事,
製片人和影壇高層完全不敢相信這是發生在洛杉磯的真人真事。

這時我們將焦點轉到這個「神奇的三分之一」:
哈佛與美國一些頂尖名校
用傑出運動項目招收表現優秀的體育生,
他們的用意就是要調控入學學生的多元性占比,
因為若是特定族群學生比例超過三分之一,
可能會對整個校園文化產生巨大影響,
導致有錢白人學生不讀這些學校,
所以各類型學生的比例都必須巧妙控制
才能夠維持一種平衡。
讀到這裡,我其實蠻好奇,這些學校當初是如何發現「三分之一」的規律?

再來,我們稍微提一下我剛剛開頭提到的「邁阿密洗錢案」主角菲利浦.艾斯弗梅斯,
他們家族在外人眼中,是很有愛心的慈善猶太家族,
為何搬到了邁阿密以後,他竟然變成一個不擇手段的壞人呢?

葛拉威爾解釋邁阿密在1970年代還是個經濟上苦苦掙扎的南方小城。
而在1980年代發現了三件事,讓邁阿密搖身一變,脫胎換骨。
第一件事是毒品交易金流,南佛羅里達從大麻換成來自拉丁美洲的古柯鹼,
毒品賣家將邁阿密銀行體系變成壟斷毒品商機的共犯。
第二件事是這些販毒的黑錢引起的貪腐滲透刑事司法系統,警察開始黑吃黑,命案發生率開始狂飆,
其中一起命案引發黑人種族暴動,讓許多邁阿密白人往北邊城市奔逃。
加上1980年古巴強人卡斯楚開放國家邊界,古巴有將近十三萬人渡海抵達邁阿密,這樣非比尋常的人口移動發生,改變了邁阿密的人口組成。

這一連串的改變,將邁阿密以往建立的穩定力量給破壞,導致它成為保險詐騙聖地,書中舉了好幾個在邁阿密的詐騙故事,你讀了以後一定會驚訝這真的是發生在美國的事情嗎?

書中舉了非常多美國近年的例子,來說明美國許多社會流行病是被人暗中操控的,這樣的行為,我們稱為「社會工程」。
因這些人發現了引爆點可以被控制,引爆點變成一種誘惑,驅使人們暗中干預世界的運行。

書中還舉了一個例子,
美國超過九成的鴉片類藥物是由1%的超級核心醫生所開出的,
這些少數人大量浮濫、不斷開出鴉片類處方簽,影響了美國人的用藥行為,使美國人陷入史上最嚴重的用藥過量危機。

在這本書裡面,葛拉威爾沒有提供解答,
你讀了以後,
除了震驚、錯愕等情緒(有些故事太匪夷所思),
你可能也會覺得無論是哪一國的政治人物碰到書中提到的空氣汙染問題,
也難以處裡。

然後我們意識到原來有一些人已得知引爆點是可以被操控的,流行病是有規則的;
而這些「社會工程」,已經悄悄成為美國體制內的核心活動,只是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極少數人的作為,竟影響社會如此劇烈。
如果他們是不知情而去做,
或許還能被原諒;
但如果是刻意運用引爆點去做一些社會工程,
真的是令人不齒。

我想這本書提醒我們:
要小心別被動人的口號或刻意設計的故事給影響,
人類大腦很容易被欺騙,
一旦我們深陷這些「大背景故事」之中,
就容易被影響,
去做某些團體/某些人誘導我們去做的一些事而不自知。

反過來,我們也可以利用「說故事」這件事,
去改變這個社會、這個世界。

我讀完《暗黑引爆點》後,又回頭去讀《引爆趨勢》,內容同樣精采,
如果這兩本書你都還沒讀過,建議可以兩本書一起讀,交叉比對如何使用「引爆點」,來引爆你想達成的正向改變,
以及思考如何防止墮入別人刻意設計的敘事陷阱?

如果你是喜歡故事的人,
希望你能找時間來讀讀葛拉威爾的書,
只要你將他書裡面所引述的關鍵字、科學家、論文,繼續搜尋、繼續伸延學習、繼續買書、繼續閱讀,從這之中建立起屬於你自己的學習地圖。
這時你會明白什麼叫「學習的快樂」、「閱讀的樂趣」。
(另外還有一個樂趣是在不同的書發現這些作者同時引用一樣的研究或案例,有些研究真的是不斷在暢銷書出現)

對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這一篇也是故意模仿葛拉威爾寫作的方法?

葛拉威爾《暗黑引爆點》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
💡引爆點的復仇:
我們用來打造美好世界的同一批工具,也可以拿來對我們不利。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社會流行病的推動力,源自於推波助瀾的少數特例─有些人會在社會上扮演起被破格放大的角色,產生無比的影響力。

💡一款具有感染力的現象興起,然後像骨牌一樣一路往前倒,其動力來源是少數人的誇張行徑。

💡每個社群都有其自身的故事,而那些故事都具有自身的傳染性。

😮 這樣的一元文化非常罕見;多數自然系統的預設狀態為多樣性。一元文化通常只會在自然秩序被有意或無意打亂的情況下才會出現─例如一群富裕的父母聚集起來,打造完美反映他們追求成就與卓越決心的社區。

💡在整齊劃一的世界裡,你所犧牲掉的是韌性。在那兩張圖表所描繪的高中,如果校園裡眾多次文化中的某一個出了問題,感染很難擴散到其他任何次文化。學校裡的群體散得太開:每個圈子都有自己的一套文化抗體,使得感染源很難橫行無阻地在全校之間流竄。

💡解決一元文化流行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打破一元文化。

💡流行病熱愛一元文化,但我們也是如此。事實上,我們有時候會煞費苦心地創造一元文化─儘管這樣做會將我們自己的孩子置於險境。

💡引爆點是個臨界點:某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看似不可動搖的東西,在一夕之間轉變為另一種東西的那一刻。

💡各式各樣的人都在從事這種社會工程─而他們並不總是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坦承不諱。

💡當一個曾經微不足道的邊緣族群達到他們所加入群體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間,戲劇性的變化就會發生。

💡在某種情況下拿來施行不公義的工具,在另一種情況下卻能發揮正義的作用。

💡當與事者密謀行事,社會工程就會呈現出迥異的面貌。現在有太多這種隱藏背後的操縱行為正在進行,如果我們要維護機關的誠信,就需要察覺潛藏在表面之下的遊戲。

💡如果你想運用引爆點來設計一個社會結果,這就是你必須面對的抉擇。你得決定,為了捍衛一個數字,你願意做到什麼程度。你必須誠實面對你正在做的事。

💡如果你不認為社會工程已經悄悄成為美國體制內的核心活動,想必是因為你不夠用心!

💡引爆點的存在創造了一種不可抗拒的誘惑,驅使人們干預世界的運行。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非常困難的問題。我們如何平衡個人需求與群體需求?

💡我們所面對的許多社會問題都具有極端的不對稱性─也就是說,極少數人發揮了所有「作用」。而當我說極少數時,我指的是非常、非常少的少數。

💡都市空氣污染是個完美的例子,說明問題由少數人造成,但我們卻把它當成全民問題來對待。

💡要從「全民問題」的立場過渡到認定「問題是由少數人造成的」,這樣的轉變確實非常困難。

💡科技將使我們有能力找出那些特殊的少數人是誰,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些資訊?

💡不管抱持什麼意識形態,人們愈常看電視,意見愈容易趨向一致。當一大群人夜復一夜觀看相同的故事,這會將他們凝聚在一起。

💡電視上的故事塑造了人們思考的內容、談論的話題,還有他們重視和摒棄的事情。這樣的共同經驗非常強大,能徹底扭轉人們的觀點,以至於知道一個人看了多少電視,比知道他在上次選舉中投票給誰,更能有效預測他對當前時事的看法。

💡這就是說故事者的本事;他們可以改變大背景故事。

📚《暗黑引爆點》引用的書或資料:
1.Where the Money Was: The Memoirs of a Bank Robber. 出版者 ‏ : ‎ Broadway
2.Norco ’80: The True Story of the Most Spectacular Bank Robbery in American History. 原文出版社:Counterpoint LLC
3. Life Under Pressure: The Social Roots of Youth Suicide and What to Do about Them. 原文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4.Tears Of The Cheetah: And Other Tales From The Genetic Frontier. 原文出版社:St. Martins Press-3PL
5.The Chosen: The Hidden History of Admission And Exclusion at Harvard, Yale, And Princeton. 原文出版社:Mariner Books
6.The Year of Dangerous Days: Riots, Refugees, and Cocaine in Miami 1980. 原文出版社:37 Ink
7.The Holocaust in American Life. 原文出版社:Mariner Books
8.Where the Money Is: True Tales from the Bank Robbery Capital of the World. 原文出版社:W. W. Norton & Company
9.公司男女. 群學
10.完整的力量:百事公司傳奇執行長談工作、家庭和未來. 聯經出版公司
11.Where You Are Is Not Who You Are: A Memoir. 原文出版社:Amistad Press
12.引領瘋潮:七大策略,讓新觀念、新行為、新產品都能創造大流行. 時報出版
13.Critical Race Counterstories Along the Chicana/Chicano Educational Pipeline. 原文出版社:Routledge
14.傳染力法則:網紅、股災到疾病,趨勢如何崛起與消長. 行路
Contemporary Europe: A history. 出版者 ‏ : ‎ Prentice-Hall

🔖猜你喜歡:
1. 疼痛帝國:薩克勒家族製藥王朝秘史. 黑體文化
2.買進名校:特權與財富的遊戲,美國史上最大入學詐欺案. 聯經出版公司
3.隱藏的邏輯:掌握群眾行為的不敗公式. 天下文化
4.西方文化的特立獨行如何形成繁榮世界. 天下文化

#暗黑引爆點:小事件如何燎原成大災難?
#麥爾坎.葛拉威爾
#葛拉威爾
#引爆趨勢
#暗黑引爆點
#引爆點
#商業
#行銷
#流行
#改變
#催化劑
展開
基度山伯爵之復仇comic version(1) (電子書)
讀者評分
5.0
|
2025/07/16
|
電子書
這套漫畫是我在台北南京復興站附近的「田中園環亞店」讀的,
我很喜歡「基度山恩仇記」,看到有漫畫,當然很好奇是如何呈現他的故事。

漫畫最變態的是以文字提到,男主角愛德蒙‧唐泰斯被陷害後,
有遭遇酷刑,生殖器被摧毀,
我以為只有古代中國才有這種變態的求刑方式,
原來日本人也有想到這種求刑方法,
試圖讓愛德蒙‧唐泰斯屈打成招。
可是沒做錯事、被陷害的他死不認罪。

當他被關多年後,
越獄成功、改名為基度山伯爵,
就是開始復仇,
要一一終結過去陷害他的仇人們。
展開
我老了絕不會做的「蠢」事(才怪!):該來的總會來,躲也躲不掉!
讀者評分
4.5
|
2025/07/14
作者史蒂芬提點讀者,別讓自己對變老或生病的恐懼,蓋過原先能更好的判斷力。
他很年輕時就得了癌症,住進醫院,準備隔日要動手術時,他害怕得尿褲子,還和護理師起爭執,護理師提醒他即便在黑暗的日子裡,也應該要保持幽默感,雖然在死亡與疾病面前保持好心情是困難的事情,但笑聲是緩解恐慌與憂慮的良方。當他結束化療時,很擔心癌症再度復發,醫師給他上了一堂人生課:「雖然你無法控制癌症是否會復發,但你可以控制復發的恐懼給生活帶來的影響。」;
史蒂芬母親的朋友也罹癌,她對作者的建議是:「等到真的有事再擔心」,
最終他透過冥想,找回心靈的平靜。

書中大量記錄他的父母、長輩、自己的例子,文筆風趣,值得一讀,好讓自己提早準備熟齡生活。
書裡有一點我很認同:年輕時可能仗著身體不錯而時常憋尿;等上了年紀之後,會頻繁上廁所。
建議不管是睡前、飛機起飛前、上高速高路前、看電影與觀賞音樂會前,都先自問:「你確定不需要去上廁所嗎?」
希望大家都不受制於年齡限制,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展開
喬瑟與虎與魚群 漫畫套書
讀者評分
5.0
|
2025/06/15
我是在東區地下街智慧圖書館發現這套漫畫的。
從書名來看,對我來說蠻文藝的,不會是我第一眼會拿起來翻的漫畫。
我差點錯過一本有意思的漫畫。

漫畫畫風細膩,和我同行的夥伴看到第二集還哭出來,
我倒是沒哭,但覺得故事算蠻有意思的。
它也有同名動畫電影,維基百科有介紹劇情(還未看漫畫或電影別去點,會被劇透......)

書名原來是跟女主角有關,
有她的名字、她的夢想、她的恐懼。

人生,總是恐懼隨行,
但其實啊,
鼓起勇氣去行動,
恐懼就會被拋在腦後了。

謝謝那個當初在圖書館無意間翻到這套漫畫的我,
沒有把這套漫畫放回去,
而是借回家看,
收穫了有意義的一個下午。
展開
寫下你的關鍵詞:選對詞,解鎖生命故事,展現影響力
讀者評分
4.5
|
2025/06/07
作者是個閱讀量極為龐大的人,她在書中引用多達23本書(11本外文、12本有中文版),
透過她的文字,我們可以理解書寫、口語都很有力量,
尤其是文字,
透過書寫,
我們可以釐清自己的生命被什麼限制性信念束縛住了,
接著我們可以在回想往事的過程中,
重新選擇關鍵詞,
重述一遍自己的人生故事,
重新給過往一個新的定義,
我們就能有勇氣,
開啟一個嶄新的人生。

我讀的當下,
也可以思考自已的人生在不同階段有哪些關鍵字,
目前我想到這些關鍵字:
素食者、菲律賓、搖擺舞、讀者、說書人、文字工作者、圖書館、進修、霸凌、無常、遠距離戀愛。

我想找時間來練習書中作者建議我們的,
將自己人生故事寫下來,
重整一遍,
人生就會有神奇的變化。

我們可以透過說故事,
改變自己的未來,
影響他人,
激勵周遭,
大家一起慢慢變好。
展開
影響力領導:5大原則培養乘數思維,讓部屬甘心跟隨,締造乘數績效
讀者評分
4.0
|
2025/06/05
無論你是新手主管還是已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世界領袖,都能從此書受益。該書作者是世界頂尖的領導力思想家莉茲.懷斯曼,
她提出「乘數領導」,拋棄減法思維。我們可善用現有資源做到更好、更有效率汲取人才力量、使組織成長提升更多更快。
另外,作者第一本書《影響力習慣》曾被瓦基大力推薦,可以一併找來研讀,了解如何成為一個高效又能激發下屬的優秀領導者。
展開
洛夫克拉夫特傑作集:星之彩(隨書附贈原畫精緻酷卡)
讀者評分
5.0
|
2025/05/26
作者在那個年代,竟然會想到用「隕石」當題材,讓人讚嘆。

不小心在國圖多媒體實驗中心看到這套漫畫後,就入迷了。

感謝出版社的用心,請來日本漫畫家田邊剛重新詮釋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

洛夫克拉夫特簡直就是美國版的伊藤潤二,不管是長篇還是短篇作品,
都令讀者毛骨悚然。
但又忍不住想讀下去。

覺得田邊剛很厲害,用黑白色彩,就能呈現恐怖氣氛。
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喜歡驚悚漫畫的你,可別錯過田邊剛所畫的洛夫克拉夫特系列傑作。
展開
看穿生死,好好告別:國際安寧醫療專家的30個臨終紀實
讀者評分
4.5
|
2025/05/26
作者凱瑟琳.曼尼克斯是擁有四十年的安寧療護的工作經驗,
她陪伴數千名患者走完人生最後的旅程,

她在此書分享三十個動人的故事。
她鼓勵讀者勇於談論死亡,才能正視死亡。

如果我們能記住人生終有盡頭,
就會意識到每一天都是無比珍貴的禮物,
我們會因此更加珍惜生命。

這本書的故事,
總有一個能讓大家對號入座,
想起逝去的親友,
因而更加珍惜活著的當下。
展開
洛夫克拉夫特傑作集:魔犬(隨書附贈原畫精緻酷卡)
讀者評分
4.5
|
2025/05/25
這集有三個故事,〈神殿〉的象牙雕像真的有讓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感覺。

〈魔犬〉的故事出現大名鼎鼎的《死靈之書》,這個我在另一個暢銷作家江魔的文章也曾經看過。

〈無名之城〉的地底沒有火光,竟然還能看到東西,太詭異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把田邊剛的漫畫翻拍成動畫,感覺會成為驚悚與科幻經典。

即使是短篇,也令人覺得恐怖。使人聯想到伊藤潤二。
展開
洛夫克拉夫特傑作集:超越時間之影(全2冊,精美袖套套書+2張原畫精緻酷卡)
讀者評分
5.0
|
2025/05/25
讀完這本漫畫,會令人想去翻作者的科幻小說,
漫畫只用黑白線條,卻能畫出讓讀者覺得顫慄的風格,
很不簡單。

《超越時間之影》如果書上文案不寫這是1936年的作品,
我完全不敢相信當時的洛夫克拉夫特,
竟然可以想出這樣詭譎的故事,
創造出時間旅行、精神挾持這樣的題材,
影響後世無數作品,
被認為是美國經典作家之一。

我平常很少看科幻小說或漫畫,
這本我個人認為可以介於驚悚和科幻之間的曠世巨作,
故事性、創意性、驚悚性都是上乘之作。
值得收藏這套漫畫。
展開
不施壓的領導力:哥倫比亞商學院傳授凝聚人心的領導技術
讀者評分
4.5
|
2025/05/24
此書教導領導者要將人視為獨立個體,理解並尊重對方的需求、感受和想法。
啟發型領袖會帶來希望,引領大家成為更好的自己;
而令人憤怒的惹怒人心型領袖只會讓人惱火與失望。

領袖要能意識到自己的影響力,謹慎傳達訊息,才能藉此成為啟發眾人的領袖。此書列出三大出色領導者特質:遠見、令人期待的行為典範、偉大的導師。
並說明如何成為啟發型領導者,藉由此書,你能成為優異的領導者、談判者、決策者。

作者也算是蠻會說故事的,他的上一本書「朋友與敵人」更是大力推薦,值得一看。
展開
內在富裕:用新體驗取代遺憾,活出充滿故事的人生
讀者評分
4.5
|
2025/05/24
史丹佛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提出的「成長心態」揭示了人類智力與能力的新維度。
當代最受矚目的心理學者大石茂弘博士(Shigehiro Oishi)提出的「內在富裕」也期許能展現美好人生的新維度。

內在富裕跟幸福、意義不一樣,它不是整體感受,而是一種體驗,是指多種經驗的累積。

物質的富裕用金錢量化。
內在富裕也能用經驗量化。

人們常以為自己會為做過的事感到後悔,其實人們更常對沒做過的事感到遺憾。
當我們擁有更多的故事和經驗,內在就會越富裕。
當我們從嘗試新奇事物、新體驗、探索中找到價值與創造故事,這能讓我們過上一個較沒有遺憾的人生。
展開
迷幻少女 2完
讀者評分
5.0
|
2025/05/24
手塚的漫畫總有股魔力,不管是他幾歲畫的,畫什麼題材,總是很吸引人。
他的漫畫有穿越時空限制的能力,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讀者。

「迷幻少女」是很特別的主題,講女巫師、講魔法、講幻術、講迷信。
很佩服手塚多次挑戰自我,不斷突破自己,推陳出新。

早期是時報出版他的作品,後期不知為何改由台灣東販接手他的版權?
希望台灣東販能將手塚全套作品出齊,
讓讀者能一飽眼福,沐浴在手塚的創意宇宙中。
展開
首麻里傳奇 2
讀者評分
4.5
|
2025/05/01
不確定故事是否有基於史實來創作,
不過可從這本漫畫,
了解原住民、犯罪者是如何被崛起的資本家奴役,
這些人要挖礦,
挖礦容易受傷、死亡。
還會碰到坍方、地震。

首麻里遇到好幾次劫難,都大難不死。
這集他當了父親。
不過在礦坑遇到了危險,
希望他能度過難關。

令人期待下一集的發展。
展開
首麻里傳奇 1
讀者評分
4.5
|
2025/05/01
手塚這套是描寫日本愛奴人(アイヌ,Ainu)與男主角相處的故事,
時間設定大約是在明治維新年間,
一個漂泊的神祕男人在北海道闖蕩的故事。

黃金(淘金)、殺人犯、愛奴人、流浪的野外求生高手,
這樣的角色設定很吸引讀者呢。

我也是讀這套漫畫,才知道愛奴人是北海道的原住民,
漫畫第一集有提到蝦夷人,
網路資料寫蝦夷人也是原住民。
不過因蝦夷人、愛奴人在習俗上很像,有些人認為愛奴人就是蝦夷人。
(學術界對此說仍有疑慮)

真是佩服手塚的選題、創作的野心。
故事的描敘、故事的多元性也很吸引讀者。

令人期待第二集的內容。
展開
地獄公使2(Netflix同名影集原著漫畫)
讀者評分
5.0
|
2025/05/01
《地獄公使》第二集換了新的議長,
她更令人不恥,
為了掩蓋真相,
吩咐手下可以不擇手段......

最令讀者緊張的是,
新生兒竟然被宣判有罪!!!
這個「神」是瘋了嗎?
世界真的有「神」的存在嗎?

故事設定大膽,
挑戰讀者的心臟。
驚悚漫畫又一神作。

很希望台灣出版社都多發掘韓國漫畫,
感覺韓國漫畫也有不少厲害作品,
不會輸給漫畫大國日本。
展開
地獄公使1(Netflix同名影集原著漫畫)
讀者評分
5.0
|
2025/05/01
這本被Netflix改編成影集的韓國漫畫《地獄公使》,
可搭配同樣講邪教的日本漫畫《笑魘》一起閱讀。
兩本有各自不同的驚悚風格。

《地獄公使》第一集就突然出現不知名的合成怪,
也可以說是「神的惡作劇」。
也可看作是奇幻故事的設定,
就是隨機腳色被宣判有罪,
然後合成怪會出現殺死對方,
對方最後像是被燒焦的乾屍。

新興宗教新真理會的領銜人(被稱為議長),
他宣稱這是是神的旨意,
為了打造新的世界,
要清除有罪的人。

這本有探討霸凌(韓國漫畫真的很常出現「霸凌」)、鄉民正義、邪教(韓國邪教聽說很多)等議題。
是一本敘說邪教的精彩傑作。

看完後,
人們會反思生命、鄉民正義、霸凌、宗教,
或許會改變你對世界的一些想法。
展開
人間昆蟲記02
讀者評分
5.0
|
2025/04/27
我小時候看的手塚漫畫不多,「佛陀」算是我很喜歡的長篇漫畫(8集算長篇吧?)

去年才開始在雙北各個租書店、漫畫店、圖書館、國圖多媒體實驗中心翻閱手塚其他漫畫,
讀到現在,雖然還沒讀完手塚畢生所有漫畫,
目前為止,短篇漫畫中,
「人間昆蟲記」在故事性可與「奇子」、「桐人傳奇」並駕齊驅。
(冷知識:「人間昆蟲記」、「桐人傳奇」都有稍微提到台灣,即使出現只是不起眼的幾句話帶過去,看來手塚對台灣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總之,若您想知道人類都有醜陋、人到底可以多麼奸詐狡猾,
你一定要讀讀這本對人性有深刻著墨的漫畫。
展開
人間昆蟲記01
讀者評分
5.0
|
2025/04/27
這本「人間昆蟲記」是諷刺人類的故事,
把人類爭權奪利、鉤心鬥角的行為比喻為昆蟲,
而研究昆蟲是手塚的興趣之一。

女主角十村十枝子是善於模仿他人,再奪走他人成就,
真是可怕的女人。

能活在有手塚漫畫的世界真好,
他題材多變,勇於挑戰自我,
除了最早期的漫畫比較青澀,故事性還不夠強之外,
之後的漫畫一部比一部令人感到驚艷。

早期手塚的漫畫是時報出版,後期由台灣東販代理,
希望台灣東販能像時報一樣,將手塚全部漫畫都出版完畢,
如果你還沒看過手塚的漫畫,
請買一本來收藏。

這套也好精彩。
跟桐人傳奇、奇子一樣,第三部令人覺得這故事很誇張,可是讀完就覺合情合理,
佩服手塚的高超說故事功力。
展開
迷幻少女 1
讀者評分
4.0
|
2025/04/24
這部漫畫有被翻拍成電影版。
此部畫風確實跟手塚許多成名作有不一樣的風格。
上網查到,這部作品是在他公司倒閉後,
手塚畫出來的作品,
難怪作品有一點點頹廢的意味。

故事是有才華的作家美倉洋介遇到了一個很奇特的流浪女子芭波拉,
芭波拉常常跟他借錢,
花完再去找美倉。

真是一個奇妙的組合與敘事。
一開始你會覺得故事很詭異,
看到後面,
大概可理解女主角的真面目。

我想這部作品有融合一點手塚的個人經歷,
畢竟他也是常面臨趕稿壓力的創作者,
現實生活中又逢公司倒閉,
這部作品我想可能在創作過程,
又給了當時鬱悶的手塚一個感到救贖的希望吧。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