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3
user-img
滅絕師太

13則書評

13本書評分

1位追蹤者

30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3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讀者評分
3.0
|
2025/06/25
劇透警告

結局是唯一缺憾

雖然焦點不少,感覺像一棵樹長了很多枝枒,但重點還是在於「毒親」吧?
真正聚焦在少女自殺的篇幅反而不多,大部分都在描述女主角用自己的方式應付、對付媽媽。
這位媽媽真有夠噁心,結婚、養小孩像在刷人生成就似的,還勉強小孩要陪自己一起刷成就,比湊佳苗的《惡毒女兒,聖潔母親》還令人嫌悪。
不得不說,吳形塑人物的能力遠勝湊佳苗,作品暢銷與否與作者的能力明顯不呈正相關(廢話)。
唯一可惜的是結局,寥寥幾頁接連塞入一堆訊息和轉折,感覺就像是作者膩了,想收尾了,情感和情緒沒有做一個完好的收束,只是繼續癱在那裡。
展開
她說
讀者評分
3.0
|
2025/06/25
在沒見過電影的大前提下讀完了《她說》原著小說,沒有一幕是記進腦子裡的。
一開始只覺得這種情節不可能發生在三次元,除非腦袋壞了,否則怎麼可能路邊隨便撿一個想自殺的人,就帶著這人到處旅行,然後兩個人還談起文學來?
後來我自動把女人跟女孩解釋為同一人,走一條「探尋自我」之旅,而且兩人的生日還是同一天,作者等於揭露了所有答案,但其實不要講得這麼明白才好,讀者自會猜想到。
喜歡的人會覺得本書「資訊量很大,宛如一口氣讀了許多書」;
不喜歡的人會覺得「刻意為之,掉書袋」,呃,可惜我個人並不喜歡這樣的操作。
展開
在血櫻樹下親吻妳的淚
讀者評分
2.5
|
2025/06/25
所有日式小說可能出現的缺點:句式冗長、結構鬆散、主線不明,這本全部都有、通篇都有,不喜歡日式小說的人不要購買,會後悔。
女主角P「三不五時」就過失殺人,作者有仔細想過這麼一個孱弱的女生,要怎麼徒手殺害比自己強壯的男人、跟自己差不多的女孩等三人,還要棄屍、藏屍,並且完全不被發現嗎?
她疑似患有嚴重的身心症,這一點應該可以再做充分的發揮,或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例如殺人時短暫解離),但是沒有!通篇就是看她一直無來由的哭泣、焦慮、跟植物說悄悄話。

兩個T視角的番外篇也沒有好好說明,就只是延伸的流水帳。
展開
10萬次互動、6年苦練,終於發現的思維複製寫作術
讀者評分
0.5
|
2025/06/23
劇透警告

déjà vu

真奇妙,這本書的試閱內容,跟我看過的微思維影片,和其他教談話技術、經營社群的書似乎如出一轍,無論是觀點、用語還是比喻。
展開
有罪推定
讀者評分
4.0
|
2025/02/13
作者的文字措辭已有一定水準,然整體結構偏弱,作為文學作品而言略微失色。
與其說這是一本小說,比較像律師把自己化身為主角的MUR,幾乎通篇都是法律論述,對一般讀者來說不太友善。
展開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讀者評分
3.5
|
2024/11/14
這是一本被出版社吹捧到天上去的推理小說,文案寫得相當吸引人「絕對不能發行電子書」、「只有台灣能完美翻譯」等等,於是我在好奇之下也跟風買了一本。
剛翻開第一頁,眼睛就痛了,不懂為何首行縮排只有一字元,所有的文字看起來就像黏在一起,有時候為了講究格式一致,甚至沒有縮排。
最大的缺點是只要幾個人輪流說話,很容易看不出哪句話是哪個人講的。有時候明明角色還在說話,卻沒有加上下引號;有時候引號又會莫名變成雙引號,讓人不懂編輯或譯者在想什麼。
前期劇情的進展都是「主角移動到某咖啡廳,與A見面,獲得少許關鍵字」、「主角移動到某餐廳,與B見面,聽到少許內幕」……就這樣進行到接近結局之處。
老實說,很沉悶,很催眠,感覺掩卷之後不想看第二次。
一直到轉折劇情出來,眼睛才稍微亮了起來。
然而還是不出日本作家專屬的老套公式--音訊全無的離家父親其實一心愛著母親和自己,這點我想大多數讀者在讀到2/3時還是能猜出來。
總之這是部過分重視形式,但手法和內容都顯得平庸的故事,雖有值得一讀之處,但是否值得買回家收藏,那就見仁見智了。
展開
行動代號:兔子
讀者評分
3.0
|
2024/09/17
劇透警告

優劣參半之作

每次看到這類書,都會很慶幸自己沒在逛書店時衝動就買下來。
跟角川第一屆首獎一樣,故事本身還行,但作者的說故事功力還不太行。
同樣都是女性參戰的作品,《少女同志,向敵人開槍吧!》表現得較好。

我現在大約翻到一半了,看到的缺點如下:
1.譯者語感實在很奇怪,「晶瑩剔透」的眼睛、「玲瓏」的果實?我建議譯者查一下字典,這兩個形容詞用何詞彙替換會比較好。
部分句子讀起來不太順暢,贅語也不少,如:「唯一僅剩」的東西,用了「唯一」就不要再用「僅剩」來堆疊了。
2.正經嚴肅的題材,要用輕小說的筆法包裝是可以,但手段實在不夠高明。都看半本了,還是不太清楚少女(兔子)們是怎麼取得情報的,還有具體而言,兔子們都要做些什麼事:潛入手法、目的、接觸對象等,都宜再深入描寫。
3.請善用代名詞。到底是譯者的問題,還是作者的問題?一句話可以出現三次人名,用她或其、該等字來代替不行嗎?怕讀者忘記?
4.情感描寫法:角色很高興、開心、痛苦,應該用動作、表情、對話去呈現,不是直接講某某覺得怎樣。偶爾為之可以,但總是這樣草率行事,實在不像首獎該有的水準。
5.角色OOC。女主角總是平安歸隊,料想是一個厲害的特務,但第二章莫名就被人捉住,又太快被夥伴識破;該章女配也是,草率的行動和舉止一點也不像可以屢次完成任務的狠角色。
橫豎原作者也看不到評論,這次就寫到這裡為止。
展開
失控的AI:我在元宇宙被判死刑
讀者評分
3.5
|
2024/09/02
第一屆是為人詬病的一屆,從截稿到選出決選作品花不到一個月。雖可理解該出版社休息多年後再次開跑,無論是制度面、人事面、市場定位、閱聽眾都尚未設定完善,但需要改善的面向還真不少。

回到作品本身來說
1.整體而言,這個故事是精采可期的。但因為是大獎作品,本人的期望值一開始就拉高到100,因此無法容忍該作品只能呈現75-80分左右的水準。在閱讀的過程中,總不免想著「這部作品是否有達到百萬的價值」,個人認為是沒有,如果有貳獎或參獎的獎項,會是比較適合它的。

2.一路下來看到了許多顯而易見的缺點,簡述如下:
A.每個人物的想像力和譬喻能力都很豐富,口吻相當一致。如果章節不以人名命名,假設段落也不詳加區分,恐怕所有人的心聲和對話會全部攪在一起。
B.首章為八年前,子恩當時只有五歲,但單以文字呈現出來的內容而言,子恩的思想和反應看起來已經有十五歲了,作者在下筆前應該多加斟酌。作者或許是想用倒敘法來呈現該章,意即現在的子恩來在回顧以前的自己,但因為敘述得不夠明確,讓讀者們以為子恩一出場就已經是國中生了。
C.女主角從破產到解套的過程進行得太快了,而後從死刑到無罪的過程也太快。這裡不該節省筆墨,多少該花500-1000字的篇幅告訴讀者這期間她或她身邊的人做了些什麼、講了些什麼話。作者還不太能掌握什麼時候要簡略說明,什麼時候該詳細演繹出來。
D.男女愛情的比例過多,對話肉麻又冗長,內心小劇場太多,讀起來很煩。

3.直過了全書的3/5,AI開始搗亂後,故事才真正精采起來。但作者把鋪陳的氣力都花在事情怎麼發生,對於重點的"解決"卻省略帶過,大幅減少全篇的精采度。

4.故事進入後半段後,節奏逐漸明快,情節高潮迭起,這裡應該要很好看才對,可不知為什麼,我突然產生一種疙瘩感,思考了很久才漸漸摸透為何有這種感覺。
我認為是"合理性"和"實踐性"有限造成的,關於人體活體冷凍一節,作者不知有否有參考文獻資料。其次,也是因為該好好花費筆墨說明的部分(二審上訴等處),還有敵人律師倒戈一節,似乎違反了律師倫理?

因為每一章都多少讓我產生了這種合理性不足的質疑,來到了結局處一口氣爆發,才會形成這樣疙瘩的不適感。
以上純屬個人感想,若有冒犯,不必見諒。
展開
哈利波特(1):神秘的魔法石【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
讀者評分
1.0
|
2024/08/12
哈利破特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機運,這一點與鬼滅近乎相同。
不甚出色的文筆、時常OOC的角色、前後不一致的描述、情感刻劃的淡薄、戰鬥場面的馬虎,在高人氣和高銷量之下都被編輯們視而不見。
如今,這位卑劣的作者詆毀了台灣的女人,將台灣女人的臉面重重地踩在地上,只為拉抬自己的流量,挽救自己日薄西山的聲勢。
市面上優秀的歐美奇幻作品還有不少,文學技巧和故事鋪陳也更臻於成熟者比比皆是,實在不用執著於此等俗物。
強烈建議書商們該系列,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全數下架銷毀,日後也不要再次代理。
我們不需要這種會只踐踏吾人自尊的文字生產機,所創造出來的平庸之作。
展開
警察任務:魔神仔搜查事件簿
讀者評分
2.0
|
2024/07/18
暫且不論文筆、鋪陳如何,讀這本書的感覺,就跟看一些很LOW的刑偵劇一樣,警察、鑑識、被害人家屬先後跑進沒拉封鎖線的現場,亂踩亂摸,把重要跡證破壞光光,之後還能瞎掰出一大篇煞有其事的劇情。

光只第一章,就出現許多不合實情的描述。
1.分局長直接下令處理交通事故,前所未聞。
2.電話招呼語:單位(不含分局)+職稱姓名。
3.組長的稱呼,在警政單位裡應限於內勤,交通分隊叫小隊長或分隊長,主管往往不會出勤。
4.刑警一稱,講得穩當一些的話,是鑑識組(隸屬偵查隊)專職鑑識的警員。交通案件發生時不會立即趕到現場,而是等到警員通報(通常是人死了),才開著他們的專用車慢吞吞地前去。
5.警、消的系統和無線電沒有互通,所以警察這邊是不會知道救護車開到哪的。
6.交通事故,通常由一位交警從頭處理到完,除非寒暑假才會加入警專實習生。
7.如為重大交通事故,目擊者需帶回勤務單位製作筆錄。(嚴格來說不是筆錄,而是談話紀錄)執勤警員不用另寫報告,只要填寫固定的表單即可。
8.除非是故意傷害、致死型的交通案件,否則偵查隊不會介入。交通分隊與派出所、分局偵查隊,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建置,成員間幾乎打死不相往來。
9.學長、學弟只限於位階相同的情形,如果有警員膽敢叫分局長學長,下場一定很淒慘。
應該還有其他,但我完全不想往下讀了。
展開
喪菩薩
讀者評分
1.0
|
2024/05/29
這位作者已經出道不少年了,但寫作的功力仍然毫無進境。
文筆普普,對劇情沒有幫助的插科打諢太多。
作者的聲音不斷穿插在故事裡,嚴重干擾閱讀。
據說結局有個神反轉?
我用很快的速度讀了前面1/3,不確定自己的耐心能否撐到結局。
展開
想殺的孩子
讀者評分
3.0
|
2024/05/19
內容確有值得令人深思之處。
但或許是翻譯之故,除了角色自述的章節以外,觀點紊亂(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有限視角、全知觀點交叉使用),有時還隱約加入了作者自己的聲音。
不斷變換主敘者的故事不少,有些作者表現得極為出色(如日本的湊佳苗等),但這位作者的功力還有待精進。
得獎無數的小說,實在不該犯下這樣的低級錯誤。更何況,這個故事不但沒有提供一個完善的結局,其一真相還是由「天外之聲」(全知觀點)來敘述。
此外,金律師的表現太像剛出道的屁孩律師,不夠圓融成熟,個人也認為是本作敗筆。
展開
我的第五百年十五歲
讀者評分
2.0
|
2024/05/19
概念很有趣,但呈現出來的內容卻很平庸。
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先去圖書館翻一翻就好,作者引用了很多韓國神話,跟華人世界的信仰相差甚遠,而且也沒有很好地把它們融入整個故事裡。尾章節奏過快,鋪排草率,高潮只用兩三頁呈現隨即進入結局。

角色的動機和目的都無法說服我(上學、參與考試、轉學、變換身分等等),作者的年紀可能還很輕,不太能理解永生的人會從事什麼活動。
相較之下,芙莉蓮比較有「活很久」的感覺,而這個故事的角色們,情緒起伏過大,心智輕浮,舉止毛躁,像剛意外獲得永生的屁孩。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