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抗菌清潔推薦
國中小參考書
卡通玩具大賞
萬用木瓜霜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國際書展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Vanessa C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140)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2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Vanessa C
7
則書評
7
本書評分
1
位追蹤者
23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7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7)
心理勵志(4)
商業理財(2)
醫療保健(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評鑑發表
全部
有評鑑內容
只評星等、無評鑑內容
前往
第 1 頁
5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讀者評分
4.5
|
2024/03/20
劇透警告
人生可以更豁達
會讀這本書也是因為一直聽到YT和Podcast及身邊朋友推薦,於是買來看看。許多人都是因為在經歷過人生的衝擊或變故後,內心有所感觸,又或者是年紀到了一定的歲數後,便開始思考人生下半場該如何自處?想到人生哲學的功課,才發現內心滿滿的不解。卡住的人生或多或少存在人生的某些事件,要如何做到像僧人一樣的無我境界,的確也是需要身心磨練。
作者用一種出家人必需自我磨練及忍耐的心境,寫下當森林僧者的故事,從一開始26歲功成名就的自己到放棄一切,遠赴泰國當僧人,一般人和我可能永遠不明白到底是為什麼?明明沒有困難、明明家境不錯、明明未來一片光明,只因為一個念頭,只覺得「自己非做不可」的理由,而選擇放下一切去實踐當僧人的路,這是一個多麼偉大又勇敢的故事啊!
從一開始的修行到後來又還俗的一切經歷,作者用很直白的文字及幽默的口吻來敘述自己身為一為僧侶的故事。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能有一半作者對人生的豁達態度?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被放逐到什麼都沒有的小破屋,獨自居住好幾年的時候,我們還會在乎自己的身份地位、成就光輝、外表、物質生活嗎?我想可能只會剩下僅有人類維持基本生存的最底層生理需求;那麼此時我們為何在意金錢、物質的比較呢?
讀完本書後,每當腦中又開始幻想著一切自己杜撰的劇本時,我都會刻意的告訴自己,「這不是真的、這不是真的、這不是真的」,重新讓自己的內心回歸平靜。希望你也能領會作者的豁達。
展開
4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淡泊一點也無妨, 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限量暢銷特典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03/19
劇透警告
正向勵志小品
剛到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好喜歡書本的觸感,也許大多數的人並不會在意書的紙質和內文的排版,而我卻被書的外表所吸引。本書的選紙及設計,非常有日本匠人精神獨有設計理念,真的是一本「好看的書」!
書中的每一篇小品都是作者對人生哲學的精闢見解,用剛剛好的字數來闡述每一個作者的觀點。人生就是很多時候,不停浪費在自我內耗中,明知道這樣做、這樣想並不好,卻又停不下來的自我攻擊。
我非常喜歡作者內心的豁達開朗,讓我每讀完一篇小品後,就會忍不住內心喊話,對啊~我們為什麼要麼鑽牛角尖呢?其實人生可以有更多不同角度的思考,何必陷自己於單一思維中呢!如果您也喜歡短短的小品,這是一本易讀易懂、讀起來又舒服的好書,與您分享。
展開
5
擺脫情緒消耗:不再被負能量控制,找回身心安在力量【首發限定作者印簽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03/19
劇透警告
正向深度心理學的剖析
這是一本很有深度的心理學相關書籍,我特別喜歡書中提到我們習以為常的信念,例如: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夠好、永遠都不夠努力、永遠都要忍耐、覺得自己沒用處.....等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能曾經經歷過其中的一種自我否定情節而不自知。而這些自我批判和貶低自我價值的「信念」往往就深深的影響我們生活、工作、學業、三觀、人際關係和揮之不去的種種負面情緒,讓自己變得難以自我肯定。
作者在書中也有提及這些所謂的「信念」背後是如何形成的?而我們面對這種已固化的信念要如何破除?避免它在我們腦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迴路,進而造成思考僵化、危害我們的身心健康。
作者在最後的篇章中提及「在僅ㄧ回合的人生,最終看見自己以何種情景謝幕?」,這句話深深的觸動了我,我們把每一天的時光當作理所當然,每天上學、工作、回家、與家人相處,日復一日,彷彿這些是生活的日常,和呼吸一樣再理所當然不過,但我們可能都不會去想到萬一明天不再一樣時,我們此時此刻的心境是否會有所不同?是否會想要去體驗或嚐試一直想做又沒有做的事情,這個問題非常適合在空閒之餘好好的自我思考。
有緣拜讀作者的知識,感覺受益良多、發人省思,與每一個正在閱讀的你,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展開
5
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
讀者評分
5.0
|
2023/12/20
劇透警告
會閱讀這本書也是透過朋友介紹的。它的書名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吸引到我,似乎不是平常會閱讀的類型。但朋友把以下書的簡介內容貼給我,卻引起我的興趣。
我們面對的現實是:
•人們一天平均碰手機2600次,每天平均盯著手機4小時。
•手機沒有讓人類升級為2.0版,反而降級成為0.5版。
•光是把手機放在身邊,學習效果、記憶力和專注力就會變差。
•社群媒體具有煽動腦部獎勵中樞的機制,APP是採用能使腦部釋放快樂物質的「報酬機制」而開發的。
•開發出臉書「讚」功能的人表示,網路成癮的危險性跟海洛因有得拚。
•你花費了大把時光漫遊網際,也讓大企業厚實了營收。
是啊!這時代,不論男女老少,在任何場合中、動態的、靜態的地方,無時無刻,每個人都被眼前的手機或平板給吸引,像是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讓自己必需盯著螢幕看,徬彿直視著眼前充滿藍光的小螢幕就可以躲去另一個世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快速、更無國界、無時差。但為什麼人們的心卻愈來愈不快樂、不幸福,甚至覺得鬱鬱寡歡,還有一群人得了嚴重的憂鬱症?這現象不是只有發生在台灣,是全世界高度依賴手機國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本書用一種從遠古祖先生活的方式為起頭,慢慢帶入現在生活3C科技的進步時,手機又是如何完全的改變了人類生活及社交的方式?內容從為何會被手機吸引,再佐以科學驗證、研究實驗的結果,並用腦部醫學-賀爾蒙等相關化學物質作用的原理,來說明過度使用手機、平板對人體的傷害。這個傷害不僅僅是個人,也是對家庭、親子、朋友間的傷害,廣泛的在整個教育、職場、人際關係中充滿的大大的危害卻不自知。
手機、平板的3C產品本是創造出來做為更便利的工具,並不是作為控制人類大腦和行為的機器人。在書中的最後,作者有貼心的總整理,讓自覺有手機、平板過度依賴成癮症的人,如何透過有步驟的戒斷或有效減少使用時間,讓自己找回更健康的生活和快樂的自己。
展開
5
拯救人生的中草藥:李志誠的四帖處方箋翻轉零勝率人生
讀者評分
5.0
|
2023/12/16
劇透警告
不經意看到這本書,於是看的書的介紹,好奇買來一探究竟,中草藥及醫學相關的書籍從不在我涉略的範圍內。但我卻被此書吸引,原以為這本應該是很硬的工具書,但其實並沒有!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竟一口氣把書給看完了,像看小說一樣有趣,看到欲罷不能,一直想知道後來怎麼了?
從一開始作者李博士和林博士在因緣際會下遇見了彼此,感覺有點瞎的原故進而來互許終身,可見兩人的緣份真是天註定的,也難怪註定要彼此互想吸引,必竟兩人的同質性和價值觀非常相近,最重要的是,兩位作者對於不放氣研究和實驗的精神,特別讓我感動!一般我們會對學者產生一種理論派的固有印象,但兩位作者卻是不折不扣的實踐家,也難怪後來的事業會如此成功,過程的堅辛實再難以想像。
此外,一般人對於中藥的慢療都不太有耐心,大部份人都會㝷求一種快速且立即緩解的科學西醫來處理症狀,就如同林博士所說的一樣,若非針灸治癒了他多年來的患疾,我想這後來一連串的投入攻讀中醫博士學位、開始著手研發中藥材、找到鬼屋實驗室開始大量研發、成立柏諦集團、設立更多的GMP工廠及買地種植無毒藥材等一連串的奇蹟就不會發生,這不但是一本勵志的商業故事,也是作者本身的故事,更是中藥材、針灸穴位、如何使用中藥材進行食補或外用的工具書。書本編寫的架構不死板反而有趣!文字、美工、插畫等排版,都讓人容易閱讀,讀起來舒服,如果對中草藥有興趣的讀者,這是一本很不錯的入門書,值得推薦!
展開
5
贏在邏輯思考力:玩一場擴張邊界的遊戲
讀者評分
5.0
|
2023/11/05
劇透警告
這本書是我從Podcast分享後買來閱讀的,聽到作者介紹自己的書時,就蠢蠢欲動並迫不及待想要早上到手。果不其然,如作者自序,他將在麥肯錫學到的知識用「大白話」及「有邏輯的思考」方式來呈現本書的內容,非常簡淺易懂,適合所有在職者、管理者閱讀。
大家都看過許多的管理書籍以及人際溝通相關書籍,但往往總有知易行難的無力感,無論是學業中、家庭裡、工作上、親友間的互動,我們都不可能獨善其身,而是更多的相互合作組成;一如書中所提,「我們不可能成為我們不知道的人;我們不可能理解我們不知道的事」,這就是說明了單一思考的狹隘性以及無法理解他人的觀點,所以與人互動上更是處處摩擦,書中有非常多的舉例和好記的口訣,讓讀者可以快速掌握到作者所傳達的精髓。
另外,要將習得的知識要能派得上用場的才叫知識,而記得住且用得上才能真正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那些讀完就忘的,也代表現階段沒有讀懂,只是知道而已,自然記不住也用不到。所以要如何善用一套完速的思考邏輯,才能真正將知識內化成力量,作者通通使用一種有系統的方式告訴大家。
許多事物都很適用本書提到的知識觀點、分析方法去做整合、歸納,進一步擴張知識、能力、行動的邊界,無論是套用在工作、學習或是個人成長,都是非常受用的一本好書,值得推薦給所以要想要擁有清晰思緒的你。
展開
5
重啟人生:一個哈佛教授的生命領悟,給你把餘生過好的簡單建議
讀者評分
5.0
|
2023/10/09
劇透警告
或許每個人都曾經被某個人或某件事給觸發過吧!
不管是求學階段、工作中,某個人、長輩、親友又或著是你痛恨的人,他們其中一個人曾經都說了或做了一件事帶給你內心的衝擊,進而改變了自己。只是那個當下,我們可能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覺察,當某天再度回想過去時,才深深感覺到自己是這樣被改變的,或是「這個人」驅策了自己的某個行為。
就如同作者所說的,當你在看這本書的同時,你一定有深深的同感自己過去或正在經歷的一切,竟和書中所提到的情景如初一徹,從第一章到第九章的架構,帶領讀者理解什麼是人生的第二曲線和如何開啟自己的第二曲線。
僅管我的年紀比作者少了至少了一輪,但內心住著老人的我,對此書深深認同卻也經歷不少。是的,在我還沒經歷完所有作者或書中所提及的每一位故事主角的人生,但我徬彿也站在未來的自己來看當下的自己,我相信這一切未來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無可避免的遭遇」,喔!不!更正確的說法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任誰也逃不了,但我們現在都準備好了嗎?如果不是因為太晚知道而來不及準備,而健康狀態還算正常的情況下,我們現在準備好要踏上第二曲線了嗎?
我慶幸自己買下了這本書,也許無法徹底參透書中的真理,不管是書中提到的哪一個教派,我都感謝我讀完了它,也更認識自己和看到未來的自己。
不管在人生的那個階段,我們都曾經風光過,更無數次在人生中失敗並跌入谷底,不管現在的自己是在人生的哪段過程,我們都無法否認「有些事不是努力就有用」,我們也不願面對那個不夠好或無法更成功的自己,因為我們深深的知道過去那些曾經帶給自己「成功的感覺」是多麼的令人著迷,甚至是讓人熱血沸騰、極度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是個咖」或是「有用的人」,但後來這個充滿多巴胺的感覺怎麼再找不回來了?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用多少的時間去嚐試,只會得到讓人心恢意冷的結果,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每個人的人生曲線在年輕的時候達到最高峰,之後變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過去常聽到人們談論著自己人生的第二高峰,再怎麼一波一波創造高峰之後,接著就是無可避免的走下坡,而一般人卻不願意面對這樣的結果。
作者並非鼓勵你現在就放棄追求那個更好、更卓越的自己,而是要趁著「流體智力」下降到谷底前去接續並轉換到人生第二曲線,當然我們知道若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要怎麼支持未來退休後的人生,當然!這自然不在話下。只是在我們還沒退休前,我們可以將過去成功的經驗、經歷轉化為幾乎不太退化的「晶體智力」,延長並創造自己第二曲線的高峰,它可以讓我們人生更圓滿,並且過得更快樂。
希望每個人看了本書都能和我一樣受益良多並且真正能幫助自己在回顧過往人生時,感謝那個曾經拿起這本書閱讀的自己,謝謝作者分享了他和他的團隊帶來的研究以及「飛機上的偶遇」。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