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開學文具
週五簡體日
台灣在地好物
夏日清涼穿搭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保養
.
彩妝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城與不確定的牆 (電子書)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218)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5
城與不確定的牆 (電子書)
中文電子書
文學小說
村上春樹
時報出版
|
2024/12/12
88
折$
418
放入購物車
5
/5
36位讀者評分
5
75%
4
14%
3
11%
2
0%
1
0%
立即評分
精選書評
陳子楹|lovelove_reading
Lv.10
5.0
|
2024/11/11
樂讀|城與不確定的牆(前篇)
我不是村上春樹的書迷,也沒有讀過他的作品(電影倒是有),深知他是日本文學極度知名的作家,不過,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機會接觸他的作品,即便公司有收藏一些書,也從沒拿起來讀。
我真的是好誇張。因此,讀了《城與不確定的牆》後,我完全震撼 ─── 也太好看了吧!(詞窮)
不論是故事的描寫、時空的轉換、男女主角心中那股青澀的情感都非常觸動我心。那座隔離妳我的城牆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妳究竟是影子還是本體?我們在一起的那個夏天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妳,為什麼消失了?
❝ 充滿謎團的城牆背後有另一個國度,如果你想要進入,必須寄放或捨棄自己的影子,你願意嗎?而它也將會在沒有你的連結之下,慢慢地死去,你捨得嗎? ❞
我覺得影子在這個故事中的涵義以及他所說的話,也非常具有省思意義,個人認為它有點像心理學中所提到的陰影,而影子的死去彷彿意謂著,當我們拋棄陰影,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那座城,無憂無慮(且一成不變)的生活,但,那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嗎?或,適合人類的生活嗎?
我想,當一個人想要走向生命的完整,不可能只有光明面而沒有黑暗,因此,人是絕對無法拋棄自己的陰影啊,所以,故事中,男主角與影子的對話總是讓我不斷地一再回味,然後在內心深處吶喊:「噢~村上春樹也太厲害了吧,屆時一定要請大家推薦其他的作品讓我閱讀!」
❝ 一間沒有藏書的圖書館卻收藏了滿滿的古夢,擁有蛋型的古夢,那是什麼東西? ❞
女主角工作的圖書館也是充滿迷思!男主角進了城,成為「夢讀」,那到底是一項什麼樣的工作?我真的好想~好想知道!其實,出版社的試讀版只有1.5部(共3部),沒看到最後實在不敢亂下定論,但至少讀完試讀後,我覺得非常好看!且迫不及待想知道接下來的發展,我的天!待我收到完整的書籍讀完之後,再來補上讀完的整體感想。
啊,偷偷說,我又跑去Amazon看日本網友的評價了,大致上都是好評,也有網友誠實地說不懂他想表達的寓意,其實,我推測這個故事帶有點中年整合之路的意味,或許就是一段探索自己到底是誰旅程。
>More
安博
Lv.6
5.0
|
2024/11/22
憂鬱症患者,與身邊的陪伴者
這本書,是為我一個人寫的。
這個世界,是為了我一個人存在的。
在讀《城與不確定的牆》的第一頁第一段時,我就這麼確信著。
▍憂鬱症與陪伴者
如果你不理解這本書裡面寫的內容,我羨慕你的幸運,你的人生沒有遭遇過無以名狀的憂傷,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其實我認為這本書完全是在講憂鬱症患者,與身邊的陪伴者,他們的愛,還有像深潭一樣的無力感。
▍世界與牆
還不知道這本書在台灣將要出版之前,我和朋友說到了牆。
我說:在我的世界裡,我活在高牆裡,在牆內我很安全,沒有人能傷害我,除非是我放進牆裡的人。
朋友說:妳跟世界始終隔著一道牆。
然後我閱讀村上春樹的這本書,我不知道是因為從十多歲就開始如餓鬼般啃食他的每一個字,而讓我活成了他筆下的模樣?還是他的文字是為了我一個人存在的?
17歲的少年與16歲的少女,憑著妄想或者某種平行時空的現實,建構了只有一個出入口的、完全的牆。只要在這道牆裡,沒有憂慮、沒有悲傷、沒有喜悅,也沒有愛。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妙色王因緣經》
▍奇怪又細膩的比喻
村上春樹最擅長的、誰都模仿不來的,是他筆下那些奇怪又細膩的比喻,我覺得他看待世界有一種微妙的角度跟想像,像是他走在森林裡隨便採了不知名的蕈菇吃下去之後,才能產生的奇思妙想。
「這些事情妳都斷斷續續一點一滴地告訴我。就像從舊大衣口袋裡,一點一點掏出些破舊的東西那樣。」
「妳穿著白襪子配黑色便鞋,襪子雪白,鞋子一塵不染。彷彿有七個好心的小矮人,趕在黎明前仔仔細細擦亮一般。」
我喜歡他的這種怪異與觀察力,像是大人的身體裝著不怎麼適宜的赤子之心。
▍村上所有作品的痕跡
在這本《城與不確定的牆》裡,我看見村上所有作品的痕跡。
少年少女的性慾,是《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地點是圖書館的,是《海邊的卡夫卡》。
寫著長長的信卻沒有回音,是《挪威的森林》。
掉進深洞裡與戰爭,是《發條鳥年代記》。
夢與現實的混亂,是《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而當然城、想像中的牆與影子,是《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
我拾起村上文字中的這些痕跡,再一一拼湊,像個精神極度偏執的強迫症患者,愛上一個不存在的幻象。
▍日子與影子
今天在不知名的地方看見了一段話,我不知道輪迴是一種數學,我是否能期待不再悲傷的日子到來。
「數學系的教授說,人類只能看見切線的方向。壞的日子,好像直線一樣會永遠延伸下去。但自然是輪迴的,終究會失去,也終究會得到。」
《城與不確定的牆》裡寫:
「影子死掉之後,黑暗的想法也會消失,然後寂靜就會來。」
而《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裡寫:
「祝你幸福。」影子說。「我喜歡你。即使把我是你的影子這件事除外也一樣。」
>More
全部書評
|
共31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Jimmy
Lv.5
追蹤書評人
3.5
|
2025/07/16
入門作
城與不確定的牆可以當作認識村上春樹的入門作,依舊有熟悉的超現實場景以及現實生活的平行發展,最後兩條故事線匯聚一起。同時也闡述少年停留過去美好躊躇不前的感慨。
展開
迷途的小書僮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5/30
劇透警告
在疫情在日本開始猛烈爆發的三月初,正好開始寫這部作品
讀者在新作中發現許多村上春樹過往作品的場景與意象巧妙穿插其中,彷彿在向40年來忠實跟隨他文字的讀者致意。這不僅是一部嶄新的小說,更像是村上春樹與自己、與讀者展開的一場溫柔對話,穿越40年才真正前往的故事結局。
展開
rubo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4/23
追尋阿尼瑪的故事
可以說,這是一個關於人心之中、或說潛意識中,阿尼瑪和陰影的的故事吧。經過40年,最後作者的體會是,進入到潛意識深層的人,最後必須回歸,這就是英雄之旅的歷程。所以,故事結局,就和當初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的安排不一樣了。不過小說是小說,不必去想理論的部分,光看作者處理文字的技術,也是一種享受。
展開
Nicole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4/21
能夠閱讀就是一種幸福
怎麼說呢?村上春樹是許多人的青春吧?一路走到現在的中年......這幾十年的歲月是如何滴答流逝了,已不可考。忘記的事很多,但永遠記得陽光從窗台灑進,照耀一整排書櫃暖黃,那些可以肆無忌憚讀書的午後。
展開
Aska2025
Lv.5
追蹤書評人
3.5
|
2025/04/06
劇透警告
穿越城牆的愛情終途故事
這是一本讓自己體會到原來村上春樹是這麼會描寫細節與慢節奏的小說家的作品。
寫細節的作家很多,但細節這種東西的多寡在長篇小說中,過多會令人煩厭、打壞了故事節奏,只有穿插適宜的細節才能為情境與氛圍加分,讓人與物更立體且飽滿。
在「城」中算是讀起來舒服的。
再想想,一直都喜歡村上的旅記與散文勝於他的小說,而那更要求與著重細節掌握與述說節奏的功力,因此也就了然了。
其實也是因為村上春樹 75 歲了,是不是最後一本小說不重要,只是想看看這樣年歲的他想寫出的是什麼樣的故事。源自多年前被他的 1Q84 驚艷到,尤其是第三部的寫成,改變了對其小說作品的觀感。
至於城與牆要說的,也許是最終愛情會消逝,長久的迷戀會蒸發無蹤。想和心愛少女長相廝守的意念因為沒有未來,沒有一點有未來的可能,只能終止。就像故事停在沒想到的地方。在 545 頁的述說之後。
其他的,許多的小小的一個又一個重要與不重要的謎團與布局,沒有原因,沒有合理解釋與邏輯,則繼續留在故事中,作為村上喜好的幻想被憑空編織出來,大概就是它們的存在意義。
最後,雖然這其實沒能是一個覺得喜愛的故事,沒有超越 1Q84,但比刺殺騎士團長好多了。
展開
Ann
Lv.2
追蹤書評人
3.0
|
2025/03/26
又厚又貴~
不是很喜歡這次的作品 說是要進城裡去見真正的女主角
結果見到之後就要離開了 也沒有任何解釋讓讀者知道原因為何 感覺有點莫名其妙~
展開
mei72wu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2/21
緩慢且舒服地與自己的心和解
在臺灣知名度很高的春上村樹,我連一本他的書都還沒讀過,很不可思議我知道,但就因爲他名氣太大,有點怕會是暢銷作家芭樂書,加上我一向不愛日本作家囉哩叭唆、內心讀白有夠多的寫作方式,所以一直只放在心裡說總有一天要讀的,然後那一天就來了…..
翻第一頁就被吸進故事裡,被那個17歲的我與16歲的妳之間的那種淡淡的青澀感吸引,這麽厚的一本我6天就完閱了,真是有點相見恨晚。
第一部是17歲的「我」與16歲的「妳」如何一起建構那一座被高牆環繞的城的往事,以及現在的「我」與消失的「妳」的現實交錯。第二部是成年的「我」在被山環繞的小鎮裡,尋找那座城的線索的生活。第三部則是在城裡40歲的「我」與那個16歲的「妳」,然後再一次試著回到現實。
村上春樹用平靜的字句,像能滲透進皮膚內臟般地訴說著一個很不現實的故事,然而不管如何地超現實,由於主人翁「我」平靜地接受著每件事的發展,不抵抗不反擊,於是讀著讀著我們也就跟著相信那些在現實與非現實的事務,在生與死、光明與黑暗、身體與影子、虛構的城與實際的鎮、日常與非日常中切換著,造就一種淺顯易懂卻又無法言諭的狀態…..
故事裡還是有日本作家特有的大量獨白內心戲,但套在這個個性本來就與人有些距離的「我」身上卻毫無違和感,「我」的淡然與心思,讓整本書充滿鬆弛感氛圍,但故事仍有序地發展著,所以也不會讓人鬆弛到想放下,於是閱讀時就呈現一種舒服平靜的狀態。
第一部有初戀的青澀美麗與奇幻氛圍,第二部多是現實生活的尋找與對照,第三部則又回歸那座城,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個人很喜歡第一部與第三部,但最喜歡的確是第二部最後一 段,那個40歲的「我」因爲「她」似乎慢慢打開心扉,一步步沿著時間河流回溯到17歲的「我」與16歲的「妳」,然後說著「我們都是別人的影子呦」,天啊,簡直詩意爆表。
如果問我這是一本怎麼樣的書,我會說,它是讓我們學著跟自己的心和解的故事,用一種不壓迫、沒有要求,順順地讓一切發生的方式,心就會找到自己的方向吧。
展開
000|IG@000readsss☕️
Lv.5
追蹤書評人
3.5
|
2025/02/21
過去終究會成為過去。請相信自己的心。
走在蓮藕田之間,幾隻鷺鷥在田中停駐或行走。田旁鄰居家的大院子中有幾顆椰子樹,經過時都會聽見高處流下的沙沙聲響,有風吹了過來。
拐了彎後,會有一隻胖橘貓趴伏在那矮磚牆上打哈欠,我會想起被牠抓掉的每一個小文鳥或白頭翁鳥巢。奶奶對於這樣的事情很無奈,曾經試著在磚牆上放些檸檬驅走胖橘,不過最後只會看到地上有很多乾癟的檸檬片而已,胖橘仍在原地。
打開門前,奶奶總是蹲在院子裡,用著老舊的大剪刀剪草,太陽大時可能就戴著尼龍遮陽帽。兩旁的楓樹四季都光禿禿的,像無能為力的稻草人站兩排,看著奶奶除草。
我常常躺在客廳的沙發上,看著大片窗外的天空,看著雲緩緩流動一個早上。奶奶說她也常常這樣度過上午,偶爾看看窗外樹上的空鳥巢,陽光過亮就拿報紙蓋臉上小睡,這幾十年的早上大概都是這樣過的。
在老家度過的童年並不是絕對的幸福,也發生過許多麻煩慘事。但就像那座城一樣,老家總是給我一種象徵式的、永恆的氛圍,像是整段記憶中的一面美好切片,永遠地被定格在腦海中。即使自己明確的知道那只是一種投射,僅是過去片段的再現。但不管身處何地、哪個階段,總是有股力量一再吸引我走回那條前往老家的路,而當然的也總有另一現實的力量不讓我這麼做。
心與意識是分開的。差別只在於心的方向在哪裡。
要回歸那個世界得到完整且確信的日子,還是繼續在這裡勇敢一點的探險?
我想在《城與不確定的牆》中有了和過去不同的答案,而我可能仍在冷酷異境中嚮往著自己的世界末日。
展開
陳吉奕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2/12
劇透警告
村上又一部佳作
故事牽扯的內容、環環相扣的細節
再不知不覺中似乎也感受到自身影子的重要性
你說為已容顏,也可說留情的人
更在乎存在的意義
是無形的牆,還是真的不確定
其實摸到的是自我本身確定的重要
再最後感受到時的真切用感動
展開
黑皮哥
Lv.9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2/06
熟悉與不熟悉的村上春樹
能再次讀到熟悉的村上春樹長篇小說,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既然是新的長篇小說,應該是不熟悉的故事,為什麼說熟悉呢?因為對我來說,閱讀村上春樹的小說,就是單純享受閱讀文字的過程,享受村上春樹營造出的那獨特故事氛圍,還有充滿魅力的各種角色。可能因為故事中的主角的性格設定與自己類似,所以對小說總感到格外的親切與熟悉,看著主角的獨白,常覺得那好像便是自己在喃喃自語似的。
因此,只要一看到村上春樹的文字,便有種熟悉感油然而生。不過,有時候也會覺得,我讀村上春樹並非完全是著迷於他的文字,而是讀著那份自己青春的記憶。
閱讀村上春樹的濫觴,是我的國中時代,第一本則是短篇小說集《遇見100%的女孩》。那時是哥哥買了這本書,我閒來沒事就跟著讀了更深受吸引,後來便開始自己到書店找村上春樹的書。當時才開幕沒幾年的誠品台南店,離我家只有騎腳踏車10分鐘的距離,書店位於地下室一樓,進入大門後,還沒走到往下的階梯,就能先聞到一股書香。
位於地下室的書店格外有種安全感,好像外面的各種惡意都無法侵入的這個寶庫似的。每次來這裡都可以待在裡頭好久,日本小說、歐美小說、華文創作、古典詩詞、歷史、科學,從不同類型的區域、從書架的這頭到那頭,將書一本一本地拿出來翻閱,享受新書紙張的觸感,還有飽含在書中的無限可能性,那是另一個有趣的故事?還是另一項科學新知?那是遠古時代遙遠的紀錄?還是最新的經濟趨勢?
村上春樹的書可以分為四大類:長篇小說、短篇小說、散文與遊記,每個類別讀起來都有不同的趣味。有人可能認為只有小說跟散文兩個類別,這麼說也有道理,長篇與短篇小說只是篇幅不同,但都屬於小說,而遊記也可以算是散文的一種。不過,我還是覺得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跟短篇小說中的意境完全不一樣,如果用食物來比喻的話,短篇小說像是甜點,一下子就吃完了,讓人驚艷卻意猶未盡;長篇小說則像是完整套餐,用餐時間長,能緩滿而仔細地品嘗每到料理。不過,套餐(長篇小說)的重點不在於食物(故事)如何美味(有趣),而是它能確保有一段時間自己能完全沉浸在美食(故事)裡。
散文與遊記也有微妙的差別。村上春樹的散文大多屬於生活的雜談,可以從文中了解到他個人對於各種事物的看法,進而讓村上春樹這個人更立體化。而遊記則較偏重當地的描寫,包含景色與人文,有時還帶點歷史。雖然其中也有村上春樹的個人想法,但整體的感覺更像是小說,閱讀時能沉浸於他所營造出的異國氛圍,彷彿真的來到當地生活似的。
從國中到現在,我讀了不少的小說與散文,也還有更多小說與散文還沒讀,但一路追隨其寫作腳步的作家,就只有村上春樹而已。所以如果說村上春樹陪伴著我長大,一點也不為過。
》》更多好書分享:FB「黑皮哥的藍色密室」
展開
aimless
Lv.1
追蹤書評人
3.0
|
2025/02/01
書籍内容不錯,但有明顯使用痕跡
購買的精裝版,但書籍非常多頁數有摺痕和污漬,似乎是有使用痕跡,不能確定是不是二次販賣。書籍内容意識流情節很多,故事性較爲弱。
展開
松小雨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1/15
歡迎來到村上宇宙
小說最不必要的部分
就是「書序」
要嘛是某某名人的讀後感
要嘛是譯者忍不住的爆雷
所幸,村上春樹可能已經是位不需要他序
或自序的作家
一樣小說,各自解讀
不就是文字的無窮神力嗎?
事隔前次出版的《刺殺騎士團長》7年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11年
博客來ecoupon還是邪惡的讓我刷下了這本 :D
從14歲第一次讀挪威的森林
到41歲翻開城與不確定的牆
終於慢慢能夠用一些零碎的文字
來捕捉「感想」
讀村上,不需要甚麼深厚的文學素養
但「想像力」和「容許不確定」是必須的
如同每一本長篇小說都會出現的爵士樂
同樣是12平均律,卻變化萬千
時而若隱若現
時而似曾相識
時而清晰無比
卻又隨即遠去
如果沒有可以雙手抓住的實體
會讓您不安
請遠離村上,尊重生命
如果您不滿足於「現實」「完美」
想來一場文字衝浪
歡迎來到,村上春樹的多元宇宙
展開
一粒沙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5/01/06
時間、空間和影子交錯的城與人
從說要讀書會到買書、讀完,大概是一週的時間,第一本村上村樹,無法比較各作品間的關聯乃至於好壞,就這本小說來看,情節的安排和敘寫都流暢,即便有幾段重複的敘述,也不影響閱讀體驗,讓人一起有幾趟神遊之旅。
看書名貌似只有牆不確定,事實上城也不確定,但作品要表現的,恐怕是什麼都不確定。想像中城就應該有牆圍著,有出入口,以及進出的規則。而這些小說中都有,只是這城還不僅如此,多了許多的元素、樣貌。
時間是一個重要的元素,沒有指針的鐘和必然流逝的時間,呈現出一種極為矛盾的現象。每個當下除去了時間的因素,就沒有過去、亦不指向未來,那麼永恆和瞬間,似乎就某個程度重合了。許多狀況下,影響時間感的因素很多,快樂的時光總是稍縱即逝,而痛苦的感覺有時令人度日如年。一生的時間其實有如短歌行說的那般: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那想要追尋的永恆,必然包含著所欲的元素,甚至讓人願意拋下一切,而那個所欲,每個人恐怕都有自己的答案。在年輕的時候的想望,經過了歲月、職場、人生各階段,有時還是留下來了,而有一天仍會想要去追吧!只是不一定是年輕那時的樣子了。
想要知道城的樣子、牆的功能以及城內外的各樣區別。但如果城不是實體,牆可能也連帶有相似的性質。那些在現實世界的規則,在城裡似乎並不管用。遺落的夢和受傷的眼,在特殊的情境下相互接觸、理解。不管在怎樣的時空設定下,那些承載著想望的夢用某種形式保留下來,而且在一定條件下終將獲得理解,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理想世界,而這個設定圍繞著整本小說。
逃離理想世界是困難的,也充滿了危險,做出決定有時確實在時間的壓力下,一如生命有時而盡。但曾經滄海能再為水嗎?哪個時空條件較為現實,而哪樣的狀況又更如夢似幻呢?小說中不斷的透過情節問著這樣的問題,不管是喜是悲,幻境和現實不斷交錯,去分辨困難,有時甚至不怎麼有必要。
小說家和寫作、閱讀、想像總是分不開的。這三個元素構成了這本小說,而故事也圍繞著獲得理解、接納的人事物。那些沒能分開的事物,諸如時間、影子、夢、性愛、、、等等,在某些時間點至關重要,但長遠看來,都是得割捨了什麼,才能得到另一些什麼。作者自述是在疫情期間的創作,小說結束在城內外都沒有個結論的地方,可能是精心安排的不確定,留待讀懂的人放下些什麼,讀這小說。
推薦給也想看看村上村樹作品的朋友,作者作為日本名作家名符其實,雖然依舊沒能摘下諾貝爾桂冠,但這個長篇小說不失為一個在不確定的年代,一個尚能期待獲得理解接納的作品。
展開
_limyn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2/29
特別棒的一本書…
裡面提到了很多值得思考 還有從沒有想到過的角度來探討這個故事 但從影子這個地方就讓我大受震驚… 書中不管是對人 或者場景 故事的描述都相當精彩
展開
南聲生生難
Lv.3
追蹤書評人
3.0
|
2024/12/25
劇透警告
我開了一艘船出去,誠實地說最後迷路了
其實讀村上的書有點像開驚喜包,你大概知道裡面會塞些什麼,但就還是會萌發小小的期待想知道這次他又想要帶來怎樣的故事——至少我讀過他幾次的作品都是這樣的經驗。《城與不確定的牆》在我看來,畢竟是村上,畢竟是睽違六年的長篇小說,出版社在行銷時毫無疑問地總會給出足夠回應常青樹地位的資源,讓書在出版前就有不少讀者引領期盼著想要第一手拿到他的書快點翻閱,而我也難免受這股討論度影響,承接成年後對他作品稍稍展開不錯印象後,不禁跟著期待這會是一部怎樣的故事。
|探索本作想傳達什麼
從一篇舊作改寫而成,新作的劇情被切割成三個部分,彼此連貫,聚焦的重點在於主角「我」穿越牆後進入了城與回到現實所發生的事。很多對話,以及為什麼這或那個世界是這樣子運作的,除了「我」以外大家都知道答案,能夠篤定地告訴「我」應該怎麼做。這顯得「我」,以及作為讀者的我,同對這世界是多麼地茫然,小至自身如何回應眼前發生的事,大至本身存在的價值,這種充滿哲學性的問題不停地負載「我」的肩上。
開始閱讀到記述心得的過程,故事為什麼是這樣那樣子發展,好像也沒有探究的必要(很像是打從最初進入它的時候,就已經中了村上的術),即便如此,我仍試圖了解村上想要透過本作傳達什麼。於是,根據本作後記他提到,在創作之時,正逢疫情險峻的時候,當人被關在家裡所帶來的封閉窒息感,使他想要透過文字模糊現實與想像的界線進而逃避。這段描述最能呼應當「我」揣著迷惘,接下遠方鄉下的圖書館館長身份時,他在與前任者交談之際所吐露的心聲:「或許該說是迷失。在這段人生之中,我沒有身為自己,身為自己的本體活著的真實感。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影子而已。在這種時候,我總會感覺自己好像只是模仿自己的形體,巧妙地扮演自己活著似的,心情無法鎮定。(319頁)」這裡顯示,「我」肯定是心裡已有預備了,當他曾有過進出那道詭譎的牆的經歷,因而有過與影子分離的經驗後,那些「我」與自己的影子相識、對話的點點,都加深了對自己存在性的質疑。那是往個人去的質疑,到底哪個才是我?牆裡面的日子是另一種形式的夢境嗎?我要怎麼跟「我」確定誰才是平時有話語權的那個人?為什麼我被分成了兩個?還是有更多個我?
|對立「我」的少年
這些「我」自我無法處理的問題,村上合宜地(或者該說不得不)安排了穿著黃色淺水艇的連帽夾克少年讓現實(「我」長期生活的這個世界)「我」確立穿過牆盡是寂寥的城確實存在,成為了可以比較的基準值。而少年在耳聞「我」口述那座城的一切更相信即便自己是在現實長大,更適合城內的環境,篤信被錯置的少年不同於「我」,也確立在城的日子過得如魚得水。
在與少年的對話,沒有被「我」意識到、淺藏在心底的訊息,開始浮現水面。我近乎揣著壞心的想法,是不是村上想不到如何續寫下去,就用「其實你心裡都知道」這樣沒有破綻近乎強迫的說法按在角色身上來控制他後續的行動。但我是同意更多時候,人在徵詢他人意見時,往往內心都有個很粗糙的答案,只是想要多點支持來說服、相信自己這麼做是沒問題的。就我來看,這五百多頁的故事,「我」一直在思念不見蹤跡的初戀愛人,即使後來又邂逅新對象,也改變不了摯愛的地位,但凡「我」留在城內就可以繼續與他深愛的初戀一致臉孔的少女長久生活下去,最後「我」卻被少年點出想要回到現實的意念,是因爲無論「我」無論在哪,從初戀離開的那刻起記憶的時間便以凝結,「我」回憶的總是與初戀相處的那段過程,而非與城內少女相處的點滴,即便肉身上滿足了夢想,珍貴的記憶依然停在很遙遠的過去,那才是這個「我」至始至終真正擁有的。
|影子是你重要的夥伴
有趣的是,書中另一個前館長角色子易在村上的描摹下,是個曾經擁有一切幸褔卻在他在世時,被剝奪所有的人。即使如此,子易依然打造了一個固守僅剩幸福的圖書館堡壘,他看見「我」與自己的相似性(在失去重要他人這方面),讓「我」繼任館長的位置,然而,子易並沒有進入城的經驗,反倒是以幽魂的形式在死後又「半活」了一段時間。幽魂的子易不具有影子,某種狀態就像「我」在城中時影子被剝奪時的樣子。值得一提的是,「我」曾有過離開城的經驗是受到自身影子的鼓吹,在本作中,影子它就是另一個我。使人不禁聯想,小時候曾流行過踩影子的遊戲,誰影子被踩到就等於那個人「本身」也不能動,或可以說失去了遊戲資格,必須待攻守交換後才能重新加入,整場遊戲端看個人的閃避能力,以及天氣情況踩影子的難度會隨之變動。在這場競賽中,影子與我就是一體的,甚至是為隊友。顯得如此重要的存在,那麼,為什麼失去影子的子易是那麼處之泰然?他的超然,會不會正是因為已成為了鬼,不受時間綁架,已經消弭了生與死,沒有要相信什麼的選擇成為如此(「我」或許將來有可能步上子易的路)。
|結語
不過仍是回到開頭的驚喜包比喻,個人並沒有很喜歡這本,有種在霧氣很重的海上行駛的感覺,對我來說如果一連串的劇情發展都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相信你自己」、「你早就知道答案了」諸如話語去打造一個異想世界,沒有說服力就算了,就會讓我讀得很不帶勁。
唉,但這就是村上啊,需要一份傷心瑪芬。
更多心得可參見ig:nanson_sonnan
展開
金哥
Lv.3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2/13
城與不確定的牆,翻不過去的新作。舊作,他說是40年前作品。
如果你像我一樣村上的每部長篇小說都看3次以上,你會發現城與不確定的牆很多章節都是過去每本小說中某一章節的延伸。所以如果你真的很喜歡村上的文脈筆風,就把過去的長篇再讀一遍。城與不確定的牆讀不讀也不重要了。
展開
KJ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2/11
劇透警告
心靈|最自由也最不自由的地方
等待七年 對於新作繁中出版滿懷期待與感恩
每次讀村上さん的書時
都會跟自己的內心進行對話
好像進入那個正方形的半地下室空間
/
此作有著跟世冷一樣的調性
適合在這個冬日閱讀
(我這次閱讀過程中反覆聽著的BGM
是Luke Faulkner的Ballade)
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都會探討著
既熟悉又虚無、似懂非懂的主題
但這次好像還多了歲月的省悟與堅決
以往層層堆疊的隱喻
以及不可名狀的疏離與悲傷變少了 /
閱畢有很多的思索 留有遺韻 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但從中找唯一答案從來不是我閱讀的目的 /
生命像一條河流
逆流回溯 我會遇見誰
而「時間」究竟有著什麼意義?
心靈是座有著高牆備受保護的城
有那麼一個世界
絕對孤立安靜的運作著
牆既是保護也是隔離
現在的我是「影子」還是本體或者皆是?
而「我」身處牆內還是牆外側? /
謝謝村上春樹與譯者賴明珠一直以來的陪伴
展開
Cindy Tsai
Lv.6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2/11
城與不確定的牆
/ 那些我們人生中的村上春樹 /
我第一次讀到村上春樹的文字是在大學畢業的時候,那個時候很迷罔對自己沒有什麼自信,有ㄧ天在書櫃看到了一本《挪威的森林》,版本很舊書頁也泛黃,是比藍小說更早之前的版本。
然後我就掉入村上的文字漩渦裡。 在等待這本《 城與不確定的牆 》出版之前,最常讀的依然是文學小說,偶爾在別本書中字裡行間會看到村上的影子,然後我便會拿出書櫃那排村上的其中ㄧ本⋯ 再重新的讀ㄧ次。心裡有點難過的想著⋯ 村上春樹,你還要讓我等多久呢⋯我已經等了太久了。( 完全迷妹姿態😆 )
村上是無法取代的,也模仿不來的,在我心中是如此。
ㄧ直跟自己說,要讀的慢一點⋯ 因為不知道下次的新書要等多久才有了⋯
恩 ,我真的讀的有比較慢,但還是不小心就看完了。非常好看,對我來說。
這本書好看的地方在於,看似平實的文字中,隱藏著許多哲思。就像書中提到的「影子」與「牆」這些隱喻,影子象徵著我們內心的分裂與自我懷疑,牆是我們無法逾越的心理障礙。這些隱喻讓人思索:我們究竟是誰?我們的存在是真是假?而那些我們試圖逃避的牆,是否代表著我們無法擺脫的內心困境?
我ㄧ直在思考這些問題:我是誰?如果我能脫離自身的存在,那我會去哪裡?時間到底是什麼?我們的生命只是一個片段,還是會延續到另一個不可知的世界?當然,這本書沒有給出答案。村上春樹並不是在解答,而是陪著我們一起提出問題。書中的角色也像是我們自己,懷著無法解答的疑惑,在孤寂的世界裡徘徊。
-
以下文字含雷
/
主角之於幽靈子易先生,ㄧ次又一次對著墓碑獨白,我認爲就像是進行著一場又一場的心理諮商。
主角對子易先生傾訴秘密,像是對自己的心靈進行的剖析或自我反思。這就像是在療癒過程中,透過敞開自我,逐步釋放過去的傷痛,進而找到某種心靈上的解脫。每一次的傾訴,都是一次對傷口的撫平。
/
傷痛有辦法完全撫平嗎?我覺得很難。
我常在想 ,我們很多時候只是選擇忽略而已。今天我感到快樂⋯但不會永遠快樂
有ㄧ天,我的心依然會再度跌落谷底。
這種循環中的快樂與痛苦,像是一種對我們情感韌性的考驗。而這些波動本來就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快樂也許不會永遠存在,但痛苦也不會。
/
/ 城的一天就這樣結束了,日子過去,季節移轉,不過無論日子或季節終究只是短暫的。城本來的時間,還是在別的地方。/
在讀第一部的時候,讀的速度很慢,不是因為內容難懂,而是字裡行間藏著許多的細節。 讀到第二部的時候豁然開朗,不小心ㄧ頁接著一頁讀下去,但到第三章時只會覺得震驚(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又往前翻看)
每每讀著村上的文字,總是會想像,他是怎麼樣子的人,才能寫出這麼多層面的文字組合。 顯而易見的可以讀到村上對於這本書縝密的心思與佈局。
/
海非常平穩,連ㄧ絲微風都沒在吹,細小的波浪無聲拍打著海濱,海就是永遠
我們可以ㄧ直坐在那,但接下來我們要去哪? 我想像不出,因為我們在那個海邊,兩人併肩坐著,ㄧ切已完滿,還需要站起來去哪走走嗎?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永久的問題
接下來要去哪? 不知道
但無法追求永久的愛 又有什麼價值呢?
-
我們每個人與生帶來都有著難以抹滅的孤寂, 那種孤寂不是旁人的喧囂能夠彌補,而是內心深處的孤獨。
我曾經問了有學佛的另一半,你覺得 有所謂的永恆嗎?
他說 :所謂的永恆是一個ㄧ個的片斷,每個片斷對我們來說都是永恆
而我們無法抵抗生命的消逝,最後終需ㄧ別,即使如此,我們也無法抹滅那些永恆的確是真實存在的。
時間是流動的,而永恆是存在的。
-
這本書以模糊現實與夢境、真實與幻象的界線,探討人內心的孤獨、身份認同以及對永恆的追問。村上春樹在書中雖然使用了超現實的情境,真相是什麼? 事實是什麼? 我覺得在這本書來說不是那麼重要。
我覺得這本書不是很容易讀,如果單看字面而忽略背後隱晦的含意,那會錯過許多。
村上春樹的書看得很多,但心得總是難以下筆,不論寫了什麼,都難以形容這本書在我心裡留下的感覺。 珍惜著這本書帶給我的ㄧ切,還是寫下了這麼多字來記錄。
展開
愛皮客
Lv.3
追蹤書評人
4.5
|
2024/12/10
誰是說故事的人
這座城就如一個細胞
而城牆就彷彿細胞膜
完整而無縫
卻充滿了油脂所組成的不確定
隨時隨地依情境而改變
城門是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孔道
透過其特殊的功能維持細胞整體的恆定
那些在城內外四處移動的獸
則有如endosome跟exosome
身為城的一份子
卻又四處游離
夢讀是粒線體
古夢是mRNA
城內的建築看似老舊而固定
卻也跟細胞的胞器一樣
進行無時無刻的動態變化
誰是說故事的人
誰是被造出的人
#ChunWeiReadsBooks
展開
A.C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2/08
劇透警告
值得
盼望了好久,終於等待到出版了,看著熟悉的譯者就很安心的下訂單,
期待下一本小說
在現實與超現實氛圍,遇到不可思議的人事物,依舊是這麼迷人。
展開
共
2
頁
下一頁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