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春季套書展
吉本芭娜娜
春季開學趣
寶拉珍選特談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國際書展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霸凌真相,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親師攜手打造「零霸凌校園」實戰手冊,讓孩子安心上學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72)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5
霸凌真相,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親師攜手打造「零霸凌校園」實戰手冊,讓孩子安心上學
中文書
親子教養
羅丰苓
遠流
|
2024/09/27
79
折$
284
放入購物車
5
/5
1位讀者評分
5
100%
4
0%
3
0%
2
0%
1
0%
立即評分
全部書評
|
共1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鴿子太太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2/06
劇透警告
霸凌真相,真的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看到書名你可能和我想的一樣,「霸凌」就是「霸凌」,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作者 羅丰苓 心理輔導老師 是特殊教育系博士,目前仍任職學校輔導老師,也就是負責處理霸凌事件重要單位之一。想當然作者能夠在第一線工作碰到這類型事件。
☻ ︎
所謂霸凌,依據教育部《校園霸凌準則》公布的定義為:「霸凌指個人或集體持續以言語、文字、圖畫、符號、肢體動作、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間接對他人故意為貶抑、排擠、欺負、騷擾或戲弄行文,使他人處於具有敵意或不友善環境,產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財產上的損害,或影響正常學習活動之進行。」
☻
書中也有大致分類霸凌者與受凌者類型:
#無辜可憐的天使之外
常見「受凌者」的類型:
1.強詞奪理型
自以為聰明、不聽他人建議及解釋,堅持自己觀點是對的
2.無反應型
和他人較少互動,甚至對談時讓人感受到被敷衍、不被重視。
3.優柔寡斷型
回答含糊不清,有自己的主張卻又無法論述自己主見,同時可能又不同意別人看法或配合同學的做法。
4.抱怨型
像是大家在討論開心的事實,他卻在旁潑冷水或說反話。
5.討好型
過度在意別人、與別人相處小心翼翼,擔心自己是否被討厭,誤會別人針對自己,或者太過於黏對方超過人際界線。
6.刺蝟型
死不認錯、胡亂怪罪、人品不佳,對人刻薄不客氣。
☻
#如果可以當個好同學,
#誰想要變成壞魔鬼?
常見「霸凌者」類型:
1.獅吼型
自以為是,對自己的想法很有自信,常以威權、命令方式。常針對內向、順從的同學發號施令。
2.諷刺型
講話尖酸刻薄、無理批評別人。
3.批評型
這類學生通常品學兼優,可能在別人犯錯時直接批評指教,而導致對方落入失望的情緒中。
4.操弄型
害怕與他人失去關係,想要擁有自己有好的圈內人,他人就容易落入孤立、排擠的關係霸凌。
是否被霸凌成了受凌者,又或者是成為霸凌者,身為讀者無法深入探討這複雜的過程應該如何處理,又或者哪些情況對與錯,畢竟這關係錯綜複雜。
☻
就這本書提到,有關身為「家長」這個角色著墨如何教養孩子,儘量引導而不讓他成為受凌者或霸凌者,是在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一開始書中有些觀點對我而言是有衝撞的,畢竟從來沒想過「用另一個角度」看霸凌這件事。所謂另一個角度是,舊有的觀點是「被霸凌者」就是絕對無辜受害或是個性軟弱之人,但沒想過也可能是人格特質上像是「強詞奪理型」,個性並非軟弱,甚至這類型大多非常善於言詞。由此可見,不見得把小孩教得個性上兇一點就能夠免於受欺負。
學校不只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小型社會,如何學習良好互動也是身為家長應該時刻教導。當然,最好的教養就是身教。
書中有一句話說:
「人際相處時需尊重彼此的界線,而非『只要自我感受不舒服就是遭受霸凌』」值得令人思考。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