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春季套書展
吉本芭娜娜
春季開學趣
寶拉珍選特談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國際書展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踏實感的練習:走出過度努力的耗損,打造持久的成功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950)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4.5
踏實感的練習:走出過度努力的耗損,打造持久的成功
中文書
商業理財
布萊德.史托伯格
天下文化
|
2022/12/27
79
折$
355
放入購物車
4.5
/5
13位讀者評分
5
69%
4
15%
3
16%
2
0%
1
0%
立即評分
精選書評
Rachel
Lv.1
5.0
|
2024/05/08
專注過程
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在夜深人靜時閱讀。作者布萊德.史托伯格先前《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倡導如何提高績效成為頂尖,而這本反而讓我們能慢下來檢視與重新校正自己的內在狀態,或許能重新再認識自己、與自己對話, 並嘗試擁抱自己。
書中提及人們重視外在的成就,但應先想想自己是否因「恐懼」才追求外顯的成功、「恐懼」無法再獲得更多、「害怕」自己不如人被他人看不起等等。另外,我認為書中所說的踏實,正是深入認識並擁抱自己,無論是心靈或身體,透過自我接納、臨在、耐心、脆弱,以及外在連結和保持運動,讓自己能有更好的身心狀態,不失焦也不迷失與外在各種雜訊,甚至與他人比較。
我認同作者說的,無論如何,任何事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的反應,而非衝動的直覺回應。然而,這需先回頭了解自己的內在核心價值,自己所認同與想成為的人是什麼樣子,那麼所做的選擇就會是適合自己的,而非飄浮不定。而人生就是不斷「練習」的過程,重點在於我們遇到失敗時該「如何應對失敗」,畢竟人生拉長遠來看,必定面臨各種起伏,但這些都只是過程的一部分,如何透過這些有意義的練習才是重點,讓自己藉此不斷前進與精進。
這本書也提醒我每個人都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存在,不輕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生活或庸庸碌碌而過度內耗。接受自己原有的樣子,縮短知與行的差距,專注當下的生活並用心感受與保有耐心,藉由保持運動讓大腦也更健康,更不忘建立與維持和他人的關係網絡。即使生活過程中遇到挫折或脆弱時也要記得向他人尋求協助或透露,正視恐懼並讓它引導我們正視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也更了解自己。
讓這些日常生活不斷累積的練習過程,無論好壞,都讓我們活得更加踏實與平靜。
>More
bibo
Lv.4
5.0
|
2024/07/19
看起來像廢話但讀起來當頭棒喝
看章節介紹的時候覺得這本書好像廢話,
但實際讀內文的時候卻常常有種當頭棒喝的感覺!
推薦給每天都覺得最近很忙,
但要真的總結自己做了什麼又很難說出什麼所以然的人。
>More
全部書評
|
共11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bMsN1iTwc0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2/10
Nice
透過踏實的改變進而練習,持之以恆一直不斷地練習,就會發現自己已經成功了,而且是持久進而就是一輩子的成功
展開
馬修老師
Lv.3
追蹤書評人
4.5
|
2024/09/15
劇透警告
走出過度努力的耗損!
我們常常為了心中的踏實需求,往往過度努力,積極努力雖說是件好事,但往往容易超過身心負荷而過度的耗損。因此如何恰當地努力,需要更多的自我理解與日常練習~
展開
Jimmy Chen
Lv.7
追蹤書評人
4.5
|
2024/09/04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書評
這本書相當不錯,指引紛擾的生活中,如何透過更體貼的方式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現今,多方資訊媒體干擾、多方的工作及生活壓力,讓人不自覺往「高效率」的目標邁進,進而產生不夠好的念頭,無形的批判自己造成心理問題。作者是企業教練,也不例外,遇到強迫症的困擾,最後在友人鼓舞,領悟到:「讓自己踏實,擁有更滿足的成功。」
作者書中闡述透過接納、臨在、耐心、脆弱、連結、運動、實踐、專注當下等原則,並舉出練習的方式來達到活在當下。
書中闡述理念雖說不是新的理念或想法,卻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畢竟,人不是機器,需要理性與情感的支持。
展開
Amy Chang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8/23
觀念給予思考、練習。
這本書的觀念給予思考和刺激。
也給予自己生活實際的練習及思考。
讓自己日常中與自己對話和練習。
慢慢地、逐步地給予自己日常的思維,並練習。
慢慢地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思考~~
展開
bibo
Lv.4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7/19
看起來像廢話但讀起來當頭棒喝
看章節介紹的時候覺得這本書好像廢話,
但實際讀內文的時候卻常常有種當頭棒喝的感覺!
推薦給每天都覺得最近很忙,
但要真的總結自己做了什麼又很難說出什麼所以然的人。
展開
Jimmy Chen
Lv.7
追蹤書評人
4.5
|
2024/07/19
劇透警告
書評
這本書相當不錯,指引紛擾的生活中,如何透過更體貼的方式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現今,多方資訊媒體干擾、多方的工作及生活壓力,讓人不自覺往「高效率」的目標邁進,進而產生不夠好的念頭,無形的批判自己造成心理問題。作者是企業教練,也不例外,遇到強迫症的困擾,最後在友人鼓舞,領悟到:「讓自己踏實,擁有更滿足的成功。」
作者書中闡述透過接納、臨在、耐心、脆弱、連結、運動、實踐、專注當下等原則,並舉出練習的方式來達到活在當下。
書中闡述理念雖說不是新的理念或想法,卻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畢竟,人不是機器,需要理性與情感的支持。
展開
Rachel
Lv.1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05/08
劇透警告
專注過程
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在夜深人靜時閱讀。作者布萊德.史托伯格先前《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倡導如何提高績效成為頂尖,而這本反而讓我們能慢下來檢視與重新校正自己的內在狀態,或許能重新再認識自己、與自己對話, 並嘗試擁抱自己。
書中提及人們重視外在的成就,但應先想想自己是否因「恐懼」才追求外顯的成功、「恐懼」無法再獲得更多、「害怕」自己不如人被他人看不起等等。另外,我認為書中所說的踏實,正是深入認識並擁抱自己,無論是心靈或身體,透過自我接納、臨在、耐心、脆弱,以及外在連結和保持運動,讓自己能有更好的身心狀態,不失焦也不迷失與外在各種雜訊,甚至與他人比較。
我認同作者說的,無論如何,任何事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的反應,而非衝動的直覺回應。然而,這需先回頭了解自己的內在核心價值,自己所認同與想成為的人是什麼樣子,那麼所做的選擇就會是適合自己的,而非飄浮不定。而人生就是不斷「練習」的過程,重點在於我們遇到失敗時該「如何應對失敗」,畢竟人生拉長遠來看,必定面臨各種起伏,但這些都只是過程的一部分,如何透過這些有意義的練習才是重點,讓自己藉此不斷前進與精進。
這本書也提醒我每個人都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存在,不輕易受外在環境影響生活或庸庸碌碌而過度內耗。接受自己原有的樣子,縮短知與行的差距,專注當下的生活並用心感受與保有耐心,藉由保持運動讓大腦也更健康,更不忘建立與維持和他人的關係網絡。即使生活過程中遇到挫折或脆弱時也要記得向他人尋求協助或透露,正視恐懼並讓它引導我們正視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也更了解自己。
讓這些日常生活不斷累積的練習過程,無論好壞,都讓我們活得更加踏實與平靜。
展開
龐元媛
Lv.1
追蹤書評人
4.0
|
2024/02/17
敬致張哲維先生
敬致張哲維先生:
我是本書譯者,敬請明確指出「翻譯上有一個明顯錯誤之處是將一位美國職籃的得分手,和美國職棒搞混二次以上」究竟出現在書中何處。事關出版社與本人之專業,請釐清事實,以昭公信。
(以下謹向張哲維先生及《踏實感的練習》所有讀者說明)
我在2024年2月17日看見張先生的評論,隨即確認我的譯稿,並聯繫天下文化,天下文化於同日回函如下:
「我請責任編輯檢查了一下,發覺有兩處真的是在編輯的時候誤植,非常抱歉讓你這麼生氣。」
「我們會在再版時修正,也會跟博客來聯繫,希望能跟讀者說明。」
誤植之處與我無關,特此聲明。在此也誠摯感謝張哲維先生提醒。
展開
張哲維
Lv.3
追蹤書評人
3.0
|
2024/02/07
翻譯上的問題
本書的內容與重點其實很好閱讀,也有舉很多實證報告、經典、作者實際生活體驗來增加說服力與讀者共感,實用面來說,沒有章節看頭、看尾,看標題、看粗體字再進去閱讀有興趣的章節,可以理解作者鋪陳內容的用心。翻譯上有一個明顯錯誤之處是將一位美國職籃的得分手,和美國職棒搞混二次以上。我並沒有交叉比對英文原文,只是這個翻譯錯誤太明顯,也令人擔心在其他地方也會有誤翻的情況。希望下個版次,出版社可以就翻譯的準確性再做校對。
展開
Yuye
Lv.4
追蹤書評人
2.5
|
2023/08/10
這位作家前兩本的一流系列,帶有強烈的目的性,也就是希望透過這些看似知識的敘事框架,把自己定義成一位教練。但顯然這些框架連他自己都無法承受,所以才會有這本書的自省,所以這本書的核心價值與前兩本是矛盾的。
我會以寫作文來評價這本書,比如以耐心為子題、以脆弱為子題,抒發作者的個人看法。可以用輕鬆的態度像看散文般翻翻,但不建議以吸收知識的角度試圖從中學些什麼。因為作者的核心價值是否已定?還是下一本書又會有變化,是未可知的。
展開
鄭匡寓
Lv.5
追蹤書評人
4.0
|
2023/03/16
劇透警告
「貧賤夫妻百事哀」好友時常引用唐朝詩人元稹《遣悲懷》詩中一句,家裡生計並非過不去,看過太多家庭因金錢問題悲離,也是如此,還不滿 18 歲就四處打工,隨著時日推移也攢了點錢。上了四十歲年齡,交往一個女友,原本想生個孩子,考慮、擔憂養不起,就把這事擱了好些年。外邊人看他是人生勝利組,他卻說,四十歲以前生活並不踏實。
反問他甚麼是踏實?他說,能心安理得地過日子,不把五十元當披薩一樣大。過日子不再欲求不滿,心思不全在賺錢上。正如一行禪師所說:懂得生活,而不是只有生存。於是乎,就想起幾近崩潰的暢銷作家布萊德‧史托伯格。
擔任企業教練的史托伯格,曾與好友出版《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一流的人如何駕馭自我》。前者談的是效能與效率,精進自我。後者談的是自我覺察與管理熱情。以電影《一代宗師》來形容,前者談的是形式主義上的表現,只看見自己。後者則是開眼看遍天與地的極限,收斂為內心世界的自我管理;兩本書之後,史托伯格出現了精神狀況強迫症,他自己說:「絕望、空虛、自我傷害、失去人生的意義感。」陸續治療與自我覺察,才體認到在世俗認定的成功之外的另一種定義:過得踏實才是幸福的生活。因而有了《踏實感的練習:走出過度努力的耗損,打造持久的成功》一書,這本,則是見眾生。
《踏實感的練習》所談的成功,不是世俗上認定的功名利益,不是升官發財,而是提出選擇。選擇活在當下,選擇接納不滿的自己、因追求名利而疲乏的心靈,選擇與社會有更充實、深厚的連結,選擇《嚦咕嚦咕新年財》電影詠琪澈悟時所說的:「越爛的牌就要越用心打。」人生的踏實,莫過於看見每日星座運勢大吉大利時保持謙和,大災大難時亦保持平靜。
#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路
西元 2000 年由尼可拉斯‧凱吉與蒂雅‧李歐妮演出的電影《扭轉奇蹟》(英語:The Family Man),影片被歸類為浪漫喜劇,卻藏有不同凡響的深意。
擔任公司總裁的傑克,在聖誕節對遊民偶發善意,天使決定給他一個禮物:隔天醒來,他不在豪宅裡,而是郊區小屋,家庭經濟小康。妻子是前女友凱特,兩人撫養兩個孩子,養了一隻狗。
從大公司總裁變成一個輪胎銷售員,原本奢華的生活變成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中間當然發生了許多笑鬧蠢事,但傑克也慢慢地感受到家庭溫暖、平凡生活的喜悅、以及跳脫了傳統對名利的束縛,生活變得踏實。最終,美麗的夢還是要醒來,傑克在奢華的住處醒來,他匆忙地趕去了機場,與準備前往法國的前女友凱特碰面,懇求相聚喝一杯咖啡。故事就停在這兒。
史托伯格將踏實感的練習分為六原則:接納、臨在、耐心、脆弱、連結與運動。《扭轉奇蹟》演繹了前面五個原則 (事實上,我覺得『運動』是另外加入,因為拿掉它,這本書依舊非凡)──傑克接納自己不再是公司總裁,而是中產家庭的父親 (接納)。他發現自己不算是稱職的父親與丈夫,管理公司的智慧卻無法讓家人更好過 (脆弱)。幾經思索,他選擇專注當下,期許給家庭更多的愛、更好的生活 (臨在)。與朋友、新結識的工作夥伴建立深度的社會連結 (連結)。積極找尋工作,並保持耐心以對 (耐心)。
身為觀眾的局外人難免吐槽:難道有錢人就不能過得踏實嗎?我相信每個人都能看懂這部影片要傳達的意義。家無財富的人,會把家人生活能否過得好、吃得飽視為重心。有足夠財富的人無須擔憂家庭生計,遂將重心擺在持續累積財富、或是找尋其他的目標。這端乎於你視甚麼做為人生意義的起始點。
許多人會把家庭作為生活目標,有些人會把職場上的自我實現作為目標 (譬如熱血沸騰的教師、拯救蒼生的醫療人員),另有些人則期許帶給更多人改變與幫助 (例如宗教人士)。當然,也不乏有人把『名利』視為目標。而史托伯格提醒我們,想要踏實,得選對山頭。
#找出自己的欲望而非模仿
法國哲學家勒內‧吉拉爾提出了一個洞見:人性彼此模仿,將別人的欲望視為是自己的。用問句解析會更精準:你想要的,真的是你想要的嗎?超乎想像的財富與名利是你要的嗎?
去年十月柏柳康出版《模仿欲望》一書,解析了令彼得‧提爾收穫豐碩的概念。事實上,在《被討厭的勇氣》也反著訴說此般論述:人模仿的不只是欲望,也包含情緒,只為了不被人討厭、隔離。
想像你身處一個聚會,其中一人說了個糟糕的笑話,你壓根笑不出來,但大夥都笑了。有些人還笑得很誇張,引起關注。為了不讓翻白眼的自己顯得突兀,可能禮貌性地笑一笑 (模仿)。結果後來才知道,說笑話的人是新派任的公司總裁。 Shit !你在鄙視那個笑得誇張的同事同時,也懊悔為什麼自己沒有引起新任總裁的注意。
期許成為眾人眼中的巨星,期許晉升上位、老闆眼中的紅人,期許加薪升官就任高位。你是真以此為職場目標,還是無力洞察這份目標背後的深層欲望──想給家人更好的生活,希望為公司多一些奉獻,希望與大家打好關係。要知道,成為老闆眼下的紅人、加薪升官是有限賽局,而期望給家人更優渥的生活,為公司找來更多擴張基業的機會是無限賽局。洞察欲望是否是自己想要、渴求的,還只是循著他人的眼光前進。把你的欲望攤平了,再把這欲望看深一些。
若是欲望源自模仿,那麼欲望一旦被滿足,獲得了解放,你將會被空虛感吞噬。為一個不是自我嚮往的慾望打拚,一當達到目的,再多的物質都無法令你感到踏實、感到滿意。《原子習慣》詹姆斯‧克利爾提醒我們,想要減肥想要健康,目標不是設定瘦幾公斤,而是矢志實踐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瘦下來幾公斤會很高興,但健康地瘦身並維持長期生活無虞,這才是踏實感。
#生活就是踏實感的來源
2007年由傑克‧尼克遜與摩根‧費里曼主演電影《一路玩到掛》就完整地詮釋光譜兩端的人生:億萬富翁愛德華有數不完的錢財,優渥的生活與美食,但處理家庭與人際關係卻一團糟。而汽車維修師卡特雖然沒有萬貫家業,與家人們相處甚歡,安貧樂道。兩人在醫院相遇,進而整理出一份 The Bucket List 遺願清單。
如果把『職業、家庭、人際關係與生活健康』視為生活的四大塊。愛德華在職業上獲得滿分,而其他幾塊則拿低分。卡特則是在四塊皆獲得不錯的成績。一開始在完成遺願清單的過程,卡特確實享受金錢所能帶來的一切,然而,走過這一段長路,他還是寧願回到家裡,在所愛之人的身邊離世。而富翁愛德華在電影最後,他與心愛的女兒和解,並親吻未曾謀面的孫女。家庭生活的踏實,在於明白哪兒是你歸屬之地。
日本作家廣瀨裕子在其著作《人生下半場,我想要這樣的生活:理想的大人生活提案!》提到一個很日本性格的觀念:生活感。
不過分擔憂未來的事,專注當下審視自己的生活與日常,見想見的人,吃想吃的美食,專於生活當下的質感。踏實感就是跟家人們一塊共進早餐,在運動之後換洗舒適而非華麗的衣服,在工作上盡力去做而不強求。踏實感就是在佛祖、耶穌跟前,祈求一家人與至親好友身體健康。
踏實的生活感不一定等同於財富,財富不等於快樂與滿足,而滿足與快樂也換不來成功。《一路玩到掛》電影,愛德華與卡特兩人用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說明了這些不同。
#成功不等於快樂與滿足
把名利成就做為目標的最大隱憂是,一當滿足目標,仍感受不到滿足與快樂的回報。很多人認為名利、成就能帶來滿足。於是不停地追逐名利,抬高身子的同時,雙腳腳跟也越難踏在地上。
在以功名俸祿、績效為尊的時代,人們企盼成功,期許比別人更賺錢、更受歡迎,比人讀過更多的書,更受到社群媒體上人們的關注與支持。然而,卻沒有因此獲得知性上的滿足、心境上的踏實。彷彿為了一搏桌上的賭金而梭哈,手下的底牌卻不成氣候,你可能會贏在一時,卻不會長久都贏下來。
《踏實感的練習》不同於冒險風格的使勁一搏,反而像是保守主義的算計大師。通盤勝利的下一場可能是一盤輸光籌碼,但穩扎穩打的前進總能贏到最後。踏實感幫助你尋覓滿足與快樂,身心豐碩,當人生過得踏實,來自模仿他人的欲望就不再是你的目標。不再需要他人的認同與讚譽,發自內心認同你的實踐,以及一小撮人 (家人親友) 對你懷抱溫暖,笑意盈開。
成功的反義詞是甚麼?失敗嗎,不,我想是平庸。但若是平庸的人生裡偶有幾次微小的成功與進步,身邊有人能與你同享喜悅與收穫,肯定會比一個人孤高於山頂上頭更為美好。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