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抗菌清潔推薦
國中小參考書
卡通玩具大賞
萬用木瓜霜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國際書展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一個關於背叛、家庭祕辛與身分盜竊的未解之謎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94)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5
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一個關於背叛、家庭祕辛與身分盜竊的未解之謎
中文書
人文社科
艾克絲頓‧貝茲-漢彌爾頓
麥田
|
2021/08/05
9
折$
359
放入購物車
5
/5
6位讀者評分
5
83%
4
17%
3
0%
2
0%
1
0%
立即評分
全部書評
|
共6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射手媽咪婷婷
Lv.10
追蹤書評人
5.0
|
2024/11/12
劇透警告
猶如電影情節的身份盜竊自傳
如果有一天,家裡信箱的信件全都消失了,而你被告知身份被不明人士盜竊了,你該如何處理?我想絕大多數人肯定會報警處理,但若你是一個孩子,而且是被母親信誓旦旦地告知以後行事必須要低調,想必很難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及反抗能力。
《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這本書是作者艾克絲頓的親身經歷,描述自己晦暗的童年以及一段長年的受害過程,也促使她成為一名身份盜竊專家,但卻隨著母親的離世而揭開了駭人聽聞的真相。
關於兒童身份盜竊的問題是確實存在的,也就是即使未成年沒有經濟能力,但卻被冒用身份而辦了信用卡盜刷,而作者從小就學會理所當然地拒絕繳納這些帳單,甚至這些帳單根本就從家裡的信箱不翼而飛,只因為作者的母親斬釘截鐵地告訴全家人這個受害的事實,也企圖營造出報案卻始終沒有抓到兇手的情境。
作者從未想過猶如活在陰暗處的生活竟然是一場騙局,她感到憤怒的不只是信任的崩塌,而是那些再也回不來的青春時光。原本能在童年生活與朋友們盡情暢遊歡樂,結果卻只能躲在封閉的家庭環境裡感受到無限的恐懼,實在非常諷刺也令人感到悲傷。
如果你也想了解關於作者的身份之謎,這部自傳絕對能滿足你的好奇心。
展開
Carolpoi
Lv.2
追蹤書評人
4.0
|
2022/01/05
是在周慕姿的臉書上看到推薦,就想買來讀,一讀還真停不下來,很適合改拍成影劇,情節像推理小說一樣出乎意料,但沒有真正的推理小說那麼高潮迭起就是了,讀前段很像在讀優美的童年追憶錄,中段開始苗頭越來越不對勁.....如果是常讀這類書籍的人,你應該很快就會猜到謎團的真相,所以最後真相揭曉的時候有點失去後作力,但整體來說是很吸引人的書,假日午后坐在咖啡店轉眼就忍不住讀完了。
展開
IG:書繭居
Lv.4
追蹤書評人
4.5
|
2021/11/17
「有時候,我想到自己失去的一切,會為事情的不公不義而憤怒。我們家的身分竊盜案雖造成嚴重的財務衝擊,但很多方面來看,那反而是最無關緊要的傷害。信用可以重建,童年無法重來。」
__
[ 無雷꒰⑅ᵕ༚ᵕ꒱˖♡ ]
讀完書後完全可以理解這部作品為什麼是2020年愛倫坡獎「犯罪實錄」的得主。這部作品是作者人生的回憶錄,記錄了她成長點滴的流水記事,但相信我,這跟你我所想像的生活流水帳非常、非常不同。
作者艾克絲頓成長的過程過得相當不順遂。當艾克絲頓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她敬愛的外公去世了,她的媽媽因為父親的去世大受打擊,整個人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頹喪下去。同時期,艾克絲頓因為身形瘦小、頭髮剪得極短(或許讓她看起來像個小男孩?)在學校被同學霸凌。轉學後,雖然霸凌問題解決了,但她還來不及喘口氣,馬上迎頭撞上另一個問題──信仰「不正確」。艾克絲頓信仰的是天主教,但她的新學校是基督教學校,這讓她沒有辦法真正融入同儕與學校生活。青少年時期,艾克絲頓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貧困,媽媽甚至連每天兩美元的午餐費都不給她了,家裡常常沒東西吃,她必須吃農場裡種的蘋果、野生的梅果果腹。
然而上述這些光是聽就足以讓人陷入重度憂鬱的狀況,跟她們家所面對到的身份竊盜問題比起來,根本是小兒科。
__
身分竊盜糾纏了艾克絲頓十幾年。
他們因為沒有繳電費,電被無預警的停掉,艾克絲頓不得已只好坐在陽台上,在隆冬的夕陽餘暉下完成作業,但他們根本沒收到電費帳單;
警察來到他們家門前,因為她的媽媽被控訴開了一張假支票;
她在大學時期就已經信用破產,有人用她的身份在各大銀行辦了多張信用卡、把卡刷爆,然後就消失了。
「身份竊盜」就是一顆地雷,你不知道它埋在哪,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爆炸。這種不可預知的心理壓力遠遠超過她所要面對的其他困境。
媽媽耳提面命的告訴她:我們不知道竊取我們身分的犯人是誰,可能是我們的親戚、鄰居或朋友,所以最好不要跟他們有太多聯繫,「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也因為如此,艾克絲頓被禁止到朋友家過夜、被禁止像孩子一樣放學後相約玩耍、甚至被禁止擁有親密的朋友。青少年時期,她回到家,拉上窗簾,寫作作業的同時注意著窗外的動靜,警戒著不知道存不存在的敵人。
艾克絲頓獨自度過了一段孤單而緊張兮兮的童年,
這個狀況直到她上了大學才好轉。
__
後來的故事你們也大概知道了。
艾克絲頓終於揪出了犯人。
真相很重要,但她終於撕開那層包覆住她的繭的同時,卻沒有得到解脫,而是掉進一個更深的坑裡、換來更多的意難平,但這次、她是真的再也找不到答案了......。
如果你把這整件事當成一個「事件」的話,那讀者其實讀到一半時,大概就能猜出「犯人」是誰了。雖然我無法確定作者現在是不是還憎恨「犯人」,但當我閱讀她的文字,感覺到的是:她知道這些事情「已經過去了」。她把自身的情緒處理得很好,雖然這樣的經歷造成她不小的傷害(她在後記也有提到),但我感覺她在寫作時,是讓當下的自己立於旁觀者的角色,回顧這一路走來的點滴,她心疼過去的弱小無依的自己,可是她不會讓自己深陷在悲慘的情緒裡無法自拔。
我知道有些讀者抗拒看這種題材的書籍,是怕閱讀的過程非常壓抑、讓人愈讀愈窒息。這本書不會讓人有這種感覺,而且作者的文筆很好(翻譯也翻得好),閱讀的過程真的就像在看一部紀錄片一樣,腦海中會很有畫面。沒嘗試過這種題材的讀者不妨試試看。
很奇妙的,這本書是我會想過一陣子再讀一次的書,它有一種很難具體描述的好看,喜歡這種紀實類書籍的讀者真的不要錯過!
展開
Bien
Lv.2
追蹤書評人
5.0
|
2021/11/07
《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一反業務型人際關係原則:祈求更多人認識我們愈好。
這個真實故事訴說為什麼不要被認識,因為作者一家人的身份都遭盜竊了,而做出如此夭壽行為的人,可能就在身邊,誰都有可能盜用我們的身份資料,施行非自願同意的事,例如辦理信用卡、貸款等。作者在年紀還小的時候,被不知是誰的犯人盜用身份,導致她上大學時屢屢被催債,如此困擾她的事件不勝枚舉,彷彿受詛咒或下蠱,糾纏不清且無所不在的惡靈鎖定圍攻她的人生,不讓她好過。
在心理壓力極大的陰森籠罩下,作者誓言揪出作怪的傢伙:夭壽人。她做到了!
透過這本既是傳記又是報導文學似的親身經歷,作者描述了相當驚悚恐怖的前半生,我越讀越冷汗直流,不斷吶喊:「太可怕了吧!」。犯人原來是「他!」真叫人顫慄發抖,即使相知相伴幾多年歲日日夜夜,依然存在龐大的我不懂你,你也許也不懂自己的誤解、曲解、扭曲或醜陋的心靈,深淵無底陰暗又冷冰冰,直到死亡來臨卻未消逝。
你死了而我還活著,活著就是好好活著,不求復仇但求RIP,這本書真棒!
展開
吉娃娃
Lv.10
追蹤書評人
5.0
|
2021/08/31
當一個人的存在成為一組號碼時,那麼還有所謂的安全存在嗎?當一個人的信用容易被他人取代時,是否已經失去真正的公信力?還記得影劇裡的角色捧上一袋鈔票,就能搖身變成不同的人,所謂的『身分』在書中被深刻的探討,起初的盜用但中途的研究,以及之後真相都在呼應,自我的『身分』被環境取決、被家庭認定,同時也被自己一再疑惑。
紀實犯罪、回憶錄抑或小說,端看讀者怎麼去定義,因為情節沒有多數傳記讀來乏味,但內容也沒有敘述真實案件時不停出現的專業術語,同時裡頭的發生的事情全部屬實。
對於自己而言只想自欺這是虛構文學看待,因為太難相信當中的真實性和殘酷,尤其還荼毒並傷害了活生生的人,這樣的人生堪稱八點檔都不為過,差別在於這齣戲沒有落幕、沒有結尾,甚至持續上演著。
作者的經歷成為整本書的起承轉合,遭遇的挫折、病痛和淚水都成為人生的一頁,童年灌輸的概念始終影響她做人處事的反應,直到終於有機會奪回生活的主導權,才赫然發現凡事不能只看表面,但也塑造她無法復原的模樣。
透過作者長年累月的專業以及研究,也能進入身分竊盜的領域,瞭解箇中的方式,並且警惕自己不要成為下一位當事者,一方面留意個資的重要性外另一方面也能呼籲大眾注意自身的權益,以免被他人利用、濫用和破壞。
而後探討一個人的存在,當親朋好友都不在身旁,該如何定義自我?身分證號碼?信用數字?催討的電話?作者細膩的描寫出迷失的人,在這一無所有的世界上是怎麼樣否定、傷害甚至迷失自己。
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或許對於那些逃避真實世界的人而言是種良藥,但對於那些還在探索外面世界、渴望生活的人們來說反倒是種毒藥,一點一滴地消耗身心和自我。
展開
書閣
Lv.6
追蹤書評人
5.0
|
2021/08/25
今日介紹8月新書,內容緊緊抓住我心。此書為作者的親身經歷,從小便被盜竊身份,以她之名刷爆各式信用卡、貸款未還…等,這些慘劇影響了她與父母一生。且看作者如何以一己之力緝凶,此疑案一日未解也讓我忍不住一頁頁翻下去…。
〔無雷大意〕
作者從小與父母在農場中長大,父親務農,母親從事保險經濟人等相關工作,在她孩童時期便有各種以她名義刷爆的卡、討債文件,使得一家人對外人極不信任,也猜測是哪一位親朋好友出賣了他們一家的個資。才14歲的她只要門外有任何怠速的車子經過都會非常警覺,有陌生人踏進院子更是拿起菜刀試圖嚇跑對方,即使他只是個來修繕的工人。
作者多年來身份被盜用,買車、買房、置產皆不被業務信任,家中更是被斷水斷電,學生時期過得十分辛苦。更害怕與他人有太多交流,危險就在身側。幸好她沒有被擊倒,以優異成績取得博士學位,更是走上研究身份盜竊一途,幫助與她相同經歷之人,也自行追查這一切的幕後兇手究竟是何人。看到中後段時,作者終於找到始作俑者,也迎來震驚的轉折!
書名「愈少人認識我們愈好」是她母親說過的話,因全家人身份被盜竊,各式催繳帳單如雪花般飄來,於是不與外人太好變成了他們唯一能做的事。書中道:「有人操控了我在社會上的身份,我的身份安全號碼、信用評分、我的名字,這些真實的身份面相都遭犯人擺佈。而現在,犯人還形塑了我的內在,改變了我這個人、我在乎的事物,以及我的日常生活。」看完作者的經歷真的只能用「慘」一個字形容,從孩童時起累積的心理壓力之大,無法想像。
佳句:
「知識和人類的不同之處在於,知識不會背叛你。」
看著書中的小女孩逐漸長大對抗惡勢利,毅力不搖地到處追查,一生高潮迭起,有鑒於真相的殘酷,一想到是真實案件就覺得不可思議。如果推出相關記錄片也一定支持,如此少見的題材,緊湊的描寫,讓我看完後很是過癮。同時也為作者感到悲傷,一輩子的美好童年就葬送在那人手裡。
此書該是8月必看書籍了,理由是:世上竟有這等事(真相太震驚),就像懸疑又驚悚的小說般,讓我無法自拔地閱讀,更是對「真人真事」感到好奇又興奮。
最後,願我們都能擁有堅強的心靈,對抗所有不公平。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