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新書滿千9折
父親紓壓特集
點睛品父親節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電子閱讀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必讀暢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保養
.
彩妝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54)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3
島嶼浮世繪: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
中文書
人文社科
蔣竹山
蔚藍文化
|
2014/04/20
9
折$
378
放入購物車
3
/5
2位讀者評分
5
0%
4
50%
3
0%
2
50%
1
0%
立即評分
全部書評
|
共2則書評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前往
第 1 頁
Abun
Lv.2
追蹤書評人
4.0
|
2019/02/27
劇透警告
~~~讀《島嶼浮世繪》不小心看到的
提倡大眾史學之外,仍應顧及史實正確性:
1、《水竹居主人日記》作者是張麗俊?陳麗俊(頁118)?鄭麗俊(頁131)?
2、〈吉野移民村:官營移民村的典範〉
頁182,第八任總督是田總督健治郎?還是田健總督治郎?
3、〈地震:新竹、台中州的創傷記憶〉
頁194,有關沙鹿受災情形的描述中,朝香宮--「朝興宮」;街庄役場—「庄役場」;御皇殿—「玉皇殿」
頁198,警備總司令?豐原郡郡守可與之磋商?日治時期似無此一職銜
4、〈台北鐵道旅館:頂級聚會新空間〉
頁214,交通總長?應為交通局局長
5、〈女學生:理想結婚條件大公開〉(1939年)
頁292,「台北高等女學校」?1939年早已改稱「台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台北一女中)。另一篇有關1926年女學生登新高山的報導(頁297),卻又稱「台北第一女子高校」。
頁294,女學生擇偶理想條件之一,女性應符合甲等徵兵檢查,「看來當時戰時體制下的徵兵制度影響還不小」?1942年起,台灣陸續實施陸軍與海軍志願兵「募兵制」徵集,而「徵兵制」遲至1945年才實施。
6、〈江山樓:台灣料理的首選〉
頁316,江山樓成立於1921年?大部分資料都指1917年
7、全書年代書寫方式不一,西元、日本紀年、清帝國紀年、甚至有「前清」(頁362)
8、專有名詞多古今混用,如「公司」與「會社」(如森永製果)
9、大量運用時人日記、遊記,以呈現時代鮮活感,值得肯定。但直接引述資料中的個人名諱、職務或地點,未能進一步說明與註解,似較無法呼應大眾史學「For Public」之旨趣。
展開
李穆梅
Lv.8
追蹤書評人
2.0
|
2014/06/16
讀了一本又一本的台灣日治書寫,很少讓我這麼失望過。
讀這類「史普」,我是個飢餓的人,急著想知道作者所傾吐的任何事情,那種挑剔自然不會像作個嬌縱的小說讀者那樣,稍一不順心,就可以織出大篇批評。尤其我對日治台灣的閱讀興頭正炙,任何相關書寫都能讓我興奮投入。起初我對於《島嶼浮世繪》的熱情,正是如此,從知道蔚藍文化可能是東村出版的延續、大眾史學叢書主編蔣竹山先生要親自下筆成書,就一直引頸期盼著本書的上市。
這本書不論厚度、重量,或是資料豐富度、裝幀華麗感,確實都有開山作的氣勢,作者也實現了他在東村的大眾史學叢書總序中所下的允諾,將他自己開列出的研究名目大多盡數蒐羅入本書,圖片的張羅也可從全書的繽紛樣貌看出其中所下的種種苦心。
然而,能夠讓人列出「可惜」的點,實在太多了。第一,最顯而易見的,就是整體校對嚴重不足。雖然我了解一名編輯在剛立業的出版公司中會陷入如何繁雜的雜務,使他無法專心一致、心平氣和地面對一部需要很多精神投注的書稿,但是這部書的錯誤程度簡直就像沒有經過任何校對、就直接上機印刷似的,讓人閱讀起來彷彿是坐上醉漢開的快車,令人膽顫心驚。
第二,是對於作者的寫作手法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的顯見症狀,就是昏昏欲睡,這在讀《好美麗株式會社》時也曾發生過。或許兩位作者都是學者出身,寫起文稿來天生便有一股論文氣,即使他們力求普及,但可能就是為了追求史料的完整度,而使文章讀起來缺乏了一種剪裁與消化的用心。作者在後記中曾言:他將陳柔縉視作挑戰對象,雖然兩人的寫作方式不同。但就我看來,這場挑戰無疑是失敗的。無論寫作手法有多麼不同,終歸是要殊途同歸──這類著作不就是要讓讀者以日常生活的觀感親近那段歷史嗎?使我們明白歷史就是人用生活日日累積的?
可是不論是本書還是《好美麗株式會社》,它們所重構的歷史場景都缺少了與讀者現況的對應與參照,而這恰恰是陳柔縉的著作中始終貫徹的重心,就連東村的大眾史學二書都有致力做到這一點。於是,缺乏剪裁、消化,也做不到與讀者生活呼應的二書,讀起來自然少了一些趣味與滋味,不過「又」是一本下了很多苦工蒐羅史料的論文集──即使本書大量使用了如林獻堂、吳新榮、張俊麗等人的日記以重塑日治時代生活的親歷,也因此失之於平板。
最後,是圖片的模糊不清。一開始,書中使用了不少日治發行的「繪葉書」、也就是現在我們所慣稱的明信片,來重現許多日治場景,而景色的全貌與繽紛的色彩,確實讓全書氛圍立體了起來。但到了後面,大部分的圖片多來自報紙的翻拍,黑白的報紙再加上黑白複印,使圖片早已失去了原場景的真實輪廓,只剩下一團團不明所以的塊狀物,僅能靠圖說自行想像。如果說本書的圖片主要是輔助文字的具體建構,而不只是想要烘托氛圍,那麼這樣意義不明的圖片為何會大量存在便令人可議了。雖然全彩的圖文書可以調高售價、賣相也好,但是過多圖片、尤其是模糊不清的圖片,只會干擾讀者的閱讀視覺,那麼不如從一開始就不要也罷。
總之,希望蔚藍文化再刷本書時,可以再重新校對本書,提高內容品質。
展開
共
1
頁
前往
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