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在中国,由大量草根播主推动,播客节目数量和听众规模正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些播主在喜马拉雅等主流平台上,通过讲述个人故事和探讨社会议题,吸引了预计将在今年达到1.5亿的听众群体。
- 02 这股浪潮正将播客这一曾属小众的领域,崛起为一门大生意,具体表现为腾讯音乐计划以24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对创作者而言,播客提供了比其他媒体更宽松的讨论空间,并能围绕节目形成社群。
- 03 尽管与短视频等相比仍属小众,但播客的内容生态正变得愈发丰富多元,同时平台也运用AI等技术对内容进行规范。
8月19日消息,在喜马拉雅、蜻蜓FM等中国各大主流播客平台上,草根播主纷纷涌现。他们讲述个人故事,探讨社会议题,播客节目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局面。
以下为翻译内容:
在上海人民广场附近一栋大楼的26层,程衍樑在一间由办公室改造而成的录音棚里,俯身凑近麦克风,录制最新一期节目。这档播客节目吸引了数百万听众。
这位34岁的前记者每周更新两期,话题包罗万象:从战时谍报工作、濒危物种的保护,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乃至20世纪的中国女权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何殷震。
行业预测显示,今年中国播客听众总数预计将达到1.5亿。程衍樑正是成千上万名播客主播中的一员,其中大多数为业余爱好者。而仅仅五年前,听众规模还不到70万。
这股增长浪潮主要由大量草根播主推动。他们讲述着极具个人色彩的故事,探讨着各类社会议题。程衍樑说:“和人聊天让我深受启发。所以,即便播客不怎么赚钱,但对我个人而言收获颇丰。”
在中国,播客与短视频和游戏相比仍属小众领域,但也正崛起成为一门大生意。今年6月,拥有约6亿用户的腾讯音乐宣布,计划以24亿美元收购中国最大播客和有声书应用喜马拉雅。
在喜马拉雅、苹果播客、蜻蜓FM和小宇宙等几大主流播客平台上,节目内容五花八门,从悬疑凶案的叙述,到早餐文化的探讨,再到篮球运动的深度解析,不一而足。
37岁的王子月是一位上海艺术家和策展人。今年,她和几位好友开始录制一档播客节目,播出23期节目后,这档播客节目已吸引了约1.6万名订阅者。
王子月形容自己的节目“就像和朋友们聊天一样”,话题围绕她们的生活展开,也包括抑郁症等问题。围绕这档播客还逐渐形成了一个社群,听众们在微信上建立了自己的群。播客提供的自由空间让她乐在其中。她表示,相较于其他媒体形式,播客为这类议题提供了更宽松的讨论空间。
尽管如此,播客内容依然需要遵循相应的规范。例如,根据喜马拉雅2021年的一份财务文件,该公司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容筛选。
小宇宙称,平台“将始终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指出,近年来中国播客的内容生态正变得“愈发丰富多元”。(辰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