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4 13:45
地瓜嗓さん
敵人無所不在,活在當下的戰鬥哲學
近期接連而至的噩耗與意外,讓我不禁回想起《生之敵》帶來的啟示:「你無法預知人生的結尾,也無法知道敵人何時來臨。」這部電影不僅探討了敵人是什麼,更帶領觀眾反思,敵人可能以各種形式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電影中,導演吉田大八將「敵人」塑造成《雙峰:回歸》中煤炭工人的形象,並暗示敵人來自北方。對冷戰後的日本觀眾而言,「北方的敵人」或許是俄羅斯,而在當今的語境中,這個符號也可能指代中國或北韓。這些解讀隨著不同世代而變化,但導演的寓意並不止於此:敵人不僅是外部的威脅,還深藏於我們與生活對抗的每個細節中。
影片的主角渡邊教授,是一位努力維持生活秩序的退休老人。然而,隨著故事推進,我們看到他每天面對著大大小小的「敵人」:清掃家中灰塵,是對抗自然的微小阻力;堅持多年前的收費標準,是與快速變遷的社會對抗;拿起肥皂反覆洗刷身體,是與衰老對抗;壓抑對女學生的情感,是與內心慾望的抗衡。即使危機來臨,渡邊教授仍未放下手中的「武器」,直至最終戰敗。這樣的種種努力,揭示出「生的敵人」無處不在,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心,都無法避免。
導演吉田大八曾在金馬影展映後表示:「主角所面對的每個瞬間,無論在哪一刻都是存在的。」這句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對抗的真諦——與敵人作戰,其實是活在當下的必修課題。我們不能輕忽每一刻的努力,對抗死亡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活在每一個瞬間裡。
至於《生之敵》能成為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最大贏家,或許與其立意深遠的主題和日本文化的精髓不無關係。電影展現了「一生懸命」(拼盡全力)的精神,這是日本人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然而,電影的聚焦點落在菁英男性的視角與經歷,卻難免讓人思考:為什麼這樣的題材仍然能代表當代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雖設置了「女性賦權單元」,但女性的故事、女性的視角,何時能與男性題材站在同等的競爭平台上?
即便如此,《生之敵》的非凡之處仍然無法被忽視。它的故事既能以宏大的寓意包容每個人,又能細緻地聚焦於渡邊教授的角色,讓觀眾感同身受。渡邊教授的生活,與我們疫情期間被困在家中的日子不謀而合。他面對的敵人看似與我們不同,但當我們將這些困境分類後,會發現其實大同小異——焦慮的世代中,我們也在對抗著無數的死亡與寂靜。無論是疫情下的居家工作,還是對外界資訊真假的掌控,每一場對抗,都可能讓我們逐漸迷失在幻覺之中。
這樣一部深刻而高遠的電影,卻透過黑色幽默輕巧地將觀眾帶入,既啟發思考,也直指人心。吉田導演在拍攝渡邊教授日常烹飪的畫面時,那些充滿生活感的細膩動作,讓人不禁聯想到小津安二郎的作品。這種帶有濃厚「日本味」的療癒氛圍,透過食物和動作傳達出堅毅與不屈不撓的精神,令人動容。
或許正因為如此,《生之敵》才能成為東京國際電影節的代表作。它是一部超越個人、超越文化,卻又緊緊貼近每個人生活的電影。正如教授渡邊的故事提醒我們:敵人無所不在,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拼盡全力,過好每一個當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說明
為了鼓勵作者持續創作更好的內容,會員可以使用「贊助」功能實質回饋給喜愛的作者。可將您認為適合的點數贈送給作者,一旦使用贊助點數即不得撤銷,單筆贊助最低點數為30點,最高點數沒有上限。
U 利點數 1 點 = NTD 1 元。
您當前剩餘 U 利點數:0點;前往購買點數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