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file-type

Linux UDEV配置与Oracle环境设备名稳定性实践

TXT文件

下载需积分: 9 | 2KB | 更新于2024-09-14 | 181 浏览量 | 4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download 立即下载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在Linux环境下,特别是与Oracle结合时如何解决设备名变化的问题,重点探讨了使用UDEV规则来确保设备命名的稳定性。" 在Linux系统中,特别是那些运行Oracle数据库的环境,设备名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数据丢失、系统不稳定等。在传统的Linux系统中,SCSI设备的命名是基于顺序(例如sda、sdb等),这可能导致当设备插入顺序改变或新设备添加时,设备名发生混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Linux引入了UDEV,这是一个设备管理器,负责动态管理和命名硬件设备。 UDEV的主要功能是基于设备的属性(如UUID、序列号)而非设备的物理位置进行设备命名,这样可以保证即使设备顺序发生变化,其名称也能保持一致。在Linux+Oracle环境下,设备名的稳定性对于Oracle ASM(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尤其重要,因为ASM依赖于设备的特定名称来识别和管理磁盘。 文章提到了三种解决设备名变化的方法: 1. 使用`/etc/multipath/bindings`配置文件:这个文件可以用来绑定设备的WWN(World Wide Name)或UUID到固定的设备名,以防止多路径软件导致的设备名变更。 2. 配置ASMLIB(ASM Library):ASMLIB是一种Oracle提供的驱动程序,它允许直接通过设备的UUID而不是设备名访问磁盘,这样即使设备名改变,Oracle仍然能找到对应的磁盘。 3. 利用RHEL的UDEV规则:创建自定义的UDEV规则文件,如`99-oracle-asmdevices.rules`,在这个文件中定义设备的KERNEL(设备类型)、BUS(总线类型)、PROGRAM(用于获取设备特性,如UUID)和RESULT(设备的UUID),并设置设备的名称、所有者、组和其他权限。 在示例中,作者展示了如何创建和应用UDEV规则。首先,他们使用`scsi_id`工具获取设备的UUID,然后在`/etc/udev/rules.d/`目录下创建一个规则文件,定义了当检测到特定UUID的设备时,应如何命名该设备。接着,通过`udevcontrol reload_rules`命令重新加载规则,并使用`start_udev`启动udev服务,使新规则生效。最后,通过`ll /dev/mysdb*`确认设备是否按预期被命名。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即使设备顺序改变,Oracle也可以正确识别和使用磁盘,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UDEV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Linux环境中设备管理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在有严格需求的Oracle数据库系统中。

相关推荐

filetype
将可移动设备连入系统时,系统的后台中会依次发生如下事件: l 内核检测到新硬件插入,然后分别通知hotplug和udev。前者用来装入相应的内核模块(如usb-storage),而后者用来在/dev中创建相应的设备节点(如/dev/sda1)。 l udev创建了相应的设备节点之后,会将这一消息通知hal的守护程序(hald)。当然udev还得保证新创建的设备节点可以被普通用户访问。 l hotplug装入了相应的内核模块之后,会把这一消息通知给hald。 l hald在受到hotplug和udev发出的消息之后,认为新硬件已经正式被系统认可了。此时它会通过一系列精心编写的规则文件(就是传说中的xxx-policy.fdi),把发现新硬件的消息通过dbus发送出去,同时还会调用update-fstab或fstab-sync来更新/etc/fstab,为相应的设备节点创建适合的挂载点。 l 卷管理器会监听dbus中发现新硬件的消息。根据所插入的硬件(区分U盘和数码相机等)不同,卷管理器会先将相应的设备节点挂载到hald创建的挂载点上,然后再打开不同的应用程序。 当然,如果是在CDROM中插入光盘,过程可能比较简单。因为CDROM本身就是一个固定的硬件,无需hotplug和udev的协助: l hald会自己监视CDROM,并且将光盘托架开合的消息通过dbus发出去。 l 卷管理器负责检查CDROM中的盘片内容,进行挂载,并调用合适的应用程序。 要注意,hald的工作是从上游得到硬件就绪的消息,然后将这个消息转发到dbus中。尽管它会调用程序来更新fstab,但实际上它自己并不执行挂载的工作。
filetype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Python实现的SSA-GRU(麻雀搜索算法优化门控循环单元)时间序列预测项目。项目旨在通过结合SSA的全局搜索能力和GRU的时序信息处理能力,提升时间序列预测的精度和效率。文中详细描述了项目的背景、目标、挑战及解决方案,涵盖了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训练、优化及评估的全流程。SSA用于优化GRU的超参数,如隐藏层单元数、学习率等,以解决传统方法难以捕捉复杂非线性关系的问题。项目还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包括GRU模型的定义、训练和验证过程,以及SSA的种群初始化、迭代更新策略和适应度评估函数。;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特别是对时间序列预测和深度学习有一定了解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提高时间序列预测的精度和效率,适用于金融市场分析、气象预报、工业设备故障诊断等领域;②解决传统方法难以捕捉复杂非线性关系的问题;③通过自动化参数优化,减少人工干预,提升模型开发效率;④增强模型在不同数据集和未知环境中的泛化能力。; 阅读建议:由于项目涉及深度学习和智能优化算法的结合,建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结合代码示例进行实践,理解SSA和GRU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关注数据预处理、模型训练和优化的每个步骤,以确保对整个流程有全面的理解。
filetype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PyQt5创建一个功能全面的桌面备忘录应用程序,涵盖从环境准备、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到主程序结构及高级功能实现的全过程。首先,介绍了所需安装的Python库,包括PyQt5、sqlite3等。接着,详细描述了SQLite数据库的设计,创建任务表和类别表,并插入默认类别。然后,使用Qt Designer设计UI界面,包括主窗口、任务列表、工具栏、过滤器和日历控件等。主程序结构部分,展示了如何初始化UI、加载数据库数据、显示任务列表以及连接信号与槽。任务管理功能方面,实现了添加、编辑、删除、标记完成等操作。高级功能包括类别管理、数据导入导出、优先级视觉标识、到期日提醒、状态管理和智能筛选等。最后,提供了应用启动与主函数的代码,并展望了扩展方向,如多用户支持、云同步、提醒通知等。 适合人群:零基础或初学者,对Python和桌面应用程序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PyQt5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界面设计、信号与槽机制;②掌握SQLite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等;③实现一个完整的桌面应用程序,具备增删改查和数据持久化功能;④了解如何为应用程序添加高级特性,如类别管理、数据导入导出、到期日提醒等。 阅读建议:此资源不仅适用于零基础的学习者,也适合有一定编程经验的开发者深入理解PyQt5的应用开发。建议读者跟随教程逐步实践,结合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每个步骤,同时可以尝试实现扩展功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开发技能。
filetype
javaczy
  • 粉丝: 0
上传资源 快速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