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与数据库调优: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23 01:29:18 阅读量: 2 订阅数: 16 

# 认证与数据库调优: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
## 1. 认证技术概述
认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主要用于确保实体身份的真实性以及数据未被未经授权的方篡改。它主要分为实体认证(身份验证)和数据来源认证。
### 1.1 实体认证
实体认证的目的是让验证方确认声称方的身份与所声称的一致。认证协议应保证诚实的双方能成功完成认证,同时让不诚实的一方难以冒充他人身份。识别机制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
1. **用户知晓秘密**:包括密码、个人识别码(PIN)或密钥等。
2. **用户持有令牌**:一般基于硬件令牌,如磁条卡(或智能卡)或能生成动态密码的定制设备。
3. **用户具有物理特征**:基于生物特征、手写签名、击键动态、面部和手部几何特征、语音等。
为增强安全性,不同的认证机制常结合使用。例如,基于PIN的认证通常与存储用户信息的物理设备一起使用;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可与密码或物理令牌结合。
### 1.2 数据来源认证
数据来源认证旨在确保数据来自可信源且在传输过程中未被篡改。验证数据真实性的技术可分为两类:
1. **通信双方共享公共秘密**:在分布式数据库环境中,两个系统可共享一个秘密S,使用消息认证码(MAC)进行数据认证。发送方在传输数据前使用S构造MAC并随数据一起发送,接收方使用共享秘密计算接收到消息的MAC并进行比较。
2. **通信双方不共享秘密**:可使用数字签名验证发送方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发送方使用公私钥对签署数据,接收方使用相应的公钥检查消息是否完整。
## 2. 基于密码的认证
基于传统静态密码的身份识别是最广泛使用的认证方式,但这种方式的安全性不强。用户在认证时提供(用户ID,密码)对,系统通过验证密码来确认用户身份。
### 2.1 密码存储与验证
系统存储密码最直接的方式是明文存储,但这存在安全风险。因此,大多数系统会先对每个密码应用单向哈希函数,然后存储哈希结果。用户提供密码时,系统先对其进行哈希处理,再与存储的哈希值进行比较。
### 2.2 密码攻击类型
- **密码重放**:由于密码可重复使用,攻击者获取密码信息后可重复使用以冒充用户。
- **穷举搜索**:攻击者尝试所有可能的字符串作为潜在密码,但如果密码空间足够大,穷举所有密码是不可行的,不过短密码容易被破解。
- **字典攻击**:用户倾向于选择容易记住但安全性较低的密码,攻击者可使用字典中的单词及其变体进行猜测。
### 2.3 增强密码安全性的措施
- **加盐处理**:在存储密码时添加随机字符串(盐),然后进行哈希处理并存储盐和哈希值,防止攻击者对多个用户密码同时进行字典攻击。
- **减慢密码验证速度**:增加密码哈希计算的复杂度,以抵御大量密码尝试攻击,但要注意不要给合法用户带来负担。
- **限制密码错误尝试次数**:用户账户在多次认证失败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