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份加密算法:Boneh-Boyen与Sakai-Kasahara方案详解
立即解锁
发布时间: 2025-08-11 16:52:41 阅读量: 2 订阅数: 2 


同态加密算法BGN代码

### 基于身份加密算法:Boneh - Boyen与Sakai - Kasahara方案详解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基于身份的加密(Identity - Based Encryption,IBE)算法为数据保护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本文将详细介绍两种重要的IBE算法:Boneh - Boyen IBE和Sakai - Kasahara IBE。
#### 1. Boneh - Boyen IBE算法
Boneh - Boyen IBE算法分为基本方案和完整方案,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 1.1 基本方案(乘法表示法)
基本方案使用发送者和接收者都能计算的共享秘密来加密明文消息。发送者根据公共参数和接收者的身份计算共享秘密,接收者则根据其私钥和密文计算共享秘密。
- **参数设置**
- 首先需要一个安全参数,用于定义加密的比特强度。
- 选择一个椭圆曲线 $E/ \mathbb{F}_q$,其嵌入度为 $k$,并选择一个素数 $p$,使得 $p | \#E(\mathbb{F}_q)$。
- 随机选择一个点 $P \in E(\mathbb{F}_q)[p]$,令 $G_1 = \langle P \rangle$ 和 $G_T = \langle \hat{e}(P, P) \rangle$,它们是阶为 $p$ 的循环群。
- 需要两个密码哈希函数:$H_1 : \{0, 1\}^* \to \mathbb{Z}_p$ 用于将身份字符串映射为整数,$H_2 : G_T \to \{0, 1\}^n$ 用于将 $G_T$ 中的元素哈希成可与明文消息组合的形式。
- 三个整数 $\alpha, \beta, \gamma \in \mathbb{Z}_p$ 是主密钥,用于计算三个额外的公共参数 $\alpha P, \beta P, \gamma P$。
- 还有一个额外的常数 $v = \hat{e}(g_1, g_2) = \hat{e}(g^{\alpha}, g^{\beta}) = \hat{e}(g, g)^{\alpha \beta}$,假设它是公共参数的一部分。
| 元素 | 类型 | 注释 |
| ---- | ---- | ---- |
| $q$ | 素数幂 | 有限域 $\mathbb{F}_q$ 的阶 |
| $E/ \mathbb{F}_q$ | 椭圆曲线 | $E(\mathbb{F}_q)$ 具有嵌入度 $k$ |
| $p$ | 素数 | $p | \#E(\mathbb{F}_q)$ |
| $G_1$ | 循环群 | $E(\mathbb{F}_q)$ 的子群,$G_1 = \langle g \rangle$ |
| $G_T$ | 循环群 | $\mathbb{F}_{q^k}^*$ 的子群,$G_T = \langle \hat{e}(g, g) \rangle$ |
| $\hat{e}$ | 配对 | $\hat{e} : G_1 \times G_1 \to G_T$ |
| $n$ | 正整数 | 明文长度(比特) |
| $g$ | 椭圆曲线上的点 | $g \in G_1$ |
| $g_1$ | 椭圆曲线上的点 | $g_1 = g^{\alpha}$ |
| $g_2$ | 椭圆曲线上的点 | $g_2 = g^{\beta}$ |
| $g_3$ | 椭圆曲线上的点 | $g_3 = g^{\gamma}$ |
| $H_1$ | 密码哈希函数 | $H_1 : \{0, 1\}^* \to \mathbb{Z}_p$ |
| $H_2$ | 密码哈希函数 | $H_2 : G_T \to \{0, 1\}^n$ |
| $v$ | $\mathbb{F}_{q^k}^*$ 的元素 | $v = \hat{e}(P_1, P_2) = \hat{e}(\alpha P, \beta P) = \hat{e}(P, P)^{\alpha \beta}$ |
主密钥:
| 元素 | 类型 | 注释 |
| ---- | ---- | ---- |
| $\alpha, \beta, \gamma$ | 整数 | $\alpha, \beta, \gamma \in \mathbb{Z}_p$ |
- **私钥提取**
- 计算 $q_{ID} = H_1(ID)$,将身份映射为整数。
- 生成一个随机的用户值 $r \in \mathbb{Z}_p$。
- 计算私钥的两个分量:$d_{ID} = (g_1^{q_{ID} + r} g_2^{\alpha} g_3^r, g^r) = (d_0, d_1)$。
- **加密过程**
1. 计算 $q_{ID} = H_1(ID)$。
2. 随机选择 $s \in \mathbb{Z}_p$。
3. 计算 $k = v^s$。
4. 计算 $c = M \oplus H_2(k)$。
5. 计算 $c_0 = g^s$。
6. 计算 $c_1 = g_1^{q_{ID} + s} g_3^s$。
7. 设置密文 $C = (c, c_0, c_1)$。
- **解密过程**
1. 计算 $k = \frac{\hat{e}(c_0, d_0)}{\hat{e}(c_1, d_1)}$。
2. 计算 $M = c \oplus H_2(k)$。
##### 1.2 完整方案
基本方案容易受到选择密文攻击,完整方案通过引入额外的哈希函数 $H_3 : G_T \times \{0, 1\}^n \times G_1 \times G_1 \to \mathbb{Z}_p$ 来增强安全性,使其能够抵抗选择密文攻击和自适应选择身份攻击。
- **参数设置**
- 在基本方案的参数基础上,增加哈希函数 $H_3$。
- 公共参数为 $BB1params = (G_1, G_T, \hat{e}, n, g, g_1, g_3, H_1, H_2, H_3, v)$。
0
0
复制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