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分割等和子集为什么dp[target] == target
时间: 2023-06-01 21:02:38 浏览: 182
分割等和子集问题是一道经典的动态规划问题,其状态转移方程为:
dp[i] = dp[i] or dp[i - num]
其中,dp[i]表示能否凑出和为i的子集,num表示当前遍历到的数字。
当dp[target] == target时,表示能够凑出和为target的子集,因此整个数组被分成了两个相等的子集。这是因为当数组中所有元素的和为偶数时,才有可能分成两个相等的子集,而此时凑出的子集和为sum/2。因此,如果dp[target]等于sum/2,则说明能够凑出两个相等的子集,否则就无法分成两个相等的子集。
相关问题
分割等和子集
### 动态规划解决方案
分割等和子集问题是经典的 **动态规划 (Dynamic Programming)** 和 **背包问题** 的变体。以下是基于动态规划的 Python 实现方法。
#### 算法思路
该问题可以通过转化为一个 0/1 背包问题来解决。如果整个数组 `nums` 中所有元素之和为奇数,则无法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如果是偶数,目标是找到是否存在一个子集其总和等于整体的一半 (`target = sum(nums) / 2`)。
定义状态转移方程如下:
- 设 `dp[j]` 表示容量为 `j` 的背包能否被填满。
- 初始状态:`dp[0] = True` (表示当没有任何物品时,容量为 0 的背包是可以被满足的)。
- 对于每一个数字 `num`,更新状态:
如果当前背包容量 `j >= num` 并且之前的状态允许填充到容量 `j-num`,则可以将此数字加入背包中,即 `dp[j] |= dp[j - num]`[^1]。
最终检查 `dp[target]` 是否为真即可得出结论。
#### Python 实现代码
```python
def canPartition(nums):
total_sum = sum(nums)
if total_sum % 2 != 0:
return False
target = total_sum // 2
n = len(nums)
# 初始化 DP 数组
dp = [False] * (target + 1)
dp[0] = True
for i in range(n): # 遍历每个数字
for j in range(target, nums[i]-1, -1): # 倒序遍历防止重复计算
dp[j] = dp[j] or dp[j - nums[i]]
return dp[target]
# 测试用例
print(canPartition([1, 5, 11, 5])) # 输出: True
print(canPartition([1, 2, 3, 5])) # 输出: False
```
上述代码实现了动态规划的核心逻辑,并通过测试验证了正确性[^4]。
---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 × m),其中 `n` 是数组长度,`m` 是目标值 `target`。
- 空间复杂度:O(m),仅需一维数组存储中间结果。
这种方法利用了动态规划的思想,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解决了问题[^5]。
---
MOD = 988244353 def count_subsets(k, max_exponent): """ 动态规划计算满足条件的子集计数。 参数: k: 总和的目标值 max_exponent: 最大指数范围 返回: 方案总数 mod MOD """ # 转换 k 和权重到整数域 target_sum = int(k * (1 << max_exponent)) weights = [(1 << (max_exponent - i)) for i in range(max_exponent + 1)] # 初始化 DP 数组 dp_size = target_sum + 1 dp = [0] * dp_size dp[0] = 1 # 空集的情况 # 进行动态规划迭代 for w in weights: next_dp = [0] * dp_size for s in range(dp_size): if dp[s]: next_dp[s] += dp[s] next_dp[s] %= MOD if s + w < dp_size: next_dp[s + w] += dp[s] next_dp[s + w] %= MOD dp = next_dp return dp[target_sum] # 测试用例 result = count_subsets(1.5, 10) print(result) 将这段代码转换成C++语言
### 动态规划子集计数的C++实现
要将 Python 的动态规划逻辑转换为 C++ 实现,需注意两种语言之间的语法差异以及数据类型的适配。以下是基于给定信息[^2]和动态规划原理构建的解决方案。
#### 1. 定义问题
目标是找到 `nums` 数组中满足特定条件的子集数量。具体来说,这些子集的元素之和应等于 `(target + sum(nums)) / 2`。此问题可以通过动态规划解决,定义一个二维数组 `dp[i][j]` 来存储前 `i` 个元素构成和为 `j` 的子集数目。
#### 2. 转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整数溢出**:在 C++ 中,需要特别关注变量范围以防止溢出。
- **初始化与边界条件**:确保初始状态正确设置,例如当总和为零时只有一种方法(即什么都不选)。
- **循环结构**:Python 和 C++ 的索引方式不同,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调整迭代顺序。
下面是完整的 C++ 版本代码:
```cpp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count_subsets(vector<int>& nums, int target) {
long long total_sum = 0;
for(auto num : nums){
total_sum += abs(num); // 计算绝对值累加和
}
if((total_sum + target) % 2 != 0 || (total_sum + target) < 0 ){
return 0; // 如果无法形成有效的组合则返回0
}
int subsetSum = (total_sum + target)/2 ;
vector<int> dp(subsetSum +1 ,0);
dp[0]=1;// 初始化 当sum=0 只有一个方案 即不取任何东西
for(int i=0;i<nums.size(); ++i){
for(int j=subsetSum ;j>=abs(nums[i]);--j){
dp[j]=(dp[j]+dp[j-abs(nums[i])] )%1000000007; // 防止数值过大模除操作
}
}
return dp[subsetSum];
}
```
上述代码实现了从 Python 到 C++ 的转换,并保持了相同的逻辑框架。通过使用一维滚动数组优化空间复杂度至 O(S),其中 S 是所需的子集和大小。
#### §相关问题§
1. 如何进一步优化以上给出的 C++ 子集计数程序?
2. 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输入规模非常大,应该如何修改算法使其更高效?
3. 是否有其他替代性的方法来求解相同的问题?如果有,请举例说明其优缺点。
4. 假设我们需要考虑负数的情况,那么现有的 DP 方程是否仍然适用?如果不适用,该如何修正它?
5. 使用位运算的方法能否同样适用于这个问题?如果能的话,试写出相应的伪码或者简单解释其实现机制。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