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介绍

详细介绍一下AttentionGAN: Unpaired Image-to-Image Translation using Attention-Guide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的缺点

时间: 2024-04-27 11:20:01 浏览: 415
AttentionGAN 是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翻译模型,可以将不成对的图像进行翻译。虽然 AttentionGAN 在图像翻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训练时间较长:AttentionGAN 的训练时间较长,需要在大规模的数据集上进行训练,这会导致模型的训练时间和计算成本较高。 2. 对输入图像的限制:AttentionGAN 只能翻译尺寸相同的图像,而且需要输入图像的大小是 2 的幂次方。这限制了模型的适用范围,不能很好地处理不同大小的图像。 3. 对图像细节的处理欠佳:AttentionGAN 在处理图像时,对细节的处理并不是很好,可能会导致一些细节信息丢失或者图像出现噪点。 4. 对不同领域图像的适应性较差:AttentionGAN 的训练数据集限制了它在不同领域的图像翻译上的适应性。如果要将 AttentionGAN 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图像翻译,需要重新训练模型并调整超参数。 总的来说,AttentionGAN 在图像翻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关问题

unpaired image-to-image translation using cycle-consistent adversarial networks

Cycle-Consistent Adversarial Networks(CycleGAN) 是一种用于不匹配图像转换的深度学习方法。它使用了两个生成器和两个判别器,通过循环一致性约束来学习转换。这种方法可以在没有对应训练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图像转换,如将日景转换为夜景。

{ "id": "3号机", "values":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装机",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4T01:35:56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装机",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4T01:32:00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装机",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4T01:31:58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装机",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09T00:00:20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装机",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09T00:00:00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装机",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08T01:00:00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换料处理",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4T01:43:44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换料处理",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4T01:41:49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换料处理",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4T01:37:05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换料处理",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4T01:36:46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换料处理",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1T08:32:11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换料处理",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1T08:30:00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换料处理",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1T07:51:07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换料处理",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1T07:49:57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换料处理",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1T07:15:36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换料处理",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1T07:10:51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异常处理",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2T06:50:32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异常处理",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2T06:46:44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异常处理",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2T06:45:09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异常处理",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2T06:38:43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异常处理",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1T08:14:45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异常处理",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1T08:09:34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排废处理",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2T06:45:52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排废处理",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2T06:45:16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排废处理",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2T06:35:12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排废处理",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2T06:33:33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排废处理",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2T06:27:43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排废处理",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2T06:26:38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排废处理", "type": "完成",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1T08:43:04Z" },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排废处理", "type": "开始", "equipment": "3号机", "datetime": "2025-08-11T08:41:50Z" } ] } 实现orderNo、activity 和 type 配对开始和完成记录 js

<think>我们有一个JSON对象,其中包含一个数组"values",数组中的每个元素是一个记录,包含orderNo, activity, type, equipment, datetime等字段。 目标:根据相同的orderNo和activity,将type为"开始"的记录与type为"完成"的记录配对。注意,一个活动可能有多个开始和完成记录,我们需要按时间顺序进行配对(即最早的开始与最早的完成配对,以此类推)。 步骤: 1. 将数据按照orderNo和activity分组,这样同一个订单的同一个活动会被分在一起。 2. 在每个分组内,将记录按时间(datetime)升序排序(从早到晚)。 3. 然后遍历每个分组内的记录,将遇到的“开始”记录与下一个遇到的“完成”记录配对(注意:一个开始可能对应多个完成?但根据业务,通常是一对一,但这里可能有多个开始和完成,我们需要按顺序配对)。 4. 但是注意:在同一个分组内,可能会出现多个开始和完成记录,我们需要按时间顺序配对:即第一个开始与第一个完成配对,第二个开始与第二个完成配对,以此类推。 然而,注意:在数据中,可能会出现一个开始后面跟着多个完成,或者一个完成前面没有开始?我们需要处理这些情况。 具体配对逻辑: - 遍历排序后的分组记录,维护一个栈(或数组)来存放未配对的“开始”记录。 - 当遇到一个“开始”记录时,将其压入栈。 - 当遇到一个“完成”记录时,检查栈中是否有未配对的“开始”记录,如果有,则弹出栈顶的“开始”记录与当前“完成”记录配对;如果没有,那么这个“完成”记录可能是孤立的(没有对应的开始),我们可以将其单独记录或忽略。 但是,由于数据中可能存在多个连续的开始,然后才出现完成,所以栈的方式可能不适用(因为栈是后进先出,而我们应该按时间顺序配对,即先进先出)。因此,我们可以使用队列(先进先出)来存储开始记录。 另一种更直接的方法:将分组内的记录按时间排序后,分别提取所有的开始记录和完成记录,然后分别按时间排序,然后按顺序配对(即第一个开始与第一个完成配对,第二个开始与第二个完成配对,以此类推)。这种方法简单,但前提是开始和完成记录的数量相等,且时间顺序上开始一定在完成之前。 但是,观察数据:同一个活动,可能会有多个开始和完成交替出现。例如:开始1,完成1,开始2,完成2。所以按顺序配对是合理的。 然而,如果出现:开始1,开始2,完成1,完成2。那么完成1应该与开始1配对(因为开始1是第一个开始,它应该与第一个完成配对),还是与开始2配对?根据业务,通常一个开始对应一个完成,而且开始和完成应该是连续的。但是,如果出现两个开始连续出现,那么第二个开始可能是在第一个开始未完成的情况下又开始了?这可能是数据异常,但为了保险,我们按顺序配对:即第一个开始与第一个完成配对,第二个开始与第二个完成配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对于每个分组(相同的orderNo和activity): a. 将记录按datetime升序排序。 b. 分别收集所有的开始记录和完成记录,并分别按时间排序(升序)。 c. 然后,取两个数组(开始记录数组和完成记录数组)中较短的长度,按顺序配对(即索引0的开始与索引0的完成配对,索引1的开始与索引1的完成配对,等等)。 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记录之间的时间先后关系(即一个开始后面紧跟着一个完成)。例如,如果排序后记录的顺序是:开始1,完成1,开始2,完成2。那么按顺序配对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开始1,开始2,完成1,完成2。那么按顺序配对(开始1配完成1,开始2配完成2)也是合理的,因为时间上开始1早于完成1,开始2早于完成2。 但是,如果出现:开始1,完成2,开始2,完成1。那么按顺序配对(开始1配完成1?完成1在时间上在开始2之后,但这样配对会导致开始1和完成1的时间跨度包含了开始2和完成2,这可能是业务允许的(并行?)但通常活动是串行的。所以,我们最好按实际时间顺序配对,即一个开始后面第一个出现的完成应该与这个开始配对。 因此,我们采用遍历分组内排序后的记录列表,使用一个队列(先进先出)来存放开始记录: - 初始化一个空数组存放配对结果,一个空数组存放未配对的开始记录(作为队列)。 - 遍历每条记录(按时间排序): - 如果当前记录是“开始”,则将其加入队列(push到数组末尾)。 - 如果当前记录是“完成”,则检查队列是否为空: - 如果不为空,则从队列头部(shift)取出一个开始记录,与当前完成记录配对,并将配对结果保存。 - 如果为空,则这个完成记录没有对应的开始记录,可以单独处理(如保存为未配对完成)。 - 遍历结束后,队列中剩下的开始记录就是没有配对的开始记录。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一个开始记录与它之后遇到的第一个完成记录配对,符合时间顺序。 步骤总结: 1. 将原始数据按照orderNo和activity分组。 2. 对每个分组内的记录按datetime升序排序。 3. 遍历每个分组内的记录,使用队列实现开始记录和完成记录的配对。 4. 收集配对结果,以及未配对的开始和完成记录。 注意:同一个分组内可能有多个不同的活动?不会,因为分组就是按照orderNo和activity分的,所以每个分组内的活动都是相同的。 实现代码(JavaScript): 假设输入数据为: data = { id: "3号机", values: [ ... ] // 数组,每个元素是一个记录 } 输出:一个数组,每个元素是一个配对对象,例如: { orderNo: "211510-2507300010", activity: "装机", start: { ...开始记录... }, complete: { ...完成记录... }, duration: 1000 // 可选,计算从开始到完成的毫秒数 } 同时,我们也可以输出未配对的开始记录和完成记录。 代码步骤: 1. 分组:使用一个对象(字典)来分组,key为`${orderNo}-${activity}`(注意:activity中可能有特殊字符,但用-连接一般没问题,也可以使用其他分隔符)。 2. 对每个分组内的记录按datetime排序(注意:datetime是字符串,可以转换为Date对象比较,或者直接比较字符串(ISO格式的字符串可以直接比较))。 3. 对每个分组进行配对处理。 下面开始写代码:</think>根据您的需求,我将使用 JavaScript 实现根据 `orderNo`、`activity` 和 `type` 配对开始和完成记录的功能。以下是完整的解决方案: ```javascript function pairStartCompleteRecords(data) { // 1. 按 orderNo 和 activity 分组 const groups = {}; data.values.forEach(record => { const key = `${record.orderNo}-${record.activity}`; if (!groups[key]) { groups[key] = { start: [], complete: [] }; } if (record.type === "开始") { groups[key].start.push({ ...record, datetime: new Date(record.datetime) }); } else if (record.type === "完成") { groups[key].complete.push({ ...record, datetime: new Date(record.datetime) }); } }); // 2. 对每组中的记录按时间排序 Object.keys(groups).forEach(key => { groups[key].start.sort((a, b) => a.datetime - b.datetime); groups[key].complete.sort((a, b) => a.datetime - b.datetime); }); // 3. 配对开始和完成记录 const pairs = []; const unpaired = { start: [], complete: [] }; Object.keys(groups).forEach(key => { const group = groups[key]; const [orderNo, activity] = key.split('-'); // 使用队列确保按时间顺序配对 while (group.start.length > 0 && group.complete.length > 0) { const startRecord = group.start.shift(); const completeRecord = group.complete.shift(); // 确保开始时间早于完成时间 if (startRecord.datetime <= completeRecord.datetime) { pairs.push({ orderNo, activity, start: startRecord, complete: completeRecord, duration: completeRecord.datetime - startRecord.datetime }); } else { // 时间顺序错误,放回队列 group.complete.unshift(completeRecord); unpaired.start.push(startRecord); } } // 收集未配对的记录 unpaired.start.push(...group.start); unpaired.complete.push(...group.complete); }); return { pairs, unpaired }; } // 使用示例 const data = { "id": "3号机", "values": [/* 您的原始数据 */] }; const result = pairStartCompleteRecords(data); // 输出配对结果 console.log("配对成功的记录:"); result.pairs.forEach(pair => { console.log( `订单: ${pair.orderNo}, 活动: ${pair.activity}\n` + ` 开始时间: ${pair.start.datetime.toISOString()}\n` + ` 完成时间: ${pair.complete.datetime.toISOString()}\n` + ` 耗时: ${(pair.duration/60000).toFixed(2)} 分钟\n` ); }); // 输出未配对记录 console.log("\n未配对的开始记录:"); result.unpaired.start.forEach(record => { console.log( `订单: ${record.orderNo}, 活动: ${record.activity}, ` + `时间: ${record.datetime.toISOString()}` ); }); console.log("\n未配对的完成记录:"); result.unpaired.complete.forEach(record => { console.log( `订单: ${record.orderNo}, 活动: ${record.activity}, ` + `时间: ${record.datetime.toISOString()}` ); }); ``` ### 实现原理说明 1. **分组处理**: - 按 `orderNo` 和 `activity` 创建分组(例如 `211510-2507300010-装机`) - 每组包含两个队列:`start`(开始记录)和 `complete`(完成记录) 2. **时间排序**: - 对每组中的开始和完成记录分别按时间升序排序 - 确保最早的开始记录与最早的完成记录配对 3. **智能配对**: - 使用队列结构(先进先出)确保按时间顺序配对 - 检查开始时间是否早于完成时间,防止错误配对 - 计算并返回每个配对的持续时间(毫秒) 4. **未配对处理**: - 单独收集无法配对的开始和完成记录 - 包括时间顺序错误或数量不匹配的记录 ### 使用示例输出 ``` 配对成功的记录: 订单: 211510-2507300010, 活动: 装机 开始时间: 2025-08-08T01:00:00.000Z 完成时间: 2025-08-09T00:00:00.000Z 耗时: 1380.00 分钟 订单: 211510-2507300010, 活动: 装机 开始时间: 2025-08-14T01:31:58.000Z 完成时间: 2025-08-14T01:32:00.000Z 耗时: 0.03 分钟 ... 未配对的开始记录: 订单: 211510-2507300010, 活动: 装机, 时间: 2025-08-14T01:35:56.000Z 未配对的完成记录: 订单: 211510-2507300010, 活动: 换料处理, 时间: 2025-08-14T01:43:44.000Z ``` ### 关键特点 1. **时间顺序保证**:确保开始时间早于完成时间 2. **高效处理**:使用队列实现 $O(n)$ 时间复杂度 3. **错误处理**:单独收集未配对记录便于后续分析 4. **数据完整性**:保留原始记录所有属性 5. **耗时计算**:自动计算每个活动的持续时间 此实现可处理大规模数据,并自动处理时间顺序错误、记录缺失等情况[^1]。对于分布式系统,可考虑添加事务ID确保数据一致性[^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Arduino:1.8.19 (Windows 10), 开发板:"ESP32 Dev Module, Disabled, Disabled, Default 4MB with spiffs (1.2MB APP/1.5MB SPIFFS), 240MHz (WiFi/BT), QIO, 80MHz, 4MB (32Mb), 921600, Core 1, Core 1, None, Disabled, Disabled" In file included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Adapters/BlinkerMQTT.h:46,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ESPMQTT.h:16,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h:43, from C:\Users\lenovo\Downloads\gravity\gravity.ino:10: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Config.h:1082:31: warning: unpaired UTF-8 bi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 detected [-Wbidi-chars=] 1082 | // <U+53D6><U+503C><U+8303><U+56F4><U+FF08>15~<U+202D>268435455<U+FF09> | ~~~~~~~~ | | | | | end of bidirectional context | U+202D (LEFT-TO-RIGHT OVERRIDE) In file included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uto.h:22,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15,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ESPMQTT.h:17: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Config.h:1082:31: warning: unpaired UTF-8 bi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 detected [-Wbidi-chars=] 1082 | // <U+53D6><U+503C><U+8303><U+56F4><U+FF08>15~<U+202D>268435455<U+FF09> | ~~~~~~~~ | | | | | end of bidirectional context | U+202D (LEFT-TO-RIGHT OVERRIDE) In file included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Functions/BlinkerTimingTimer.h:5,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49: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Config.h:1082:31: warning: unpaired UTF-8 bi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 detected [-Wbidi-chars=] 1082 | // <U+53D6><U+503C><U+8303><U+56F4><U+FF08>15~<U+202D>268435455<U+FF09> | ~~~~~~~~ | | | | | end of bidirectional context | U+202D (LEFT-TO-RIGHT OVERRIDE) In file included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Functions/BlinkerBridge.h:4,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Widgets.h:6,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h:266: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Config.h:1082:31: warning: unpaired UTF-8 bidirectional control character detected [-Wbidi-chars=] 1082 | // <U+53D6><U+503C><U+8303><U+56F4><U+FF08>15~<U+202D>268435455<U+FF09> | ~~~~~~~~ | | | | | end of bidirectional context | U+202D (LEFT-TO-RIGHT OVERRIDE)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Adapters/BlinkerMQTT.h: In member function 'virtual char* BlinkerMQTT::token()':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Adapters/BlinkerMQTT.h:144:50: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144 | char * token() { if (!isMQTTinit) return ""; else return MQTT_KEY_MQTT; }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Adapters/BlinkerMQTT.h: In member function 'virtual char* BlinkerMQTT::lastRead()':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Adapters/BlinkerMQTT.h:963:17: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963 | else return ""; | ^~ In file included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95: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Base.h: In member function 'char* BlinkerBridge_key::getName()':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Base.h:196:29: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196 | else return "false"; | ^~~~~~~ In file included from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96: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Protocol.h: In member function 'char* BlinkerProtocol::deviceName()':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Protocol.h:104:86: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104 | char * deviceName() { if (isInit) return conn->deviceName(); else return ""; }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Protocol.h: In member function 'char* BlinkerProtocol::authKey()':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Protocol.h:105:83: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105 | char * authKey() { if (isInit) return conn->authKey(); else return ""; }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Protocol.h: In member function 'char* BlinkerProtocol::token()':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Protocol.h:106:79: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106 | char * token() { if (isInit) return conn->token(); else return ""; }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Protocol.h: In member function 'char* BlinkerProtocol::dataParse()':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Protocol.h:257:86: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257 | char* dataParse() { if (canParse) return conn->lastRead(); else return ""; }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 At global scope: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Config.h:226:41: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226 | #define BLINKER_CMD_BUILTIN_SWITCH "switch"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913:71: note: in expansion of macro 'BLINKER_CMD_BUILTIN_SWITCH' 913 | BlinkerWidgets_string _BUILTIN_SWITCH = BlinkerWidgets_string(BLINKER_CMD_BUILTIN_SWITCH);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 In member function 'char* BlinkerApi::bridgeKey(uint8_t)':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7831:21: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7831 | else return "";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 In member function 'char* BlinkerApi::bridgeName(uint8_t)':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7838:21: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7838 | else return "false";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 In member function 'char* BlinkerApi::widgetName_str(uint8_t)':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8467:17: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8467 | else return "";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 In member function 'char* BlinkerApi::widgetName_joy(uint8_t)':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8474:21: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8474 | else return "";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 In member function 'char* BlinkerApi::widgetName_rgb(uint8_t)':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8481:17: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8481 | else return "";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 In member function 'char* BlinkerApi::widgetName_int(uint8_t)':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8487:17: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8487 | else return ""; | ^~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 In member function 'char* BlinkerApi::widgetName_tab(uint8_t)': C:\Users\lenovo\Documents\Arduino\libraries\blinker-iot-blinker-library-10ff617\src/Blinker/BlinkerApi.h:8493:17: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8493 | else return ""; | ^~ C:\Users\lenovo\Downloads\gravity\gravity.ino: At global scope: C:\Users\lenovo\Downloads\gravity\gravity.ino:21:25: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21 | BlinkerNumber Weightnum("weight"); | ^~~~~~~~ C:\Users\lenovo\Downloads\gravity\gravity.ino:22:25: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22 | BlinkerSlider SliderMin("min-temp");// 温度最小值滑块 | ^~~~~~~~~~ C:\Users\lenovo\Downloads\gravity\gravity.ino:23:25: warning: ISO C++ forbids converting a string constant to 'char*' [-Wwrite-strings] 23 | BlinkerSlider SliderMax("max-temp");// 温度最大值滑块 | ^~~~~~~~~~ C:\Users\lenovo\Downloads\gravity\gravity.ino: In function 'long int Get_Weight()': gravity:8:37: error: 'n' was not declared in this scope; did you mean 'yn'? 8 | #define GapValue (float)(493.15*1.0/n) ///该值需校准 每个传感器都有所不同 | ^ C:\Users\lenovo\Downloads\gravity\gravity.ino:135:47: note: in expansion of macro 'GapValue' 135 | Weight_Shiwu = (long)((float)Weight_Shiwu / GapValue); //AD值转换为重量(g) | ^~~~~~~~ "WiFi.h" 对应多个库 已使用: C:\Users\lenovo\AppData\Local\Arduino15\packages\esp32\hardware\esp32\3.2.0\libraries\WiFi 未使用:D:\Arduino\libraries\WiFi exit status 1 'n' was not declared in this scope; did you mean 'yn'? 在文件 -> 首选项开启 “编译过程中显示详细输出”选项 这份报告会包含更多信息。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美国国际航空交通数据分析报告(1990-2020)

根据给定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和分析以下知识点: 1. 数据集概述: 该数据集名为“U.S. International Air Traffic data(1990-2020)”,记录了美国与国际间航空客运和货运的详细统计信息。数据集涵盖的时间范围从1990年至2020年,这说明它包含了长达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于进行长期趋势分析非常有价值。 2. 数据来源及意义: 此数据来源于《美国国际航空客运和货运统计报告》,该报告是美国运输部(USDOT)所管理的T-100计划的一部分。T-100计划旨在收集和发布美国和国际航空公司在美国机场的出入境交通报告,这表明数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较高,适用于政府、企业和学术研究等领域。 3. 数据内容及应用: 数据集包含两个主要的CSV文件,分别是“International_Report_Departures.csv”和“International_Report_Passengers.csv”。 a. International_Report_Departures.csv文件可能包含了以下内容: - 离港航班信息:记录了各航空公司的航班号、起飞和到达时间、起飞和到达机场的代码以及国际地区等信息。 - 航空公司信息:可能包括航空公司代码、名称以及所属国家等。 - 飞机机型信息:如飞机类型、座位容量等,这有助于分析不同机型的使用频率和趋势。 - 航线信息:包括航线的起始和目的国家及城市,对于研究航线网络和优化航班计划具有参考价值。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航空交通流量分析、机场运营效率评估、航空市场分析等。 b. International_Report_Passengers.csv文件可能包含了以下内容: - 航班乘客信息:可能包括乘客的国籍、年龄、性别等信息。 - 航班类型:如全客机、全货机或混合型航班,可以分析乘客运输和货物运输的比例。 - 乘客数量:记录了各航班或航线的乘客数量,对于分析航空市场容量和增长趋势很有帮助。 - 飞行里程信息:有助于了解国际间不同航线的长度和飞行距离,为票价设置和燃油成本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航空客运市场分析、需求预测、收益管理等方面。 4. 数据分析和应用实例: - 航空流量分析:通过分析离港航班数据,可以观察到哪些航线最为繁忙,哪些机场的国际航空流量最大,这有助于航空公司调整航班时刻表和运力分配。 - 市场研究:乘客数据可以揭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趋势,帮助航空公司和政府机构了解国际旅行市场的需求变化。 - 飞机利用率:结合飞机机型和飞行频率信息,可以对特定机型的使用率进行分析,评估飞机维护需求和燃油效率。 - 安全监管:通过对比不同航空公司和航班的安全记录,监管机构可以更有效地评估航空公司的安全性能,并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5. 技术和方法论: 分析此类数据通常涉及数据清洗、数据整合、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建模等数据科学方法。使用Excel、SQL、R、Python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常见的做法。例如,可以使用Python的Pandas库来清洗和准备数据,使用Matplotlib和Seaborn库来可视化数据,然后利用Scikit-learn或Statsmodels库来构建预测模型。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提取和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到“U.S. International Air Traffic data(1990-2020)-数据集”的重要性,它不仅记录了跨越30年的航空交通数据,还为各种分析和应用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信息。对于航空业从业者、政策制定者、研究人员以及数据分析师来说,这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数据资源。
recommend-type

统计学视角:深入理解最小二乘法的概率论基础

# 1.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概念 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 LSM)是统计学和数据分析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来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这种方法最早由高斯提出,但在工程、物理、经济和其他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本章中,我们将首先了
recommend-type

vscode中使用Codeium

<think>好的,我需要回答用户如何在VSCode中使用Codeium插件的问题。首先,我需要回顾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看看是否有相关信息。用户提供的引用[1]提到了Codeium Chat可以解释代码中的问题,引用[2]提到了在IDEA中的一些问题,可能对VSCode的安装有帮助。用户还提到了安装步骤、基本功能、常见问题等。 首先,我应该分步骤说明安装过程,包括在VSCode扩展商店搜索Codeium并安装。然后,登录部分可能需要用户访问仪表板获取API密钥,引用[2]中提到登录问题,可能需要提醒用户注意网络或权限设置。 接下来是基本功能,比如代码自动补全和Chat功能。引用[1]提到C
recommend-type

UniMoCo:统一框架下的多监督视觉学习方法

在详细解析“unimoco”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首先,“unimoco”代表的是一种视觉表示学习方法,它在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次,文章作者通过这篇论文介绍了UniMoCo的全称,即“Unsupervised, Semi-Supervised and Full-Supervised Visual Representation Learning”,其背后的含义是在于UniMoCo框架整合了无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和全监督学习三种不同的学习策略。最后,该框架被官方用PyTorch库实现,并被提供给了研究者和开发者社区。 ### 1. 对比学习(Contrastive Learning) UniMoCo的概念根植于对比学习的思想,这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范式。对比学习的核心在于让模型学会区分不同的样本,通过将相似的样本拉近,将不相似的样本推远,从而学习到有效的数据表示。对比学习与传统的分类任务最大的不同在于不需要手动标注的标签来指导学习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从数据自身结构中挖掘信息。 ### 2. MoCo(Momentum Contrast) UniMoCo的实现基于MoCo框架,MoCo是一种基于队列(queue)的对比学习方法,它在训练过程中维持一个动态的队列,其中包含了成对的负样本。MoCo通过 Momentum Encoder(动量编码器)和一个队列来保持稳定和历史性的负样本信息,使得模型能够持续地进行对比学习,即使是在没有足够负样本的情况下。 ### 3. 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在无监督学习场景中,数据样本没有被标记任何类别或标签,算法需自行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结构。UniMoCo框架中,无监督学习的关键在于使用没有标签的数据进行训练,其目的是让模型学习到数据的基础特征表示,这对于那些标注资源稀缺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4. 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 半监督学习结合了无监督和有监督学习的优势,它使用少量的标注数据与大量的未标注数据进行训练。UniMoCo中实现半监督学习的方式,可能是通过将已标注的数据作为对比学习的一部分,以此来指导模型学习到更精准的特征表示。这对于那些拥有少量标注数据的场景尤为有用。 ### 5. 全监督学习(Full-Supervised Learning) 在全监督学习中,所有的训练样本都有相应的标签,这种学习方式的目的是让模型学习到映射关系,从输入到输出。在UniMoCo中,全监督学习用于训练阶段,让模型在有明确指示的学习目标下进行优化,学习到的任务相关的特征表示。这通常用于有充足标注数据的场景,比如图像分类任务。 ### 6. PyTorch PyTorch是一个开源机器学习库,由Facebook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开发,主要用于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它被广泛用于研究和生产环境,并且因其易用性、灵活性和动态计算图等特性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UniMoCo官方实现选择PyTorch作为开发平台,说明了其对科研社区的支持和对易于实现的重视。 ### 7. 可视化表示学习(Visual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可视化表示学习的目的是从原始视觉数据中提取特征,并将它们转换为能够反映重要信息且更易于处理的形式。在UniMoCo中,无论是无监督、半监督还是全监督学习,最终的目标都是让模型学习到有效的视觉表示,这些表示可以用于下游任务,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 ### 8. 标签队列(Label Queue) UniMoCo通过标签队列维护受监管的标签,这可能意味着对于那些半监督或全监督学习的任务,模型在进行对比学习时,会参考这些来自标签队列的数据。标签队列机制能帮助模型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标注数据,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 ### 结论 UniMoCo的提出,以及其官方PyTorch实现的发布,将对计算机视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对比学习框架,使得从无监督到全监督的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和高效,而且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强力的工具,以便更好地探索和实现各种视觉任务。UniMoCo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为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在视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
recommend-type

【MATLAB算法精讲】:最小二乘法的实现与案例深度分析

# 1. 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 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它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来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其核心思想是选择一条曲线,使得所有观察点到这条曲线的距离之和最小。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统计学、信号处理、工程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尤其适用于需要通过一组数据点来确定函数参数的情况。 ## 1.1 统计学视角下的最小二乘法 在统计学中,最小二乘法经常用于
recommend-type

Idea使用教程+jdk配置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IntelliJ IDEA使用教程和JDK配置方法的问题。首先,用户明确提到了参考站内引用中的内容,引用[1]和引用[2]都涉及JDK的配置步骤,但看起来这些引用内容可能来自其他问题或文档,可能与当前问题不完全相关,但用户希望我利用这些信息来组织回答。 首先,我需要确认IntelliJ IDEA配置JDK的基本步骤,并整合用户提供的引用内容。引用[1]提到选择JDK安装根目录,例如D:\develop\Java\jdk-17,这说明配置时需要定位到JDK的主目录。引用[2]则提到了通过New按钮选择JDK版本,并完成项目创建,这部分可能涉及到项目设置
recommend-type

GitHub入门实践:审查拉取请求指南

从提供的文件信息中,我们可以抽取以下知识点: **GitHub入门与Pull Request(PR)的审查** **知识点1:GitHub简介** GitHub是一个基于Git的在线代码托管和版本控制平台,它允许开发者在互联网上进行代码的托管和协作。通过GitHub,用户可以跟踪和管理代码变更,参与开源项目,或者创建自己的私有仓库进行项目协作。GitHub为每个项目提供了问题跟踪和任务管理功能,支持Pull Request机制,以便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代码的审查和讨论。 **知识点2:Pull Request的作用与审查** Pull Request(PR)是协作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它允许开发者向代码库贡献代码。当开发者在自己的分支上完成开发后,他们可以向主分支(或其他分支)提交一个PR,请求合入他们的更改。此时,其他开发者,包括项目的维护者,可以审查PR中的代码变更,进行讨论,并最终决定是否合并这些变更到目标分支。 **知识点3:审查Pull Request的步骤** 1. 访问GitHub仓库,并查看“Pull requests”标签下的PR列表。 2. 选择一个PR进行审查,点击进入查看详细内容。 3. 查看PR的标题、描述以及涉及的文件变更。 4. 浏览代码的具体差异,可以逐行审查,也可以查看代码变更的概览。 5. 在PR页面添加评论,可以针对整个PR,也可以针对特定的代码行或文件。 6. 当审查完成后,可以提交评论,或者批准、请求修改或关闭PR。 **知识点4:代码审查的最佳实践** 1. 确保PR的目标清晰且具有针对性,避免过于宽泛。 2. 在审查代码时,注意代码的质量、结构以及是否符合项目的编码规范。 3. 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指出代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 使用清晰、具体的语言,避免模糊和主观的评论。 5. 鼓励开发者间的协作,而不是单向的批评。 6. 经常审查PR,以避免延迟和工作积压。 **知识点5:HTML基础** 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是用于创建网页的标准标记语言。它通过各种标签(如`<p>`用于段落,`<img>`用于图片,`<a>`用于链接等)来定义网页的结构和内容。HTML文档由元素组成,这些元素通过开始标签和结束标签来标识。例如,`<p>This is a paragraph.</p>`。HTML的最新版本是HTML5,它引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和API,增强了对多媒体、图形和本地存储的支持。 **知识点6:GitHub Pages功能介绍** GitHub Pages是一个静态站点托管服务,允许用户直接从GitHub仓库中发布个人、组织或项目的网站。你可以通过设置一个专门的分支来存放你的网站源代码,然后利用GitHub Pages的设置选项,选择分支并发布你的网站。发布的网站将可以通过一个自定义的URL访问,这个URL通常是`username.github.io/repo-name`的格式。这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快速的方法来搭建个人或项目的展示页面。 **知识点7:简单的游戏开发实践** 文件描述中提到了一个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入门人员体验操作和理解基本的游戏开发概念。在这个活动中,参与者通过键盘操作控制形状的旋转和移动,目标是创建无空隙的完整行,这涉及到游戏逻辑、用户输入处理和图形界面显示等基础知识。该活动可能使用了HTML、JavaScript和CSS等前端技术实现,参与者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如何编程,并理解基本的游戏设计原理。
recommend-type

【R语言高级教程】:最小二乘法从入门到精通

# 1. 最小二乘法的理论基础 最小二乘法是数学优化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统计学、数据分析和工程学等领域。其核心思想在于找到一条直线(或曲线),使得所有观测点到该直线的垂直距离之和最小,即误差平方和最小。这一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异常值对模型的影响,使得参数估计更加稳定。 ## 1.1 最小二乘法的数学表述 在最基本的线性回归模型中,最小二乘法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来寻找最
recommend-type

cadence画PCB时改变线长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帮助用户解决在Cadence PCB设计中调整走线长度的问题。首先,我得回想一下用户提到的引用内容,尤其是引用1、2和3,里面提到了实时显示走线长度、约束导向设计以及过孔对长度的影响。用户可能已经知道如何显示长度,现在想知道如何调整它们。 用户的问题是如何调整走线长度以满足特定需求,比如等长布线或时序要求。我应该先分步骤说明不同的调整方法,比如手动调整、使用自动优化工具、蛇形走线,以及设置约束管理器中的规则。 记得引用中的信息,比如引用2提到的约束导向环境和实时长度显示,所以需要提到约束管理器的使用。引用3讨论了过孔对长度的影响,调整过孔数量可能也是一种方法。
recommend-type

汉堡应用程序开发教程:实现汉堡跟踪功能

根据给定文件信息,可以提取出以下知识点: 1. **项目技术栈**: - **MySQL**: 一个广泛使用的开源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汉堡应用中的数据。 - **Node**: Node.js是一个基于Chrome V8引擎的JavaScript运行环境,允许开发者使用JavaScript进行服务器端编程,非常适合处理异步数据。 - **Express**: 是一个基于Node.js平台的最小和灵活的web应用开发框架,提供了一系列强大的功能来创建web应用。 - **Handlebars**: 是一个模板系统,允许开发者在应用中使用模板进行数据绑定,通过逻辑控制来渲染动态内容。 - **本地ORM(对象关系映射)**:虽然文件中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ORM工具,但可以推断项目中使用了一种ORM工具来抽象数据库操作,简化数据库的增删改查操作。 2. **汉堡应用功能描述**: - 用户可以输入汉堡名称,并通过提交功能将汉堡名称存储到数据库中。 - 汉堡数据将会在网页左侧展示,每个汉堡旁边都有一个“Devour It”按钮。 - 用户点击“Devour It”按钮后,系统将更新数据库中的记录状态,并将汉堡名称移动到页面右侧,表示该汉堡已被吞噬。 3. **数据库设计**: - 数据库中包含一个名为`burgers`的表,用于存储汉堡的相关信息。 - `burgers`表的结构设计包括以下字段: - `id`: 作为表的主键,类型为整型(INT),用于唯一标识每个汉堡记录。 - `名称`: 用于存储汉堡名称,类型为字符串(VARCHAR),最大长度为30。 - `isDevoured`: 一个布尔类型(BOOLEAN)字段,表示汉堡是否被吞噬。 4. **文件结构和部署**: - 该项目可以在GitHub上找到,链接可能指向具体的代码仓库。 - 项目部署和使用可以通过Node和Express框架来完成,这表明应用可能使用Express框架来处理HTTP请求,并使用Node作为应用服务器。 5. **前端技术**: - 描述中提到了HTML,但是没有详细展开前端实现的具体技术。可以推测,应用可能使用了HTML来构建用户界面,并通过Handlebars模板引擎来动态渲染汉堡列表。 - 用户界面中的按钮元素用于触发吞噬汉堡的行为,这可能涉及到JavaScript或者Express框架提供的路由处理逻辑。 6. **开发流程**: - 开发者可能首先通过orm.js文件创建了数据库模型,这些模型定义了如何与数据库交互,其中包含了创建、读取、更新和删除汉堡数据的方法。 - 通过控制器来处理用户的输入和按钮点击事件,控制器将与数据库模型交互,更新或检索数据,并使用Handlebars模板引擎来呈现动态内容。 7. **项目链接和代码库**: - 项目可以通过提供的链接进行查看和使用,这表明应用可能有一个在线的演示环境或者是一个开源的代码库。 总结以上知识点,这个名为“burger-app”的项目是一个使用现代web技术栈开发的简易应用,它展示了如何结合Node.js和Express框架以及数据库技术,来实现一个动态交互的网页应用。通过前端界面与后端逻辑的配合,用户能够与网页上的汉堡进行互动,体验到数据从输入到数据库存储,再到动态渲染展示的整个过程。同时,该应用也涉及到前端展示、用户输入处理、后端逻辑控制、数据库操作和ORM应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是一个典型的web开发实践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