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人

  • 3 公司 电影频道
查看更多 a
置顶 总盼着有一本深入浅出的书供其翻阅,总指望艺术的最高标准真的就是雅俗共赏,存这类念相之辈无非是既懒又贪。

太多经史子集若不越过人类普遍的认知,那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无数理性与感性交相辉映的作品若一再重复我们的共同经验,那它又如何翻新我们的审美趋向呢?不经过障碍,不踏过门槛,并坚定的 ​​​​...展开全文c
出去抽根烟,一觉醒来,酒喝多了,人不见了。这是洪常秀所特有的"中断"模式,他靠
此来建立一种新的的关联或失联,不完全是对人际再发展的忧恐不定,也事关人与物。在《大自然对你说了什么》里,是坟旁的树和庙宇里的银杏,也是不管有人没人都会发出来的犬吠,还有日暮时的阳光和清夜里的月光。所以, ​​​​...展开全文c
我很小的时候,在看和听之间,我只能选择后者。那时电影并不多,有的话,就像过节一样。电视也还没普及,到后来真有了,播映的时段也不长,要等十好几年,才迎来二十四小时全年无休的状态。记得有个叫孙晓梅的播音员,长得很甜,我特别喜欢她给全国人民道晚安的状态。

至于书,字认得不全,只能生吞活 ​​​​...展开全文c
战后的十到二十年间,是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那同样也是世界电影最自由,但又能轻易找到规律的美妙年代。他们建立风范,而不指望真有什么后来者居上。日本电影在这其中,并不因世界的改变而急于转向。他们是从日本的旧有文化体系中,重拾对人的信任,并以记打不记吃的状态,重新看待人的历史,准确说, ​​​​...展开全文c
所以,我特别好奇,《鬼子来了》公映后是种什么样的状况,但也更可见,鲁迅的伟大。
从《搜索》到《热搜》《恶意》《无名之辈:否极泰来》,确实,就像小红书上的@ 影视策划方法论 所说的,大众文化里,群众是不可以被指责的,“千万不要把目标受众当成故事反派。” ​​​ ​​​​
十五年过去了,电影还在那儿。
《我和爸爸》和《昨天》,仅靠一个父亲,就把很多人带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即使它有着真挚不过的暖意,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置身其中。两片,放到全世界,也很难找到同类。从材质上来看,《昨天》更为西化,虽然贾宏声的精神疾患能与时代阵痛挂钩,但他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着难以名状的自作孽。
这是 ​​​​...展开全文c
也可以将这看作是一部女性同盟的电影,她们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走在了一起。杀人是她们最表面的志趣,往深里看,这个世界必须按照她们的意志来运转,如若不然,她们将会给这个世界一个好看。非社会化的人格,让她们对她们之外的生命无感,当然也对这个生命所建立的文明天然的绝缘。
《鬼子来了》是村里来了两个陌生人,而让一群熟悉的人产生了新的关系。这样的叙事套路,我们还可以在《定理》《仆人》中看到,当然也包括《寄生虫》。不过把陌生人的“入侵”讲得最为神奇的还是布努埃尔,夏布洛尔的《冷酷祭典》也有这点意思。《冷酷祭典》里有两个入侵者,即博内尔和于佩尔。博内尔体 ​​​​...展开全文c
奴隶的理想很多时候并不是自由,而是希望自己身边也能多出几个奴隶来。 ​​​​
我们喜欢给石头命名,好让它价值连城
我们喜欢往石头里筑梦,以便它流芳百世
我们知道它虽然坚硬,可它还是生命
水滴在上面,是为了唤醒石头里面的水

我们只能用石头做成玻璃
好拉开我们之间的距离...展开全文c
把虚伪写在脸上的人,都虚伪不到哪里去,还是那句老话,有人就是喜欢表演不真诚。更深的缘由,还是人不够聪明,常误判了外人对自己的认知。以为自己说什么,就会有人信什么。说到底,他们那点能耐,也只配活给傻子看,具体说,是活给比自己傻的人看。他们的人生真不如意起来,是惊觉这世上比自己还傻的 ​​​​...展开全文c
前段时间看了几部捷克新浪潮电影,即《夜之钻》、《雏菊》、《一切善良的市民们》等。还有获得奥斯卡外语片奖的《大街上的商店》,接下来,《严密监视的列车》也拿到同等殊荣。我更喜欢后者。这些影片看下来,都有着藏也藏不住的学生气,都惟风格是举,但这风格并没有晋升为品格,都臣服于创意,而对创 ​​​​...展开全文c
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青春的感觉,进一步说,人不能在经过死亡的同时,还能去描述死亡。 ​​​​
回头率

回头率有两种,一种是迎面遇上了,想看看背后的景象。一种是走在人后面,想看一看前面的风光。后者显然比前者更主动,也更容易失落些。说这话的,是位年轻的女子。她喜欢看,远远超过了被看,即使看久了,也会生厌。她的丈夫有时会陪着她看,好让她多一些兴致,但又免不了会有监督的嫌疑。
两 ​​​​...展开全文c
早期中国电影,女演员基本来自戏班、歌舞团、话剧社和脂粉场这四地。后者,曾被人笑谈,是戏婊一体,都各有各的在情义上的多寡存无。现在女演员的来源应该杜绝了这最后的选项。

古人爱把妓女称之为神女,究其原因,是因旧时的良人是不便抛头露面的,而花街柳巷里的衣香鬓影,就是要给人看的。她们很多 ​​​​...展开全文c
这是陈可辛目前,面部特写最多的一部电影。也可以说,这是他对环境重塑最谨小慎微的一部,导致了镜头不能升太高,也不能拉太远。对环境音的依赖也随之加强,对音乐的倚重也比《如果爱》还要鲜明。同时,可和程耳的几部影片,以及《一步之遥》,归到新世纪以来对旧上海的影像叙事序列中去。
鲁迅关于《玩偶之家》最有名的那句话,娜拉出走的结果,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在《酱园弄.悬案》里以戏中戏的方式提及过多次。西林也许比鲁迅还伟大,她说,娜拉的出走会带来无限的可能。假如鲁迅先生还建在的话,我想鲁迅先生的回答可能是,娜拉不出走,同样有无限的可能。同时,我还想说的是,鲁迅这句 ​​​​...展开全文c
巴金的《随想录》里的第一篇,印象中是写《望乡》的。他先是说这部影片手术后上映,比不上映要好。文末的口气更强烈些,意思是说若人们只能看删剪版的,是担心年轻人会学坏,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是极其可悲的民族虚无主义。

《望乡》我是隔了好久,才在一个影院里重看的。看的也是所谓的健康版,当有 ​​​​...展开全文c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