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故事
1936年父亲出生的时候,还有着大少爷的名头,虽然那个时候,家道已经开始中落。父亲四岁的时候,爷爷大约和家里闹矛盾,负气下了关东。从此,父亲,奶奶,还有叔叔三个人相依为命。爷爷一去十二年。这中间他在东北做什么,怎样生活,没有人知道。解放以后,爷爷回到家中,那时家里在京城的大小买卖都已收归国有了,老家已经只剩下些房子和土地,后来也断断续续地被土改了去。父亲对爷爷是没有半点感情的,这一点也很难去要求一个从四岁到十六岁都没有过父爱的孩子。父爱的缺失,让父亲对奶奶格外依赖,也格外孝敬。父亲中学毕业就跑去青岛工作,到他三十四岁结婚时,快二十年的工作,他手里只有不到一百块钱的积蓄。父亲的钱,除去花在自己身上,其他的都给了奶奶和供比他小十六岁的姑姑读书。父亲的钱,应当是没有给过爷爷手里的。曾经看过一封父亲给奶奶的信,信中父亲竟然在极力鼓动奶奶和爷爷离婚。算起来,那是50年代的事了。父亲的新潮,可见一斑。不过他不知道,婚姻,不是那么简单分分合合的事。那时候,单身的父亲一定不懂这一点。父亲一直等到姑姑高中毕业才考虑自己结婚的事,那时,他已经是34岁了。父亲和母亲是朋友介绍认识的。两个当婚当嫁的人,一个有才,一个有貌,好象是没有什么可蹉跎的了。所以,他们在两地通信半年之后,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就结婚了。这和多年以后,我和老公的相识结婚,有着惊人的相似。母亲曾经极力反对我的婚事,我想,她反对的是这种了解的方式吧。文字,确实有着伪饰性。不过人的机遇是不同的,这一点上,我是幸运的。母亲性格直率,思想简单,幼年丧父,又是家中的小女儿,难免会在依赖的同时,有着霸道的占有欲。母亲看不惯父亲对奶奶那样言听计从。母亲认为,老婆该是第一位的。那个时候,其实他们还是两地分居。哥哥和我相继出生后,母亲要继续工作,希望奶奶能帮忙照顾,不知什么缘故,大概是身体不好之类的理由吧,奶奶并没有照做。所以我和哥哥小时候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因为这一点,母亲对奶奶尤其不满,以致后来,再无原谅之说。80年以后,父亲调回老家。家务琐事,终于把他团团围住,深深压垮。先是姑姑出来要求分家析产,姑嫂不合,矛盾升级。想来,父亲看着自己一手供出来的如亲生女儿般的妹妹和自己的妻子打作一团,他的心中,必是苦不堪言。不过最终,姑姑的一些过激做法伤了父亲的心,以致父亲和姑姑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互不搭话。这种痛,是说不出来的吧。搬回老家后,我们住在新建的房子里,奶奶住在祖屋,相隔很近,但不同吃同住,倒是少些口角。有时候,父亲因为母亲的唠叨过去奶奶那里的少了,奶奶就会让我转告父亲,你爸有些天没来看我了,难道他忘记了自己还有妈,以为自己是从石缝里蹦出来的吗?那时候,我大概是10岁左右。虽然跟半路出来的父亲并不亲近,但是听到奶奶这样责怪父亲还是觉得难过。因为我知道,有时候父亲来的少了,只是为了家里多些安生。奶奶的责怪,母亲的抱怨,让我觉得,夹在中间的父亲真是为难。为奶奶的事,父母也曾经闹过离婚,不过都作罢了。大概还是看在孩子的份儿上吧。父亲临去世的时候,曾经对我说过,他不离婚,主要是为我考虑。因为一旦他们离婚,孩子一人一个,父亲肯定会是首选哥哥的,男孩总是第一被选走的。那么我就只能跟着妈妈。父亲又觉得舍不得我。就这样,他们在婚姻里,耗了三十三年。在这个婚姻里,没有人是快乐的。我上高中的时候,奶奶因为年纪大了,不能自己独立生活,就搬来跟我们同住。那几年,不知道究竟为些什么,他们几乎是天天吵。我始终也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和奶奶就是不能相容。父亲总说奶奶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母亲却一直认为是奶奶装的。所以我始终不知道,他们哪一个是正确的。不过那个时候,奶奶已经没有太多反抗的力量了,无非是不太干净,不够利索。想不明白,母亲为什么就是不能包容她。偏巧那段时间,我也遭遇自己的人生里最黑暗的一段岁月,几乎沦为问题少女。到第一次高考时,惨遭淘汰。那个时候,父亲一定是无助的。他和远在银川的叔叔商量,让叔叔把奶奶接过去住段时间。那时奶奶已经是83岁的老人了。我想,父亲,也已经走到崩溃的边缘了吧。所以,才不得不做出这种决定。不孝,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奶奶走后,家里顿时少了很多争吵。那几年,家里从未有过的平静。第二年补习,我也顺利地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大学。父亲和母亲,有了从未有过的笑容。不过我知道,父亲的心里是挂念着千里之外的奶奶的。只是父亲走不开。所以,当我在大三暑假的时候,主动提出去银川看看奶奶时,父亲内心里是很感激的。在叔叔家里,看到了奶奶。虽然我对她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只是看到她一个人被冷落在一个小房间里,还是会心痛。婶婶高位瘫痪将近三十年,一直是叔叔一个人又带孩子又照顾婶婶,虽然那个时候,几个堂兄堂姐已经长大,不过想来,父亲会既觉得亏欠奶奶,又觉得劳烦叔叔吧。叔叔虽然躲过了婆媳这些琐事的纠纷,可是大半辈子,也不是一个苦字了得。这是另外的故事了。那次银川之行,倒是让我看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婶婶对待奶奶的态度,一点也不比母亲对奶奶的态度好。虽然叔叔照顾了婶婶三十几年,不过反过来,并不能要求婶婶就该对奶奶敬爱有加。究竟是什么让婆媳之间这么不可调和,我不知道。也许,这真的是千古难题了。父亲知道奶奶在银川的境遇后,非常难过,为奶奶,也为叔叔。所以,97年,父亲退休以后,我对父亲提议,把奶奶接回来吧,毕竟叶落归根,况且,叔叔还要照顾婶婶。父亲想来是一直这样盼望的,只是不知该如何跟母亲提及。若干年后,我一直在思索,我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不过有一点我是知道的,这是父亲的心愿,如果没有让他这样去做,他会死不瞑目的。母亲终于点头。我以为都会好起来的。父母年纪都大了,该会平和一些。母亲的心也是软的。我想每一个女人,其实都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好媳妇的,只不过日子慢慢过下去,总是会偏离了我们的初衷。父亲激动无比地去银川把奶奶接回来。还记得97年在北京火车站接父亲和奶奶,帮他们转车时父亲搀扶着奶奶那快乐满足的情景……一晃眼,两个人已经都不在了。父亲的初衷是想让奶奶好好地过几年,他进进孝心,落个心里踏实,就好了。那时,奶奶已经是88岁的高龄了。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父亲,竟是走在了奶奶的前头。再次的同吃同住在一起,只是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的和平共处,然后战争,以更加激烈的形式爆发了。母亲因为奶奶的到来,父亲冷落了她,不能容忍,又加上她认为的奶奶故意装疯卖傻地跟她作对,母亲跟父亲一顿大吵。要父亲两者选其一:要么是母亲,要么是奶奶搬出去住。这是一个很不冷静的要求。不过盛怒之下,不恰当的话多半会脱口而出。父亲被逼进死胡同,也忘记了拐弯,直直地就拼过去:父亲,带着奶奶搬回老家空闲的房子里去住,并提出离婚。后来父亲跟我解释,奶奶那么大年纪,还能有几天,为什么不能好好地过个日子呢。既然不能相容,就分开吧。况且儿女已经都大了,不必再彼此勉强了。如果一定是二选一,那么他只能选奶奶,除此,无他。母亲说,她跟父亲过了大半辈子了,为他生儿育女,到头来还是不如奶奶在他心中的分量重。我无言。他们说的都是事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立场,和如此这般的缘由。如果不相互体谅,那么,谁都走不进谁的世界。我身在北京,这种事,电话和写信好像都没有太多的用处。除去难过,悲哀,同样的无助,我没有别的感觉。母亲和父亲就那样相持了半年的时间。后来是他们的一位挚友相劝,母亲去看父亲。父亲一脸胡子拉碴的样子让母亲心软,又有朋友的斡旋,父亲和母亲才又复合。不过我知道,他们两个人的心里,那个裂缝,是清晰可见,无处遁形的。99年父亲查出骨癌,发现时已经晚期。期间做过放疗,伽玛刀等等治疗,不过还是一天天地重下去。2001年6月,父亲让叔叔把奶奶接走,那个时候,父亲已经不能亲自照顾奶奶了,而母亲除去心理上接受不了,还有就是要照顾父亲。可能那个时候,父亲也只能顾及自己了吧。02年3月,父亲去世。不满一个月后,奶奶在银川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很快无疾而终。若干年后,和母亲说起往事,问她为什么那么不喜欢奶奶,母亲说不出所以然,不过显见的,再无当初的那般厌恶和怨恨。母亲和姑姑也已经冰释前嫌,二十年的冷战,在父亲走后和解,不知道是该欢喜,还是该悲哀……我总是想,如果每一个人,都把今日当作人生里的最后一天,也许,这个世界,会美好很多……(2010.10.19)
已标注为尘凡无忧的原创内容,若需转载授权请联系网友本人。若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所有跟帖: ( 主贴楼主有权删除不文明回复,拉黑不受欢迎的用户 )
楼主前期社区热帖:
>>>>查看更多楼主社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