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視窗

學術修羅場/論文投稿「暗流」多?年輕學者如何突圍

學者揭露,期刊投稿過程「暗流」不少,大咖審查者可能因涉及自身利益「動手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學者揭露,期刊投稿過程「暗流」不少,大咖審查者可能因涉及自身利益「動手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學術界是個修羅場?學者揭露,期刊投稿過程「暗流」不少,大咖審查者可能因涉及自身利益「動手腳」。折磨茫然的退稿路,對於要升等的大學年輕教師壓力更大,寫論文如何離苦得樂?學者提醒和資深老師多交流,也有頂大教授分享火大的退稿經驗,從沮喪咒罵到可以雲淡風輕,他指出3個關鍵。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與時代同步思考
年訂閱再抽Herman Miller人體工學椅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與時代同步思考
年訂閱再抽Herman Miller人體工學椅

系列文章

台灣學者在期刊投稿與學術研究,面臨來自國際學術界的系統性挑戰,如易被中國大陸抄襲或造假所導致的刻板印象、學術偏見牽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學術修羅場/投稿期刊易被偏見牽連 台灣學術界2「不」

台灣學者在期刊投稿與學術研究,面臨來自國際學術界的系統性挑戰,如中台學者姓名辨識的困難,易被抄襲或造假所導致的刻板印象、學術偏見牽連,台灣學術界更存在2個「不」;台大醫學院教授李弘元提醒,退稿讓人沮喪,很大原因是升等帶來的壓力。台灣的升等制度有可能與時俱進?

近幾年在國際化、英語化的聲浪下,台灣知識生產重英文期刊輕本土期刊,讓本土期刊面臨缺稿困境。美聯社

學術修羅場/昔分級制釀高退稿率 今投本土期刊像擲筊

20多年前,期刊分級制產生「高退稿率=高品質」的迷思,但許多出版社會為了多賺一點而放水;近年學界投稿偏重英文期刊,導致台灣本土期刊面臨缺稿困境。教育領域資深學者表示,一樣的研究方向,投稿國外期刊一投就中,投國內期刊像擲筊,需連10次擲出「聖筊」才能成功發表。但幸運之神何時來到?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