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萬象

人生逆轉學/當另個自己死亡 黃瑞蘭學會用音樂慰人心

鋼琴家黃瑞蘭曾對音樂滿懷負面情緒,自我質疑是否要繼續當音樂人,最終還是擁抱音樂。記者林伯東/攝影
鋼琴家黃瑞蘭曾對音樂滿懷負面情緒,自我質疑是否要繼續當音樂人,最終還是擁抱音樂。記者林伯東/攝影

警方前來確認男友遺物時,鋼琴家黃瑞蘭崩潰了。她無法相信,剛剛還在眼前的男友竟走上絕路,更摧毀她的是,她從男友身上看到自己處境,人生好像跟著男友結束,還好,一個聲音把她拉了回來,她上靈修課又讀起老子、易經,以及心理學大師榮格作品。長年的幽苦憤懣逐漸雲破日出,她重新回到琴前。...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與時代同步思考
年訂閱再抽Herman Miller人體工學椅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與時代同步思考
年訂閱再抽Herman Miller人體工學椅

系列文章

梵體劇場藝術總監吳文翠曾歷經人生巨大黑洞,對兒子的愛與長年的表演藝術訓練救了她。記者邱德祥/攝影

人生逆轉學/走過離開孩子巨痛 吳文翠從表演藝術重生

孩子被前夫帶走後,梵體劇場藝術總監吳文翠發現痛苦遠遠超乎預期。她整天在家無法起身,深沉的黑暗湧來將她捲進黑洞,那黑暗巨大到讓她覺得好像不用再存在世上,對兒子的愛與長年的表演藝術訓練救了她。

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團藝術總監張嘉容歷經尋覓,終於重建自己的藝術座標。記者黃義書/攝影

人生逆轉學/困劇場性別大觀園 張嘉容用戲劇療癒重生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知名劇場編導張嘉容,從小被要求女性就該規矩聽話,盡好傳統角色義務,別有太多個性與意見。往後當她鬧家庭革命,投身讓她感到生命意義的劇場,卻發現男性為主的藝術世界裡,「藝術」常常成為「父權」美化自身慾望的載體,她幾乎對藝術徹底失望。 在位於公寓二樓的「水面上與水面下劇場」,張嘉容輕盈穿梭這她一手打造的空間,看著排練鏡面中的自己說起從前,明麗面容已全無昔日陰影。曾因在創作世界目睹眾多表裡不一與混亂而崩潰,如今她早已掌握自己節奏,在堅信的藝術與生命價值中悠遊,水面上水面下、鏡內鏡外都是好風光。

白色恐怖受難者後代藍芸若家裡供桌放著父母遺照,至今每天虔誠敬拜。記者蘇健忠/攝影

人生逆轉學/痛苦更甚共匪之女 藍芸若出嫁報恩被家暴

白恐受難者後代藍芸若到中年後才知道爸爸藍明谷的死因,在媽媽藍張阿冬獨力撫養她和哥哥長大的艱苦歲月裡,她早早在心中種下媽媽的囑咐,決心將來要報答當時幫助他們的大恩人。因此,才念大學,她便嫁給恩人的兒子。然而,她沒想到這在未來帶給她的痛苦,更甚於「我的爸爸是共匪」。

白色恐怖受難者後代藍芸若(圖)曾因「爸爸是共匪」自卑不已,多年後才拼湊出當年真相。圖為她與收藏的父母文件照片。記者蘇健忠/攝影

人生逆轉學/被槍決的共產黨父親 藍芸若從怨懟到愧疚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電影「流麻溝十五號」中的護士角色,源於高中前國文教師藍芸若的媽媽藍張阿冬。現實中的藍芸若,要到年屆半百,才知道媽媽曾因「知匪不報」被移送綠島感訓年餘,而那因吸收共產黨員遭槍決的「匪」,就是讓她在戒嚴時期深感自卑怨懟的爸爸...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