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萬象

人生逆轉學/當年華山塗鴉險坐牢 Bbrother張碩尹蛻變成大獎當代藝術家

當代藝術家張碩尹曾用Bbrother當筆名,在台灣各處留下塗鴉創作。記者蘇健忠/攝影
當代藝術家張碩尹曾用Bbrother當筆名,在台灣各處留下塗鴉創作。記者蘇健忠/攝影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2005年起,Bbrother這個名字隨著從政治大學校園蔓延到校外的塗鴉,逐漸被社會關注,在2006年華山園區古蹟遭塗鴉時達到最高峰。當時不少人認為Bbrother就是搞社運的屁孩憤青之一,不知他心中掙扎:「我主要想做創作,不是社會革命者。」夥伴嫌他「太軟」、「小資」而離開,成了他最大挫折。

如今,塗鴉小子換回本名張碩尹,變身當代藝術家,天天煩惱藝術創作經費哪來,還得顧妻育子,看待創作與社會關係已大不同。「年輕時把整個社會看成鐵板一塊,處處是敵人;後來才發現社會由各種矛盾勢力組成,得把周遭的人變合作者,才能推進目的。」曾經年少叛逆的他已看不出一絲火氣,笑著自嘲現在是「中年想法」。

登入看完整精彩內容

8/31前訂閱年方案
抽易飛網2萬旅遊金

還不是會員? 馬上註冊

訂閱看完整精彩內容

8/31前訂閱年方案
抽易飛網2萬旅遊金

系列文章

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前秘書長孫友聯來台33年,貢獻勞權良多。記者林俊良/攝影

人生逆轉學/孫友聯30年堅守崗位爭勞權 卻有難解悲傷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街頭打拚30年的孫友聯拚出眾多勞權法案,看盡資方嘴臉與官員冷漠,提案遭冷落、募款受挫都已打擊不了他,但只要想起9年前驟逝的母親,當時因故不及返回大馬探望,悲傷總將他攫住。這是「最難熬的時差」,孫友聯坦言到現在還在處理那悲傷,他想寫下這人生最大遺憾:「也許寫出來會是種療癒,是種自我調適。」

打擊樂家林威震曾獲國際各獎項。記者蘇健忠/攝影

人生逆轉學/打擊樂家林威震曾想放棄 終在音樂尋回初心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林威震常想起那年樂團考績會場景。左右兩排各列5名行政人員與考績委員,副團長坐前面,26歲的他在一旁感到山雨欲來,覺得即將失去原本應有的演奏家工作,而他明明才通過樂團各聲部首席2/3的留任投票。 夏日租屋裡,林威震手中拿著國際樂器公司為他量身打造的簽名系列琴槌,輕巧溜過客廳的馬林巴琴,琴鍵上瞬即滑出一串流水般晶瑩樂音,清涼感讓室內溫度彷彿瞬間降低。身為美國波士頓大學音樂系馬林巴琴講師,儘管再想起往昔情景,他已心無波動,「把逆境當作養分,這樣未來才能成功。」

四座廣播金鐘獎得主劉馬利不斷在藝術路上前行,獲獎眾多。記者黃義書/攝影

人生逆轉學/獲金鐘與葛蕾西獎 劉馬利用音樂對抗低谷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廣播金鐘獎得主劉馬利從大學就靠教琴養家,好不容易攢了存款留學,仍得努力打工寄錢回家,還一連遭逢爸爸過世、媽媽失智;44歲時考上音樂學博士班時,存款簿只剩零頭。經濟困境像是永遠填不滿的洞,音樂帶給她的幸福總被鑲上黑邊。

客委會前副主委莊錦華歷經藍綠政海浮沉,現在對所有逆境只有感恩。記者季相儒/攝影

人生逆轉學/沉浮藍綠政海被罵翻 莊錦華用修行度風暴

編按: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攤開雜誌,看到滿滿兩頁文章痛罵自己如何利用職務之便,把持部長所有行程、專權獨斷,莊錦華心裡還是起了小波瀾。她想起那些希望她運作某人升官、通過哪些工程的關說電話,當她婉拒表示一律秉公處理時,或許已難避免往後這些充滿恨意的批評。 在巷弄一隅的藝文空間,客家桐花祭推手莊錦華,一一介紹近年完成的以佛經內容為主的書法與篆刻,表情愉悅自在。回顧當年浮沉藍綠政海,是這些佛經伴著她度過一次次洶湧波濤,也帶她輕盈穿越政黨輪替時的降調風暴;如今她對過往只有感恩,「如果沒有那些給我逆境的人,我人生無法精彩。」

推薦閱讀

討論

規範
  • 留言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留言,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報有權逕予刪除留言、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留言。
全部討論 ({{total}})
按讚最多 最多回覆 新到舊  舊到新 
看更多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