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地

政府推動平價教保、擴大推動公共化幼兒園,雖然整體平價幼兒園數量有所成長,但幼教團體指出,實質公共化比率未進半步。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共化幼兒園補助80億變500億卻未進步 恐成育兒陷阱

6歲以前國家養政策邁入第七年,整體平價幼兒園數雖有成長,但公共化比率未進半步。幼教團體指出,教育部當初宣稱準公共是過渡措施,如今卻年年擴張,預算從80億元暴增至500億元,大筆經費補助私幼轉型為準公共,業者還能額外收點心費、才藝課等費用,家長以為撿到便宜,實則陷入另一種育兒成本陷阱。

私立幼兒園競相推出多元、超前的課程設計,有家長指出,參觀到的私幼語言與才藝課表密集得宛如「迷你大學」。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私幼教育菁英化搶開多語、AI課 家長矛盾:怕輸又心疼

私立幼兒園近年競相推出第二、第三外語課,音樂課,還有幼兒園引入AI、機器人教學,菁英化超前課程設計,密集得宛如「迷你大學」,家長在驚艷之餘,不免憂心孩子是否太早被推入競爭洪流?一名家長坦言:「從3歲開始學三國語言,到底是幫孩子鋪路,還是只是家長在求安心?」

準公共幼兒園出現新型營利模式亂象,違規裁罰率高達三成以上,很多違法行為曝光,是來自家長、媒體或民代揭露。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準公共逐利/園所濫用補助違規率高 專家示警稽查不力

政府砸錢補助協助家長平價育兒與提升教保品質的「準公共幼兒園」,傳出有園所新型營利模式「為準公共而生」,補助費、餐食費因缺乏監督,各名義遭濫用成為業者盈利提款機?甚至延伸課程也變為業外收入?

政府推動「準公共幼兒園」原為減輕家長負擔、提升教保品質,卻變成讓業者找到賺錢的康莊大道。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準公共逐利/補助變賺錢工具 新設幼兒園為準公共而生

準公共幼兒園上路以來,不少私幼申請轉型為準公共,未料政策美意卻因補助多、監管鬆,出現「變形」與「傾斜」,甚至成了穩賺不賠的新興產業,許多「為準公共而生」的園所因應而生。教團批公帑恐成私幼資本,公共化目標偏離。

面對5隻手指頭也數不完的各種幼兒機構,公幼、私幼、準公共、非營利、職場教保,各種幼兒教保機構名稱多樣化,對家長來說真的好複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幼、私幼、準公共...幼兒園類型太多 看好2方面挑選

幼托整合十多年,幼兒園型態卻反而變得更複雜,公幼、私幼、準公共、非營利等等,5隻手指頭數不完。有幼教團體指出,這是政府負擔不起公幼人事成本,另闢蹊徑的結果,但享有政府補助的眾多幼兒園所,家長要如何聰明選?專家建議從這2方面著手。

雙軌制度造成公私立體系差異巨大,特別是在公立體系中,合格教師與教保員之間的工作內容幾乎相同,但待遇、職級與晉升卻天差地遠。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保困局/幼托整合反讓階級對立 大班一師引爆人力荒

公幼暑假延托開好開滿,也讓教保員與教師制度落差檯面化;2012年「幼托整合」只做表面改革,師資培育仍是雙頭馬車,導致年資不能互認,薪水待遇差異懸殊,教團指出,這根本是國家製造的階級對立,八月將全面上路的「大班一師」恐將教育現場搞得更複雜。

教育部推動公立幼兒園寒暑期加托服務,卻讓教保員與教師制度落差檯面化。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保困局/幼師加托高薪 教保員卻請假接班同工不同酬

幼教師暑期接加托班,薪資每小時400元、教保員則領平常日的薪資,教保員想接加托班還得請特休假去上,正式教保員甚至不如代理幼教師,因為代理幼教師比照「教師法」,能自由接加托班,領加托的較高薪資,同工不同酬讓現場雜音湧現。有資深園長透露,制度落差已釀現場調度難題。

公立幼兒園暑期加托、延長照顧不見得每個老師都想賺。太長的工時,更會影響備課和身體健康與生活安排。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延托真相/公幼師暑期照顧身心耗竭 外聘人力現隱憂

教育部祭出時薪400元吸引幼兒園老師接暑期加托、延長照顧,卻不是所有老師都想要接暑期班,因為過勞風險也高,外聘人力則素質參差不齊,有的人一進班就開始教注音、背三字經,完全不合幼兒發展,讓幼教老師很憂心。專家示警,趕快補強制度、正視人力斷層。

暑假到了,為滿足家長暑期的工作與托兒需求,公立幼兒園前年起在寒暑假期間提供「加托服務」,各園所在招生壓力之下,力拚暑期開好開滿。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延托真相/開好開滿搶招生 暑假師生比更高恐釀雙流失

公立幼兒園2023年起在寒暑假提供「加托服務」,只要少開就落入招生劣勢,各園所力拚開好開滿,但代價是老師忙到連看病都困難。且暑假上學時間跟平時無異,師生比卻比平常高,加上特生助理員難覓,讓老師的暑假比平常還更勞心勞力。靠老師撐場的加托,品質、熱情恐雙流失。

當孩子滿兩歲,準備從保姆或家庭照顧銜接進入幼幼班時,許多家長卻發現幼幼班得抽籤,而且名額相當有限,讓這一年成為許多雙薪家庭最無助的育兒黑洞。示意圖。圖/AI生成

最難的1年/幼幼班抽不到工作辭不得 雙薪家庭育兒黑洞

幼幼班設班速度遠遠跟不上需求,今年公幼、非營利的幼幼班都沒抽中,張姓家長詢問得知私幼一個月收費要2萬元,負擔不起,只好請長輩再幫忙一年,還有人讓孩子在托嬰中心延讀;但專家指出,2歲這一年,對於孩子和家庭都很關鍵,可善用臨托服務,逐步練習放手。

幼幼班的師生比為1比8,高於3到5歲班的1比12,造成師資與人力成本也較高。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難的1年/2歲幼幼班搶破頭 提高女性職涯中斷風險

台灣積極推動幼兒園公共化,提升3至5歲幼兒就學名額,但銜接0至2歲托嬰與3至5歲間的2歲專班(幼幼班)卻不足,導致許多家長無法衡平工作與育兒。這段「育兒黑洞」成為雙薪家庭最大困境,也恐成女性職涯中斷的高風險。...

北歐國家芬蘭連年被評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之一。芬蘭的幼兒園不強調早期學科知識,而是以「玩中學習」為核心聞名全球幼教領域。圖/中華民國幼教聯合總會北區副總會長葉若蕎提供

不超修、少干預 芬蘭幼兒園「玩中學」教出最快樂孩子

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許多家長送小孩去上學前正音班;近期有一群幼教師拜訪全球最幸福國度芬蘭,看到芬蘭幼兒園的孩子穿雨鞋,到戶外森林去遊戲上課,機器人、AI教育也能融入玩中學習,有幼兒園清晨五點半就開放,無形式化的教師評鑑制度,都讓台灣幼教師驚嘆連連。

大班一師新制即將倒數上路,不料非營利幼兒園卻傳出園內教保員若代理教師,薪資不升反降,年資還會歸回原點的離譜事情。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保員代理教師薪資年資雙降 非營利幼兒園的荒謬制度

「大班一師」新制即將上路,但因幼教人力流失,幾乎找不到合格幼教師,許多園所不得不開出代理教師缺,卻傳出有非營利幼兒園教保員代理教師,不僅被降薪水,年資也被中斷,現有制度形同懲罰代理人,教團批制度設計失衡,幼教政策矛盾。

幼照法規定幼兒園大班必須配置至少一名幼教師,違者最高可處新台幣6萬元罰鍰,且得按次連罰,倒數不到兩個月,政策就要實施,全台幼兒園卻陷入嚴重師資荒。記者林澔一/攝影

「大班一師」新制倒數 幼教師資荒擴大恐釀收園潮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幼兒園大班必須配置至少一名幼教師,違者罰6萬元,今年8月起「大班一師」新制將上路,全台幼兒園卻陷入嚴重師資荒。專家指出,符合教師資格嚴重不足,連助理教保員都招不到,已有園所無奈宣布退場。改革未見成效,現場已拉警報。

高雄北嶺幼兒園連續多年舉辦「阿里山畢業旅行」。圖/高雄北嶺幼兒園提供

勇敢實踐孩子人生中第一趟出走 幼兒園吹起畢旅過夜風

過夜型、冒險型畢業旅行逐漸成為台灣幼兒園教育新趨勢。有幼兒園多年舉辦阿里山日出旅行,有的舉辦露營、登山,許多孩子克服「不會洗澡」、「無法離開爸媽」的恐懼,還有孩子成功完成戒尿布壯舉。老師們的勇敢實踐,事前演練不可少。

孩子愈少,投資愈集中,曾有家長為三、四個月大的嬰幼兒詢問是否有可報名的課程,反映出「搶跑」焦慮已深植育兒文化。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焦慮/怕孩子輸在起跑點 20萬嬰幼兒早教課爆滿

少子化之下的「金孫效應」發酵?孩子愈少、教育投資愈密集,不只小一衝刺班,時下更有許多嬰幼兒課程,有的甚至從孩子剛出生兩、三個月就能帶著孩子一起上,內容從閱讀、音樂、英語等等都有,課程以千元計價、十幾、二十萬元包套販賣,雖然昂貴,但是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盡早接觸、不落人後,也積極報名參加。

以往常見於國、高中升學階段的「衝刺班」,如今悄悄向學前幼兒蔓延,甚至有補習班推出「小一衝刺班」,主打提前幫幼兒園大班生銜接國小課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焦慮/小一先修班、衝刺班熱 專家憂「學科巨嬰」

國、高中升學階段常見的「衝刺班」,向下蔓延到學前兒童,坊間補習班可見小一先修班、衝刺班,主打幫幼兒園大班生銜接國小的先修課程。「超前部署」的幼兒補習內捲現象,恐也讓學生心理壓力和家庭經濟負擔提前引爆。

公立幼兒園延托費用低廉,部分家長誤用、濫用制度,遲到接小孩讓老師苦等,等於隱形加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延托心酸/家長苦求沒用 這公幼落實延托遲到3次退學籍

公立幼兒園平價延托超佛心,卻遭家長濫用,遲到或壓線來接孩子,讓老師苦等半小時、1小時,等於隱形加班。高雄市一園所強制執行遲到接小孩三次就退學籍,保護老師的勞動權益,已執行過一次,家長苦求也沒用,是怎麼辦到的?

公立幼兒園平價課後延長照顧上路一年多,卻成為第一線幼教老師的隱形加班地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延托心酸/遲到僅收30元家長濫用 老師陷隱形加班地獄

公幼平價課後留園上路後,家長遲接小孩屢見不鮮,甚至出現家長無預警放鳥、老師報警找人等情事。公幼師薪水低備受詬病,如今低廉延托費又致政策美意遭濫用,讓幼教師陷入隱形加班地獄。

少子化浪潮席捲全台,公立幼兒園也不再「被動式招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幼海嘯/全數招滿 熱門幼兒園「軟實力」打動家長

公幼近年面臨招生海嘯,新增的2歲專班、寒暑假延托服務雖讓招生略有回溫,但挑戰依然嚴峻。如何在多重夾殺中突圍?今年依舊全數滿招,更吸引200人預約參觀的公幼教師揭秘訣,不能再默默做,行銷模式也要翻轉,軟實力更是打動家長的關鍵。

各地公立幼兒園招生陸續啟動,今年海嘯災情再擴大,有公幼整班招不到學生,恐面臨裁班。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幼海嘯/招生開跑遇多重夾殺 有公幼整班找不到學生

公立幼兒園招生海嘯一波波,2023年陸續出現招不滿學生、甚至超額教師,政府下重金祭出平價課後留園,寒暑假也開好開滿,但今年海嘯災情再擴大,有公幼整班招不到學生,恐面臨裁班;才幾年光景,公幼從一枝獨秀,變成不敵招生競爭,問題出在哪?

特殊兒愈來愈多,學前階段的融合教育資源仍相當不足,老師沒有足夠的能力資源,陪著孩子一起走下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特殊生早療補助有限 特教助理員加薪了照顧時數卻減

特殊兒愈來愈多,有幼教師透露,班上超過三分之一是特殊兒,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陪伴與照顧,教育部2024年推出月薪特教助理員制度、也提高時薪制薪資。但在早療經費有限下,特殊生的時數卻被刪減了,有的僅剩半小時、還有的歸零。零拒絕政策邁入30年,卻上演變相壓縮特殊照顧需求?

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112學與107學年相比,私立幼兒園更是大幅減少了163所。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私幼被夾殺恐十年內絕跡?業者盼鬆綁學費回歸市場機制

過去幼兒園都以私立業者為主,近年受公共化幼兒園、準公共政策等影響,私立幼兒園漸成小眾。如今私幼面臨少子化、準公幼夾擊、學費調漲困難及師資難覓等多重經營關卡,未來10年數量恐怕再探底?

平價收費的準公共幼兒園很受家長歡迎,違規率卻偏高。115學年從今年8月開始,準公共幼兒園的師生比將從1:15改為1:12。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準公共幼兒園招生怎選?教保網公開師生比和裁罰資訊

115學年起,準公共幼兒園師生比將調為1:12,但過去準公幼雖因平價、課程多元而受家長喜愛,違規率卻也偏高,師生比不符、不當對待等情事時有所聞。招生季來臨,家長該如何獲取透明資訊,挑選幼兒照顧和服務品質有保證的園所?

隨著國際間興起「兒童博物館學」,徵求兒童策展人,台灣如今也開始跟上國際腳步。示意圖。記者邱德祥/攝影

童樂逛展覽/博物館融入兒童設計 才是最好世代共融館

不少家長認為台灣有些博物館不夠友善兒童。隨著國際間興起「兒童博物館學」,徵求兒童策展人,台灣如今也開始跟上國際腳步。但博物館該如何不僅兒童友善,更要家庭友善、世代共融?

台灣正在規畫首座國立兒童博物館「兒童未來館」,讓不少家長既期待又怕受傷害。記者邱德祥/攝影

童樂逛展覽/太深奧嚴肅 博物館如何成為兒童友善場所

今天是兒童節,也正值清明連假,不少家長選擇帶孩子參觀博物館。但博物館設計常忽略兒童需求,展品也過於深奧、氛圍嚴肅,反讓親子活動過程變得枯燥,父母甚至還要面對孩子在公共場域的情緒挑戰,壓力山大。 台灣正規畫首座國立兒童博物館「兒童未來館」,它是否真能成為友善兒童的親子教育場所?

以往被認為教學品質掛保證的公幼,因少子化衝擊招生失利,縣市政府為了節省人事經費,竟將招生不足額的班級直接核給一名老師經營。圖為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幼半班一師看似合理實則衝擊照顧品質 老師求修法

以往被認為教學品質掛保證的公幼,因少子化衝擊招生失利;加上縣市政府撙節經費,出現招生不足額的班級,一班僅一名老師的狀況。教師、教保員雖力求自救,但公幼抽籤時節近了,「半班一師」亂象卻擴大。公幼師勞權和幼兒照顧品質誰來顧?

都市區愈來愈常見托嬰中心結合幼兒園的一條龍服務,家長送托、小孩直升幼兒園都很方便,這類型的幼兒園也很搶手。示意圖。記者潘俊宏/攝影

托嬰直升幼兒園受家長青睞 月收費3萬懷孕就得搶排隊

孩子好不容易進托嬰中心捱過適應期,不到1年又馬上要換學校;近年坊間出現托嬰中心直升幼兒園一條龍服務,每月收費2萬至3萬元,十分搶手,甚至有媽媽懷孕時就得排隊才搶得到名額;有托嬰中心業者嗅到這是公共化幼托機構沒有的商機,正著手籌備開設幼兒園。

台灣推動幼托整合卻未納入托嬰中心,造成許多嬰幼兒才剛進托嬰中心,兩歲後家長就得開始尋找幼兒園,幼兒也得在短時間內適應兩次環境,往往吃足苦頭。示意圖。記者潘俊宏/攝影

歐美日韓托育服務一條龍 台灣幼托整合困境家長心累

日韓歐美等國家幼托一條龍,相關機構可見收托0至5歲的學前幼兒。台灣從2012年起採幼托整合,卻未納入收托0至2歲的托嬰中心,還分別由衛福部和教育部各自主管托嬰中心、幼兒園,當初雖有提升幼托品質美意,但如今卻是多頭馬車,家長、孩子都心累。

托嬰中心、幼兒園的空間設計,往往以孩子的低矮身高規畫,然而,這樣的空間,卻讓大人的腰背吃力,容易造成身體傷害。圖/幼教聯合總會北區副總會長葉若蕎提供

背痛腰痛折磨生活 身處迷你國幼教師職災難認定

日本幼兒園空間設計很彈性,像是洗手台高度會貼近不同成長速度的幼兒需求,但台灣卻是強制規定。幼教老師要在「迷你」空間長期彎腰、抱孩子,造成腰痛、背痛、膝蓋耗損,卻很難被認定是職業災害,就醫、請假休息也沒有補助,最後不得不離開熱愛的幼兒園地。誰來關心身處迷你國的幼教老師勞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