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那人大約六十來歲,肚子凸挺,頭髮鬍鬚都已斑白,步履有些蹣跚,正是我期待的對象。他走到我面前時有點喘,顯然迫不及待:「對不...
現代人飲食常常不小心就攝取過量的糖,長久下來可能導致「糖上癮」,不僅會讓人發胖,糖尿病也容易上身。夏天酷暑難耐,手搖飲更...
民眾一生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機率為32%。醫師點出,心臟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等患者,罹患皮蛇機率比一般人高出1....
國健署2024年資料顯示,國人成年人過重與肥胖比率已達50.8%,3分之1以上成年人罹患代謝症候群,這導致糖尿病盛行率逐年增加,醫界認為,與國人嗜喝手搖飲等含糖飲料有關。為減少國人糖分攝取量,民團、學界提出課徵「糖稅」或「糖捐」。
隨著老化及科技產品過度使用等因素,國內白內障患者愈來愈多,且有年輕化的趨勢,視力受影響,但現代醫療科技進步,透過微創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手術時間短、恢復快,術後可大幅改善視力,甚至近視、老花、散光都能去除,重回光明。 萬一發現自己已經出現白內障的相關症狀,究竟何時才要手術,過去曾有所謂「水晶體八分熟再動手術就好」的傳聞,真的是如此嗎?聯合報數位版醫病之間專欄,本周將詳解白內障的治療方式,歡迎訂閱分享。
晚婚不生的風氣讓孕產婦人數遞減,但據健保署統計,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孕婦卻持續增加,2020年有12481人患妊娠糖尿病,2024年達18322人,增幅近5成; 去年新生兒出生數約13萬人,等於每7位孕婦中就有1人罹患妊娠糖尿病,恐成少子化的新隱憂。
「小時候胖不是胖」已是錯誤迷思!奇美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兒科主治醫師張毓珊分享,台灣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國小到高中學童體重過重及肥胖比例已達三成,遠高鄰近國家,甚至門診中曾有10歲孩童竟已確診罹患脂肪肝。 專家指出,治療兒童過重及肥胖需以「家庭為中心」,究竟該如何做?聯合報數位版為讀者解析。
國內糖尿病患者超過220萬人,其中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變占75%,可能在早期就發生,此與後續糖尿病足潰瘍,甚至截肢息息相關。 55歲曾姓舞蹈女老師罹糖尿病多年,需定期回醫院追蹤足部是否病變,但過程冗長且麻煩,台中榮總團隊經歷6年多研究,開發「主動式短波近紅外高光譜成像儀」,非侵入、免接觸、快照方式篩檢糖尿病足部病變。 然而醫師仍提醒,「確診糖尿病後,控制血糖、定期回診是預防併發糖尿病足的不二法門。」
三高是國人健康首要大敵,行政院17日通過「三高防治888計畫」。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出,預計2030年,將8成病友納入照護網,讓照護網內的8成病友接受生活習慣諮詢,且讓8成病友的病情獲得控制,藉此達成「健康台灣」願景。
二戰與戰後時期,各國物資短缺,政府被迫實施糧食配給制度。嬰兒潮世代年幼時因此很難吃得到糖分,卻對成年後的健康帶來意外好處?一項針對二戰時期的研究,揭露兒童攝取糖分與日後罹患慢性病之間的關聯。這也呼應愈來愈多研究的發現:限制兒童糖分攝取,應從女性懷孕起的1000天就做起,並延續到孩子2歲。
一項新研究指出,英國疫後因為長期生病而沒去工作,也沒去找工作的人,比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激增90萬人,這些人不計入失業率,卻使國家每年減少50億英鎊稅收,英國成了名副其實的「歐洲病夫」。究竟英國為什麼有這麼多正值工作年齡的人生病?該如何改善?
元氣醫聲與慢病好日子聯名節目【慢性共病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3】系列Podcast,從各面向探討全人門診現況、困境,至大家醫計畫底下的社區醫療整合,朝向全人照顧及服務的目標。 第三集的主題是《以為大餐引發血糖失控,奇美醫院生活型態整合門診揪出元兇》。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光靠用藥沒有用,還要改變生活型態,才能真正達標,但到底甚麼是生活型態?光是講少吃多動,但到底要怎麼少吃、怎麼多動? 這次,我們邀請到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部長蔡岡廷聊一下生活型態門診、整合性門診如何幫助大家找到更聰明的方法,來控制三高,並透過數據的力量,讓身體保養更有效率!
元氣醫聲與慢病好日子聯名節目【慢性共病放大鏡-全人門診系列-2】系列Podcast,從各面向探討全人門診現況、困境,至大家醫計畫底下的社區醫療整合,朝向全人照顧及服務的目標。
一天不喝咖啡就全身不舒服?你是咖啡成癮,一定要喝咖啡的「重度咖啡迷」嗎?罹患癌症也能喝咖啡嗎?你害怕咖啡因攝取過量嗎?一天喝多少杯最適當? 現代人愛喝咖啡已不是新鮮事!乳癌治療權威、台大醫學院外科部名譽教授及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平時對咖啡也深有研究,他表示,咖啡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有正面影響,化療期間也可飲用,不會對治療產生負面影響!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健保給付藥費逐年攀升,112年達2431億元,是近5年首度增加金額破百億元。使用人數最多的藥物是成分為乙醯氨酚(paracetamol)的止痛藥;藥物用量排名第一則為糖尿病用藥;癌症用藥以治療肺癌、乳癌等藥物為主。
今年1月,奧森(Bradley Olson)為自己注射瘦瘦針Mounjaro,那是他財力所能負擔的最後一劑。這名45歲中年男子似乎從母親身上遺傳到肥胖基因,腦中常有吃的念頭。他試過各種節食法,不碰糖與碳水化合物,每周固定健身數小時,卻總是在減重與復胖之間循環。 美國藥廠禮來(Eli Lily)的Mounjaro幫助奧森輕鬆甩肉約18公斤,但每月一劑要花1000美元(約新台幣3萬2000元)。奧森想知道若停止用藥,光憑自主管理,是否能防止身材再度走樣?4個月後,他親自揭曉答案。
國健署數據,台灣糖尿病的盛行率大概有到10-11%,全國有近220萬名糖尿病患,每年以16萬名速度增加,每10個台灣人就能有1個有糖尿病,糖尿病已經身處你我的周圍,快要把我們包圍起來了,但是你/妳真的認識它嗎?
想減肥的民眾,近年來或許聽過有網紅提倡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這種低碳水、高脂肪的飲食方式,如今還被醫界研究用於治療失智等腦部疾病。史丹福大學最新一項研究則發現它的另一項好處,就是幫助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人減輕症狀。這顯示想要顧好大腦健康,我們就得更在乎吃進肚子的東西。那麼,一般人可以參考該研究進行生酮飲食嗎?該飲食方式又將帶來什麼副作用?來看專家這麼說...
去年台灣有7.3萬名65歲以上老人駕汽機車發生車禍,高齡人士如何擺脫「移動式神主牌」的標籤?日本腦神經外科、認知症專科醫師給出答案。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高血壓對身體會造成各種傷害,卻很少人知道,對大腦白質也會造成影響,甚至影響銀髮族能否安全駕駛。...
儘管成為廚房主力幾十年了,卻很少有居家用品比微波爐更具爭議。有些大廚稱微波爐破壞烹飪藝術,還有人一直懷疑,微波加熱是否對人體有害? BBC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說法,如果使用得當,微波爐的輻射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但其他顧慮則不甚明確,包括微波加熱食物是否會造成營養流失?加熱塑膠容器裡的食物是否可能溶出化學物質引發荷爾蒙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