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全球央行周上周剛結束,美國聯準會、日本銀行、到台灣的中央銀行,都召開了第二季利率決策會議。大部分的央行,都選擇「不降息」。 由於本季的全球央行周,是美國川普政府4月宣布對等關稅計畫之後的第一次利率決策會議,因此,各國央行決策、對今年全年經濟展望預估,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集白話財經邀請聯合報記者陳儷方,請她來幫我們看看,各國央行在這個季度對經濟展望有哪些看法?對房地產市場又有哪些影響?
買房不只看預算,還得看銀行臉色。在房貸緊縮的環境下,即便申請新青安,銀行授信標準仍未鬆動,審核從嚴已成常態。從利率走高到...
政府祭出房市信用管制措施,買氣明顯降溫,根據591網站統計,2024年9月祭出第七波管制後至今年4月,台南預售屋銷售率僅剩不到四成,讓台南人的購屋目光回到蛋黃區,尤以「市中心的重劃區」,依舊吸引建商插旗布局,其中一處重劃區,更被譽為「最具潛力的城市新核心」。
央行3月20日開完理監事會議,未再推出任何新的打炒房措施,儘管如此,不代表央行在打炒房已鬆手。事實上先前台灣銀行的豪宅貸款遭央行開罰,央行透過處罰國營銀行,已有濃厚向全體銀行警告意味。 然而央行從嚴要求銀行的豪宅貸款,固然是為了儘早達成讓房市降溫又降價的目標,但是否拿捏好個中的平衡點,甚至是否因而損及民眾的權益,或是又引起更多不必要的「地下金流」?
中央銀行去年第三季祭出史上最嚴格打炒房措施後,台灣房市交易量瞬間急凍,不少專家預估今年會呈現「量縮價跌」趨勢。房市急凍,是否是小資族進場的好時機?專家認為,今年房市將面臨大交屋潮,有意購屋民眾要多看、多比較,才有機會撿到便宜。
中央銀行打炒房措施瞄準住宅不動產,尤其在第七波打炒房措施裡面祭出多道禁令,包括第二戶的自然人購置住宅貸款的成數現在最多只有五成,且擴大到全國都實施,另外公司法人或購置住宅貸款最多只有三成,這也使得許多投資客或想置產抗通膨的民眾,把投資目標從自用住宅移轉到投資店面。投資店面成為打炒房避風港?其實沒有想像中簡單…
央行9月實施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打炒房,台中房市買氣迅速降溫,不少建商也因此調整推案步伐,向來搶手的重劃區抵費地因地價飆漲等因素,標脫率也在半年內砍半,2度低於3成,開發商觀望氣氛濃厚。 反觀危老案,因不受土建融管制,加上危老時程獎勵明年5月歸零,催出危老重建熱,迎來大重建時代,台中市危老案申辦、核准數都居六都第二。另外,台中七期房價近期實登揭露,有十多筆豪宅交易也都突破百萬,甚至單價衝上127.2萬元,創台中房價新高,為何房市有兩極化反應,本周房產E點靈將為讀者揭密。...
中央銀行將於周四召開今年最後一場理監事會議。市場預期,央行本季貼放利率將按兵不動,貼放利率「連三凍」、重貼現率維持現行的2%,維持16年來的新高水準。至於最受關注的房市議題,預料央行也暫不加碼打炒房。 另外,央行對明年經濟成長與通膨預估值是否上調或下修,也是市場關注焦點。央行上季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為3.08%,明年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續降為1.89%、1.79%,市場預估,央行本季將進一步上調明年經濟成長預估值。
下周美國、日本,以及台灣央行都要開會,決定新一期的貨幣政策。法人認為美國聯準會(Fed)將把握機會降息,日本將升息解民怨,至於台灣央行可能繼續凍漲利率。而本周率先降息的將是歐洲央行。聯合報數位版訪問投顧專家解析明年市場布局方向。
中央銀行在9月推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後,房市稱之為「金龍海嘯」,受此衝擊,不動產業者普遍預期第四季房市交易面臨關鍵轉折點,房市交易將出現冷靜期。專家提醒,相比房市多頭期間,金龍海嘯後房市交易盤算大不同,買方要更加留意隱形成本,賣方也要提高軟實力才行。
中央銀行9月掀起第七波限貸風暴以來,房市多空論述膠著,目前房市氛圍詭譎,不只買房的人陷入觀望,售屋者與購屋者心態一樣忐忑不安。多數業者都認同第四季房市將降溫,但也預期,房市交易量縮,價格是否下跌還得再觀察。「金龍風暴」後,房市降溫量縮成共識 但「價」混沌不明,賣房策略該如何調整?
央行在九月理監事會議之後,宣布了有史上最嚴重之稱的第七波打炒房措施,除了首購族之外的房貸成數全面降低,第2戶以上的房貸成數管制已經擴大到全國之外,尤其是名下有房但是沒有房貸的民眾,未來要申辦房貸的時候也一律沒有寬限期。在最近半個多月來,央行也收到很多民眾的陳情,因此有對繼承者還有換屋者採取一些豁免的措施,那麼接下來房價是否會下跌?交易量是否會繼續萎縮呢?而民眾是不是在這個時候更能進場撿便宜買房子?要怎麼樣選擇?
政府打炒房措施一波波,一時之間,對購屋民族來說,變得風聲鶴唳,當下還能不能買預售屋?買預售屋或中古屋,何者的講價空間大?攸關民眾取得買房資金的銀行,又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聯合報數位版為您一次解析這些民眾關心的疑難雜症。
今年9月19日中央銀行再度發布信用管制措施,已是第七度發布,而這次被民眾稱為限貸令的信用管制措施9月20日實施後成效立即顯著,新北市是人口最多城市、也是房市交易最大量城市,光9月份新北移轉棟數在20日前每天有224.5件,限貸令上路後移轉棟數瞬間大減兩成,每天僅剩177件,房仲分析由於央行限貸令政策有購屋需求者開始觀望房價走向,房仲、建商都因此開始產生陣痛期。
中央銀行在9月19日理監事會議之後,宣布了第七波打房政策,共4項新措施,這次的第七波打房措施力道,也被外界稱為史上最強的一次 。那麼央行此次採取的措施,是否真能有效降溫房市,使房價降低呢?在這波管制措施裡,有哪些購屋族可能被無辜錯殺?有沒有任何補救的方式?銀行又怎麼來配合最新的管制措施呢?
央行祭出打炒房措施,向來搶手的台中市政府抵費地標售,緊接著浮現觀望氣氛,原本今年初13期大慶、14期美和庄市地重劃區抵費地標脫率還有四成,9月13期第二波抵費地標售,總計212筆、底價390億元,僅50筆標脫,標脫率僅23.6%,難道房市要出現反轉了嗎?與此同時,旗下擁有兩大暢銷品牌BMW與Porsche的汎德永業逆勢出手獵地,進口豪車經銷商究竟看到了什麼商機?
中央銀行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直接衝擊住宅市場,業者均認為第四季房市交易量恐急凍,價格也恐見高點。雖然住宅市場受衝擊最直接,但市場信心不足,會不會讓科技業剛性需求支撐的商業不動產交易也波及?
中央銀行9月19日開會後決定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第四季房市首當其衝,房市將降溫幾乎底定。央行總裁楊金龍說,這次調整,也是要給投資客、投機客一個「lesson(教訓)」。央行這次沒有透過利率調整壓抑房市,但「1+4」的房市管制措施,尤其是有房的人第二戶無寬限期,讓過熱的房市很有感。 不像過去六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對投機客、投資客「網開一面」,這次央行擺明要教訓投機客,大眾是否該為楊金龍拍拍手?
內政部最新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全國房價所得比達10.35倍、房貸負擔率攀升至44.3%,雙雙刷新統計以來新高,可謂史上最沉重。雖然中央銀行19日祭出重手炒房,在風聲鶴唳的限貸令和政府關切中,展現央行鐵腕,維護居住正義決心。 然而一邊是打炒房政策推行,一邊是租金指數節節攀升;一邊是央行祭出名下有房的人再申辦房貸即無寬限期,一邊是囤房族肆無忌憚漲租金。矛盾景象,彷彿一齣荒誕劇對作搬演。
不出市場預期,中央銀行19日日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果然繼續打炒房,而且出手更重。不僅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0.25個百分點),並祭出新的信用管制。央打炒房力道愈來愈重,顯然擔心房市泡泡愈吹愈大,一旦破滅,衝擊整體金融市場。而房市歷經新青安、限貸令兩波狂潮,在央行猛潑冷水下,恐怕又會有番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