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開始,許多外國各媒體不時出現利用3D技術製作的報導,像是紐約時報製作的新惠特尼美術館的介紹〈A NEW WHITNEY〉、酋長岩攀爬的過程〈The Dawn Wall: El Capitan’s Most Unwelcoming Route〉>;坦帕灣時報以空間描繪奧蘭多槍擊案現場經過的〈Choice & Chance〉;日本經濟新聞擺上城市預覽模型說明未來東京變化〈オフィス吸い込む巨大ビル 乱立の構図〉。
有這麼多的案例,新媒體中心也嘗試製作了第一則3D專題報導〈3D帶你攀龍洞 岩壁上的舞者 找路前進〉,以龍洞為描繪主體,運用3D技術帶你向上攀爬。
踏入才知水深。3D敘事跟過去熟悉、以圖文影音為主的多媒體敘事很不同,以下整理成幾個心得跟大家分享。
要做3D就要有模型,市面上可以製作3D模型的方式百百種,每一套軟體都有各自的強項與適合用途。這次我們使用的是Sketch Up 與建模平台Aultizure同步使用。
為什麼要用兩種方式製作,這就要提到各種3D製作形式上的特色跟侷限。龍洞是自然地景,每顆岩石都不一樣,要畫出2公里長龍洞岬灣上的每一塊岩石形狀,是不可能的任務,不僅電腦無法負載,人力與時間成本上也並非合理的安排。而Google Earth上的台灣細部資料其實不多,尤其野外環境,很多地方就是一張照片貼在粗糙的起伏上,但攀岩者腳踏的每一步都是實在凹凸的岩塊,要展現他們的攀爬過程,至少要清楚看見岩石的稜角。
為了帶出身歷其境的感受,岩石的稜角絕對必要,經過一番研究,找到了利用空拍照片合成模型的服務,例如Aultizure、Pix4d、Dronedeploy和GSP等。我們選擇可以先上傳雲端完成合成並預覽的Aultizure(如果大家有用過其他平台或服務,歡迎分享!),空拍機搭配比較常見的大疆空拍機Panton4,連結Aultizure設計的建模App,就能設定搜集路線。把拍好的照片上傳,看完合成完的模型,有進一步利用需求再付費下載。而專題內比較小的兩個模型,則是利用SketchUp 製作。
從Aultizer下載模型準備後製時,馬上意識到一個問題:「這個傢伙在筆電上用軟體開,馬上感受到它逼迫電腦高速運轉,大家的電腦規格、網路狀況都不一樣,會不會打不開的比率超級高?那手機版又該怎麼辦?」
3D模型由兩種物件組成,一個是描繪外型的素模,另外一個是展現外觀的材質。如果仔細觀察,許多報導使用的3D模型多以素模呈現,原因就是材質講求逼真的話,會讓整個檔案非常的大。而龍洞的模型又是選擇以照片合成的材質,想像一下一千多張高解析照片合再一起的檔案大小,是多麼的巨大。
也因為這樣,這次專題才會選擇製作3個版本:網頁上的完整體驗版、網頁上的輕量版、手機版本。提供讀者依據自己身處的環境,選擇適合的版本,將部分的模型改為影片或照片呈現。
除了自然地景之外,模型還有其他的應用方式。觀摩其他媒體製作的專題,會發現模型的呈現是一種特別的敘事方法,應用場景不同,呈現方式也不同。
這邊介紹3種形式:
一、自然地景
模型特性:擬真模型容易帶給讀者身歷其境的感覺。地形與景象的不規則,讓大範圍的手繪塑模極具挑戰性,多數時候需要實景照片的輔助,利用軟體合成模型,在貼上外觀材質。
這類型的如果不仿真,可以運用素材庫的材質解決,不過材質畢竟無法取代原始地貌的自然感,這是材質選擇上需要取捨的。
製作注意:如透過空拍機搜集影像素材,則需要注意拍攝物週遭的地形高度限制,周遭高、中心低的拍攝要特別注意拍攝路徑的設定是否會影響空拍機的安危。
案例:The New York Times〈The Dawn Wall: El Capitan’s Most Unwelcoming Route〉
二、建築建物
模型特性:運用3D繪圖軟體製作建築物的由來已久,而在新聞報導中的應用案例較多,包括新建物介紹、城市規劃變革,甚至有地球暖化的解釋應用。
此類題材,因目前載具的效能限制,除非需要建物外觀介紹,不然多以素模呈現。
製作注意:雖然素模檔案會比較小,但建築物量大到一個程度,還是很吃電腦資源,依舊必須有做2個以上版本的心裡準備。
案例:
日本經濟新聞〈オフィス吸い込む巨大ビル 乱立の構図〉
三、事件描述
模型特性:近期有一些作品將3D模型用於事件的剖析與解釋,透過近似全知觀點的視角轉換,帶讀者理解事發經過,將帶來比照片或影片更為強烈的感受。
多以素模或簡單線條呈現。
製作注意:建模之外,視角轉換的腳本是製作上非常重要的元素。
案例:
The New York Times〈The Keith Scott Shooting: A 3-D Reconstruction〉
Tampa Bay Times〈Choice & Chance〉
從前面的案例介紹應該可以發現,3D模型具有讓讀者身歷其境的潛力,隨著VR、AR載具的進步,可以料想會扮演越來越多角色,是很值得多思考、多嘗試的應用媒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