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14學測首日登場!理組迎戰 數學A、自然科解答一次看

下周兩波東北季風先乾後濕 過年前還有一波更強冷空氣

利菁突爆料兒子父親身分 謝金燕親回應:他人的恥笑歧視我承受

中國2024年新生兒954萬人 年增52萬終結連7年下降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中國大陸2024年人口雖然連續第3年減少,但2024年出生人口達到954萬人,較2023年增加52萬人,終結連續7年下降。分析指向疫情後的生育補償效應以及中國人偏愛龍寶寶。

據陸媒金融界,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上午發布2024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954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93萬人,人口死亡率為 7.7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99‰。這是中國大陸人口數連續第3年下降。

不過,相較於2023年新生兒902萬人的新低紀錄,2024年中國大陸新生兒增加52萬人,終結2017年以來連續7年下降。

報導說,多個因素促成中國大陸出生人口反彈。首先,後疫情時代的生育補償效應是重要原因之一。由於疫情影響,許多家庭延後了婚育計畫,隨著疫情得到控制,這些家庭開始逐步完成生育計畫,從而帶動了2024年出生人口的增加。

另外,中國大陸2023年結婚登記對數為768萬對,比2022年增加84.7萬對,也為2024年的出生人口增加提供了正面支撐。

報導並稱,2024年是龍年,受儒家文化影響,龍年在中國被視為生育大年。家長們普遍希望子女能夠「望子成龍」,因此龍年往往能激發更高的生育意願。這種生育偏好不僅在中國存在,在韓國、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圈國家也同樣顯著。例如,韓國在2024年也實現了出生人口的首次逆轉,打破了連續8年的下降趨勢。

報導提到,除了上述短期因素外,國家層面的生育政策刺激也起到作用。近年來,從沿海地區到中西部內陸地區,各地紛紛推出政策補貼生育、鼓勵延長婚育假期、保障房政策向多孩家庭傾斜等等。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育、養育、教育的成本,提高了家庭的生育意願。

報導並提到,湖北省天門市將鼓勵生育作為全市五大重點工作之一,並基於對全市超過16.5萬已婚育齡女性的生育意願調查結果,優化並擴展原有的政策措施。對於生育三個孩子的家庭,他們可以享受到包括基因篩查費用減免、分娩補助、一次性生育獎勵、產假補貼、每月育兒津貼、購房獎勵等一系列福利。這種政策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當地居民的生育意願,使得2024年出生人口增加1050人,增幅達到17%。

不過報導強調,儘管出生人口數量有所反彈,但中國的人口形勢仍然面臨嚴峻挑戰。總人口數量的連續負增長意味著,中國人口紅利在不斷衰減,將對勞動力市場、消費市場等產生多方面影響,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也將隨之發生變化。此外,隨著城鎮化的推進,城鎮常住人口增加,但新增城鎮人口數量呈現下降趨勢,這對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同樣構成挑戰。

生育 疫情

延伸閱讀

大陸2024年經濟成長達標 分析師:川普回歸恐挫復甦態勢

2024年港人申請破產逾9千宗 創9年最高

緯軟 2024年每股賺6.25元

鈺齊2024年EPS 7.23元 加速擴產

相關新聞

香江風情/官民雙困 良方未現

香港經濟遭遇多年未見的困難,而且是官民雙困。官府之困,是所謂「千億財赤」,儲備減少,勢陷收支失據;民眾之困,表現不只在消...

中國發現大規模稀土礦 潛在資源115萬噸

中國大陸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17日表示,該部門在雲南省紅河地區發現超大規模離子吸附型稀土礦,潛在資源達115萬噸,其...

5歲童遭充氣城堡防護繩勒頸窒息亡 警按過失致死調查

1月5日,中國大陸江西萍鄉市一名5歲半男童在充氣城堡玩耍時,不幸被安全繩勒頸身亡。家屬透露,初步判定兒子是窒息身亡,警方已按過失致人死亡立案調查,檢察院已介入案件。

小紅書湧入大量美國人!網友籲增一鍵翻譯功能 客服:正跟進

TikTok近日在美國面臨的關停危機引發了廣泛關注。隨著美國政府禁令的逐步加強,許多TikTok用戶急忙尋找替代平台,其中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國際版本為REDnote)成為主要受益者。

中國商飛2025年C919產能將達50架,預計下線量達30架

據澎湃新聞,1月17日,在2025年上海兩會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沈波在接受澎湃...

陸消費者搶買福袋 想薅羊毛反成冤大頭

前言:中國經濟疲弱,消費者荷包愈來愈薄,薅羊毛已然成為全民運動,但在撿便宜的當下,民眾可能也成為被「薅」的對象。買來的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