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去中國化? 蕭宗煌:「兩個字」限縮理性對話與改革空間
故宮院長蕭宗煌今天赴立院教委會報告就「回首百年放眼未來-故宮定位與部會級博物館公共責任總檢討」進行專題報告。立委林宜瑾質詢時問及故宮的「本土化」與「去中國化」問題。蕭宗煌強調,故宮從來沒有所謂的「去中」思維。他其實很不喜歡提這「兩個字」,因為故宮面臨其苦,任何作為都會套上這「兩個字」,對故宮的長遠發展其實不利;很簡化的「兩個字」,會限縮理性對話或是改革的空間。而故宮的本土化早已是進行式了,故宮推行的策展、文創行銷或是教育推廣,都是為了拉近故宮和台灣的感情。
立委林宜瑾質詢時表示,日本資深媒體人野島剛,去年10月底以故宮博物院外籍諮詢委員身分訪台,參加長達3天的這個會議,對故宮的經營也提出很多的建議。而他早在2016年,便曾建議故宮應該早日放下法統的任務,放下中華文化本位的優越感,思考怎麼樣成為台灣人的故宮。他問蕭宗煌,是否認同野島剛的建議。
蕭宗煌表示,外人的觀點當然我們可以參考。但提到要放下中華文化本位的優越感,就像故宮當初的成立就是政治下的產物,這種糾葛和羈絆很難完全排除。
林宜瑾再問,故宮百年的歲月中有70多年在台灣度過,理論上故宮早該跟這塊土地上生根,而且發展出在地的連結。但無論是組織改造也好,或是修復再利用的計畫,都有人覺得是「去中國化」?她請問蕭宗煌,認為什麼叫做去中國化?
蕭宗煌表示,有時候這樣講,就是很簡單的簡化的「兩個字」,會限縮理性對話或是改革的空間。他表示,他不願意講這兩個字,因為故宮面臨其苦,任何的作為都會套上這兩個字,對故宮的長遠發展其實不利。
至於故宮的在地化/本土化,蕭宗煌表示,故宮在台灣73年,他是南部小孩,南部小孩的願望,就是畢業典禮時可以參加故宮。但在這個過程之中,從來沒有小孩子認為,去參觀故宮就會被統戰或是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他表示,故宮的本土化其實已經逐漸在進行中,而故宮推行的任何活動,也都是拉近故宮和台灣的感情,不管是策展或者文創行銷或是教育推廣。蕭宗煌也強調,故宮從來沒有所謂的「去中」思維,他必須澄清,希望大家了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