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遇過 醫療、社工職場暴力機率高
據勞動部調查,超過一成民眾過往一年曾遭受職場暴力,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陳叡瑜指出,以行業別區分職場暴力發生率,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與其他行業相比,較易碰到職場暴力,比率達百分之卅三,職場暴力的類型以「言語暴力」及「心理暴力」最多,專家分析與醫療環境封閉、強調職場倫理關係有關。
醫療院所的職場暴力可分為「外部暴力」和「內部暴力」,陳叡瑜表示,實際走訪醫院,發生外部暴力的機率高,如等待就醫時間過長,導致病患將不滿發洩在醫護人員身上等。
從衛福部統計的醫療爭議事件通報觀察,二○一八年通報件數為三九九件,後續因疫情減少進入醫院,通報件數下降,但從二○二二年起的二六○件到前年一路增加到三三一件,增幅達三成。經通報司法調查遭判有期徒刑的案件也同步增長,從二○二二年的十一件成長到二○二三年的卅四件。
陳叡瑜說,外部暴力在媒體報導下,受到社會關注,也格外受到重視,醫療機構開始對外部暴力採取多項應對措施,如急診檢傷分類,病患需依照生命受到威脅的程度,按優先順序就醫,同時,醫院也加設緊急按鈕、強化人員訓練等,降低外部暴力發生,但內部暴力卻未被顯著關注。
醫療院所的內部暴力以「言語暴力」及「心理暴力」為主。
陳叡瑜說,內部暴力多數發生在上下級,或資深對資淺的關係中,醫界管理方式仍採威權的管理方式,言語則常用「貶低」、「輕蔑」方式評斷同事的作為,有些會將自身的情緒帶到職場,用職位壓迫資淺同事等。
而護理人員的內部暴力問題顯著,曾有相關團體指出,護理人員離職的一大原因就與「職場霸凌」有關。她說,內部暴力要改善相對困難,雖然「職業安全衛生法」要求機構要制定預防計畫,但部分職場執行情況不理想,且勞動檢查時也難以馬上察覺。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醫療爭議事件通報件數上升一事,她正向看待,比起醫院同仁自行在網路上爆料,使雙方無法順利溝通,更希望鼓勵醫事人員能善用管道通報,官方也更可以掌握醫療院所遇到的問題或困境,鼓勵醫界勇敢申訴、通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