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食物中毒案件達633件 食藥署提兩大食物保存原則
衛福部統計,2023年食品中毒統計案件累計633件,較前一年暴增133例,病原微生物在7°C至60°C的「危險溫度帶」 有快速繁殖風險,食品保存原則為「冷藏溫度應低於7°C、熱藏高於60°C」,食品加熱溫度則應超過70°C,才能消滅微生物。
知名餐廳「饗饗」信義微風店疑食物中毒案,衛福部疾管署表示,目前採檢73人中9人檢出諾羅病毒陽性,加上去年爆發的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讓民眾上緊食安發條。
食藥署統計,2019年至2023年的食品中毒案件共2638件,依序為502件、506件、498件、499件,2023年更暴增至633件,全球面臨極端氣候,外界關注,氣候變遷,是否導致我國餐飲業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制度已不敷使用,或業者保存食材能力變差所致?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近年食品中毒案件數通報率的提高,推測主要原因為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影響,全民食品中毒意識提升,導致醫療院所或民眾向相關衛生單位通報的案件數量增加。
忽冷忽熱的天候變化可能影響食品的保存條件,林金富說,病原微生物在7°C至60°C的「危險溫度帶」 有快速繁殖風險,為避免食品中毒,業者的食品保存,應遵循冷藏溫度需低於7°C,熱藏溫度需高於60°C的原則;食品加熱溫度則應超過70°C,才能有效消滅微生物。
林金富指出,HACCP為國際公認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統,透過分析食品製造、加工與供應鏈的潛在風險,並設置關鍵管制點進行監控,可有效降低食品中毒事件的發生。
食藥署表示,目前我國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8條第3項公告,特定類別及規模的食品業者須強制實施HACCP,其中包括餐盒食品工廠、供應鐵路運輸旅客餐盒、國際觀光旅館及五星級旅館附設餐廳,也鼓勵其他餐飲業者以自願性方式導入HACCP制度,強化食品中毒,要把握五要二不原則,分別為:
(一) 要洗手 :調理食品前後需徹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
(二) 要新鮮:適量購買,並選擇新鮮食材,用水要衛生。
(三) 生、熟食要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互污染。
(四) 要澈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病原微生物才容易被消滅。
(五) 要注意保存溫度:食材保存應低於7℃,若置於室溫環境則不宜過久。
(六) 不要飲用山泉水:生飲未消毒殺菌/消毒的山泉水,可能有感染諾羅病毒的安全疑慮。
(七) 不要食用不明的動植物 :發現來路不明的動植物,應遵守「不採不食」的原則,以避免因誤食中毒而危害自身健康安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