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未給付⋯急診醫靠熱血 創群組助救護車判讀心電圖
心臟疾病是國人第二大死因,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北醫附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群耀表示,每年約有1萬7千人罹患心肌梗塞,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致死率更是不斷提升。專家指出,為幫助心肌梗塞病人正確送醫,並提升救回機率,台北市透過醫師群組協助救護員判讀心電圖數據,但目前只能做功德,尚無健保給付。
為把握黃金急救時間,醫院必須超前部署。黃群耀說,心肌梗塞發作黃金救治時間極為關鍵,涉及三個重要的環節,包括全民急救知識普及,消防救護人員即時取得病人心電圖,提供醫師迅速判讀、連絡後送醫院,透過超前佈署讓病人抵達醫院後,即有萬全準備的醫療團隊順利接手搶救。
台北市政府消防局建置心電圖即時傳輸與心肌梗塞分級送醫機制,救護人員在急救現場為心肌梗塞患者施作心電圖,將數據傳給有24小時急救處置能力的「急救責任醫院」,讓院方盡早準備,以縮短急救時間、提高救治效率。後續並規畫引進人工智慧(AI)協助心電圖判讀,提升診斷速度及精準度,將病人生命徵象數據直接傳到醫院端,串連病人到院前後處置方式。
類似作法也在高屏地區推動,健保署高屏業務組推動到院前心電圖判讀系統制度化,以「醫院總額風險調整移撥款」支付高雄、屏東、澎湖急重症醫療單位,24小時均有醫師協助救護車人員進行心電圖判讀、車上用藥指導。
北醫附醫急診醫學科主任趙君傑表示,目前健保台北區尚未針對心肌梗塞病人到院前心電圖給予給付,因為病人尚未到院,健保給付又採「歸人」原則,實務上較難進行,不過,台北區幾家醫院符合資格的醫師,「靠著熱血」在通訊軟體上組成聯繫群組,救護車接到疑似心肌梗塞患者時,可透過群組聯繫,判讀救護人員提供的心電圖內容,若確診為心肌梗塞,救護車必須將患者送至有24小時緊急心導管的醫院。
50多歲許先生在家中泡澡放鬆時,左胸口與左上臂突然劇烈疼痛,經家人刮痧疼痛稍退後,繼續回到浴室泡澡,隨後失去意識倒臥浴缸,家人察覺異狀後立即撥打119,救護人員到場後發現心跳停止,立即CPR並使用AED電擊搶救,到院後醫療團隊用葉克膜爭取搶救時間,並進行緊急心導管手術打通堵塞的冠狀動脈,經數日密集治療與康復計畫支持,病人已康復重返工作崗位。
趙君傑指出,心肌梗塞救治是與時間賽跑,急救時間愈短,病人恢復越好,該院結合急診、心臟內外科及護理等多專業團隊,導入高效溝通與判斷機制,成功縮短從入院到完成心導管治療的時間,並將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盼透過無縫接軌的救治體系,為心肌梗塞病人爭取生存機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