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桌球/闖新加坡站決賽 林昀儒、高承睿首合拍就將爭冠

真好!3.2萬個工作機會周六「不用補班」 1.7萬個集中在這個行業

因應內外嚴峻挑戰 賴總統10日召集五院院長會商國政

行銷線上/個人品牌的戰略思維

在人工智慧與數位科技的快速發展下,我們走到數位轉型永不停歇並且持續加速的時代,建立個人品牌已從選擇題轉變為必修課。無論是專業發展還是事業成長,強大的個人品牌都能幫助你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脫穎而出,開創更多機會。

2025年如何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個人品牌,以下五個趨勢觀察與策略建議供參考。

第一點,建立清晰的品牌定位。個人品牌的根基在於明確的自我定位。這不僅是對外的形象展現,更是內在價值的具體呈現。

明確定義自己:你的價值主張,包含專業技能、個人觀點和核心理念。寫出你的品牌故事,真實且富有感染力的敘事,比較容易引起共鳴。

例如,知名的科技趨勢作家凱文.凱利(Kevin Kelly),他透過獨特的未來學視角,建立專業且富遠見的個人品牌形象,成功吸引科技愛好者與企業決策者關注。

第二點,建構你的內容與觀點。人不喜歡聽說教,喜歡聽說故事,用優質的敘事分享你的見解。

以自己的觀點接觸目標受眾,保持一定頻率更新,建立信任,如固定頻率(每周)錄製Podcast、寫文章或拍影片。優質內容是個人品牌的重要載體,可以從四個維度規劃內容:專業價值、個人特色、目標市場需求、連結時事。

例如,一位數位行銷專家暨咖啡愛好者,可從四個面向規劃內容:在專業價值層面,可透過深度解析文章探討行銷策略失敗原因,或以實際案例分享如何提升客戶轉換率;在個人特色方面,撰寫「咖啡廳工作指南」或「晨間效率儀式」系列內容;針對市場需求,可開發小預算創業行銷指南或遠端團隊管理等實用內容;在時事議題上,則可評測最新AI行銷工具,或探討隱私政策變革對數位行銷的影響。

第三,注重內容品質與一致性。在資訊過載的時代,高質量的內容更顯珍貴。

請記得「重質不重量」的原則,保持真實性和高品質互動,內容資訊密度的優先性高於數量,專注於目標,如建構專業印象。選擇你喜歡的形式去製作內容,例如:文章、影片、podcast等等,再運用社交媒體去擴散你的內容、與他人互動。

第四,維護身心健康。個人品牌經營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比賽。

健康的身體、精神和心理狀態是一切基石。培養固定作息、保持運動習慣、培養工作之外的興趣愛好、有效的時間和精力管理,值得你投資與實踐。

最後,保持適應能力並擁抱新技術,維持終身學習。

明智地運用科技工具能大幅提升個人品牌經營效率,但不要讓科技工具反賓為主,變成你思考主軸的主角,它只是輔助。例如,運用AI/VR去呈現你的個人品牌形象,但重點是你的觀點、你的內容。

打造個人品牌重點不在追求完美,而在於持續行動與調整。透過明確定位、優質內容、持續經營、平衡發展與善用科技,你將能在2025年的數位時代中建立有影響力的個人品牌。記住,最重要的是保持真實,展現獨特的自我。

AI 咖啡廳

延伸閱讀

MLB/若與索托簽約時間互換? 名人堂三壘手看好大谷拿10億美元

邁超高齡社會倒數14天 科技體適能推展全民運動

【Podcast】Ep21.失智症下的雙重人生:一個丈夫、一個患者的真實告白ft.台灣失智症協會曾清芳顧問

「產業控股」是萬靈藥?安永點出二道關卡要克服

相關新聞

科技業主管反而超容易失業?過來人曝「每年都戰戰兢兢」:養成3習慣保持競爭力

今天看到一篇科技業高管中年失業找不到工作的文章,覺得很感慨。

饗饗爆食物中毒…同集團的「旭集」照樣去吃! 股添樂:會是近期最乾淨、體驗最好的

饗賓集團旗下品牌,一個人要價近2000的「饗饗」昨天爆發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剛好我今天要去吃旗下另一個品牌「旭集」。

多少資產才會滿足?雨果「不同年齡追求目標不同」:存夠退休金不是一切

最近看了一些影片,討論到不要僅是追求財富,人生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有影片訪問到一些已經達到一些財富地位的人,開始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與捐獻等事情。

文組該怎麼領高薪?過來人分享「服務業跳科技」:需要具備3種能力

之前蠻多文章討論文組職要怎麼領高薪,其實不少案例是進外商科技業然後擔任營運相關的職位像是Operation、行銷、客服、專案經理等等。

台中李方艾美酒店求售 業界猜測:趁國際飯店紛紛入駐脫手

斥資80億元打造的「台中李方艾美酒店」傳出委託不動產公司標售,引發關注。據台中市飯店業者指出,李方艾美公開求售後,已有仲...

momo富邦媒謝年會 持續發展多元科技電商第2曲線

台灣線上零售業龍頭富邦媒(8454)今(28)日舉行謝年會,呼應20週年以「開箱下一個自己」為主題,邀請momo及富昇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