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黃仁勳「TEAM TAIWAN」午宴 大老們吃什麼?滿桌功夫菜價格出爐

代表團無法參與川普就職典禮仍訪美 國民黨決定關鍵曝光

掌握懷孕三階段心理變化 正視情緒.做最快樂的孕媽咪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文/游品姍 採訪諮詢/芯語心理治療所諮商心理師許心宥

懷孕是女性的人生新階段,除了解鎖了母親的角色,也必須面對一連串的個人生涯及家庭生活的變動、挑戰,芯語心理治療所諮商心理師許心宥表示,這些變化皆可能會為孕婦帶來緊張和焦慮,還有配偶及家人的支持度、家庭的經濟狀況是否能負擔育兒等等,也會影響孕婦的焦慮程度。

造成孕期心理變化的原因

懷孕期間的心理變化源自多重因素,主要包括生理、情緒和社會及文化壓力等,許心宥心理師提出以下說明:

1.形象的改變

首先,就是自身外觀上發生的改變,對於這樣的變化,女性本人的想法、感受、接納程度,皆有機會衝擊到原有的自我感覺。

2.荷爾蒙的改變

懷孕以後,女性的雌激素、黃體素和催乳素,會於孕期間發生急劇變動,這會直接影響大腦中控制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導致孕婦的情緒有所波動。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3.生理的變化

懷孕各階段除了自身的不舒服,像是孕吐、水腫、頻尿、皮膚發癢等等,還會連帶影響女性擔心這些不適是否會間接影響到胎兒,額外增加導致心情低落的影響要素。如若這些變化無法被另一半、家人,或者合作密切的同事、主管所理解,又可能會衍生像是孤單、無助等等的負面情緒。

4.生活造成的壓力

許多女性須同時兼顧家庭與事業,或許平時還能應付得過來,可是一旦面臨懷孕為身心帶來的巨大改變,便會備感吃力,甚至力不從心,感到挫折、無力、對自己苛責又覺得委屈、也可能焦慮於職場上能否被友善、公平對待,自己帶孩子時能否順利上手……

5.對於未來的不安感

不管是自身的職場發展、個人生涯願景,或者與伴侶在育兒、教養上的合作方式、價值觀差異,都是孕婦得面對、思考並處理的部分,這些壓力都可能影響心理狀態。此外,社會期待與實際情形的差距,與家人的關係是否和諧皆會加劇情緒波動。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圖片/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適時尋求專業幫助.協助心理調適

如果伴侶在懷孕的過程中感受到無法處理的壓力,或者溝通出現問題,建議尋求專業諮商心理師的幫助,伴侶諮商能夠幫助雙方更好地應對情緒和壓力,維持健康的伴侶關係,為未來的家庭生活打下良好準備基礎。

在台灣社會和傳統文化的背景下,另一半在孕期的角色至關重要。透過提供生理的支持和心理的情感關懷,伴侶也能幫助孕媽咪更好地應對文化期望、角色壓力和身心變化,從而度過一個更加健康且平穩的孕期。

【完整內容請見2024年10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延伸閱讀

桃園好孕專車加碼 復興孕婦產檢車資最高再補助2600元

老翁不滿沒被讓座竟強行拉起孕婦…她護肚求饒 同車乘客氣炸合力制止

1天4杯咖啡是日常 挪威研究:咖啡因與兒童大腦發育無關

奶貓被懷孕飼主丟棄!好心女撿回家辛苦養大 竟被當小偷吃上官司

相關新聞

用關鍵字 一鍵解決爸媽育兒痛點

媽媽寶寶mombaby網站,透過自動化貼標服務,全面升級網站。針對目標受眾傳達正確育兒知識,深化服務,在少子化的時代,讓爸媽們在育兒這條路上有更多知識的協助,對於生子育兒,更有信心!

過節睡眠全攻略 對症下藥.讓寶寶睡好覺

每到年底,不免因為參加聖誕節、跨年等聚會,而讓全家晚睡,導致寶寶經常處於過於疲累的狀態。面對這些問題,爸爸媽媽又該如何調整寶寶的睡眠呢?

哺乳媽媽輕鬆動 以最佳狀態照顧寶寶

產後,很需要藉由運動修復與適應身體和生活的改變,才能以最好的狀態照顧與陪伴孩子。從低強度運動開始進行,再慢慢根據身體狀況調整運動方式與強度。

爸爸比媽媽更適合育嬰假 照顧孩子不是能者多勞

一般人的觀念,總是媽媽比較會照顧孩子,要請育嬰假的話,應該是媽媽提出申請。然而,育兒不是誰做得最好,就由誰去做,而是關注有沒有能力做到即可。其實育嬰假期限是小孩3歲前,剛好是爸爸最能發揮能力的時候!

生完容易產後尿失禁? 及早治療.改善成效佳

有些問題看似不危及生命,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相信「尿失禁」一定高居榜首!不少人從懷孕後期就開始有此狀況,產後六週理當可自行恢復,但也有人未能恢復而飽受困擾,卻又不好意思就醫。請不要羞於啟齒,其實這個問題愈來愈受重視,只要積極就醫,一定有辦法獲得改善!

孕期痠痛無處不在? 適當休息.享受美好懷孕時刻

孕育新生命充滿美好及希望,但對於女性來說,即使滿懷期待新生兒的到來,仍不免要承受孕期的種種不適,考驗著孕媽咪的生理及心理狀況,特別是身體的各種痠痛,又該如何一一緩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