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桌球/闖新加坡站決賽 林昀儒、高承睿首合拍就將爭冠

美小客機在阿拉斯加上空失聯逾4小時!機上10人生死未卜

真好!3.2萬個工作機會周六「不用補班」 1.7萬個集中在這個行業

銘傳大學永續生活節 展現校園零碳生活圈願景

銘傳大學今於桃園校區明園廣場舉行「銘傳永續生活宣言」簽署儀式,並同步發布《2024永續報告書》。圖/銘傳大學提供
銘傳大學今於桃園校區明園廣場舉行「銘傳永續生活宣言」簽署儀式,並同步發布《2024永續報告書》。圖/銘傳大學提供

銘傳大學今於桃園校區明園廣場舉行「銘傳永續生活宣言」簽署儀式,並同步發布《2024永續報告書》。本次活動以「永續新生活」為主題,吸引校內外師生、校友及社區居民熱烈參與,展現校園推動永續發展的具體行動與強烈決心。

銘傳大學總校長李銓表示,淨零排碳是學校的重要發展目標,透過教育、校園設施與社會參與的多重努力,將使銘傳校園成為永續發展典範,師生、校友及社區居民共同簽署「銘傳永續生活宣言」,共同宣誓落實永續理念及行動支持。

永續長盧陽正說明,《2024永續報告書》強調銘傳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框架下,從能源管理、資源回收到生態保育等領域,都持續展現卓越成果。報告書中列舉校園在降低碳排放、推動環保設計及提升永續教育的實際案例,呼籲全體師生將永續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活動現場的「永續小市集」吸引眾多參與者的關注,各式攤位展示永續生活的多樣實踐方式。低碳餐盒的推廣、多肉植物組盆DIY、魚菜共生農法體驗,以及由學務處主辦的二手商品拍賣會,讓參加者在輕鬆的互動中了解如何從飲食、種植及消費中實現環保。

另外建築系的低碳建築展示透過模型和數據,向參觀者呈現創新設計如何助力降低建築碳足跡。都防系展出的「永續韌性城市」專題,從真實案例出發,生動解釋城市如何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活動中還安排原住民手工藝教學和綠色旅行規劃分享,讓參與者深刻體會文化與永續結合的魅力。

此次活動吸引威剛科技、晶寶建設及星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與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評量個人是否達標永續生活的師生超過2千人,活動參加人數也超過千人,不僅凝聚校內外力量,也深化學校與社區、企業間的合作關係,充分展現校園零碳生活圈的願景與行動力。

銘傳大學今於桃園校區明園廣場舉行「銘傳永續生活宣言」簽署儀式,現場有魚菜共生農法簡介與魚菜產品體驗。圖/銘傳大學提供
銘傳大學今於桃園校區明園廣場舉行「銘傳永續生活宣言」簽署儀式,現場有魚菜共生農法簡介與魚菜產品體驗。圖/銘傳大學提供
銘傳大學今於桃園校區明園廣場舉行「銘傳永續生活宣言」簽署儀式,現場有多肉植物組盆DIY。圖/銘傳大學提供
銘傳大學今於桃園校區明園廣場舉行「銘傳永續生活宣言」簽署儀式,現場有多肉植物組盆DIY。圖/銘傳大學提供
活動現場的「永續小市集」吸引眾多參與者的關注,各式攤位展示永續生活的多樣實踐方式。圖/銘傳大學提供
活動現場的「永續小市集」吸引眾多參與者的關注,各式攤位展示永續生活的多樣實踐方式。圖/銘傳大學提供

校園 永續 碳建築 銘傳大學

延伸閱讀

高齡化挑戰 新北社宅明年將與醫療、學校合作活絡社區

能源高峰論壇/能源署副署長李君禮:打造零碳能源系統

能源高峰論壇/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以終為始催動減碳

低碳「綠色餐廳」 中國連鎖餐飲業新顯學

相關新聞

台師大與加州理工學院攜手 將為量子計算領域帶來突破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極低溫下,磁場誘發單層二硫化鉬(MoS₂)電晶體中產生的極...

靜宜獲選教育部青年署「青年職輔中區召集學校」 促校際產學合作

靜宜大學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評選為「114年青年職涯輔導中區召集學校」;職涯發展暨產業促進處魏清圳職產長表示,靜宜任中區召...

大陸明星趙露絲母校明道大學何去何從?彰化立委盼地方接管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到明道大學考察,縣長王惠美趕到,再次請行政院通過彰化縣政府接管明道大學,配合相鄰99公頃彰南產業園區整...

頂大成績通膨嚴重 台大A以上學生近6成

台大大學部學生「A及A+」占比高達五成九,台灣師大A以上占比六成四,「高教成績通膨」嚴重,影響學術聲譽,求職與申請國外研...

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班今年將招生 台師大教授不看好

70年歷史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被譽為科大校長搖籃,本欲功成身退停招,後教育部出面協調,轉型為國內首個技職師資公費...

印尼親王TEJO親手鑄劍送虎科大 直言台灣是他的第2故鄉

印尼親王K.R.A.TEJO BAGUS SUNARYO,同時也是梭羅王室宮廷藝術文化總監,應虎尾科技大邀請今天來台拜訪...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