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床的世界」總經理陳俊傑失足逝 預防居家跌倒風險留意5要點

中職/另類「霸榜」各種打擊榜亞軍 陳傑憲12強賽終當王者

破解魚皮密碼第一人 中山大學王亮鈞獲吳大猷獎

中山大學海資系副教授王亮鈞(後排右二)創設全亞洲唯一的海洋及致病微生物實驗室,團隊研究魚皮膚、共生菌及環境的三角關係。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海資系副教授王亮鈞(後排右二)創設全亞洲唯一的海洋及致病微生物實驗室,團隊研究魚皮膚、共生菌及環境的三角關係。圖/中山大學提供

魚皮膚共生菌是觀測魚類健康的密碼!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副教授王亮鈞帶團隊研究魚皮膚、共生菌及環境的三角關係,破解魚皮黏膜共生菌的秘密,發現共生菌具抵抗力和治癒力有利魚類存活,也有助養殖經濟減少用藥,研究成果創世界先例,今年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魚皮、黏膜共生菌與環境的三角關係是複雜的議題,全球聚焦海洋生物菌相投入魚群共生菌動態與環境及宿主的因果研究實驗室,寥寥可數,王亮鈞研究團隊目前亞洲唯一。

王亮鈞說,由於文獻稀少,連實驗法都從零開始,他以3D列印製作出全球首創的魚皮模組,將魚皮分成上表皮和下表皮,兩個對照組,仿造魚皮黏膜與共生菌共存的環境,檢視環境中不同致病菌,帶給共生菌和魚皮健康的影響,這套模組系統還獲專利。

研究團隊以南台灣經濟漁獲如石斑魚、虱目魚和鱸魚做研究,意外發現魚皮黏膜共生菌有保護效力,讓魚類適應環境,減少疾病,也有治癒力甚至產生抗體,大大延長了魚類的壽命和存活率。

「這套魚皮共生菌益生機制,可以應用在許多方面」,王亮鈞表示,分析共生菌的組成與特性,可提升魚類的抵抗力與治癒力,找出魚類健康及免疫平衡的秘訣,幫助水產養殖業者減少用藥、保護環境。

他表示,同一種魚,身處不同水域,或健康狀態改變,魚皮黏膜共生菌都有所變化,只要建立數據資料庫,未來用工具輕輕一刮,取得魚皮黏膜後檢查共生菌狀態,即可掌握魚的健康動態,促進水產養殖領域開發新型養殖健康監測模式。

此外,不同的魚天生抵抗力不同,如虱目魚表皮黏膜抵禦環境致病菌侵襲的抗性特別強,潛在可解析出抵抗力強的共生菌菌株,進一步提煉與開發新藥作為養殖魚或人體的成藥。

王亮鈞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攻讀細胞生物學與分子遺傳學,2019返回母校中山大學投入微生物及宿主交互作用、魚類黏膜表皮共生菌、水產微生物致病機制與微生物抗藥性機制等領域,並跨足醫學相關技術,研究量能具國際水準,獲113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肯定。

只要用工具輕輕一刮,取得魚皮黏膜後檢查共生菌狀態,即可掌握魚的健康動態,無礙魚的健康和生命,更符合保育精神。圖/中山大學提供
只要用工具輕輕一刮,取得魚皮黏膜後檢查共生菌狀態,即可掌握魚的健康動態,無礙魚的健康和生命,更符合保育精神。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海資系副教授王亮鈞破解魚皮密碼獲今年吳大猷獎。圖/中山大學提供
中山大學海資系副教授王亮鈞破解魚皮密碼獲今年吳大猷獎。圖/中山大學提供

團隊 機制 魚類

延伸閱讀

中山大學寢室牆發霉、床破洞...住宿生崩潰 校方:立即維修

批民眾黨干預司法 鍾小平直呼「希望柯文哲坐牢」

魚果市場減項發包惹議 簡舒培:柯文哲涉圖利威京50億

張文貞被提名司法院長...主張國會改革違憲 曾任同婚、通姦除罪鑑定人

相關新聞

「抽血換學分」立委爆台師大女足選手淪教練、教授實驗白老鼠

立法委員陳培瑜今在立法院關心國科會運動科研計畫,卻踢爆台師大女足教練在寒暑假期間要求選手配合教練與教練友好教授進行相關實...

跨領域學士學程 8校下學期試辦

教育部推「跨領域學士學位」試辦計畫,共有八所大學參與,大學生將可選擇跨學科課程,設計自己的專屬跨領域學士學位。預計自一一...

與清大整併成定局!中華大學校長公布「給全校同學的一封信」

清華大學2016年合併新竹教育大學後,將再整併私立中華大學,成立半導體學院。不過,兩校整併消息一出,造成師生議論,對此,...

考上台大卻被逼「當波波接家業」 醫二代心累:台灣農業社會的遺緒

近日波波醫師爭議延燒,一名男網友表示,高中畢業後,因為考上台大非醫學相關科系,每年都被開業的醫師父母問說要不要去當波波,再回台接家業,讓他相當無奈,直言「這某種程度上是台灣農業社會的遺緒吧!相信家戶集體生產是製造價值的最佳解」,引發討論。

學店畢業要讀研究所嗎?她坦言落後一大截 網鼓勵:有想法就行動

大學畢業後,除了直接進入職場外,有些人會選擇就讀研究所增強自身的學歷。一名女網友發文詢問,她大學就讀私立科大,有想要繼續升學的想法,但並不清楚念了研究所是否對未來真的有幫助,因此詢問網友們的意見。

教部推新型專班招生不如預期 資格再放寬

教育部為吸引國際生來台推出「新型專班」,以STEM、金融、半導體領域為主,但本報日前報導,招生情況不如預期。新型專班明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