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補助科研人才 疑成效不彰
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數度提到要將台灣打造為「智慧科技島」,科技人才培育很重要。然而根據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指國科會從一一○年至一一二年,每年編列近廿億元,補助執行機構延攬優秀科技人才及研究學者,其中有一七八位博士級研究人員,已連續接受延攬補助十次至廿二次不等,卻未投入產業界或學界任職,質疑補助成效不彰。
根據審計部報告,國科會以年度基礎科學研究計畫,設定延攬優秀科技人才及研究學者二千人的目標,一一○年至一一二年,每年皆編列近廿億元預算,三年下來,累計補助逾六千四百人,主要受補助對象為博士級研究人員。
博士生:只算短期工作
不過審計部表示,自一○二至一一二年度,有卅七家大專校院及研究機構,共一七八位博士級研究人員,已連續接受延攬補助十次至廿二次,其中一二三人,更是自一○二年度即受補助,然而隨著計畫執行結束,這些研究員不但未投入產業或學界任職,也沒有在研究機構轉正,國科會需研議措施,活絡研究量能。
一名台大電資學院博士生坦言,國科會補助大專校院及研究機構延攬科技人才計畫,既然名為「計畫」,就屬於短期的工作。換句話說,是教授用計畫聘請博士畢業生,做博士後研究人員,短期幫忙做計畫,即便連續聘用的,仍屬於計畫短期人力。
該名台大博士生直言,長期的博士後研究員,很可能基本上就是找不到正職工作的人,不然不太可能會想一直做下去。
博士後:學界名額太少
曾獲得這項補助的林姓博士後研究員則認為,「關鍵問題是學界名額太少,而且沒有想要拉高生師比,所以大家做博後愈來愈普遍」。
林姓博士後研究員表示,台灣的高教生師比,落後OECD國家不少,OECD國家平均是十五點一人,台灣則高達廿一點七人,「牆外」很多人進不去,加上少子化的趨勢,各校招聘人也保守,所以大學教授的教學負擔也沒有減輕。
教育部表示,曾於一○四年七月六日修正發布總量標準,將全校生師比値由卅二調降為廿七,日間學制生師比值由廿五調降為廿三,研究生生師比値由十二調降為十,未來透過引導學校調減招生名額、增聘專任師資等,引導學校增聘師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