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成功大學×安宏生醫」攜手開啟癌症治療神經保護新紀元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盧頎╱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國衛院生技藥研所)研究員夏克山與國立成功大學(成大)校長沈孟儒及前副校長張俊彥聯合帶領之新藥研發團隊,歷經十年以上深耕研究,成功將基礎科學創新轉譯為臨床應用,並於12月17日舉辦技術移轉簽約儀式,將技術成果神經保護藥物DBPR168移轉予安宏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安宏生醫),正式邁入產學研合作的新里程碑。
周邊神經病變是癌症化學治療(化療)及標靶治療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專員吳至容及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王雅容於2016年6月於腫瘤護理雜誌發表的文章[1]顯示,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療後產生周邊神經病變的發生率約達20%~100%[2]。這種神經病變常導致患者感受到持續性的疼痛、麻木及溫度感覺異常,情況嚴重時,患者可能出現平衡失調和步態不穩,不僅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還可能迫使患者須暫停療程,進一步加重其身心負擔,並同時造成社會醫療資源的沉重壓力。甚至部分曾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即使經歷療程結束多年,仍受因療程所引發的周邊神經病變而困擾。隨著各國癌症發病率持續攀升,紫杉醇及鉑金類藥物等化療藥物的使用需求也逐年增加。據市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於2023年11月的推估報告[3],全球紫杉醇市場預計於2032年達到158.8億美元。然而,針對化學治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的副作用仍缺乏有效預防方案與治療藥物,讓癌症患者及醫療系統面臨嚴峻挑戰。
產學研聯手開啟臨床應用的關鍵一步,邁向癌症治療神經保護的新契機
國衛院生技藥研所與成大一同攜手的研究團隊從臨床需求出發,建立高通量藥物篩選平台,結合疾病相關動物模型,研發出針對化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的新藥DBPR168。研究成果證實,DBPR168能藉由抑制紫杉醇和鉑金類等化療藥物所誘發的神經發炎反應及免疫細胞侵入,保護使用上述藥物進行化療的癌症患者之神經組織免受損傷。動物試驗中顯示DBPR168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展現出廣泛的臨床應用潛力。
DBPR168的技轉,象徵臨床需求導向之新藥研發與生技醫藥市場之產業應用的成功結合,透過整合基礎研究、臨床應用與產業實力,不僅提升DBPR168的研發速度,並強化其全球市場競爭力,除了展現了產學研三者共同協作推動醫療進步的巨大潛力,更顯示台灣生醫創新的新突破。
DBPR168目前已取得中華民國專利、美國專利正處領證階段,專利布局已布達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未來更計劃於3年內啟動DBPR168的人體臨床試驗,同步推動全球市場布局,為國際化發展奠定厚實基礎。司徒惠康於開場致詞時也表示,多年來期望為癌症患者提供安全且有效的神經保護解決方案。DBPR168的成功開發,不僅為癌症治療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的副作用防治帶來突破性進展,也為癌症患者接受化療後的生活品質注入新的希望、期盼患者能回歸健康生活。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詳細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71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