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利菁突爆料兒子父親身分 謝金燕親回應:他人的恥笑歧視我承受

「將世界目光帶到台灣」黃仁勳行程滿滿 今晚在這與張忠謀共進晚餐

中央氣象署長今交接 新任署長呂國臣擬著手修正氣象法

中央氣象署今進行新卸任署長交接儀式。左為卸任署長程家平、右為新任署長呂國臣。記者周湘芸/攝影
中央氣象署今進行新卸任署長交接儀式。左為卸任署長程家平、右為新任署長呂國臣。記者周湘芸/攝影

中央氣象署長程家平今屆齡退休,新任氣象署長由原副署長呂國臣升任。中央氣象署今舉行交接儀式,呂國臣致詞時提出4個核心任務的規劃,包括深化核心技術迎向AI科技、優化有感服務、促進夥伴關係及強化韌性,其中,今年將著手修正氣象法,讓更多民間可參與鑑定、人才培育及氣象署數據應用。

程家平今致詞細數過去40年在氣象署經歷的多項改革,包括1986年氣象署數值預報作業進入系統化發展、1992年即時天氣預報整合作業系統上線,數位化讓效率大幅提高、2002年後氣象署系統化強化氣候預報作業能力、2012年推出鄉鎮預報、2015年配合國發會做國家氣候變遷調適、2022年推動氣象產業發展等。

程家平表示,未來氣象署還需要繼續努力4件事,第一是用更開放的心態去觀察國家社會的需求;第二是持續努力精進氣象監測預報作業能力;第三是積極結合民間產業推動氣候服務,促進氣象產業發展;第四是更有耐心的推廣科普與民間及媒體溝通。他強調,氣象預報現在真的無法達到百分之百,但一定會進步,氣象署的工作就是對不確定性做好掌握。

呂國臣致詞則說,程家平署長過去40年帶領氣象署經歷數次變革,是氣象署的推手。他自己則是一直在氣象預報中心服務,站在第一線經歷過近100個颱風警報,深感跟外界溝通的重要性,因為氣象預報沒有百分百準確,社會溝通應該達百分百程度。

呂國臣指出,今天不只是交接典禮,是邁向另個里程的開始,氣象署前年擬定的白皮書提出4個主軸核心任務,他說明落實這4個核心任務的規劃,第一是深化核心技術迎向AI科技,科技是氣象的靈魂,各監測領域必須持續在此技術下精進;第二是優化有感服務,因為氣象資訊再精準,沒有傳遞到需要者上也沒用,希望這些資訊能在每個人需要時都能參考。

第三是促進夥伴關係,全球暖化是全面性議題,今年預計著手修正氣象法,加強產學公私部門合作,推動更多創新運用、擴大公民參與,像是開放民間可辦理法院鑑定、證照人才培育或是開放氣象署數據給更多民間運用;第四是強化韌性,由於環境變遷快速,需要更有彈性的團隊跟穩健系統,強化內部治理外,也希望讓每位同仁享受工作、熱愛工作。

交通部常務次長林國顯今出席見證表示,程家平在氣象署任職38年,從基層做起,2023年氣象局組改後擔任首任氣象署長,責任艱鉅重大,由於前局長鄭明典任內4年時間都沒有颱風登陸,大家以為那是常態,但台灣每年都有2、3個大颱風,程署長上任後的狀況才是常態。

林國顯也說,程家平對此工作熱愛,並系統性的協助同仁,他卸任前仍在掛念氣象署的超級電腦計畫還沒通過,所幸今早已經通過行政院核定。期許程家平卸任後能像歷任局長一樣,繼續用專業協助氣象署,有時候用官方角度不便說明,用民間專家角度可以協助說明並做公正的第三者。

新任中央氣象署長呂國臣。記者周湘芸/攝影
新任中央氣象署長呂國臣。記者周湘芸/攝影

AI 天氣動態 氣象署

延伸閱讀

程家平今屆齡退休 副署長呂國臣成新任氣象署長

屏東蓮霧、蜜棗上市!颱風影響產量減 有錢不一定買得到

影/華航與企業工會第7次簽署團協 共同優化多項福利

高雄金融科技創新園區開幕 陳其邁:帶動新創與基石產業

相關新聞

「賴韓會」今登場 朱立倫疑兩手策略

賴清德總統、立法院長韓國瑜今天會面,賴總統將接見韓國瑜率領的朝野立委訪美團,賴、韓二人預計先公開致詞,隨後閉門會談。

觀察站/朝野和解?賴韓應把握機會之窗

賴清德總統與立法院長韓國瑜的「大和解咖啡」今天登場,這場「賴韓會」是賴總統為了接待韓國瑜率領的朝野訪美團,可以預見雙方將...

呼應陸兩岸觀光三訴求…馬英九:政府無能惡果 不能轉嫁百姓

大陸將於近期恢復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團隊遊。前總統馬英九表示對此高度肯定。馬英九也說,國內旅行社經營大陸旅遊業務占市場四成...

會見賴總統 潘斯:美國絕不會放棄台灣

美國前副總統潘斯訪問台灣,昨天會見賴清德總統。潘斯表示,對於中國在台海及印太區域日益增強的挑釁行為,美國人民深切關注。他...

影/川普就職慶賀團今出發 韓國瑜:會努力達成任務

因華府低溫來襲,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從戶外移入室內,由於空間因素,我代表團恐未必能親臨現場祝賀,但由立法院長韓國瑜帶領的我國...

代表團照常訪美 藍營決定關鍵在韓國瑜赴美具重要意義

華府低溫來襲,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20日就職典禮移入國會圓形大廳,我國立法院赴美代表團因此受影響,無法參加川普就職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