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傳英特爾內部熱烈討論分拆代工業務!專家爆料「最快1年內成形」

鳳翔專案F-16V至今零交機 為何預算執行率高卻不見戰機

iPhone 17 Pro系列傳漲價「至少貴1500元」!1關鍵向Pro Max看齊

華人大媽拖車領救濟物資 被質疑不是災民 是「零元購」

捐贈現場「推積如山」的鞋子、衣服,需要的人可隨意領取。(記者邵敏/攝影)
捐贈現場「推積如山」的鞋子、衣服,需要的人可隨意領取。(記者邵敏/攝影)

洛杉磯野火導致無數人流離失所,面對史無前例災難,很多人自發捐贈救災物資;但也有一些人被質疑不是災民,卻在領取免費物品,像是「零元購」。有人爆料,看見華人大媽、大叔拿拖車,在捐贈場所隨意拿東西。

https://youtu.be/-dSneh9cnyI(視頻來源:記者邵敏)

亞凱迪亞跑馬場(Santa Anita Park),最近幾天成為民眾自發捐贈救災物資的場所之一。源源不斷的車輛,裝載衣物、食品、礦泉水等生活用品到此;民眾慷慨捐贈,進入跑馬場的車隊排成長龍。捐贈物資十分豐富,來到現場感受氣氛的華人張先生表示,「你能想到的日常生活用品,這里幾乎都有。」

很多人在捐贈點挑選需要的免費物資,包括不少華人面孔。一位不願具名的市民稱,看到華人大媽、大叔拖行李箱,隨意拿取各種救災物資,「他們就像過春節買年貨,這些東西全免費。」華人大媽究竟是不是這場大火的災民,目擊者表示並不清楚,只是猜測,「他們看上去很開心,不像剛遭受火災、居無定所的難民。」

更有華人在社群發圖片、視頻稱,後悔沒有帶拖車,「免費東西太多,有拖車還可以扛幾箱水回家」;「很多盒飯、披薩免費拿,想要多少拿多少」;「我就是去看熱鬧,沒想拿什麼,但志願者太熱情,直接發袋子讓我隨便挑」。

類似消息引來其他華人評論者罵聲,認為此舉丟盡國人臉,「這些人看上去就不是災民,拖著大箱子挑選免費物資,他們拿得理所當然,看著心裡難受。」也有人質疑,「被燒毀房子的大多是富人,他們不會需要這些二手救災物資,也不會來這里吃免費食物。」

住在伊頓野火(Eaton Fire)附近的華人居民Rachael表示,雖然家在疏散警告區,但受野火影響並不大。父母最近幾天也去跑馬場看熱鬧,因為不識英文,結果拿了一袋貓糧回家,讓家中並無寵物的Rachael啼笑皆非,「我趕緊讓爸媽送回去,告訴他們中美文化環境不同,不能看到免費東西就隨便拿,要留給有需要的人。」

對非災民卻在領取救災物資,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去過現場的林女士指出,此次跑馬場收到的物資超過預期,以至現場標示:不再接受衣服、鞋子等捐贈。「領取者除華人外,更多的是其他族裔,他們也不一定都是災民,我們也不能總把矛頭指向華人大媽」。

「有些人在這場大火中痛失房產、家人,也有人遭受心理上的恐懼和不安,從這個層面說,他們都是災民。」林女士認為,只要這些生活物資確實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而不是浪費,就可以領取,「有人捐贈,有人接受,人們在傳播善意、積極向上的環境中,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治愈」。

志願者在亞凱迪亞跑馬場發放礦泉水。(記者邵敏/攝影)
志願者在亞凱迪亞跑馬場發放礦泉水。(記者邵敏/攝影)
很多捐贈者開車載著一箱箱礦泉水來到現場。(記者邵敏/攝影)
很多捐贈者開車載著一箱箱礦泉水來到現場。(記者邵敏/攝影)
現場捐贈物資非常豐富,包括很多兒童用品、玩具等。(記者邵敏/攝影)
現場捐贈物資非常豐富,包括很多兒童用品、玩具等。(記者邵敏/攝影)
亞凱迪亞跑馬場捐贈點收到的物資超過預期。(記者邵敏/攝影)
亞凱迪亞跑馬場捐贈點收到的物資超過預期。(記者邵敏/攝影)

延伸閱讀

為何有些房子挺過野火侵襲?除了運氣還有防火設計

碧昂絲野火送暖 捐250萬救災 網讚最美天使

中企傲雷集團捐千餘手電筒救災 奉商美國總會轉交

PCC災難資源中心啟用 首日湧入逾百災民

相關新聞

洛杉磯野火第10天災區充斥有毒物質 災民想回家至少再1周

洛杉磯野火釀嚴重災情,當地官員今天表示,多數撤離的居民至少得再等1週才能回家,因為救災單位正忙著在焚毀的街區中清理有毒廢...

「台灣能幫忙」美國南加州野火肆虐 外交部捐50萬美元助救災

美國南加州山區野火肆虐,外交部今天宣布,駐洛杉磯辦事處已代表政府向當地政府表示慰問,外交部將捐贈50萬美元,以實際行動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