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傳英特爾內部熱烈討論分拆代工業務!專家爆料「最快1年內成形」

鳳翔專案F-16V至今零交機 為何預算執行率高卻不見戰機

iPhone 17 Pro系列傳漲價「至少貴1500元」!1關鍵向Pro Max看齊

百億基金助攻 楊梅毛豬產銷班設施智慧升級

楊梅毛豬產銷班班長,華新牧場彭冠霖抱著自家生產的小豬。
楊梅毛豬產銷班班長,華新牧場彭冠霖抱著自家生產的小豬。

【 撰文╱蕭尹琪 攝影╱吳尚鴻 】

得到行政院支持由農業部大力推動的百億養豬產業基金,全名是「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列出8大目標,執行期間為2021年至2024年,投入超過百億經費升級臺灣養豬產業,提高產業競爭力。其中輔導養豬場現代化轉型升級目標花費34.81億元,占整體經費27.1%,為重點發展項目。全國績優產銷班之楊梅毛豬產銷班班長彭冠霖,以設備升級打造理想的養豬工作環境。

引入環控建立管理SOP 省工又節能

曾經入選十大績優產銷班的楊梅毛豬產銷班,以科技、環保與健康的農業經營理念獲獎。造訪楊梅鄉間,臺31線高鐵南路上,陂塘與稻田間矗立著高聳的大飼料倉,標誌著產銷班班長彭冠霖的華新牧場位置。

彭冠霖的養豬家族,始於1973年阿公的家庭養豬,到了父親這一輩投入資金創立了畜牧場,25歲接班家中養豬產業,「我養豬,豬養我」,一語道盡農家子弟的心情。今年35歲的彭冠霖,對於養豬,有他與時並進的想法,導入科技,重視管理,讓他不但在2022年帶領的楊梅毛豬產銷班摘下年度十大績優產銷班,更代表桃園角逐神農獎的榮譽。

豬場的飼料倉,一旁的畜舍有大型的排氣抽風設備,用來通風降溫。
豬場的飼料倉,一旁的畜舍有大型的排氣抽風設備,用來通風降溫。

彭冠霖的牧場是「一貫場」,意味著綜合母豬以及肉豬的飼養,在桃園地區屬於大規模的牧場,擁有700頭母豬,總共近9,000頭豬。除了把肉豬養大養胖,母豬飼養需要配種、繁殖、照顧小豬,比一般的肉豬場業務更加繁雜。

華新牧場早在20多年前就引入水簾豬舍的設計,認知到提升設備讓豬住得舒服,就容易養得好。因此在2021年到2024年度,政府百億養豬產業基金的挹注提升設備,對於彭冠霖這樣的豬農來說,非常有感。彭冠霖表示,「過去的補助多為一次性,比如補助消臭,金額也不大。這次的補助加上自己的投資,將近千萬的設備升級真的能夠協助到豬場升級。」

產業升級有助吸引農業新血 可預期的收穫 良好的工作環境

在學校學的是資訊工程,回家接班的彭冠霖對於運用新科技來經營豬場持積極正面的態度。

過去豬舍需要靠人工手動開窗調節溫度,彭冠霖引入的環控設施可以根據豬的日齡來調整需求、設定溫度曲線。「傳統豬場是開放式的,天氣冷半夜兩三點要去放布棚下來,天氣熱要去把布棚拉起來」,彭冠霖表示那時人工非常辛苦。現在另外一個自動設施的升級運用在豬隻飼料餵養,從小豬到大豬,設定每天的進食份量,自動餵養,同樣不假人工,母豬的耳朵上更配備RFID智慧耳標,記錄豬隻進食資訊。交由電腦機器導航牧場中例行工作,管理精準穩定,讓養豬可以建立標準化流程(SOP),不會因為人工差異產生誤差。

華新牧場為一貫場,兼具母豬場以及肉豬場的功能。
華新牧場為一貫場,兼具母豬場以及肉豬場的功能。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Hyundai柴油小霸王再進化!全新Porter II售價74.8萬元起正式登場

看餓了!朝聖台南最新「話題火鍋店」超強自助吧 小資族點法「+50元享豬肉片吃到飽」 超難得「聯名咖哩、雪花冰」任你吃

全聯雞蛋價格落差大 該選貴還是便宜的?牧場回應解釋差異性

2025 Tesla Model Y Juniper偽裝原型車曝光!最大幅度的改款升級

相關新聞

憑養殖實力單身 漁男養好臺灣鯛 工程師轉職 不懼日虧百萬元

原本是工程師的郭紘瑜,30歲後回到家鄉當漁二代。雖然情場失意,但他把養殖臺灣鯛事業打理得有聲有色,每個環節皆是他的獨門心法。雖然外銷漁市仍有讓人洩氣的地方,但他仍看好其他國家對臺灣鯛的需求。原因無它,就因為他全心投入在這個產業,最知道臺灣鯛的品質有多好。

順一漁場養殖70甲、產量全臺第一 總統也讚聲 第三代王偉珉接班 企業化經營首重養殖計畫

從臺南西港起家的順一漁場,6年前第三代漁青王偉珉接手家族事業,發揮管理專長,將傳統魚塭蛻變企業化養殖,採以承租方式養殖範圍分布北臺南7個行政區,產品包含各式規格吳郭魚,中間育成的魚苗、能裝進便當盒的菜魚,到1臺斤以上內外銷規格的成魚,自然也包括符合嚴格「臺灣鯛」標準的產品,占有國內產量一定的比重。

契約養殖穩供貨 口湖臺灣鯛魚片銷美勤 取得國際驗證符世界趨勢 智能養殖抗全球暖化

國產臺灣鯛有四成做外銷,「口湖漁類生產合作社」改變傳統向魚販收魚模式,直接與漁民契約養殖,穩定外銷供貨規格與品質;不僅水產養殖、加工取得多項國際認驗證,合作社更因應國際淨零趨勢,率先為自家魚片碳盤查,把握產品每個可能銷售的機會。全球水產養殖面臨升溫挑戰,口湖合作社更獨家研發智能養殖技術,要讓這尾臺灣鯛繼續游下去。

高鉦打造臺灣鯛種苗王國 年供苗億尾 市占全臺七成

「高鉦臺灣鯛繁殖場」繁殖出的魚苗,在臺灣市占率超過七成。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市占率,除了優異的育苗技術外,以科學化管理、智慧設施,精準把關的規格化產品與精準出貨量,是商譽與口碑的關鍵。有了好的魚苗,才有好的成魚;在極端氣候肆虐的今天,高品質魚苗帶來的高抗病、高環境抗壓,更是臺灣鯛產業鏈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源頭。

毋免驚 臺灣鯛好吃國際攏知影 搶攻市場時機近 漁民業者須齊心

臺灣曾是第一個把吳郭魚賣到美國的國家,但後來被中國、東南亞等地生產的低價魚瓜分了市場。為了做出市場區隔,臺灣將國產吳郭魚取名為「臺灣鯛」,經過20多年時間,臺灣鯛深受在美華人喜愛。就好像紐西蘭奇異果一樣,臺灣鯛在國際上,也代表著產銷過程經過嚴格把關的最高品質吳郭魚。

從吳郭魚到臺灣鯛 源於非洲的臺灣之光

臺灣鯛是臺灣重要的水產,牠的另一個名稱吳郭魚,背後跟隨一段傳奇故事:臺籍日本兵吳振輝、郭啟彰將魚苗從新加坡帶回臺灣,順利繁殖成功並獲推廣,「吳郭魚」之名就是為了紀念他們。這段故事並非吳郭魚身世的結局,後續各試驗單位持續引進其他品種,嘗試選育肉質更佳、產量更大的吳郭魚,近年更以臺灣鯛之名行銷海內外。讓我們一起認識這條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魚!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