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酒酒莊】珍藏微醺時光 走訪絕美祕境莊園
文字 蕭函青/攝影 賴力瑜、吳尚鴻、郭正偉
旅遊界盛傳,宜蘭東北角有一條藏在山裡的熟客路線,可以看海、看螢火蟲,有溪流,有神祕酒窖,還有佳餚款待。
背上行囊,我們沿著湛藍大海一路驅車,在龜山島的陪伴下來到宜蘭縣頭城鎮梗枋地區的「藏酒酒莊」,看到我們來訪,酒莊總經理卓志宏呵呵笑著打招呼,但一開口沒談酒,反而先問:「你們去農場吃過點心沒?」他所說的農場,意指他們家族經營的「頭城休閒農場」,正是我們方才上山穿越的廣闊林地,占地一百二十公頃,與酒莊緊密相鄰。
一九七八年,卓志宏的母親卓陳明賣掉臺北的產業,買下頭城梗枋整座山頭的柑仔園,善用梗枋靠山面海的自然優勢,以農村生活為主題,打造當時臺灣少見的生態園區,且一路茁壯,從四個房間的小民宿,打造成目前可容納數百人的住宿規模,東北角最成功的休閒農場之一,也是帶動整個頭城鎮觀光產業的意見領袖。
卓志宏遺傳到媽媽的行動力,當年他回到宜蘭協助母親經營,嘗試各種轉型,從一日遊到增設住宿,邀請學校合作生態體驗,但直到二○○二年臺灣加入WTO後,開放民間製酒,他們原本體驗性質的釀醋、水果酒才變成轉型關鍵。二十年來,從土法煉鋼自己摸索,到積極配合政府的輔導計畫,引進專業人才,投入幾千萬在蒸餾釀造製程,至今每日能量產一千五百公升。
山谷醞釀美酒 取之有道
在這塊接近原始森林的山坡地,要兼顧生態、還能建立這麼現代化的酒廠,著實令人驚嘆,除了要克服地理、運輸和環保問題,法規和行政上也是費盡心思,如果酒的製程回到市區、使用一般食品加工的廠房,會不會簡單又方便一點呢?
卓志宏點點頭,坦言:「當然,但我們要讓消費者知道,他們是在怎樣的產地上,喝到這些原料釀出來的酒。」此處也是梗枋溪的最上游,與雪山共享地下湧泉,可以用甘甜純淨的水源,在此生產,確實有「身土不二」的意義。
參觀完乾淨明亮的酒廠生產線,一出門轉個彎,卓志宏不見蹤影,原來他已鑽進樹叢,沿著山澗邊坡往下走,我們亦步亦趨,小心跨越石頭,唯恐滑落山坳,抬頭看見藍天中有鷹隼翱翔,卓志宏馬上認出:「這是大冠鷲,又叫做蛇鷹。」這段溪谷的動植物原生態非常豐富,不時還有野豬、山羌和獼猴出沒,是他們珍貴的導覽路線,每到春天繁殖的季節,還會有螢光點點。
整座山都是可以做酒、入菜的寶物,有時外人比他們更識貨。幾年前,曾有人開卡車偷偷進入連夜挖走幾車植物,報警處理同時,他們也好奇是什麼吸引了盜伐者?這才發現山上有一大片俗稱「羊奶頭」的臺灣天仙果,這種藥用植物全株葉脈、根莖都可以入菜、可以泡酒,散發淡淡椰奶香味,有極高經濟價值。他們將天仙果和紅麴一起釀造,開發出新產品:「藏仙紅麴酒」,也是意外收穫。
農場媳婦打造森林酒莊品牌
繞完一圈,卓志宏帶著汗流浹背的我們回到酒莊,一個轉身又風風火火走遠了,他兼顧頭城農場的業務,目前是兩邊跑。執行長吳季真繼續接手講解酒莊的餐飲旅遊。如果農場是母樹,酒莊是新生的枝枒,那吳季真就是讓枝頭開出花來的功臣。
她嫁到這個農場家庭已經二十餘年,前幾年她跟大家一樣,都在農場幫忙,接單導覽、活動團康、農事體驗樣樣要會。直到農場決定擴增酒莊,她被賦予公關行銷的任務,重新招募人手、組建團隊從頭開始打一場新的仗。
她把大學念服裝設計所學的美感用在打造酒莊,加上娘家建築業的奧援,利用地勢高低差做成餐廳、酒窖兩個結構體,透過植栽和灑水設計「綠屋頂」幫助酒窖控溫。她與餐廳大廚設計菜色,提供精緻無菜單料理。為了讓旅客有參與感,還增設了「微酵廚房」DIY教室,讓客人除了喝酒,還能體驗手作發酵食物的樂趣。吳季真堅定地說:「沒辦法,我們藏在山裡面,要生存,一定要跟別人不一樣。」
推薦景點
無菜單料理
酒莊餐廳的無菜單料理頗負盛名,其中「金棗酒粕麵包雞」是得獎名菜,現烤麵包和鮮嫩雞肉的結合,吸引美食部落客特地來踩點。海鮮來自鄰近大溪、梗枋漁港,非常新鮮,酒莊自釀的發酵漬物都能入菜,食材隨著四季變化,充分展現低碳餐桌、取之在地的精神。
吃飽喝足以後,在花園裡散步,順便到樓下展售中心逛逛,品飲屢屢獲獎的「龜山朝日金棗酒」,抿一小口柑橘酸香撲鼻而來,尾韻微微回甘。不能喝酒的旅客,可以嘗試水果醋,也有甜酒釀,酒莊工作人員都很親切,試喝非常大方,不小心就會醺醺然。
住宿休息
別擔心,喝醉可以下榻鄰近的頭城農場。散步十分鐘就到了,簡單乾淨的房間,在群山環抱的蛙鳴聲中進入夢鄉。肚子餓了也不用擔心,從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入口都會擺著一桶桶仙草、湯圓、麵線,甚至有切仔麵攤,廚工阿姨現煮熱騰騰餛飩,加滿豆芽、韭菜的米粉湯……有葷有素,有甜有鹹,這一切都讓住宿旅客免費享用。
飲酒過量有害健康/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鄉間小路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鄉間小路粉專》。
※本文由鄉間小路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