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餸可翻熱多少次?帶飯忌放3類食物?隔夜菜5大處理方法超錯恐致中毒

隔夜菜可翻熱多少次?雞蛋適合帶飯嗎?有營養師指出,有有5種處理及保存隔夜菜的常見方法並不正確,容易令細菌量急增。其中,有3種食物不適合帶飯,容易增加食物中毒風險。隔夜菜5大處理方法超錯 帶飯忌放3類食物營養師品瑄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提醒大眾隔夜菜保存方法及帶飯時要注意的衞生原則。她表示,很多人上班帶飯之目的,是為了吃得健康有營養。飯盒保存不當,尤其是夏天,天氣炎熱飯菜更容易腐壞發臭,恐釀成食物中毒,結果本末倒置。她指出,處理隔夜餸菜及準備飯盒要留意以下5大事項,以避免細菌滋生,引發食安風險。處理隔夜菜忽略5件事恐中毒⬇⬇⬇

2024-07-17 00:00:00

更多

飲無糖汽水易傷腎中風?研究揭4大危害 飲這份量腎衰竭率高3倍

無糖汽水未必比一般汽水較健康?有醫生引述多項研究指出,常飲無糖汽水有4大危害,有機會引發中風等疾病險。若飲飲超過某個份量,患腎衰竭風險更高達3倍!飲無糖汽水易傷腎中風?研究揭4大危害聲稱零糖零卡的無糖汽水,常被減肥或追求健康的人們,當作一般可樂或含糖飲品的替代品。根據外媒《Daily Mail》報道,美國一名腸胃肝臟科醫生Saurabh Sethi最近在TikTok發布影片,直指「無糖汽水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甚至會對健康帶來4大危害:1. 增加中風及患心臟病的風險每天喝2杯或更多無糖汽水的女性,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明顯更高。 相關研究: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中風協會在2019年發布一項研究指,人工

2024-10-22 00:00:00

膠原蛋白|吃豬腳可補膠原蛋白?11種食物回復肌膚彈性 防蘋果肌下垂

吃豬腳可補充膠原蛋白嗎?有營養師指,有4件事容易加速皮膚老化鬆弛,導致蘋果肌下垂。她教9招保養皮膚,並推介11種食物補充膠原蛋白,有助回復肌膚彈性!膠原蛋白流失 導致蘋果肌下垂 營養師張語希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會發現皮膚不再像年輕時那樣緊緻有彈性,蘋果肌也漸漸下垂。她指出,這是因為膠原蛋白流失所致,25歲過後這情況會特別明顯。膠原蛋白流失4大原因自然老化:年齡增長令膠原蛋白生成減慢 紫外線曝曬:過度的陽光照射,容易令皮膚膠原蛋白加速分解 生活方式:吸煙、喝酒、壓力大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容易加速膠原蛋白流失 自由基損傷:環境污染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易產生自由基,破壞膠

2024-10-22 00:00:00

醫生教看頸7大變化 自測高血壓/糖尿病/癌症/心臟病 膚色變深也是徵兆?

觀察頸部也可知健康狀況?有醫生指,若頸部出現7種變化,隨時是患上高血壓、糖尿病或癌症等病的警號,應及早求醫檢查!看頸部7大變化 自測高血壓/糖尿病/癌症重症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專頁指,如發現頸部出現以下變化,隨時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號,不容忽視:

2024-10-21 00:00:00

哈佛研究揭1類蛋白質可延壽 老化速度減46% 雞蛋不上榜?

吃甚麼健康又長壽?哈佛大學一份研究指,多攝取1種蛋白質,延緩老化的機率可提升46%,不過並非來自雞蛋、牛奶常見的蛋白質食物。哈佛研究揭1類蛋白質可延壽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指,哈佛大學研究團隊今年1月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探討不同的蛋白質類型與延緩健康老化的關聯性:

2024-10-21 00:00:00

腰痛/難彎腰是坐骨神經痛?脊醫教自測4大症狀 1部位刺痛須求醫 附紓緩方法

「坐骨神經痛」這名詞在坊間經常聽到,不少病人覺得腰痛、臀部痛、腳痛,便以為自己坐骨神經痛。究竟甚麼是「坐骨神經痛」?香港執業脊醫協會委員黎思駿解釋,坐骨神經痛本身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甚麼是坐骨神經痛?脊醫黎思駿指,坐骨神經其實是人體內最大及最長的神經線,它主要支配臀部及腿部肌肉,由腰椎的第4節(L4)至骶椎第3節(S3),經過盤骨的底部及後側的大腿,再延伸至膝蓋、小腿及腳板。椎間盤突出,便是最常誘發坐骨神經痛的一種疾病。突出的椎間盤壓迫著坐骨神經,造成疼痛感或麻痹等症狀。其他常見疾病,例如骨刺增生以及椎管狹窄症,也可引發坐骨神經痛。腰痛不等於坐骨神經痛?脊醫黎思駿續指,一般人很容易把腰

2024-10-21 00:00:00

30歲男經常肚痛 半年後確診胰臟癌 揭1種吃飯習慣引發

減壓也要注意健康!內地一名30歲男子平日靠1種方法減壓,看似比吸煙飲酒更健康,沒想到竟因此引發「癌王」胰臟癌。有醫生提醒,這種習慣恐令身體慢性發炎,增加致癌風險。不少患者確診胰臟癌時已屬晚期,有12種徵兆要特別留意,尤其是大便出1種變化時。不煙不酒常肚痛 半年後確診胰臟癌綜合內媒報道,內地一名30歲男子平日不煙不酒,近半年來卻經常肚痛,確診脂肪肝及慢性胰腺炎,更檢查出胰管結石。該男子到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做手術取出結石,並進行了磁力共振掃描、病理穿刺等各項檢查,結果卻顯示他患上胰臟癌。 【同場加映】胰臟癌症狀+高危因素

2024-10-21 00:00:00

20款茶餐廳食物卡路里大比拼 西炒飯肥過乾炒牛河?最高卡竟是這款麵?

去茶餐廳吃飯,大家最喜歡吃甚麼?乾炒牛河不是最高卡?吃西炒飯更肥?註冊營養師潘卓琳列出20款茶餐廳食物卡路里,集合各種常見的炒粉麵飯、烘培類食品、早午晚餐以及下午茶食品,供大家參考。20款茶餐廳食物卡路里 西炒飯超肥?註冊營養師潘卓琳在其Facebook發文,列出20款茶餐廳常見食物的卡路里,茶餐廳愛好者可以參考一下。

2024-10-21 00:00:00

60歲男不用戒澱粉白飯 飲食調整4件事 3個月逆轉糖尿病

不用戒白飯,也可改善糖尿病?有醫生分享病例指,一名60多歲糖尿病男子,飲食方面作4項調整後,在不需戒掉澱粉的情況下,成功在3個月內成功逆轉糖尿病!易口渴/多尿/食量增加 確診糖尿病肥胖醫學專科醫生許芷瑜在其facebook專頁分享病例指,該名60多歲男子求診時表示,近半年來食量大增,以前一餐只需2碗飯或麵,但現在每餐至少要3碗以上才會覺得飽。此外,他還常常口渴,喝水量是過去的2至3倍,並頻繁上廁所。許醫生詢問他的病史後,發現其直系親屬都有糖尿病。當即為他測量血糖,結果超過200 mg/DL,糖化血色素達9.3%,確診為糖尿病。而且,該男子出現典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狀,即是吃得多、喝得多、尿得

2024-10-20 00:00:00

常吃這種麵包易傷身?哈佛揭5類食物易致慢性發炎 養成患癌糖尿病體質

常吃某類麵包恐致慢性發炎?哈佛醫學院一項追蹤長達20年、涵蓋10萬人的研究發現,有5類食物容易引發慢性發炎。長期處於發炎狀態,會大大增加患上癌症、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哈佛證常吃5類食物易慢性發炎台大急診醫學部臨床教授、急診醫學部主治醫生李建璋在節目《健康云之道》指,癌症、心血管疾病、中風等現代人主要死因,都與發炎脫不了關係。有大型研究發現,當體內發炎物質濃度較高,患上述疾病的風險也上升。發炎物質往往與食物相關,可謂「人如其食」。他引述哈佛醫學院於2024年3月公布的研究報告指,經過為期20年的研究,合共10多萬名護士參與,提供每天飲食內容記錄,並每個月抽血檢驗,結果證實有5類食物較容易引

2024-10-20 00:00:00

101歲醫生仍自己煮飯 公開3大長壽秘訣 6歲起常吃1種魚 研究證防三高中風

想延壽要多吃魚?加拿大一名老醫生現年101歲,他85歲才退休,退休後仍自己煮飯,甚有活力。他分享3大長壽秘訣,透露從6歲起常吃1種魚。101歲醫生仍自己煮飯 公開3大長壽秘訣據外媒《Business Insider》報道,101歲伯伯William 1922年在英國出生,於1957年搬到加拿大多倫多,一直工作至85歲才退休。退休前他除了任職家庭保健醫生,還從事過多份工作。William目前獨居,性格活潑,仍會自己準備所有膳食。他會定期接受當地的西奈山醫院(Mount Sinai Hospital)檢查身體,該院醫生Dr. Samir Sinha表示,希望自己也如William般長壽、樂觀、保持

2024-10-19 00:00:00

不清除「大腦垃圾」腦退化率高50%!這6種食物有效減風險 必飲這款茶

全球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患者增加,估計到2050年病例數將大幅增至1.53億。有醫生指出,多吃6種食物可及早預防腦退化症,清除「大腦垃圾」。其中,若每日飲用1款茶,患腦退化風險可減30%!不清除「大腦垃圾」患腦退化症率高50%甚麼是「大腦垃圾」?日本神經內科醫生古和久朋接受日媒《週刊女性》訪問時指,大腦活躍運作時,會產生一種可視為「大腦垃圾」的蛋白質「β-類澱粉蛋白」。一般而言,「β-類澱粉蛋白」最終會被排到大腦外,或在腦內被分解。然而,隨著大腦老化,這些「大腦垃圾」會無法排出,並不斷在大腦內累積成有毒的「老人斑」,增加患腦退化症的風險。古和久朋醫生指,即便出現輕度腦退化情況,若患者能調整飲

2024-10-19 00:00:00

轉季咳嗽流鼻水 吃蒜可治感冒?營養師推介10大食物 最有效紓緩感冒流感

轉季容易咳嗽、流鼻水、喉嚨痛,感染感冒或流感?吃蒜可以治感冒?有營養師推介10種食物最有效紓緩感冒的食物,有助止咳、收鼻水、抗發炎、通鼻塞,緩解多種不適症狀。紓緩感冒流感 10大最佳食物 英媒《The Telegraph》綜合多位營養師的意見,列出10種最有效紓緩感冒、流感的食物,增強免疫力。到底吃甚麼可有明顯改善?擊退感冒流感食物 第1至5種⬇⬇⬇

2024-10-18 00:00:00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