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健保永續再檢視
111年健保保險費收入來源占比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111年健保保險費收入來源占比 製表/元氣中心 圖/聯合報提供

日韓加課財產保費 挹注健保

面對不斷擴增的醫療需求及科技發展,健保財務收支長久失衡,近年靠政府預算撥補避免調高費率。專家指出,醫療需求隨著高齡化增加,健保總額須合理成長,須擴大收入支應。除了從非薪資所得擴大徵收補充保費,更進一步可將資本利得納入健保費徵收考量。

根據統計,健保補充保費過去三年均超過七百億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認為,長遠來看,若健保收入無法調整,仍會入不敷出。健保收入以一般保費為大宗,其次是補充保費、公務預算挹注,為使總額合理成長,都有調整空間。

韓幸紋說,高齡者持有財產在全民財產占率不斷提升,但在所得紀錄中往往有低估或逃漏的情況,未來可考慮將不動產、存款、股票等財產納入費基計算,而不是只看其所得。

許多長者名下有多筆房產,卻沒有現金流,韓幸紋說,房子可以出租、買賣,近年來貧富差距擴大,基於公平性考量,藉健保收費制度引導讓財產持有者活絡資產,也促進健保永續。她強調,制度設計必須精緻,並且也可思考基金、保險等金融性資產是否納入計算。

充實健保財務,各國有不同的作法,可以參考日本,提高酒稅或開徵酒品健康福利捐,或調升營業稅率,增加稅收作為健保其他收入;德國也逐年提高政府對於健保的挹注、匈牙利開徵食品健康捐、日本和新加坡開徵碳稅,以稅收挹注健保。另外,日、韓皆針對部分保險對象,加課財產能力保費。

韓幸紋研究發現,以營業稅作為健保財務來源,長期財務效果較佳,但營業稅納入健保可能造成收入低的民眾負擔加劇,必須審慎評估。她也曾提出酒捐納入健保方式,盼透過多元財源,緩解財務壓力。不論是用營業稅抑或是財產等方式挹注資源,健保都不應該過度仰賴政府撥補,否則恐怕失去改革動力,難以永續經營。

相關文章

More